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762章

作者:西风紧

废除日本国不合礼法的天皇称号,当权的幕府将军应向大明称臣、受封日本国王。既确立君臣上下关系,整个日本国、法礼上便属于大明的藩国。

我朝在博多湾设立日本都督府、拥有‘使城’,便合乎礼法,日本国王亦可兼领都督府都督一职;同时日本国应将石见国、出云国交由大明朝廷治理,由朝廷指定守护大名。只要日本国答应签订条约,那么两国便可议和,明军也不再攻打京都地区。”

太监周全一副皱眉思量的神态:“日本人会答应这些条件么?”

盛庸道:“试试再说。”

周全问道:“如果他们将来反悔怎么办?”

盛庸立刻回应道:“那便等日本国反悔时、再权衡处置;白纸黑字当众签押的条约,我朝先站住了道理。对了,大内氏目前处境堪危,咱们可以与俘虏的大内家武士谈谈,联络大内盛见。”

这时侯海问道:“大帅提及出云国,何故?”

盛庸看了他一眼:“据说石见国多山,离博多湾也太远了。将来开采银矿、驻军,粮食就从出云国运调,出云国那边农田多。”

侯海恍然道:“原来如此,下官受教。”

大帐内安静了一会儿,人们似乎明白过来、盛庸早已有定策;议事或许只是走过场,并安抚众人。否则盛庸临时怎么会想到,开矿运粮这种旁枝细节?

人们纷纷执礼,拜道:“谨遵大帅成命。”

盛庸提起了毛笔,抬头道:“本将写完奏章之后,再给诸位观阅。若无别事,奏章应尽快从朝鲜国以快马送往京师。”.

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世基业

盛庸的奏章送达京师之时,距离征日官军离港的时间、尚不足二月之久。

柔仪殿内,朱高煦亲自阅读着、洋洋洒洒不下万言的奏章,他的心情非常好。

(圣上御宇,恩威被于四海,提擎纲要,方圆诸国。都督安南,或妄议于朝野……)圣上统治宇宙,对四方各国恩威并济,设计大略方针,让各国有了规范和法律。裁撤交趾布政使司设立都督府时,有的人擅自在朝廷内外议论,诟病圣上放弃了土地。

可是安南国的叛乱很快就平息了,同僚们出入安南国,如同在大明国内。安南国的经验,为朝廷统治日本国、以及更多的国家,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幸好有圣上的英明领导,臣盛庸等人只是负责执行、便轻而易举地迅速击败了日军主力,斩获俘虏数万。丰功伟绩都是圣上的,臣有犬马之劳,心中万分敬仰。正因听从圣上的教诲,我军获得了决战的胜利;所以接下来臣等议事,尽心领悟圣上的大略精神,决定迫使日本国求和称臣,施行法律如安南国。

盛庸在奏章里写了中军定下的议和条件。后面又用了很多文字,叙述了博多湾战役的过程,并且为平安、姚芳、柳升等一干人等请功。

“嘿嘿……”朱高煦高兴地失态笑出声来,手掌也在额头上摩挲,无意识地做了些不太稳重的琐碎动作。

等他稍微回过神来时,发现侍立在附近的宦官宫女、都在偷看他。不过在宫廷内侍们面前,他无须过于注重仪表,宦官宫女们更希望看到皇帝心情好。

这个盛庸,与张辅等大将一样,并不是纯粹的武夫,这些人多年阅历帝国高层,是有政治见|识的人。然而朱高煦不得不承认,盛庸这马|屁正能拍到痒|处,让人十分受用。

当然朱高煦如此高兴,主要不是因为吹捧。他掐指一算时间,就能完全明白,盛庸平安等人相当厉害。明军几乎是刚到日本国、立刻就把日军主力荡平了;战役前后时间,绝对不超过十天。

朱高煦自认即便御驾亲征,也极可能不如盛庸等干得更好,除非有很大的运气因素。关键是盛庸这等人并不会胡干,还能恰如其分地理解朱高煦的意图,自然让朱高煦十分顺心。

就在这时,妙锦来到了柔仪殿。她上前行礼罢,便马上问道:“圣上遇到了甚么喜事?”

朱高煦伸手在脸上一摸,觉得自己刚才没笑。他接着顺手将奏章递了过去:“盛庸等首战获胜了。”

妙锦稍加犹豫,看了一眼旁边的司礼监太监王贵,便轻轻拉开奏折细看。

朱高煦转头看向王贵:“一会儿拿到内阁去,再问问六科房誊录了没有。若是没有,便誊抄了分传六部。”

王贵躬身道:“奴婢遵旨。”

妙锦看完了奏章,依言拿给了王贵。朱高煦挥手道:“让贵妃服侍朕,你们都下去罢。”

“是。”一众侍从很快退出了柔仪殿。

妙锦对奏章未予置评,却留意到了桌面上的一本厚厚的书。她看了朱高煦一眼,得到默许、便拿起书先看封面,上面写着:源氏物语,紫式部。

翻开书页、妙锦瞧了一会儿,她抬起头问道:“圣上还懂日本文字?”

朱高煦摇头道:“看不懂。里面夹着许多汉字,连猜带蒙,能大概明白部分内容。”

妙锦露出微笑,接着又有点困惑。毕竟朱高煦如果有兴致,可以找人翻译之后,阅读更加容易。

朱高煦指着那本书道:“在这些书问世以前,日本国的书面记录、包括公文史书,只能用汉语文言文。后来日本人通过文学,向本国人普及了日语的书面表达方式。

咱们可以从日本国的建筑、服饰、文字、宗教等诸多方面,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痕迹;但是日本文明,实际上已经发展得完全独立了。

相比之下,朝鲜国、安南国也受华夏文明影响,但他们至今没有普及的准确书面文字,正式文书只能用汉语。”

妙锦轻轻点头。

朱高煦便道:“如果将来朝廷欲开疆辟土、扩大国土,从难易程度上看,安南国和朝鲜国,应该更容易被同化。文化这种东西不能吃不能穿,可一个种族要是没有这些,文明便容易丧失自我认同、容易被消灭。

而有了自主文化的地区,咱们除非不计代价除掉所有人口,否则要将成熟文明、忽然纳入统治,麻烦定会层出不穷。”

妙锦道:“圣上看待诸事,着实与众不同。我得再编一本书,名字就叫,大明武德皇帝起居记。”

“挺好,将来可以给继任者读。”朱高煦笑道。

妙锦恍然道:“臣妾还未恭贺圣上。昔日元军征讨日本,未能成功。圣上今日之功,必可彪炳青史。”

“虚名,不过是浮云罢了。”朱高煦淡淡地说道。

他寻思了一会儿,又道:“说到文字,汉字的表意准确丰富,但对于初学识字者太难了,对文明的扩张速度不利。咱们应该趁早引入更简单的字母拼音辅助,强化文明的扩张性;这东西还对蒙学有用,可以提高庶民的识字率,为开民智做好准备。

不过这件事,很容易会引起士人的抗拒。暂时不要泄露,咱们得先想好办法从长计议。”

妙锦疑惑道:“为何?”

朱高煦道:“垄断,不仅适用于商业,也适用于权力。如今的大明,读书科举的少数人,变成中小地主,并形成治权垄断。世人想稳固既得之利的愿望,实在是理所当然。普及读书识字,会动摇旧世界的规则,朕觉得大张旗鼓、恐怕会踩到甚么坑。”

妙锦吃惊道:“圣上竟如此揣摩士人的恶意。”

朱高煦摇头道:“不论文武庶民,为自己的利益计算,都无关善恶罢?朕以为,利己是本能,无私是假象。如果用道德评判,那么大伙儿就会暗里计算好处,嘴上寻找借口。”

他顿了一下,沉吟道:“当然开明智,也是与我自己的皇权过不去。庶民懂的越多,国家越难统治。然而民强则国强,从更大的层面看,又对整个国家民族有利。

肉食者的隐患,不仅有本国庶民,还有别国竞争者。宋代之后施行‘强干弱枝’的集|权理念,却并非万全之策,轻视了外寇的危险。呵!只要入场,世上哪有毫无风险的包赢技术?

所以朕又要同时强化武将阶层、文官阶层,以维护朝廷秩序。革新的办法是教育施行于军队,让文官历练具体政务。

朕执政以来,发现文官几乎不懂琐碎的政务,都是吏员在干。官有决策权、道德名声,多受百姓尊敬信赖,但难以全权操办具体事务;吏有务实的能力,但名声地位不高,没有大局视野、没有决策权。以前的朝廷统治者,似乎有意地用这样的方法,来分化驾驭官吏。

强化所有阶层,便会造成君弱臣强的局面,不过他们反不了我。将来我不在了,应该会逐渐形成别的权力制度。世上没有真正的万世基业,迟早都会完蛋,姿势不一样而已;如果我大明朝皇室、对国家有巨大功劳,倒可能保留皇室的地位尊严延口残喘,实行‘君主立宪’。

千百年之后,架空皇权或许是一种必然。皇权有天然的缺陷,将整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妙锦道:“圣上此刻的言论,臣妾便觉得非常冒险。”

她的神情复杂,眼神有点陌生:“难怪有人说,圣心难测。圣上的心,深如大海。”

“我肚子里就这点东西,不是一直在向妙锦敞开胸襟么?”朱高煦笑道。

上一篇:我老婆是花木兰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