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341章

作者:西风紧

朱高煦没好气地看了金忠一眼,不想与他多说,只招手道:“你过来告诉我。”

小宦官弯腰上前,朱高煦个子高,便俯下身好让小宦官够得着他的耳朵。小宦官拿手捂着嘴,把嘴靠近朱高煦耳边悄悄说道:“池月真人是我的大姐姐,当年在灵泉寺池月真人救的小和尚、就是我。大姐姐让我告诉汉王,宫里可能出了事,叫你多留心一点!”

朱高煦听罢心下一惊,立刻看向金忠。

金忠好歹也是兵部尚书、部堂级别的大员,这时神情似乎有点不够沉稳了,目光闪烁忧心忡忡的样子。金忠马上问道:“这奴婢对汉王说了甚?”

朱高煦不动声色道:“他说汉王旧府出了事。”

金忠道:“这奴婢一派胡言!您在京师的府上也没多少人了,能出啥事?”

朱高煦道:“我也想知道!不行,我府上有要紧的东西,得赶紧回去看看。”他说罢立刻转身就走。

金忠急忙说道:“圣上传旨叫殿下进宫,您这是抗旨啊!”

一时间朱高煦也不知道宫里究竟出了什么事,但是方才他刚进宫、就觉得哪里有点蹊跷,妙锦忽然冒险叫人带话过来,他是很相信妙锦的,所以立刻就下定决心先离开此地再说!

朱高煦脚步不停,转头说了一句:“我父皇说了,叫我某时某刻一定要进宫?我有说过,不进宫了吗?”

他一边说话,一边观察金忠,发现金忠看见自己走了,非常急。朱高煦更觉得有什么事!

任那金忠嘴上的道理说出花儿来,他一个文官也拦不住朱高煦,朱高煦只管调头就走。

这时,文楼里走出来了另一个人,那人道:“汉王殿下,圣上叫您现在就去坤宁宫见皇后!”

朱高煦闻声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是郭资!朱高煦心里骂了一声,他太知道这郭资是谁了……当年朱高煦还在京师没封亲王时,导演了一出如同“话剧”的戏;想利用郭资擅自用军粮赈济山东灾民的事,以此来攻击高炽。

为甚么郭资干的事能攻击到太子?因为这郭资根本就是太子的人。“靖难之役”长达三年多的时间,这家伙一直都在北平辅佐高炽,俩人关系近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郭资这厮一出来,朱高煦马上意识到:不仅郭资是太子|党的人,这金忠难道不是?金忠虽然是旧燕王府的心腹谋士,但早就站到太子那边了,朱高煦又不是不知道。

果然郭资一出来,金忠的脸色立刻沮丧得像死灰一样,用埋怨的眼神看了郭资一眼。显然金忠认为,刚才郭资突然从文楼走出来,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

朱高煦几乎开始跑起来了,大步快速地向南走。毕竟出宫的两道门,全都在那边!

一道文华门,一道午门东面的左殿门。朱高煦情急之下,也还没糊涂,很快就决定走原路返回!因为如果走左殿门,出去就在午门内,还得过午门;过了午门,出皇城还要走很久,简直是夜长梦多的一条路。

此时朱高煦心里是一团雾水,心道:他|妈|的,太子的党|羽究竟要干甚么?!

朱高煦快步奔走了没一会儿,便远远地看见,那道桥上来了一群人!他再也淡定不了,因为那不是一群普通的人,而是披坚执锐的甲兵!

这里是皇宫,甲兵居然进来了,他们怎么忽然进来的,这是要谋反还是干甚?朱高煦立刻收住脚步。

那桥上的一个武将喊道:“汉王殿下请过来,末将有事要禀报!”

朱高煦听得声音,定睛看了一眼,觉得那武将很面熟。但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转过身,放下了一切比格和礼仪,提起红袍下摆,径直就开始往北跑。

他一面拼命奔跑,一面在心里大骂:禀报|你|妈!

朱高煦虽然武力过人,但他现在穿着一身绫罗丝绸、头上就戴了一顶乌|纱,全身连一块铁片也没有;手里更是手无寸铁,去和一群全副服装还带着弓|箭的甲兵打?

而且他直觉到这次的事分外严重,完全不同于以前在建文朝逃出京师、发生在涿州驿站的那一架。

当时建文君臣对付的人,主要是朱棣,追兵将领瞿良材不敢随便伤了宗室,而且建文帝下达的命令肯定也缺乏决心;而这一次,金忠、郭资等人都是原来燕王府出谋划策的老油条,太子的人主要对付的对象,恐怕就是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刚才虽然没多想,但立刻就判断出来,对方占尽胜算、而且可能没那么软弱。

朱高煦向北猛冲而去,那金忠和郭资似乎也有自知之明,没过来拦朱高煦。他们俩文官根本拦不住!

片刻后,朱高煦才想起刚才喊话的那武将,好像是谭清。朱高煦和这个谭清不太熟,因此起初没马上认出来,不过他以前是见过的。

谭清只是“靖难之役”时的寻常一个大将;不过他战死的大哥比较出名,出名的方式是喜欢杀俘!有其父必有其子,谭渊那儿子也是个莽夫,没有任何理由动不动就把人打死了,差点被处了死罪,后来不知怎么居然没事。

这谭清甚么时候变成太子的人的?朱高煦现在根本不知道。

但谭清肯定是太子的人,因为出现的郭资、金忠都是太子的人。而且谭清居然身穿盔甲手持弓箭,带兵进了宫;这要没人撑腰,他嫌全族的人活得太长?

朱高煦拼了命跑,他很快跑过了文楼,完全不进去。刚才金忠一直要他进文楼,里面肯定有甚么坑!

……朱高煦也没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堂堂亲王、皇帝的嫡子,这些人竟敢直接动手!究竟是甚么原因、才能让太子的人愿意干如此严重之事?

金忠、郭资等人是靠嘴,而谭清这等武将是不讲道理的;所以朱高煦甚么都不争辩,直接使劲全力飞奔。

那后面追来的甲兵盔甲武器至少几十斤,当然跑不过朱高煦。

但是,过不了南边那道桥,两条出宫的路都没有了,朱高煦该往哪儿跑?

第三百三十八章 彻夜不归

妙锦越来越觉得,她的处境已被自己弄得一团糟。

她在祈福观门外的台基上踱来踱去,时不时看着西边的宽阔夹道,不过没能看到任何动静。整个皇宫仿佛笼罩在一种可怕的死寂之中。

祈福观外面有一道院墙,东面是高高的红色宫墙,至少有三丈多高(十米);南北都是宫室的墙壁,北面是大善殿,南面是兴庆宫,两处建筑群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一条宽敞的夹道。妙锦住在祈福观这样的地方,所以才会常常感觉很苦闷压|抑。

今早上妙锦让王寅伺机提醒要进宫的高煦,彼时她没有想太多,只是一门心思牵挂担心高煦。但现在一个人呆了许久,她才渐渐感到害怕。

……小宦官王寅早上借送饭的理由,来了祈福观一趟。他说昨晚东宫那边有点奇怪,但他也不敢和别人说,只想着来告诉大姐姐,因为大姐姐是他信任的人,就像亲人一样。

事情开始于昨天旁晚酉时,管着御厨的太监王狗儿去了御门。王狗儿不是一般的宦官,他是太监。能经手皇爷膳食的人,当然是皇爷的亲信;王狗儿时常去皇爷跟前,这样才能让皇爷更亲近熟悉,若是很久都不能在皇爷跟前露面,肯定要失宠,大家都是知道的。

昨儿旁晚,王狗儿到御门后面等着,就是想瞧出皇爷今晚想吃甚么,以便挑拣皇爷想吃的菜送去。干儿子王寅也当跟班去了。不过王寅只留在远处,等着他干爹招他干些跑跑腿之类的事。

接着王寅的干爹跟着皇爷去了东宫,之后忽然有个官儿从东宫那边往左殿门去了。左殿门就是午门东面的一道宫门。

过了一阵子,那官儿带着另外两个提着药箱子的官,向东宫那边过去,提箱子的官可能是御医。王寅还在等他干爹出来,彼时便感觉有点奇怪了。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地方!

王寅等到天黑也没见干爹出来,就自己回去吃饭睡觉。今早王寅到御厨当差,问别的人,干爹来了没有……都说没来过御厨。

然后有个负责坤宁宫膳食的宦官说,王公公(王狗儿)昨晚应该在东宫,因为昨天跟随皇爷去东宫的人都没回来,在东宫侍候着皇爷哩。

昨晚太子妃倒是来坤宁宫了,她对奴婢们说,皇爷有事要和太子商议,或许晚些才能走。她过来侍候着母后。

……今早上,妙锦听王寅把话说到这里,顿时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皇帝朱棣和他的长子高炽甚么关系,妙锦好几年前在旧燕王府就见到了的,能不知道?朱棣一直都不喜欢高炽,原因很简单,嫌高炽太胖而且走路有点瘸,仪态不太好。

朱棣登基之后,立高炽为太子,这种厌恶更多了几分猜忌,关系只能更恶劣!在皇室这种父子关系自古就很微妙,鲜有强主不防太子的,特别是如今皇帝身强力壮、太子却年近三十的情况。因为皇帝死了,太子才能登基,皇帝驾崩对太子有利!谁能清楚,满口忠孝的太子心里,究竟有没有等不及了、期待皇帝早点驾崩?

何况太子住在皇宫里,在皇帝卧榻之侧。种种原因,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都是与别的皇子不同的。

朱棣会到一个他厌恶、猜忌的太子的宫里,身边只带着一些宦官宫女彻夜不归?

这些情况,妙锦觉得后宫里不少人都会感到蹊跷,然而从昨夜到今早时间太短,宫人一般是不会多嘴的。这皇宫里不同于外面,地位高的人能生杀予夺宫女宦官,根本不需要过堂和证据,就像主奴关系;平素大家都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生怕担上责任被怪罪。不关自己事的时候,谁敢轻易去管?

而且就算有聪明的人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事情发生在酉时之后,只有宫里的人能察觉。一个宫人,一夜之间也拿不准究竟怎么回事,那人又能在一夜之间做什么事?

上一篇:我老婆是花木兰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