作者:富春山居
多铎率军于五月一日中午抵达了广济梁前,但并没有急着发起进攻,他在顺军对面平和的排兵布阵,似乎等待着顺军沉不住气去进攻自己一般,不过顺军驻扎在高地上一点也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思。
但是五月三日清军的大炮抵达之后,多铎立刻在西北地区修筑了炮兵阵地,近四十门红衣大炮被集中摆放在了一起,看起来颇有一举荡平顺军阵地的意思。
站在河堤上观望清军动向的刘宗敏等顺军将领,看到多铎这几天在他们眼皮底下的派兵布阵,一时都忍不住点头称赞了起来。
白鸠鹤就对着刘宗敏和同僚说道:“在这样的劣势下,多铎还能好整以暇的在我们阵前排兵布阵,军队还能听命不乱,就算是我师也未必能做到。”
路应标也说道:“陛下说,多铎是满人中的帅才,之前我还有些不信,不过今次他这表现,确实可称得上是一军之帅了。”
只有刘宗敏满不在乎的说道:“就算多铎再能干,跑到了我们挑选的战场上和我们开战,他就已经先输了一半,可见所谓名将,也还是有些水分的…”
第612章 交战四
虽然多铎在战前准备上做的慢条斯理,看起来稳稳当当的,可是一旦转入攻击之后就变得相当的凌厉,这种迅速的转入战争状态的节奏,也是屡经大战的将帅才能掌握的住了,若是新手根本就没法控制这么大范围的军队进攻。
顺军虽然在广济梁一带充满立阵,但是终究还是比清军多了七八天的准备时间,加上顺军已经开始对军队组织进行了职业化和专门化调整,这使得顺军的营垒建设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顺军的营垒前,顺军修筑起了两道腰部高的铁丝网障碍,一道深六尺宽八尺的壕沟,壕沟两丈后方又堆土建立了4尺半高一尺厚的胸墙。壕沟的迎敌一面为垂直壁,向着顺军一面则有一定的坡度,这样顺军可以直接攻击壕沟内的敌人,而清军进攻后向退却也比较麻烦。
五月五日,清军设立于西北洼地处的大炮向着顺军营垒发动了攻击,揭开了清军进攻的序幕。按照过去多铎的战法,这场炮击至少要打开顺军营垒的一个缺口,让顺军一部出现混乱,接下来才是清军马甲配合步兵冲击营垒缺口,扩大顺军的混乱,最终让顺军放弃营垒逃亡,然后进入到追逐战中彻底击败顺军。
但是多铎很清楚,他并没有这么多时间,用大炮击溃顺军的士气再进攻,因为李自成及吴三桂的兵马都正向东昌府赶来,一旦让他们突破了清军在外围的阻击,那么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
他唯一的生路就是在这些顺军援军抵达之前先击溃了当面的顺军主力,激发起清军的士气之后,在回师震慑吴三桂,然后同李自成讲和,方才有机会带着军队返回京城收拾残局。这也是他在德州反复推敲局面,最后得出的一条看起来行得通的路线。
正因为时间紧迫,也许只有两三天全力进攻的时间,所以多铎在放了半天炮后,就下令左右两翼向着顺军营垒发起了冲锋,左翼为佯攻,右翼则是主力,多铎试图让右翼部队沿着火炮轰击过的顺军营垒方向进攻,撕开一道口子,那么这场战争就有点希望了。
多罗贝勒尼堪作为右翼部队的主将,督促着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努山和鄂罗塞臣带着满人步骑向着顺军营垒发起了进攻。40门红衣大炮打了一个上午,每门炮大约发射了十一二枚炮弹,也就是将近四五百枚炮弹射入了顺军营垒。
这个数量说实话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如果是那种旧式的木栅栏营垒,那么这么多实心炮弹砸下去,也能砸出一个缺口来了,哪怕清军炮手只能瞄准一个大概方向。
但是对于顺军利用铁丝网、壕沟和低矮土墙构筑的防御设施,除非连续几发炮弹都落在了同一部位,否则就不可能造成什么破坏。至于炮弹落在人身上,这就是一个玄学问题了。一般来说,只要找好了坚固的掩体,那么实心弹很难对士兵造成什么伤害,当然也有运气不佳的,正正被炮弹击中了,那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虽然自己这边的红衣大炮对顺军营垒看起来造成的破坏不大,但是看到顺军完全被自己这方轰击而无法还手的局面,还是给清军增添了不少士气。
努山和鄂罗塞臣各带300马甲冲击向前,由于顺军的铁丝网并不高,借助马匹助跑的冲力完全可以跨越过去,因此清军马甲并没有再第一道铁丝网前下马,而是策马跨越了过去,不过在第二道铁丝网前,他们也就不得不下马进行破坏了。
这个时候,清军的步兵也接近了第一道铁丝网,开始拿着沙包或木板压住了铁丝,好让人翻越过去。和顺军的多次交战,让清军也开始逐渐熟悉起了顺军的防御方式,用沙包或木板压住铁丝过人,比破坏这些倒刺铁丝组成的障碍物要简单的多。
这个时候,顺军的火枪开始射击了,正在第一道铁丝网上构筑通道的清军士兵只是紧张了一下,便咬着牙继续了自己的工作,在他们身后,则是一辆辆楯车被推了上来。
这种满人在关外对付明军所用的防御神器,甚至努尔哈赤有若无楯车就不要和明军对战的程度。当然,这是努尔哈赤对于前期辽东明军的评价,因为前期辽东明军和满人野战时,被满人弓箭射的箭如雨下,依旧不能动摇其军阵。
大凌河之战中,黄台吉没有等待行动迟缓的楯车到来,直接发起冲锋,结果他自己率领的左翼军始终没有突破明军的火力拦阻,最后还是右翼清军突破了当面的明军阵地,吴襄带兵逃跑,才引发了明军的崩溃,可见楯车对于初期没有火炮的清军有多么重要。
之后三顺王归顺满人,带去了红衣大炮的铸造和使用技术,满人这才开始摆脱楯车,开始采用了红衣大炮集中射击轰乱明军阵营,然后再马步齐出驱散明军的新战术。不过现在,满人又重新捡起了楯车战术,因为顺军的火器威力比明军大多了,双重甲或三重甲都挡不住。
这种楯车采用的是数寸厚的松木板,上面加铁皮,再加牛皮,从而能够抵挡住大部分的明军小型火器的射击,让满人从容跟在楯车后方列阵,接近明军然后发起进攻。
一辆楯车大约能掩护20人,清军右翼这次出动了30辆,也就是600精兵藏在楯车后方,再他们身后20余步外则是手拿鸟枪的步兵方阵,10列5行或6行,每个方阵刚好为一营,约横排6个方阵,方阵两侧和后方则是枪兵和刀盾兵,再稍后的两侧则是马甲队伍。这样一次进攻,大约要动用五六千人马。
而站在顺军这边的防线看来,清军的动作是相当迟缓的,看着这些清军马甲从马上下来破坏铁丝网时,就是顺军开始射击的时候了。第一道铁丝网距离顺军的胸墙约100米,第二道铁丝网约60米,壕沟约6-10米。
第一道铁丝网的距离其实就是顺军装备的火绳枪的有效射程,第二道铁丝网则是最佳射程,当清军处于两道铁丝网之间时,就算是进入到了顺军火枪兵的射击范围内。
右翼清军主力进攻的地方,正好是高谦带领的团驻守的阵地,这位曾经的刘泽清部下,现在倒是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军队生活。瞧着清军马甲下马主动暴露在了自己部队的枪口下,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打靶机会,不过他怕一次齐射会吓到对方,因此下令采取了对半射击。
顺军一个团的火枪手约为900人,差不多已经和长枪兵达成了1比1的比例了。在这条防线上,火枪兵被分为了三排,对半射击意味着轮射增加到了6次一轮回。这样的火力对于清军来说虽然不够密集,但是胜在持续力足够,且烟雾也比较少,能够保持火枪兵的视野。
当顺军的火枪手开枪后,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倒下,署巴牙喇纛章京杜尔德、顾纳代等人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们组织部下同对面胸墙后的顺军展开对射,有人则冲向了壕沟,口中大喊道:“冲过去,冲过去,冲到面前,这些胆小鬼就逃跑了…”
这些马甲穿着双重铁甲,外面还披着一层棉甲,假如是明军所用的鸟铳,不是靠近十步之内、射击,几乎都击不穿他们身上的厚甲。但是面对顺军所采用的重型火绳枪铅弹,只要打正了就是一个血洞。面对顺军这样凶猛的火力,清军马甲有不少人就选择了冲锋接近肉搏的战术。
不过很显然,在顺军精心设计的阵地面前,清军的马甲几乎就没法冲过壕沟,偶尔有一两个马甲侥幸爬上了壕沟,面对的也是数支火枪伸过来的集火射击。清军试图用精锐马甲冲击营垒制造顺军混乱的局面宣告失败,这一次进攻也宣布了一件事,就是重骑兵已经没法和依托简陋防御工事的火枪兵展开对战了。
拼了老命,也无力接近顺军的阵线,不过是在对射中换了几名顺军火枪兵的命。但是看着这些顺军火枪兵空出的位置很快就被填补上,哪怕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巴牙喇兵看了,也不由感到了气结。
署巴牙喇纛章京顾纳代和伊尔都齐是最先冲入壕沟的,但是顾纳代的运气太差,刚跳入壕沟就被一发子弹打中了大腿,这下就困在壕沟里了。他的两名护卫觉罗鄂赫和索宁一直护在他身前,但是不过是帮他挡住了几发子弹而已,最终在两人倒下之后,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额头,当即让他倒在了壕沟内。
伊尔都齐的运气虽然不错,跳入壕沟后的他并没有受到什么伤,但是接下来想要爬上壕沟时,却始终没有一个部下能够安全的站上壕沟顶部的,这个位置距离顺军胸墙还不到10米,顺军的火枪几乎是抵着他们的脑门在射击,自然不会有什么失手。
事实上壕沟能能多活一会的清军,都是靠着用同伴的身体挡住了顺军的子弹,才让自己逃过了一劫的。但是这种被动的防御并不能坚持多久,因为死人是不能自己站立的,而顺军的壕沟还不是平直的,是有些弧度的,意味着顺军可以从侧翼往壕沟里射击,壕沟内的清军根本没有躲避的空间。
伊尔都齐确定进攻顺军阵地的计划失败后,就想要撤退。但是这个时候身后壕沟近乎垂直的沟壁,又让他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翻越上去。他的挣扎很快就引起了一名顺军枪手的注意,这位枪手瞄准了他的后背脊椎部位开了一枪,伊尔都齐只觉尾椎以上部分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很快他就失去了下肢的感觉,然后跌倒在了壕沟底部。
第613章 交战五
顺军的火枪很快就打败了满人引以为傲的下马步射战术,弓箭的射速虽然比火枪要快,但是弓箭的杀伤力却真的比不上重型火绳枪,顺军的火枪兵虽然没有穿上厚重的铁甲,但是加了一层锁甲的棉甲还是有的,而且顺军的头盔也和明军不同,是整个熟铁打造出来的,不是糊弄人的皮木材质。
在对射中,清军基本中了一发枪弹就失去了战斗力,而顺军即便中了两三箭,只要不是正中要害和手部等位置,那么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依旧可以继续作战。装填火药和端着火绳枪发射,需要的力气可比拉弓少的多。
而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和配备了大量的士官后,顺军的火枪兵纪律并不比这些满人精锐差,他们同样能够顶住清军的弓箭射击展开对射。
这种近距离对射其实主要是靠纪律而不是勇气在维持,当士兵能够抗住第一轮对射而不崩溃,那么就会开始进入一种麻木状态,把身边人中箭倒下当成是运气不好,自己放完一枪后退下装填弹药,就获得了一轮喘息的机会。
这个时候,士兵关心的其实已经不是自己有没有射中敌军,而是自己能不能从第一排退下来装填弹药,活过这一轮对射。在士官的监视下,士兵只要还在畏惧士官所维持的军纪,那么他们就会接受这种周而复始的:射击-退下-装填-上前的循环,直到有外力打破这种循环为止。
清军的老兵的纪律确实不错,在黄台吉制定的八旗军例的约束下,这些从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兵,即便是士气低落,也还是能够和顺军展开这种面对面的对射,但也不过只能维持三轮而已。
三轮对射之后,这些清军马甲已经开始试图躲到马匹后面去了,失去了阵线的清军在对射中就更加吃亏了,因为他们没法感觉到身边战友对于自己的支持了。这种对射其实就和集体活动差不多,一旦集体内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就会觉得自己是在同对面一整个集体对抗,这还怎么赢?
这就和发明了战列线对射的英国海军是一回事,依赖于海盗作为海军根基的英国人同荷兰人对战总是吃亏,因为海盗总喜欢观望形势保存实力,看到战事不妙就会主动撤退。于是英国海军将领就发明了战列线战术,在战斗中谁也不许乱跑,大家在一条线上共同进退,这样就能互相监视。
顺军队伍中的大量士官的作用,不是为了让他们表示自己的勇敢,而是要监督士兵们保持在战线中的位置。简单的说,这些士官的作用不是用来战胜敌人的,而是防止自己这边的士兵突然崩溃的,他们在队伍中的存在其实就一个目的,告诉身边的士兵,组织还在,大家都还在一个集体之内。
清军的纪律还没有上升到这种意识,毕竟最讲究军纪的黄台吉已经不在了。多尔衮这些满人的大将,关注的是军队的战斗力,对于军队的制度建设的关注完全不及黄台吉,加上多尔衮兄弟存在的私心,试图在军队中树立个人的威信,这反倒是让八旗的制度建设开始了倒退。
所谓入关后八旗军队的堕落,本质上就是一种制度建设上的衰落。原本已经向着近代军队转变的八旗军,又开始退回到了满人武力,甚至是旗主武力的小团体时代。
简单的说,就是满人的基层军官培养出现了断层,黄台吉时期对于下级军官的培养,已经让位给了派系制度和世袭制度。像黄台吉时期,底层小兵通过立功不断上升的景象,入关后已经很少见了。年轻有背景的高门子弟在军中挂名指挥,然后底层去拼命,功劳都归上面,这就是满人的现状。
最明显的就是,多尔衮力捧的承泽郡王硕塞,从14岁开始挂名担任十王的副手,现在都已经成为满人年轻一代的标杆人物了。他的功劳显然是来自于下面将士的用命,但是多尔衮为了抬高这位黄台吉的儿子地位,把这些功劳都算在了他的头上。
硕塞身上挂满了功劳,那么自然意味着底层大量的功劳被上面夺取了,下面的士兵既然出不了头还立功做什么?大家也就开始一个个抱团取暖,专心敛财了。
相比起清军在军队建设上的退步,顺军这边却一直都在改进,新军的组建,军校培养制度,士官的选拔制度,正日益把顺军从一支封建军队改造为近代的国家军队。
当这两支军队再次碰撞在一起时,双方过去几年内的作为,自然就开始在战场上表现出来了。于是满人中最为精锐的一部分,已经扛不住和一支顺军中的普通部队比拼战斗意志了。
指挥马甲进攻的努山虽然觉得眼前发生的一幕很扯淡,但是面对开始四散躲避顺军射击的部下们,他也无力进行制止。不过幸好这个时候,楯车终于被推上来了,努山只能让部下们让开进攻通道,然后撤到楯车后方和顺军继续对射。
事实证明,面对顺军的重型枪弹,楯车依然还是有效的,哪怕击穿了牛皮和铁皮,面对密实的厚松木板,铅弹还是没能穿透。意识到自己在楯车后方是安全的,清军步兵终于再一次活跃了起来,奋力推动着笨重的楯车向着第二道铁丝网前进。
此时站在长堤上的刘宗敏看到这一幕,却撇了撇嘴对着身边的副官下令道:“难道只有他多铎有红衣大炮?让我们的大炮也发发声,瞄准西面阵地前面的清军步兵方阵,给他们尝尝我们大炮的滋味…”
刘宗敏这一次带了140门火炮,虽然不是那种近三米长的红衣大炮,但却是更适合野外行动的新式短炮,发射的炮弹是6斤和9斤两种,射程为两里左右。这大约也是顺军第一次在野战中动用大集群火炮参与作战,此前顺军的大炮主要分散在各营中使用,或主要用于堡垒上的防御作战。
八旗军并不是没有面对过明军枪炮齐射的境况,不管是努尔哈赤起兵时面对的明军,还是松锦大战时快要落幕的大明王朝,明军对八旗军最常用的战术就是,在阵地前挖掘重壕,设置栅栏鹿角,然后近前时枪炮齐发。
多铎入关后有一次和洪承畴闲聊,讲起松锦大战时的危险之处,就这样说道,“当日祖大寿在锦州城头放炮射我,督师在松山这边放炮射我,使我军夹在其间几无立足之地,死伤甚多,幸赖将士奋不顾身,最终才击败了明军。”
但是,顺军的火炮战术和明军的火炮战术是不同的,明军喜欢集中那些小口径火炮对近前敌人进行齐射,把大口径火炮分散进行防御之用。而这一次,顺军使用的集群火炮射击,和清军一样,都是把大口径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了,只不过清军主要用于射击营垒,而顺军则把目标放在了移动的军队目标上。
位于清军进攻部队中后侧的多罗贝勒尼堪,正在观察着前线楯车的前进情况,突然就看到左前方的天空出现了一群黑点,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是什么东西时,这些看起来慢悠悠飞来的黑点已经砸进了清军在楯车后方的方阵。
很快,原本整齐的方阵顿时出现了数十道空白的痕迹,接着清军的方阵就停了下来,接下来又是一群黑点飞了过来。这一下,终于把方阵内的清军士兵给打醒了,他们一个个开始嚎叫了起来,有人直接丢下了武器试图往后逃亡,有的则呆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在后方压阵的清军将领连续斩杀了数十名逃向后方的士兵,方才止住了这股逃亡的风潮,就在身边的将领焦急的向尼堪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顺军的火炮再一次发威了。这一次,不管后阵的清军将领怎么杀人,都止不住清军的败退了,那些看起来坚固无比的楯车,在炮弹的撞击下就如同玩具一样,转眼间就四分五裂了。
看着乱哄哄冲击本阵的败兵,尼堪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法下令了,他只能调转马头跑路,以避免被乱军拉下马来。清军第一次的进攻就这样被击退了,在清军撤退之后,顺军这边开始下令清理壕沟内的尸体,顺便给那些还没死透的清军伤员补上一刀。
站在营垒前面观望战事的多铎,他手中也有一支单筒望远镜,因此他对于本方是怎么失败的,看的一清二楚。由于顺军所在的地势较高,所以清军之前的侦察并没有发现顺军在高地上设立了这样规模的火炮阵地,多铎承认自己还是过于急躁了,原本应该先试探一回再进攻的。
不过他转而一想,就算试探出来顺军有这样多的大炮,他最后也一样要下令发起进攻的,因为这场战争他是不得不攻击的一方。所以,当他决定南下和顺军开战时,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带着败兵退回来的尼堪跑到他面前请罪,多铎负手站立着看着远处的顺军营垒许久没有出声,过来好久才摇着头说道:“这一战败退不是你的问题,有罪的是我,是豪格。天命已经不再眷顾满人了啊。”
尼堪等满人亲贵大将不敢接话,过了好一会博洛才出声说道:“或者我们组织人马再进攻一次?”
多铎听得出来,博洛的话语中充满了不确定,而边上的诸将也根本没有出声支持,说明大家其实并没有把握拿下顺军的营垒。他沉默一阵后说道:“今天就先到这里,让诸军回营休息,我要好好想一想,明日再战吧…”
说罢多铎便丢下了众人,转身走入了营中,营外的诸将一时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了。
第614章 谈判一
回到自家帐内的尼堪左思右想许久,当天吃过了晚餐之后,他还是趁着刚刚擦黑的夜色跑去求见了多铎。当多铎出声把他召入帐内,他才发现博洛已经站在在大帐内。
看到尼堪的到来,博洛显得有些不怎么好意思,赶紧就挪开了自己的视线,这个时候坐在上首的多铎已经出声向尼堪问道:“你来找我,是有什么话对我说吗?”
这一问把尼堪的心思从博洛身上拉了回来,他向着多铎郑重的拱手说道:“十王,这仗不能再打了。我就是来和十王说这个的。”
多铎靠着太师椅,一手支着下巴,瞧了瞧尼堪,又瞧了瞧一旁的博洛,这才开口说道:“你们倒是心有灵犀啊,都来劝我不要打了。那么好吧,尼堪你且说说,为什么不能打了?”
尼堪也不看边上的博洛,只是看着多铎一脸坚定的说道:“因为我军没法攻破顺军的营垒,再打下去不过是让下面的将士白白送死。而顺军只要守住营垒,等到各方援军抵达就赢了,我实在想不出顺军有想不开主动出击我军营垒的理由。”
多铎沉默良久之后说道:“若不是豪格拖后腿,破顺军的营垒也并不难,无非就是以炮制炮罢了。”
尼堪老实的回了一句,“可是现在我们没有这个机会了。强要打下去,只会让我们最后连谈判的本钱都没有了。”
多铎楞了一下,方才说道:“你是来劝我同顺军讲和的?”
尼堪奇道:“此时不同顺军讲和,难道十王还能丢下大军自己跑回关外去吗?没有军队在身边,豪格又怎么可能放过十王?”
博洛不得开口插话道:“和顺军讲和,顺军就会同我们讲和了吗?今日一战后,我军士气已经全无,此刻应当带着满人、蒙人抛下大军直接前往山海关,让顺军和坐守京城的豪格去争,则我们还有一线翻身的机会。若是不能早下决断,一旦顺军围上来,那些汉军恐怕就要裹挟我们一起投降了。到时还有什么翻身的机会?”
尼堪不认同的说道:“我们抓着大军在手,顺军还要忌惮三分,若是丢下大军跑路,顺军难道对我们还有什么可留情的理由吗?从这里跑到山海关是容易,问题是到了山海关后我们该去哪?
以豪格的能力,他凭什么守得住北京城?若是守不住北京城,我们哪来的翻身机会?顺军打下了北京之后,我军在山海关就是一支孤军,李自成难道还会放我们跑回锦州去?就算他放我们回去锦州,关外人口现在几乎都迁移到了关内,我们拿什么去养活军队?”
博洛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再出声,就算把其他人都丢下,光是把满人和蒙古人带走,也要2到3万人了。以现在辽东的状况,想要养活这样一支脱产的军队恐怕是不大可能的。而若是把军队分散屯田,那么当李自成追出关后,他们又拿什么去抵挡顺军?
多铎这时终于出声说道:“要是有的选,我其实更愿意战死在沙场上,也不愿意去被李自成羞辱。不过,我不甘心啊,要是就这样死去,岂不是让豪格笑到了最后?尼堪,你去西面跑一趟吧,看看李自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当尼堪代表多铎跑到李自成的军中时,李自成的大帐已经设在了大名府马颊河一线,距离多铎军大约还有一百五六十里。挡在他面前的不过是一路清军的偏师,参谋们预计四到五日后就能和刘宗敏的部队汇合了,那么多铎军也就进入了倒计时时间。
面对多铎派出的使者,李自成第一反应就是,莫不是多铎想用拖延之计把自己困在这里。因此他对着陈永福说道:“清军这个时候派人过来和我军商谈和平,我看多半是有诈,不是想要伏击我们,就是想要争取时间消灭刘宗敏所部。”
陈永福立刻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他抱拳说道:“臣这就派人探查前路,并加快行军…”
当陈永福带着本部人马前进的时候,李自成也召见了尼堪。对于这位爱新觉罗,褚英之后,李自成还是蛮好奇的。不过和对方聊了几句,发觉这位对于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什么感情,显然他更为认同自己爱新觉罗的身份。
李自成聊了几句也就失去了兴趣,接下来就进入了正题,他对于多铎想要求和的想法嗤之以鼻的说道:“若是朕和多铎换个位置,他会接受朕的求和吗?”
对于李自成的反问,尼堪顿时陷入了沉默,用屁股想都知道,他们是不可能放过李自成的,最多哄了李自成放下武器后,接着赐上一杯毒酒给个全尸就算不错了。这就是爱新觉罗对于有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外族势力头目的常规做法,林丹汗之子不就死的不明不白,惹得蒙古各部首领对满人怨气十足了么。
过了好半天,尼堪方才说道:“我军虽然形势不利,但军势依然有近二十万之众,陛下固然能够取胜,恐怕也会损失不小。若陛下愿意讲和,我朝愿意即刻退出关去,今后绝不敢再朝关内望上一眼,则两国今后可享太平,百姓各安其分,陛下也可用心安顿天下,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自成盯着他看了一会,方才慢吞吞的问道:“听说北京出了点问题?”
尼堪有些吃不准李自成到底收到了多少消息,但他还是神情不变的说道:“是出了点问题,不过是小问题罢了,只要军队还在,能出什么大问题?”
李自成端详着尼堪的神情说道:“摄政王都死了,这也是小问题?”
尼堪依旧镇定的回道:“摄政王身体不好,但是十王身体还是很健康的。我满人立国以来,名将大帅不知死了多少,但是也不碍我满人进驻北京啊。摄政王死了,但是八旗还在,这就够了。”
李自成呵呵笑了笑,问道:“北京不是宣布撤销正白旗了吗?怎么还有八旗?”
尼堪感到自己脑门上的血管一跳一跳的,他此时觉得豪格正是该死,都已经把摄政王给弄死了,还有必要继续内斗下去吗?要是李自成尽起南兵杀过来,豪格凭什么守住北京城?
虽然觉得口中有些发干,但他还是强撑着说道:“八旗也好,七旗也好,终究也只是我们满人内部的争斗。若是陛下强行介入的话,只会让满人放下成见团结起来对抗陛下。所以陛下又何必逼迫太甚?再说了,豪格就算现在得意一时,可一旦十王回到京城,一切都会回到正规的。所以,这真的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
见尼堪终于被迫点明了豪格的名字,似乎多铎依然把一切掌握在手中的样子,李自成不由摇着头说道:“如果十王回京是为了收拾豪格的话,那么朕就更加不能和他讲和了。”
尼堪终于有些忍耐不住了,看着李自成质问道:“陛下这是想要乘人之危吗?自古以来,可没有贤明的君王会做这样的事情。”
李自成摇着头说道:“乘人之危应该算不上。主要是豪格为了发动这次政变,从我这里贷款了300万两,我要是放了十王回去收拾了豪格,这账不是成了死账了?”
尼堪这下脑子终于僵住了,他看了李自成好半天,终于确认对方并不是在说笑,这下他总算明白豪格为什么能潜回京城发动政变,把摄政王给谋害了。要是有300万两在手上,豪格可就不是一个人逃回京城,而是有了一支援军在身边,也难怪摄政王会败。
他注视着李自成好久,方才苦涩的说道:“虽说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陛下这样做,是不是也太不光明正大了?”
李自成惊奇的说道:“豪格好歹也是黄台吉的长子,他似乎也没有对不起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都被摄政王逼迫的找朕借钱报仇了,难道朕还不能借了?朕只是借了钱,至于政变一事,朕可没有插手。这难道还不够光明正大?”
尼堪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就是憋屈极了,想要抱怨几句都不知该抱怨谁,不过这其中最为憋屈的应当还是摄政王兄弟吧,也难怪吴三桂会反的这么及时了,看起来吴三桂必然也是一个知情者啊。
就在尼堪万念俱灰的时候,宣府这边也爆发了一场兵变,满达海、勒克德浑联合了贝子屯齐、辅国公巩阿岱围住了城中的将军府,把阿济格、何洛会、吴拜围在了一处院子里。
巩阿岱对着院子里喊道:“英亲王何必负隅顽抗?城内军民都是大清的忠臣,他们效忠的可是皇帝陛下,不是已经死了的摄政王。你若是放下武器出来投降,我等也只会把你送回京城去,绝不敢冒犯王爷的。可你要是继续抵抗的话,乱战中要是起了火,我可就不能保证你的安全了…”
院子内的何洛会听了这话只是狠狠的往地上啐了一口,便对着身边的阿济格说道:“王爷,你可别听巩阿岱这小人的话,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能保证什么?他就是想要咱们的脑袋去向豪格效忠…”
第615章 谈判二
上一篇:震惊!他在民国一剑开天门
下一篇:大秦:说书雪中,始皇给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