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虎贲中郎
*********************
天色已然大亮,火红的太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驱散晨雾、笼罩全城,空气残留的一丝凉意迅速被灼热的阳光所取代,随之而来的还有浓郁到令人窒息的血腥味。
开封东城门外。乱箭穿空,滚石翻飞,冬瓜一般大的火球咆哮长空,笨重的冲城车正在“嘭嘭”的撞击城门,数以万计的魏国将士嗷嗷叫的冲杀过来。一架架云梯搭在城门两侧的女墙上,数以千计的勇士身手矫健的攀上云梯,争先恐后的向上爬,企图拔得头筹,第一个登上城头。
攻城之战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说是潜规则亦不为过。但凡第一个登上城头之人,不管战后能否活下来,都会得到重赏;幸存者官升三级,丧命者其家眷将得到妥善照顾,抚恤极其丰厚。这是三大诸侯国通用的潜规则,每逢战事均是如此,尤其在攻城拔寨之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奖赏愈发丰厚。这便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由来。
开封城位于黄河南岸,水源丰富,城池虽然不大,却有一条完整的护城河,堪称上天赐予开封城的天然屏障。然而攻城战从开始到现在,前后不到一刻钟,但城外的护城河已经被填平了,使得魏国大军得以冲过护城河,直接攻击城门。
当赵云率军赶到东门城楼时,攻城战已全面展开,站在城楼上举目四顾。但见并不宽阔的原野上遍布旌旗,黑压压一片全是曹军将士,目测之下曹军此次至少出动了十万大军。护城河东岸,数百架霹雳车一字排开,将一块块滚石和火球送上天空,如巨兽怒吼一般咆哮而来,砸得城墙砰砰巨响,数以百计的守城将士闪躲不及被滚石或火球击中,惨叫着跌下城头或被砸得头颅崩裂,脑浆四溅。
但是霹雳车的巨大杀伤力仅限于第一轮远程打击,因为守城将士并不知道曹军的霹雳车有多厉害,能不能从护城河东岸打到城楼上。正是这份不确定和侥幸心理,让守城将士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曹军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经过第一轮重大伤亡之后,守军将士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盾牌兵出现在城头上,举盾抵御破空袭来的滚石,甚至直接用盾牌迎击瓦罐火球。
如此以来,曹军的霹雳车对守军的威胁就能降到最低,再也发挥不出强大的杀伤力。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守军将士的反击无疑要比进攻中的曹军效率更高,从城头推下去的每一块石头至少可以砸中一个敌兵,每一根滚木都能砸倒一片攻城军士。除此之外,守军将士居高临下,乱箭齐发,弓箭的射程比曹军远得多,杀伤力也在曹军之上。是以尽管东门城楼上此刻只有两千守军,赵云带来的三千铁骑尚未参战,却硬生生抵挡住了三万曹军的猛烈攻城。
截至目前为止,城门还没有陷落,而随着赵云带来的援军参与守城,危如累卵的东城门算是守住了,彻底解除了危机。
俯视城下的魏国大军,赵云的目光迅速锁定两里开外的那杆中军帅旗上,那是魏国上将军曹仁的帅旗。顿时,赵云脸色一变,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ps:衷心感谢:书友龙游商人月票支持,多谢!
第240章驱虎吞狼(二)
站在城楼上俯视城下的魏国大军,赵云的目光迅速锁定两里开外的那杆中军帅旗上,那是魏国上将军曹仁的帅旗。
霎时,赵云脸色突变,眉头紧蹙在一起,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魏将曹仁跟随曹操征战十余年,身经百战,早已是闻名遐迩的曹军上将,自曹操登基称帝之后曹仁出任魏国大将军,统帅三军。
此刻曹仁既然亲自率军攻城,想都不用想,赵云就能猜到眼前的十万曹军绝对不是曹仁帐下的全部兵力,他一定还留有后手。
“将军说得一点没错,此次曹军果真是有备而来!”跟着赵云登上城楼的夏侯兰,抬眼看到城下黑压压的魏国大军时,忍不住感叹道。
赵云闻声后轻轻点头,却不言语。之前他虽然已经猜到曹魏大军此番必定是来者不善,图谋甚大,却没有料到曹操居然派遣曹仁率领十几万大军前来偷袭攻城。这已经不能算作偷袭了,而是真正的大举进攻,大张旗鼓的出兵讨伐西晋。
就在赵云暗自思考之际,只听身后的夏侯兰轻声说道:“为了开封区区一座小城,曹军就出动了十万大军,如此劳师动众而来,其目的决计不是攻占开封县城,必定还有更大的谋划,更深的战略目的。要知道,我西晋拥有雄兵百万,开封城更是抵御兖州大军的边境重镇,也不过是屯兵三万余众,驻守四面城门的只有五千守军。余下三万余铁骑只能用于野战,却不善守城。
相比之下。此刻正面攻城的曹军就有三万余步军,东岸旷野上还驻扎在五万铁骑。整整八万余步骑攻打一座县城,曹军还真是看得起咱们。不仅如此,从曹军排兵布阵的阵势上看,不难看出这八万余步骑只是他们的前军和中军,后面一定还有数万兵马负责殿后,为大军提供粮草辎重。
如此一来,曹军此次至少出动了十几万大军,这么多兵马攻打一座县城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杀鸡焉用宰牛刀,十几万曹军完全可以全面攻打整个司隶。和我军展开正面决战。”夏侯兰读书很少,也不懂什么兵法,多年征战以来他所依仗的就是自身精湛的武艺;是以他的话语很粗俗,脱口说出“杀鸡焉用宰牛刀”,自己贬低自己,但是话糙理不糙,反倒是恰如其分的描述出当前形势。
他的这番话与赵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正如夏侯兰所说,开封城内拢共三万余兵马,除了五千郡府兵担负着守城重任之外。赵云帐下三万三千名无双铁骑的主要责任就是提防曹军突袭河南郡。正因如此,赵云事先就料到曹军有可能偷袭河南郡,于是他提前做好准备,三天前就下令无双铁骑营准备半个月的干粮。随时做好长途奔袭的准备;还命令守城将士备足守城军械,擂石滚木堆积如山,所有弓箭手配发五十支箭矢。并将城中的剩余粮草全部转移至洛阳。
尽管战前准备的很充分,几乎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但是赵云万万没有料到,距离开封城百里之外的兖州大军竟然倾巢而出。十几万大军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碾压过来。就在刚才,赵云有信心固守开封城半个月以上,可现在他亲眼就看到曹军铺天盖地的强大阵势之后,信心不由得开始动摇了。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守住半个月,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将曹军挡在城下十天,或是五天,亦或是三天。
这不是害怕,更不是胆怯。他赵云生来就不知道害怕是何物,从不畏惧任何对手或敌人,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他都敢与之决一死战,绝不退缩。可眼下他并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数千守城将士,身后还有三万铁骑和五万余百姓,他自己可以不惧生死,却不能把全城将士和百姓全都带进火坑,玉石俱焚。
最重要的是,李利早有明令,一旦事不可为,立即放弃城池,退守洛阳。这是李利一贯提倡的失地存人的战略方针,能战则战,明知不敌的情况下就不要硬拼死战,能够全身而退固然最好,如若不能,也要尽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取时间,以利再战。
于是赵云作难了,这一战一退之间的尺度真是很难把握,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全军覆没。面对十几万曹军强攻城池,若想全身而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堵死东门,立刻组织百姓撤退,只要后退五十里就是中牟县,那是洛阳的东大门,屯有重兵,退入中牟县就意味着彻底安全了。可是遭遇强敌便不战而退,这不是赵云的作战风格,也不符合他的处事原则。领兵征战十余年间,哪一次作战他不是冲锋在前,哪一次不是杀得敌军屁滚尿流,何曾有过避而不战、灰溜溜撤退的先例?
沉思片刻后,赵云朗声下令道:“夏侯兰听令,立刻传令下去,命眭固将军率领本部一万铁骑组织城中百姓撤离出城,务必于今夜赶到中牟县;如有延误,严惩不贷!传令马铁率领五千战骑增援北门,你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增援南门,协助眭固转移百姓,待百姓们离开之后立刻增援马铁所部,务必守住北门。”
“诺,末将领命!”夏侯兰接声应道。随即转身就走,这时赵云却伸手拉住他,凑到他耳边低声叮嘱道:“黑疙瘩分你一半,把它带到北门交给马铁,切记白天不能使用,只有夜间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今天白天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城门,如果我军伤亡太大的话,今夜我等便出城冲杀,把这些黑疙瘩全都扔进曹军大营,然后趁夜撤退。如果伤亡不大,我等就再坚守几日,尽量拖延曹军南下的时间,为陛下调遣兵马赢得时间。”
夏侯兰欣然点头,颇为不舍的道:“兄长多保重,切莫意气用事,一旦战局不利,切莫恋战。倘若兄长遭遇不测,愚弟绝不独活于世,誓死追随兄长。”说完话后,他抬腿便走。
赵云清楚地看到夏侯兰临走时声音已经哽噎,眼中带着泪花,目送他离去,赵云的眼角湿润了。只见他仰头看着天空,抬手遮住眼帘,似乎是阳光太过强烈刺了眼,不着痕迹地拭去眼角的湿润,既而转过身来,神情冷峻地注视着城下前赴后继的曹军。
没有人知道他抬头看天是为了擦掉眼泪,更不会有人知道被李利誉为“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也会流泪,尽管他的眼泪只为自己兄弟而流,只为二十多年的友情而流。流泪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真情流露,因为他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的至情至性的人。
无论是能力还是官爵,夏侯兰都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差距悬殊,完全没有可比性。自古就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之说,但是人与人之间并非只有名利,并不是只有地位和财富相等的人才能成为朋友,真正的友情源于不掺杂名利色彩的友谊,否则人生未免太过无趣。
******************
当开封城激战正酣之际,邓县的战事已经临近尾声。
在城门失守的情况下,邓县守将于禁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法挽回败局,何况他并不具备这份才能,于是失败已然无法避免,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就是率军突围。
在得知东门遇袭的那一刻,于禁企图集结兵马与杀进城中的荆州军展开巷战,即使败局已定,也要给荆州军迎头一棒,坚决予以打击。毕竟,西凉军没有挨打不还手的习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这支虎狼之师一贯的风格。
事实正是如此。当荆州军先锋大将刘磐率领两万五千铁骑冲到城守府所在的北城之时,铺天盖地的箭雨迎面扑来,其间还夹杂着强劲的破空声,那是弩箭穿空才有的尖啸声。仅是一轮乱箭齐发,刘磐帐下骑兵便付出了将近两千人的伤亡代价,而冲锋在前的刘磐则是首当其冲,其中有四支弩箭都是冲着他来的。
千钧一发之际,刘磐果断放弃了胯下座骑,不顾一切地纵身而起,破开右侧的民房格窗,从而堪堪躲过一劫,借助民房保全性命。第一波箭矢过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波,然后是第三波,接连不断的乱箭齐发给荆州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约有三千铁骑被箭雨吞没,受伤的骑兵更是不在少数。
三轮箭矢打击过后,至少五千荆州铁骑丧失了战斗力,真正是迎头一棒,打得荆州军头晕眼花,士气为之一挫。然而这种阻击终究无法持久,充其量就是昙花一现,随着后续战骑风驰电掣的冲杀过来,于禁率领的三千余郡府兵迎来了灭顶之灾。
区区三千步军根本无法阻挡上万铁骑的冲锋,只是一个冲锋就冲破了于禁好不容易架起的防线,将三千余守城将士冲击的七零八落,说是打得守军落花流水丝毫不为过。
眼见大势已去,于禁当机立断,立刻下令突围,不用说突围方向,因为向北突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第241章驱虎吞狼(三)
突围之中,于禁帐下悍将铁轱担任开路先锋,一杆两丈长的长矛横扫千军,势不可挡。另一名战将桓义负责殿后,掩护于禁冲出北门。
在这一前一后两员悍将的奋勇冲杀之下,于禁带领一千余残兵得以顺利出城。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冲出重围之时,眼前突然杀出一支五千人的黑甲骑兵,领兵将领赫然是义阳魏延魏文长。
与此同时,刘磐、文聘和徐庶等人率领大军随后赶到,前后包夹,将于禁、铁轱和桓义等一千余将士围困在北门外。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霎时,于禁彻底绝望了,心中充满了无尽悔恨。痛恨自己太过轻敌,疏于防范,但凡有点防备,也不至于被荆州军轻而易举的突破东门。如果荆州军没有攻破城门,自己和帐下五千将士也不至于身陷绝境,全军覆没。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事到临头才幡然醒悟,显然为时已晚,一切都已无法改变。自责解决不了问题,悔恨已然无用,唯一可供选择的就是投降或直面死亡。
与心如死灰的于禁截然不同的是,就在荆州军前后合围之际,铁轱和桓义二人毫不迟疑的联手发起攻击,错开正面冲杀过来的魏延大军,率领本部亲兵向向西突围。只要能冲出去,西边仍然是西晋疆域,再不济他们也能直接进入西边山林,西北面就是扼守长安的西南要塞武关。
只可惜铁轱和桓义二人的勇武实在是太显眼了。他二人根本不知道。早在荆州军攻占东门之时,文聘、魏延、周泰和蒋钦四将就盯上了他们俩。而率军冲进城中的刘磐更是对他二人志在必得,扬言要用他们俩的项上人头为此次北伐祭旗助威。
正是抱着这个念头。刘磐贵为南汉国中领军,汉皇刘表的侄儿,却屈尊降贵担任副先锋一职,其目的就是为了第一时间率领铁骑入城,斩杀铁轱和桓义二人。尤其是铁轱,他是李利麾下成名已久的悍将,当年灞河一役,三轱战吕布一战成名,十年前就已传遍天下。若能斩杀铁轱这样成名已久的悍将。必将一战成名,扬名天下。
因此,这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吸引着刘磐、魏延、周泰和蒋钦等人跃跃欲试,近乎迫不及待的想要手刃铁轱,一举成名。
乱世之中,名气是个好东西,只要名气足够响亮,功名利禄唾手可得。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君不见“凤雏”庞统短短数年就能统帅三军,“卧龙”诸葛亮小小年纪就已位比三公,北海大儒孔融连一郡之地都治理不好却能位列三公,虎牢三英(刘备、关羽和张飞)必死之人却能起死回生。凭借的就是名气。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太多,不胜枚举。从古到今,名气这东西都受人追捧。但凡有了名气,身份、地位和财富便随之滚滚而来。所谓“名人、明星”亦由此而来。攀比是人类的通病。
想到不如做到,做事就得抢先。
“锵锵”的兵器碰击声中。但见魏延放着面前怔怔失神的于禁不抓,却舍近求远追杀铁轱和桓义二人,抢在刘磐、文聘等人之前与铁轱捉对厮杀。没错,正是捉对厮杀。
在他和铁轱对战之时,荆州军的其他将领都没有插手,就连刘磐、文聘、周泰和蒋钦四人也不例外。尽管他们也很想和铁轱一较高下,却强忍着没有出手,因为铁轱是西凉宿将,要想踩着他的尸体扬名立万就不能以多欺少,必须堂堂正正的打败他才有说服力,才能被世人认同,才能真正一战成名。
野心勃勃的魏延误以为铁轱虽然成名已久,却是徒有虚名,战力纵然强悍也不是自己的对手。是以他乍一出手就是大开大阖的进攻套路,咄咄逼人,迫使铁轱不得不采取守势,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然而魏延却不知道,铁轱最擅长的攻击手段本来就不是进攻,而是防守,但他却是防守中的毒蛇。
他可以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即便有转守为攻的机会他也不会反攻,这与他憨厚得有些木讷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他习惯了被动挨打,轻易不还手,可是一旦被他抓住还手的机会,后果很严重。就像老实人轻易不会发火一样,一副受气包的模样,让人觉得他可怜又可气,然而老实人一旦发火,就如同火山爆发一般很极端,动辄拼命,轻则两败俱伤,重则同归于尽。后果真的很严重。
这次交锋不同于阵前搦战。这里没有厮杀多少个回合之说,也没有人来马往的冲刺时间,只有殊死相搏,一丝一毫的机会都不会放过,一点时间空隙都没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他们分开之际就是一方重伤或死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