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381章

作者:余人

山贼吴平于江西龙南、安远起事,聚众五万,涂毒瑞金、石城、贵溪、铅山一带。倭酋洪泽珍率倭寇三万,大掠龙岩、古田、莆田等地。

百姓惨遭荼毒,血流成河,致使两省呈现着风雨欲来之势。

七月十一日,朝廷命浙直总督胡宗宪兼节制江西,发兵应援,而后广东官兵讨伐“汉飞龙王”张琏失败的消息传来,又命胡宗宪节制两广。

至此,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两广、东南七省军事尽归胡宗宪辖制,国家安危系于一身。

第830章 均平里甲法

两广总督张臬的地位无疑变得极尴尬,打了一场败仗不说,现在还得受胡宗宪的节制,其权力和地位无疑被削了一大截。

反观林晧然全权负责着广东矿事,权力覆盖到整个广东地区。其奉旨处置广东矿事,哪个地方官员敢不配合,一个阻办皇差的帽子就扣下去,又有谁能承受得住?

至于在军政系统中,林晧然本是统管沿海军事防务的最高长官,加上跟黄辉的良好关系,纵使两广总兵都得卖几分面子给林晧然。

特别林晧然的赏罚分明,为着他赢得了中下层军士的拥护,而上层将领却不敢得罪这位大人物,可谓是令达政行。

值得一提的是,林晧然以抗倭为由,向朝廷提议增设了惠、潮两名参将,而石华山无疑是他的心腹,在具体调动都是极力配合。

如此种种,林晧然已经隐隐有超越张臬的架势,在广东地区的影响力几乎是无人能与之比肩。

时间眨眼来到了金秋八月,尽管张琏在三省交界处显得如日中天,磨刀霍霍准备侵吞大明的领土,但却影响不了珠江畔上这一座欣欣向荣的广州城。

自从濠镜码头成为对外的窗口,广州城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很多省外的商品汇集到这一座名城中,从而广州城显得更加的繁华。

广州府衙,这里的官吏和衙差都忠于职守,出现少有的政治清明的新气象。

身穿着正四品官服的林晧然端坐在签押房的书桌前,显得认真地处理着各类公务。

得益于经过后世扩展的眼界,加上林晧然所拥有的聪慧,身上浮现着跟他年轻不符的稳重和成熟,对手上的工作更是得心应手,将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

推官颜俊彦对先前的一起人命案进行复命,却是微微地发生感叹道:“府尊大人,这当真是吏之如虎也,令之如羊也!”

这吏指的是书吏,令指的是县令,却是出现了县令惧怕书吏的罕见情况。

事情发生在新安县,县城内的书吏打死了苦主张三的儿子,苦主告到新安县衙,新安知县竟然不敢管。苦主张三到了广州府上访,林晧然让推官颜俊彦进行查审,这才给苦主主持了公道。

“现在只要有钱告纳便能成为书吏,而这书吏背后通常有后台,背后有着一批乡绅撑腰,书吏相互间还进行勾结。新安知县是举人出身,加上手脚不干净,难免就要畏手畏脚了,自然无法做到公正这两个字了!”林晧然一边看着卷宗,一边是淡淡地说道。

“下官受教了!”颜俊彦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便是恭敬地施礼道。

却是这时,一名书吏进来通禀,巡按潘季驯大人在外面求见。

“潘巡按?不是约了中午吗?快快请他进来!”林晧然的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经过这些时日,后花园的红薯地已经进入了果期,他亦是履行了那日的许诺。前些天就广派邀请函,想要将诸位大人请到府衙中来,共同见证红薯收获的情况。

颜俊彦虽然亦是疑惑,不明白潘巡按为何这么早就到了,但很是识趣地施礼离开。

潘季驯是贫苦出身,又做过地方知县,现在担任着巡按一职,有着做事的手腕和决心。这三月份上任以来,却是一直在各地走访,还为不少百姓平了冤屈。

跟着颜俊彦在门口打照面,他微微颌首便直接走进书房,朝着迎上来的林晧然匆匆地施礼道:“下官见过林府台!”

“潘巡按,请坐!”

林晧然虽比蕃季驯的品阶高六级,但潘季驯却处于监察系统中,如今更是替天子巡牧,地位却很是超然,自然是要以礼相待。

“林府台,请!”

潘季驯从上任到今,都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反倒一直保持着对林晧然恭敬的态度。

最初是因为新官到任,且林晧然的前程无疑是远在他之上,但随着视察广州各县及雷州府,他对林晧然是打心里的尊敬。

他是做过知县的人,深知管理一个地方不容易,想要一个地方变得繁荣不容易,而要赢得地方百姓的爱戴更是艰难,但林晧然却将这一切都做到了。

“潘巡按,你这么早过来,恐怕是为了其他事情吧?”林晧然让人上了茶,显得直率地询问道。

“不错!下官是为另一件事而来,请林府台过目!”潘季驯掏出一份文稿,郑重地递给林晧然道。

林晧然疑惑地接过一份文稿,却见到上面写着“均平里甲法”。

里甲是明朝的乡村基层组织,以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 甲,设置里长、甲长。顾名思义,这是让到每里、每甲达到“均平”。

如果说,当下大明朝最大的症结是什么,无疑是当下社会处处透露着“不公”,故而广东有民谣曰:“富家得田贫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

潘季驯显然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拿出了解决的方案。

在均平里甲法中,他将原来徭役的内容定为三类:一曰岁办,含30项;二曰额办,含22项;三曰杂办,含6项。所有这类征取,一律征银而不再派身役,不论办物或派人,皆从所征“均平”银中采办及雇人。

这个方法其实是将徭役转为纳银,亦可视为“一条鞭法”的试行版。

“我巡视各地,一些地方进行很简单的招待,却是要对各地征用徭役,致使百姓丢下农活不说,且一些地处偏远的百姓来去所耗要数日之久。远不如效仿江浙收纳均平银,官府用银雇人,这样高效且省时,亦少了种种的扰民之举!”潘驯季侃侃而谈道。

林晧然将这个方案放到桌面上,历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位出身于江浙的后世名臣还是将浙江的“均平银”带到了广东,却是认真地询问道:“潘大人找过藩台大人没有呢?”

“没有!我打算先行在香山县试行《均平里甲法》,还请林府台能够鼎力相助!”潘季驯却是摇头,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林晧然说明来意道。

显然,他却是要失望了,林晧然缓缓地摇头。

第831章 红薯出土

林晧然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侃侃而谈地道:“这个均平里甲法很好,但想要真正惠及于民,要将徭役分摊到每一亩地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吏治整顿。这里的吏治并不在于官,而在于衙门书吏,衙门要减少告纳的书吏,选用一些兢兢业业的帖书充任,这样才能做到令行政通。”

在林晧然看来,不管是均银法,还是均平里甲法,这重要的还是治吏,毕竟这个法子损害的是那些吏员的利益。要不然,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无法惠及于民。

另外,这里需要对百姓进行征银,商户自然是大受欢迎,但若是对于那些贫穷之家,却难免会演变成为一个恶法。

这种种的情况,都需要防范于未然,而不能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就推行。昔日的刘瑾重整军屯,无疑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结果将一个好端端的惠于军户的政策搞成了“恶法”。

当然,因噎废食更是不可取的,种种的不公确实需要他们这些施政者去解决,而不能一直是视为不见,不然大明王朝最终是积重难返。

“林府台的见识令下官钦佩,这些下官定然照办,但请务必支持这项政令!”潘季驯朝着林晧然施礼,认认真真地请求道。

林晧然轻呷了一口茶水,在潘季驯紧张的目光中,终于还是轻轻地点头道:“只要有利于广东百姓,本府都会全力支持!只是有你这位巡按在推动这个政令,我公开支持反而落得下乘,倒不如你在明我在暗,这样可以帮你扫清一些潜在的障碍!”

“如此甚好!”潘季驯目的是希望林晧然不站出来反对,或者是给香山官员打声招呼,却不一定非要林晧然站出来表态。

二人就着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在具体实施上进行讨论,林晧然显得很有激情的模样。

“怎么了?”林晧然正是侃侃而谈,但发现潘季驯突然盯着他的脸蛋一直看,却是疑惑地伸手摸脸蛋不解地询问道。

“林府台,当真不是文魁星下凡吗?”潘季驯却是暗暗心惊,半是认真地询问道。

虽然这个均平里甲法是他提出的,但林晧然竟然想得比他还远,想得比他还要深,提及了一些他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若真是文魁星下凡,那本府就能想到办法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替圣上分忧了!”林晧然轻呷着一口茶水,不着痕迹地表着忠心道。

潘季驯自然不会真以为林晧然是文魁下凡,思维跟着跳到了财政问题上,显得认真地询问道:“林府台,现在朝廷的财政如此吃紧,当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没有,反正本府是想不到办法!”林晧然却不想徒生事端,端起茶杯很是肯定地摇头道。

潘季驯却是深深地打量着林晧然,隐隐觉得这位林文魁此话不实。不过转念一想,却不由得苦笑地摇头,毕竟朝廷众多大佬都想不到解决之策,恐怕大明财政问题是无法可解了。

由于很快就到午时,林晧然索性放下了公务,邀请着潘季驯一起到后花园闲聊。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后花园显得生机勃勃。

红薯地位于后花园的北墙边,一共是两分地,地质松软。那原本墨绿的红薯叶泛起枯黄,已然是可以进行收成了。

林晧然秉着不得罪人的原则,这次是广派邀请函,不仅是广州城的官员,连同平西侯、平江伯等勋贵都进行邀请。

随着临近午时,陆续有官员应邀前来,汪柏倒没有摆架子,很早就从布政使司领着一帮属官过来,这里很快就聚集了三十多名官员在后花园中。

管家已经在红薯地旁边的空地搭起了棚子,安排着众多官员入座。

“陈总兵,请上座!”

“多谢平西侯能赏脸光临!”

“藩台大人、臬台大人,请上座!”

……

林晧然却是有些出乎意料,这简简单单的一次红薯收成,他亦是依照当日的承诺发帖,却是引来了如此多的大佬前来围观。

“林府台,快快开挖吧!”黄辉显得性急地催促道。

“黄指挥,还请稍等!”林晧然回礼,然后朝着欧阳烈点了点头。

欧阳烈带着书吏拿出丈量的工具,对着大家朗声地道:“诸位大人还请稍等片刻,下官领人进行丈量,以确定这块地的大小!”

经过丈量,确实是二分地无疑。

由于事关成败,管家这几个月对红薯地很是上心,除了浇水施肥,还拔草除虫,照顾的无微不至,致使这红薯茎蔓显得粗壮。

汪柏对林晧然显得越发的了解,深知林晧然不是那种满嘴大炮的人,一边喝茶一边望着红薯地。却见他们丈量后,有人将那些红薯苗进行清理,仅保留着红薯苗的一段主干。

“藩台大人,今日之事,皆因您而起,还请您亲自掘开第一株,如何?”林晧然拿来一把锄头,朝着汪柏微微一笑道。

汪柏还没有说话,却听到黄辉主动请缨道:“你们的手都是拿笔杆子的,这事由老夫来!”

林晧然发现黄辉的军事才能很平庸,但却是一个极直爽的性子,并没有文官那么多的弯弯道道。汪柏并没有责怪黄辉抢他风头的意思,而是笑呵呵地说道:“多谢黄指挥体恤,如此有劳了!”

黄辉拿着锄头跳下红薯地,突然挠头对着汪柏道:“汪大人,哪一株?”

“那一株!”汪柏就站在红薯田边上,指着一株红薯苗主干很粗壮的道。

黄辉心里突然一动,将手里的锄头往红薯地一丢,朝手掌吐了吐沫,双手握住了红薯的根部,然后用着吃奶的力气将红薯根往上拔。

昔日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今有黄辉顺拔红薯苗。

这……

林晧然愣愣地望着这个老家伙,完全不按常理操作,却是担心这个老货要摔个狗啃屎了。

众官员依约前来,很大原因是给面子林晧然,但到了这个时候,心里难免产生着好奇。是否真有那么一种神奇农作物,其亩产要在水稻之上。

平江伯陈王谟是两广总兵,对这个红薯显得很是重视,眼睛一眨不眨地瞪着那根红薯根,是似真能拔出一个拳头大的果实。

噗!

黄辉有着一种倔劲,脸色已经通红,但却没有放弃的意思,仍然是咬牙硬挺着。

在众目睽睽之下,那红薯地的泥土慢慢地出现龟裂,然后一连串的红薯被连根拨起。当看到那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周围当即是鸦雀无声,脸上浮现着难以置信地表情。

第832章 以薯论海

一大串红薯突然间破土而出,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尽管红薯上都沾着泥土,但那红色的果实显得格外的抢眼,有的仅是鹅蛋般大小,有的足足有男人的手臂粗大,令人感到一阵的不可思议。

两广总兵陈王谟原以为顶多是拔出一个拳头大的果实,但看到那根蔓挂着大大小小的果实时,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大大的。

扑通!

黄辉将红薯连根拨起的时候,身体已然失去了重心,屁股重重地坐到红薯地中。只是他没有感到疼痛,而是迅速地检查拔出来红薯。

“一个、二个、三个……哈哈……六个,有六个红薯!”

黄辉看着手中沉甸甸的果实,对着红薯竟然是哈哈地傻笑起来。仿佛他手里提的不是红薯,而是一个个象征着战功的人头似的,让他显得有些癫狂。

“怎么结这么多果实?”

“这红薯个头真大,好像份量不轻!”

“若非老夫亲眼所见,当真不敢相信!”

……

二十多位官员纷纷围过来打量着红薯,都是渍渍称奇。事情胜于雄辩,林晧然并没有忽悠大家,这世上当真有着一种叫红薯的奇果。

“这里还有一个!”

定西侯蒋佑的眼睛很尖,发现那红薯坑还有着一个露头的红薯。

亦不怕弄脏身上华丽的衣服,跪在地上用手将松软的泥土扒开,取出那个藏于泥土中的饱满的大红薯,脸上显得是喜不自胜。

“可能还有!”

新任的广东按察使却是举一反三,当即加入了刨土的行列。幸运使然,结果真的刨出了两个拳头般大小的红薯,令到他的老脸像绽放菊花般。

众人不再客气,纷纷动手采摘红薯。在他们看来,这地上埋的不是红薯,而是埋着金银财宝一般。

汪柏是最有养气功夫的,但看着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出土,激动地跳到了红薯地里,亦是跟着大家一起将其他的红薯掘出来。

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想到,广东的高官们竟然围着一块小小的红薯地挖红薯,时不时还发出一阵癫狂的笑声。

“哈哈!这株有八个!”

“你们看我这个红薯多大!”

“不,我的这个红薯超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