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22章

作者:富春山居

当李自成走向下城阶梯时,刘宗敏拦住了他,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陛下,如果真的要出城,请让臣领军,陛下且在城上观战便是了,何必为了一时意气,轻易的把自己放置于险地呢?你要是有了什么差错,臣等该怎么办?大顺又该怎么办?”

李自成看了看身后,这才伸手派了派刘宗敏的肩膀,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看看这些人的样子,如果现在朕不出城,之后还能指挥他们出城作战吗?”

刘宗敏有些愕然的抬头向着李自成身后的诸将看去,发觉大家都是一脸无所适从的样子,可也没几人敢靠近李自成的。

李自成这才继续在刘宗敏耳边说道:“你在城内替朕看着城门,别让人把城门关上了,朕是出城去看看风景,又不是去送死的,没什么可担心的。另外,把近卫骑兵放在东西两个南门,你看情况让他们出城救援我军,这事我只能信你,其他人我不放心啊。至于城内的防御就交给陈永福好了,你只需关注着什么时候出城来接应我就好,有没有问题?”

刘宗敏当然不会说有问题,但他还是对李自成出城的举动报以担忧,李自成这才说道:“田里的麦子成熟的时候,也是需要农人下田去收割才能把粮食收获回自己的仓库的。假如农人连田都不下,哪怕麦子成熟了,也不会自己跑到仓库里去。

我们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不去争取把胜利拿在手里,不是等于在麦子成熟的时候不下田收获吗?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担心自己会后悔一辈子。所以,捷轩,好好在城头看着我,你就是我最后的后手了。赢了,我们就能提前结束这场战争了。”

刘宗敏虽然对李自成的安危还有所不安,但是面对李自成说出的理由,他终于还是让到了一边。然后对着李自成抱拳躬身说道:“那么臣只有谨遵陛下之命,祝陛下得胜归来了。”

李自成朝着他笑了笑,然后又对着身后的李来亨说道:“去把朕的铠甲拿来,然后让左光先打起朕的黄龙旗,朕要去同阿济格打个招呼…”

骑马站在一处土包上的阿济格看着自己的部队在睢州城下的武装大游行,心里总算是畅快了一些。罗洛宏和尚可喜的生死不知,满达海的受伤,被顺军歼灭的金玉和部,都给马不停蹄北返的阿济格军将领带去了极大的震撼。

当意识到此次南征的西路军有可能失败时,一些非白旗满人将领就开始窃窃私语,认为当初就不该分兵南下陈州,若是主力停驻于许昌等地,那么就能及时发现顺军的异常状况了。

阿济格当然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根据现在不多的情报,这股顺军明明是从曹县过来的,这本应该是多铎的问题,要是多铎的攻击能够再猛烈一些,顺军就不可能抽调出这么多人马袭击考城及睢州。因此,即便他们不南下,也不可能猜出顺军的动向的,顶多也就是让睢州清军少一些损失而已。

但是这种理由显然是不能让他两个弟弟接受的,不管是多铎还是多尔衮,肯定不会承认他的说法,那么折腾下去只会令自己颜面尽失,因为下面的将领们也不会支持他。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阿济格还是其他满汉将领,都失去了在睢州和顺军对峙下去的念头。之前他们就没能攻下睢州城,在顺军主力抵达后,以骑兵为主的清军就更加不可能打下睢州城了。而且以他们携带的粮秣数量,也不利于同顺军在睢州城下长期对峙下去。

不管是白旗诸将,还是其他满人将领,在昨晚的商讨中都认为应当尽快撤离睢州,脱离和顺军主力的接触,这样才能恢复清军的机动能力。撤退的方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许昌,一个是郑州,撤向许昌则清军还能掌握一部分主动权,撤向郑州的话,就是彻底转入防御了。

阿济格当然希望是能撤往许昌的,这样至少日后还能为自己辩解,西路军虽然有小小失利但并没有完全失败。可若是撤往郑州的话,就只能老实承认这次西路军南下的任务失败了大半,只能靠着东路军来挽回了。

撤向许昌还是郑州的关键,就在于清军是否还能震慑住河南地方豪强,若是不能震慑住河南地方豪强的话,那么他们即便撤向许昌也只是一支孤军,根本没法应付顺军主力的围困追击,只能尽快退向郑州,依托黄河北面的清军控制区给与支援了。

震慑住河南地方豪强的关键,就在于向他们展示清军的战力并没有损失多少,而顺军并没有看起来这么强大。要想做到这一点,又不想同顺军展开接触战,阿济格和部下们就想出了武装游行这一招。

这也不是什么新招数,当初满人入关劫掠时,就曾经在撤退时在路上插上了“各官免送”的木牌,用来羞辱身后跟随的明军各路官兵,并极大的震慑了关内汉人。凭借着这种依托自身武力的恐吓,使得清军在河北地区的后几次行军,几乎成了真正的武装郊游,沿途豪强就没有敢不听从清军要求筹备粮食的命令的。

阿济格试图用本军强大的骑兵阵容震慑住顺军,使之不敢出城邀战,这样就能恢复清军在这些河南地方豪强心目中的强大,也便于他们撤离睢州。

只是过去从来没有被挑衅过的清军,今次又出现了意外的对手。就在清军骑兵大队人马踏着早上和煦的阳光进入梁庄大营时,睢州城内突然传来了低沉的鼓声,清军不由纷纷转头看去。

只见在阳光照射下的睢州城南城中间的城门突然打开了,接着一队队顺军步兵从城门内鱼贯而出,然后背城列阵。

看着顺军的这副举动,站在阿济格身后的伊拜忍不住出声道:“这些汉人是不是疯了?这个时候出城列阵?他们是想要自杀吗?”

伊拜的话说出了在场满人的心声,没有步兵会在上万骑兵面前列阵,因为只要骑兵一个冲击,这些步兵就会完蛋。但是阿济格却一直没有出声,渐渐的他身后的满人将领们也回过味来了,这个时候调动谁去冲锋是个问题,冲了之后要是没冲动顺军步兵就更是问题。

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是让汉人出击,就不能达到震慑汉人的目的。让满人出击,满人在这次南下中损失的已经不少了,此时不管让白旗人马或是非白旗人马冲击顺军步兵,都会在战后带来一定的麻烦。

苏拜看出了阿济格的迟疑,因此不由出声为其解围道:“大将军,顺军背城列阵,看来就是想要引诱我军靠近城墙,然后以城头伏兵袭击我军,我们不如不做理睬,看看这些顺军步兵还能做出什么妖来。要是他们主动离开城墙的话,到时再做计较也不迟。”

阿济格立刻出声回道:“苏拜这话倒也颇有道理,我军连续奔袭,马力也损耗了不小,没必要和这些顺军争这口气,且再看看…”

只是阿济格的话音未落,城内又有一面黄龙旗走了出来,这个时候不待其他人出声,阿济格已经握着马鞭指着黄龙旗笑骂道:“这些汉人还真够无耻的,为了引诱我军进攻,连黄龙旗都打出来了。你们说,李自成这贼头有这么大的胆子,带着这几个步兵出城吗?”

满人将领微笑着附和了阿济格,都认为李自成不可能跟着这些步兵出城,若是李自成真要出城也应当带上几千骑兵和十几员大将陪同在旁。只有吴三桂在一边沉默不语,阿济格转头看到吴三桂的表情,不由向他问道:“平西王似乎有些不认同本帅的意见啊?”

吴三桂只能陪着笑脸回道:“不,小王只是怕万一而已,李自成这人一向胆大包天,行事难以测度,所以…”

阿济格不以为然的打断了他道:“不过是个贼而已,哪来这么多花花肠子。”

顺军这里,虽然李自成让左光先的第一师出城护卫自己,但是出城的也只是以第一旅为主,补充了第二旅的一部分兵力,总计4个半团兵力,及半个联队的骑兵,总兵力不到七千人。

三个团形成品字方阵护卫着李自成,还有一个半团及骑兵护卫着后方。看着身边的部队已经列阵完毕,而远处的清军却依然毫无动静。李自成不由对着身边的左光先说道:“看来我们距离城门太近了,这些清军胆怯的不敢上前了啊。”

左光先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回答李自成这话时,却听到李自成猛地提高声音喊道:“诸君,今日可愿与我李自成同生共死?”

列阵的士兵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阵内的军官们却已经带头喊道:“愿意,愿意为陛下效死!”边上的士兵也纷纷跟着军官大声回应了起来,一千人的大喊已经相当响亮了,何况是数千人。这些顺军将士的呼喊声传到城内时,城内顺军将士一时颇为失落,感觉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个光辉的时刻。

而清军这边原本还在嘲笑顺军作假的满人将领们,听到这雷鸣一般的呼喊声,一时也纷纷失去了语言,吴三桂脑子里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非李自成在军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士气…”

第389章 大战二

面对军中将士的欢呼声,某人感到很满意。现在可不是他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了,哪个时候虽然他附身于李自成身上,但是对于身后谁能跟着自己同生共死,其实一点底都没有,毕竟这些人是李自成的兄弟不是他的兄弟。

哪怕他们愿意和李自成同生共死,某人也不能感受到这样的情谊。但是现在这些将士们就不同了,从北京南下开始,他就一直在接触军中基层将士,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从而缔结起了双方新的纽带联系。

新军中的大部分军官,李自成都亲自接见并进行过交流,这种面对面的交谈不仅加深了这些军官对于李自成的感情,也让某人开始真正信任起新军的将士。所以在山海关前虽然有数万将士在他身边,但是他依然觉得不安全,可今日身边即便只有不到一万的新军将士,某人却在心理上感到了安全。

假如在这个时候还不敢赌上一把,某人觉得自己还是趁早让位出海逃亡比较好。当然,他也知道想要让一支军队的勇气持续下去,光凭私人情谊和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政治理念及胜利的希望。这支军队到底能不能真的和他同生共死,并不取决于现在的欢呼声,而在于他们能否在清军的进攻下坚守不退。

在洪水来临之前,谁也没法证明堤坝到底是钢铁长堤还是豆腐渣啊。所以,他这几个月耗尽心机打造的新军究竟能不能打,也需要实战来检验。李自成心里转着这样的念头,口中又继续大声喊道:“满人入关以来,占我土地,杀我人民,毁我衣冠,实乃华夏文明之大敌也。

那些为满人张目的汉奸说,满人入关是为了帮助大明剿贼,完全就是在胡扯。因为他们就是出卖祖宗庐墓,背弃华夏文明的中行说、石敬瑭、张邦昌、秦桧、张弘范,为了一己自私不惜沟通外族杀戮同胞,还有什么脸面提君臣大义?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君王之天下。君王既然不能治国安民,自然就当为人民所推翻。因为人民反对昏君奸臣的统治,就要勾引外族杀戮自家百姓,这是什么大义?不过是一群和禽兽为伍的人面兽心之贼罢了。

我李自成举兵反明,反的是昏君和贪官污吏,是希望扫清寰宇,让百姓能够自由的生活和追求幸福。所以,那些试图奴议百姓的外族和汉奸就是我的敌人,我必不能同他们共戴于一天。

瞧瞧这些只会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的禽兽吧,看到拿着武器出城的军人,他们就害怕了,就不敢冲过来了,可见就是一群只会欺软怕硬的软蛋。

朕要求你们,现在向前走三百步,远离城墙的保护,让那些禽兽看看我大顺将士的勇气。如果有人心生畏惧可以留在原地不动,然后自己回城去,城门就在那里不会关上,朕也不会治罪于你们。

因为这不是为朕而战,是为华夏而战,是为百姓而战,是为自己而战,所以朕不会强迫你们。但是朕也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可以从现在这个战场上逃离,但是你们永远逃避不了同禽兽的战争。

朕之言及于此,移军之后有敢再回顾城门者:斩。此律从朕开始。今日朕就要看看这些禽兽有多少勇气来战。”

李自成这话虽然迎来了周边将士再次强烈的回应,但是却让他身边的随行诸将有些色变了,在军阵前移时,左光先终于忍不住凑到李自成身边劝说道:“陛下,臣等死于此并不足惜,然陛下不可。天下板荡尚待陛下收拾,陛下岂能拿自己的性命冒险,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自成瞧了瞧左右将士的士气,这才不以为然的对左光先回道:“”左将军这话说的太迟了,朕现在要是食言,将士们还能保持士气吗?军心一乱,我们这仗不就败了吗?与其兵败死于无名小卒之手为后世所笑,朕宁可死于此,至少后世之人也知我李自成是死于国难,而非亡于私欲。

左将军现在应当多想想怎么抵挡住清军的进攻,而不是劝朕回城。只要我们击退了清军的进攻,大家不就都能安全的回城了吗?还担忧什么危险?”

面对李自成的坦诚,左光先都不知该怎么回应了,他也知道李自成说的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万一出现了什么奇怪的结果呢?他们这些人的身家性命现在可以说都是系于李自成一身,李自成若是身故,这大顺还怎么维持下去?若是大顺亡了,他们对于李自成的效忠不是等于都丢到黄河里去了么。

但是看着李自成镇定自若的控制着坐骑随着军阵缓缓前进,左光先却又不好再说什么了,作为臣子劝说君主保全性命,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一名带兵大将,他最主要的责任还是指挥军队作战。

从一名将领的角度来看,李自成肯拿自己的性命作为赌注鼓舞军中的士气,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虽然军队作战不可以缺乏装备和粮秣,但更不能缺乏士气。清军入关后,原本投降大顺的大明边军又纷纷转而投向满清,这就是缺乏士气的表现。

而清军发动南征以来,中原各地军队豪强的倒戈,也再一次说明了顺军的士气真的不高。即便李自成从扬州返回后,重新调整了军略,并赢得了曹县、考城等一系列的胜利,但也并没有彻底打消这些前大明官军及地方豪强脑子里对于清军的畏惧情绪,毕竟这种畏惧情绪是明军和满人征战失败了二十余年才培养出来的,不是一两次小胜就能抹去的。

所以顺军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在正面战场上干净利落的击败满人一次,让天下人知道顺军和过去的明军并不是一回事,顺军是有能力击败满清的,这才能让天下人真正信服都元帅府的能力,以顺代明的大势才能形成。

左光先的沉默表达了自己对于李自成的服从,不过城下顺军步兵方阵的前移对于城内的顺军将领和另一边的清军将领来说,都是极为意外的情况。

城头上的刘宗敏看到下面步兵方阵的前进,恨不得伸手把他们都拉回来,现在的情况可同李自成出城时和他讲的不一样。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自己不能乱,要是让对面的清军看出了破绽,说不定对方就真的冲过来了。

他一边在心里骂着左光先无能,一边却也只能面无表情的令两队骑兵在东西两侧南门后做好准备,要是有什么不对就要出城把李自成给抢回城来。刘宗敏对几位骑兵将领时着重强调了抢字,显然他对于李自成是否会自愿跟着那些解救他的骑兵回城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至于另一头的阿济格及部下们,则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这个时候阿济格已经不谈顺军出城部队中有没有李自成的问题了,他现在有些怀疑这些顺军步兵到底想要做什么了。他现在又不是当初在黄台吉手下想要靠军功洗刷耻辱的阿济格,他现在可是统领一路大军的统帅,也是白旗三王之一。

阿济格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让其他人承认,他和两个弟弟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凌驾于其他诸王之上的特殊身份。虽然满人内部畏惧他两个弟弟,却不畏惧他,但阿济格却并不认为自己比两个弟弟差在什么地方。

因此对于阿济格来说,南征胜利其实只是锦上添花之举,不管他立下多么大的功劳,也不可能越过多尔衮成为摄政叔。可要是失败的话,却又再一次证明了他不及自己的两个弟弟,也就无力再要求那种凌驾于诸王之上的身份地位了。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得一开始战事顺利时,让阿济格试图获取更多的胜利,以压制最小的同母弟的功绩,让大家知道白旗诸王不止于两位,而是有着三位。

但是当遇到了现在这种不利的局势时,阿济格又开始担忧起南征失败后京中诸人对于自己的冷嘲热讽了。。到了哪个时候,恐怕那些对于白旗不满的宗室和大臣们,就要把他当成三兄弟的突破口了。所以,顺军表现得越是反常,他就越不想和对方起冲突。

但是边上得将领们并不了解阿济格得内心变化,看着顺军步兵方阵的前移,明安达礼就忍不住向着阿济格说道:“大将军,这些汉人实在是太过厚颜无耻了,居然敢脱离城墙的保护来挑衅我等。

奴才虽然愚笨,但也不能受这样的羞辱。希望大将军的颁发命令,让奴才带兵冲散这些汉兵,以为城中人的警告。”

面对这个情绪激动的蒙古人,阿济格都不好出声训斥他,而且对方说的也没什么错,毕竟主动请战在满人看来是有勇气的表现。但是,阿济格内心真的是越来越不想和顺军打了,因为他总觉得此时下令攻击城外的顺军步兵,似乎有什么莫测的风险在等着自己。

一旁的满人将领中似乎也有人看出了阿济格的迟疑,也就出声帮阿济格劝说明安达礼道:“顺军以不到一万人的步兵出城挑衅我军,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有阴谋,大将军,我们切不可中计啊。明安达礼,你可不要莽撞了…”

明安达礼自然是不肯这么退下的,他当即反驳道:“这怎么能叫莽撞,不把顺军的气势打压下去,本地的汉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若是本地汉人纷纷倒戈,我们还怎么和顺军周旋下去?”

第390章 大战三

从早上八点上城墙看清军动向,到九点多顺军出城,移动军阵距离城墙五百步距离后,时间大约已经接近正午了,虽然在出阵之前已经让将士们加了一餐,但是在城外长时间列阵而不战,对于本方步兵的精神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李自成也很清楚,长期保持在这样的高压状态,士兵的士气是不能维持的,有时候还不如真的打起来更能让士兵减压。而且精神高度紧张下,人也容易疲惫,对于现在这个依赖体力作战的时代,这可是能够直接导致军队溃败的因素。

因此在军队方阵前移,而清军依旧处于观望状态的情况下,李自成不得不让将士们出声挑衅阿济格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某人可比这个时代的人更知道如何撩拨阿济格的愤怒。李自成交待了几句话给身边的参谋,让这些参谋到各营中传达,并一起让士兵大声喊出来。

于是很快清军观望的阵地上就听到了顺军士兵的大喊声,一开始因为没有协调好的关系,顺军这边的大喊声中内容并不清晰,但是在顺军各部军官的调整下,顺军士兵的喊声渐渐有了先后秩序,然后清军这边就听清楚了这些顺军士兵到底在喊什么。

“阿济格,当日四大贝勒让你赞成你母亲殉葬,你是不是也和今天一样,被吓得尿了裤子?阿济格,你比你两个弟弟差远了,要是当初你两个弟弟成年的话,一定不会让自己的母亲就这么被四大贝勒们给逼死!阿济格,你这样胆小懦弱,真的是努尔哈赤得种吗?”

当清军阵地上满汉将领士兵听清楚了顺军在喊什么后,一个个都露出了惊骇莫名的神情,几乎没有一个人敢朝着阿济格所在的方向瞧去的。其实就算不瞧,大家也知道这位大将军现在应该是愤怒之极了。正所谓打人不打脸,揭树不揭皮,顺军这一通大喊,算是直接把大将军的脸皮都踩在脚底了。

四大贝勒逼死大妃这件事,就算在满人中也是一件密辛,不是当年四大贝勒时代的重要人物,根本不得与闻这件事。更何况之后黄台吉整顿八旗,几乎把自己的政敌都消灭的差不多了,哪怕知道这件事的人也不敢说出来。

只不过在黄台吉死后,多尔衮兄弟掌握了满洲大权,为了表明自己对于汗位继承权力的合法性,多尔衮兄弟才对外透露了一些母亲并非自愿殉葬的隐情,对黄台吉在满人中的形象进行了打击。但是多尔衮也不能公开的声讨当初四大贝勒对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因为当初站在四大贝勒一边的满人亲贵重臣都还健在,一旦引发了这些人对于多尔衮兄弟的猜疑,那么满人内部就要先火拼一场了。

所以,多尔衮兄弟也只能在私下纵容传闻的蔓延,但是却并不在公开场合进行讨论这件事。只是这种私下以宫闱秘闻方式传播的故事,对于广大的普通满人及汉人来说,特别是那些后来才投靠满人的汉人来说,同样是听不到的。

现在顺军在阵前的一声大喊,到是让这间满人亲贵中流传的秘闻变成了公开的秘密了。清军上下无不震惊失语,更让他们感到惊骇的是,阿济格及那些满人亲贵居然没有站出来反驳顺军的无稽言论的,这就意味着,顺军说的竟然是真的。

汉人将士就不谈了,能够被吴三桂以报“君父之仇”的名义激发士气的前大明官军及地方豪强,他们之所以能够和满人站在一起,就是基于孝道大义反对的李自成。假如带领他们的满人统帅是逼死自己母亲的凶手之一,那么在这样一个统帅的带领下去攻打李自成,何尝不是一个笑话。

至于满人,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进化的满人,此时也正因为个人财富的急剧增长,正从部族公有制向着家庭私有制快速发展者。在这个过程中,部族时代遗留下的一些母系传统正和汉人的孝道相结合,从而维持住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黄台吉虽然口口声声说满洲才是根本,但是在改造满洲部族残留制度一事上,他的推动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到了黄台吉突然去世之前,满洲其实已经基本完成了封建文化的改造。

两黄旗对于黄台吉的效忠,不仅仅在于部族民对于部族族长的效忠,也基本上有了和汉人类似于君父的效忠观念。而满人和蒙古人的大量联姻,也使得蒙古部族中女性地位较高的传统传入了满洲。特别是,现在的大清就是两个蒙古福晋代表小皇帝和摄政王共同治理的。

骤然之间听到这样一件宫廷秘密,普通满人都有些混乱起来了,他们想要否定这件事,因为这事对于黄台吉的声誉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是看着阿济格及满人亲贵站立的地方没有任何指示发出,又等于是默认了这件事为真。

阿济格那里沉默的越久,普通满人兵将们对于曾经敬仰无比的天聪汗的形象就毁灭了一分。在满人建国之前,这种儿子逼死后母继承家产,或是干脆娶了后母继承家产的事,在女真部族和蒙古部族中都不是个事。

但是谁让黄台吉为了加强对于女真部族的统治,对这种落后的

收继婚文化进行了批判和严厉禁止,并以此标榜满洲和汉人一样都是文明的,比蒙古人要强一点,因为蒙古依旧存在着落后的收继婚文化。

黄台吉用这样的方式,树立起了满人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信心。即在文化上他们和汉人一样读得懂圣人经典,生活中也符合圣人制定的礼制,在民族性上他们又标榜自己和蒙古族一样是善战的民族。这种特殊性,正是满人能够统治汉人和蒙古各部的根源所在。

之前这些普通满人对于黄台吉的信仰有多强烈,现在就有多混乱。当然,也有一部分满人听不懂汉语,所以完全不明白顺军在叫嚷什么意思,这些人即便询问身边懂汉语的同伴,也没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他们的情绪到也算是保持了稳定。

当然,也有一部分懂汉语的满人听到这些话后,几乎就把愤怒转向了正在大声呼喊的顺军身上,认为这些汉人羞辱了先汗及满人的荣誉,如果不能让这些汉人流干血,就不能洗刷今日的耻辱。

当然,最为愤怒的还是阿济格,顺军对于他的羞辱已经不能让他冷静下来了,他也无法冷静。要是他听了这样的话还无动于衷的话,那么今后还怎么能继续带兵呢?

在阿济格终于挺直了身体,语气生硬的向身边的部将不停的发号施令道:“明安达礼,你带300骑兵从左侧冲击顺军军阵;鄂莫克图,你带300骑兵从右侧冲击顺军军阵;觉罗果科,带300骑兵从正面进攻顺军军阵;苏拜、伊拜、希尔根,你们各带一军监视城内顺军,我自带兵在此为你们掠阵,今日务必要将这些汉人留在城外,让他们知道,究竟是我们满人的刀快,还是他们的嘴利…”

边上的满人诸将都能看出阿济格强忍着愤怒,连肩膀都隐隐在抖动了,因此没有一个人试图对阿济格的命令进行讨价还价,一个个都大声接受命令后离去了。这个时候,在马上和顺军拼命也比待在阿济格身边安全的多。

吴三桂等汉人将领虽然没有领到阿济格的命令,但是大家都没有显露放松的神情,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阿济格之所以没派他们上阵,是真的和对面军阵中真假未知的李自成斗上气了。这件事已经隐隐变成阿济格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的私人战争了,让他们这些汉军上场,无疑就是向顺军承认自己是胆怯的鼠辈了。

虽然他们因此逃脱了上阵和顺军拼命的任务,但是却并不代表阿济格会放过他们,今日在场有耳朵听到顺军喊话内容的汉军将领,估计现在都已经上了阿济格所厌恶的名单了,这事无关理智,完全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哪怕今日清军真的消灭了这支顺军,阿济格也不会忘记这件事的,而在场的人就是提醒他记忆的一个标识。

吴三桂心里想着,这可真是一场无妄之灾,这李自成可真是太能折腾了。就在吴三桂思考着要以什么借口远离阿济格身边时,这边顺军军阵内的李自成也终于看到清军的骑兵有了新的动向。

他身边的左光先忙不迭的开始调兵遣将,做交战前的最后准备。原本喊得正不亦乐乎得顺军将士,也开始安静了下来,开始检查装备和站位,做战前得最后检查了。其实这样大喊了几声后,倒是消除了之前军中将士不少紧张得情绪。虽然第一师中以老兵居多,但是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优势的骑兵,明军的骑兵最大规模也不会超过千余骑,有个三五百骑兵就很不错了。

当日上万农民军面对几百骑明军就不得不四散逃离了,根本就没有结阵拼命的念头。也只有到了崇祯十几年之后,农民军也有了大量老兵之后,明军用几百骑兵才冲不动农民军的军阵了。但是今次的清军可是有上万骑兵,面对这样规模的骑兵集群,哪怕是老兵也不由手心冒汗了。

只不过有李自成坐镇于他们中间,这些老兵才没有露怯而已,而等到李自成把阿济格的那点丑事抖露出来之后,喊出声来的顺军将士,不管新兵老兵都显得镇静了几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有了这场对战不可避免的念头,换了谁被这么羞辱,不要过来和他们拼命?

反正都要拼命了,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其他想法了。想到永昌陛下就在自己身边,大部分顺军将士觉得,陛下一定不会把自己置于死地,所以这一战能赢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要他们服从李自成及各级军官的命令就好。

第391章 大战四

韩尚亮所在的连,正处于军阵西面的第二层。因为考城之战的功绩,韩尚亮已经被提升为了连长,并且再次得到了李自成的接见,可谓是新军中进步最快的几名军官之一,当然还是难以同近卫骑兵部队中的一些人相比。

不过即便是如此,韩尚亮也觉得自己在顺军中过的还是不错的,在明军中他可未必能走的这么一帆风顺,毕竟像他们这种半路出家的人是很难真正得到那些将领的信任的。将领们最信任的,还是那些从小养在身边的家生子,这些人知根知底不会闹什么幺蛾子。

因此,韩尚亮倒也渐渐开始接受起了现在的生活,对于都元帅府强行征招他们入伍的反抗情绪倒是消失了不少。不过他也是真没预料到,才对顺军有了几分归属感,这就被拉出来直面大队骑兵了。要不是李自成就在身后,他可真想扭头就走。

作为徐州这样民风淳朴且位于南北交通要道的所在,韩尚亮怎么会不知道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他弟弟就是被当成骑兵来培养的,乡间宗族或村庄互斗,若是有一方能拉出几匹马来,那么另一方只有投降的份,因为强弱悬殊太大了。

哪怕双方都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名骑兵也抵得上五名步兵,实际的作战中交换比也许会更多。因此,看着清军骑兵掉头向着本阵缓缓分兵而来的时候,韩尚亮握着腰间佩刀的把手,一时口中都感觉有些发干了。

只是在紧张之余,韩尚亮也没有忘记观察周边部下的情绪,并指出他们错误的姿势和武器放置位置,只不过看到弟弟一脸兴奋的样子,他也还是有些感到不解,在经过弟弟身边的时候,在他耳边疑惑的问道:“你傻笑什么?现在是打仗呢。不要想些乌七八糟的事情,集中注意力。”

“回连长,俺没有瞎想,俺就是想着陛下说的那些话。俺第一次觉得,原来俺们肩上承担着这么大的光荣使命啊…”

弟弟的回话把韩尚亮噎了个半死,偏偏在这个场合他还不能训斥对方。作为韩氏一族最聪明的人,韩尚亮其实并没有把李自成在阵前说的那番话放进心里,因为他觉得这不过是李自成用来彰显都元帅府和清军作战正义性的一种手段,就像过去韩家和其他家族争地争水时,也会先说明这是事涉大家利益的争斗。

不管事后参与争斗的农民有没有得到利益,几乎是不大可能获得利益的,但是在斗争前总是能够起到同仇敌忾的作用,让大家意识到这是我们和别人进行的斗争,不把别人打垮了,今后我们的利益就无法保障了。为了确保我还是我们的一员,农民们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会和我们站在一起。

李自成刚刚在阵前的讲话,虽然调子比争水争地高的多,都抬高到文明衣冠的高度了,但是本质上依旧是在确定我们的范围,只要你觉得自己还在我们的范围之内,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该先保卫我们的利益。

韩尚亮钦佩李自成说话的艺术,但是对于李自成的号召却持有保留态度,不管我是否能分享到我们的利益,总还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我首先得活着才能享受到我们得利益,死人是享受不到我们得利益的。

因此,韩尚亮原本是想要借助最后一次整理队伍的机会,提醒一下弟弟不要太过于拼命了,但是他倒是没预料到,这个弟弟居然已经被李自成的话语给诱惑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