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坤琳婶
要说马士英很干净?恐怕是经不起查的。做到马士英这个位置的人,谁能保证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除非是刚刚洗白白过。
但是黄澍说的那些罪状,摆明了有些是冲朱由检来的。
“朕看,当前大战在即,你可以去合州一带督军,你看如何?”
“皇上,您这是怀疑臣啊!”马士英鼻子一抽,刚刚心里还以为没事呢,转眼就被皇帝贬官了。
“谁说的?江北大战在即,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你过去积攒点功劳不好?待在这南京,世人谁能看到你的辛苦?”
要说前方和后方的区别,那还是很大的。前方做了事,大家都记在心里,而且很容易出功劳。一般待在后方的人,做好了那是本分,做不好那是罪责。
“臣明白了,臣愿意去。”马士英一听,明白了朱由检的心思。这本身就是朱由检将要对马士英安排的位置,江北需要人,手上可用的就这么多,马士英毕竟还是一员能臣。
回到大殿,朱由检立刻就宣布:“着次辅马士英,即日启程,前往合州督军。”
黄澍一听不干了,合着自己闹一场,就只是把马士英贬出南京朝堂?
“皇上,马士英欺君罔上......”乱子都已经闹起来了,黄澍哪里肯放过。
朱由检没有理会黄澍,继续说:“朕意已定:科考改制先改论题制式,今秋科考不以八股为唯一制式,考生可自由选择文体......”
“皇上,马士英欺君罔上......”黄澍不依不饶,非要激怒朱由检。
“来人!给我拖下去打......”朱由检怒了,不怒不行啊。
板子今天要是不打在这家伙的屁股上,估计他会很失望的,念及他的屁股对板子的思念之情,朱由检也不得不打。
“就在这大殿外,板子沾满“金黄浆”狠狠的打。”
什么是“金黄浆”?就是大便。
朱由检问过王承恩了,对付御史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需要在打板子的时候羞辱他就行。让他这顿打白挨,捞不到名声即可。
面对着这样一个搅屎棍,当然要用他的同类“金黄浆”去对付。
黄澍被侍卫拖出去的时候还很高兴,双脚刚离开大殿,就听到了朱由检后面的话音,顿时双眼一黑,浑身瘫软。
一阵噼里啪啦的呻吟传来,黄澍浑身就沾满了黄橙橙的恶心之物。众大臣捏着鼻子躲得远远的观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所谓正宗
大明皇上干出的奇葩事多了去了,朱由检也不在乎多自己这一件。
执行廷杖的太监也够坏,板子看着挺狠的,就是飞溅之物没有弄到周围多少,全都涂满了黄澍的全身。
“启禀皇上,廷杖执行完毕。”王承恩这个老家伙,完全是笑着跑进大殿来汇报的。
“有没有受伤?腌臜之物涂抹伤口,是会要命的。朕只是想惩戒黄爱卿一下,可不是治罪于他。”朱由检当着众大臣的面,装起了好人。
“没有,黄大人穿得厚,索性没有皮外伤。”好吧,没有皮外伤,内伤有没有,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穿这么厚,弄得满身都是,也够够的了。
“嗯,那就找人架着他,送他回家吧。记住了,别走小路,小路颠簸,一定要正门大街。”
王承恩当然领悟了朱由检的用心,这是要好好的提一提黄澍的声望了,让他“誉”满南京啊!
“皇上打板子为何要用腌臜之物?”一个站在最后排的大臣小声问身边的同僚。
“这你还不知道?皇上是在告诉别人,黄澍就是一坨shi。”
“好了,众爱卿接着议事。”目送黄澍出了皇宫,朱由检没有散朝的意思。
“朕近日读史有感,科举的八股兴起,乃是前朝,而程朱理学的兴起,又是在南宋末年。也就是说,这八股和程朱理学皆是在北元时代大兴的。
众位爱卿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朕想问问,这是为何?”
科举制度本身,是先进的,并无过错。要说这种制度唯一的弊端,也是它最大的优势。自唐正式推科考以来,朝廷为了让黎民百姓多读书,把官员的任命和科考挂钩,这是一种积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但是同时,又让所有人走向了为了当官,不得不去考科举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科举依然是最公正的,底层百姓最直接的上升渠道。
朱由检没打算取缔科举。
武英殿内,依然有大臣在反对科考的改制,但是再也没有人胡搅蛮缠了,反对的理由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臣以为,程朱理学已经形成正统几百年了,我大明也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可靠。即使有心学等新的学派出现,也没有论据证明其他学派就是正确的。”
吕大器顶着朱由检的黑脸,硬生生的坚持反对着。
“儒学经典,不能说前人就是正宗的;也不能说后人的学问就是不正宗的。程朱也只是宋朝人,难道他们的经意一定是正宗的?”
顾炎武这个小辈一听就不客气了,查点没指着吕大器的鼻子说,他可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
大明还是有很多学心学的读书人的,对于科举只把程朱理学当做范本,早就心生不满。
朱由检心里也知道,如果改制科举,就必须碰儒家经意。而儒家经意本身也是有多个学派存在。
现在的科考,把程朱理学当做唯一的本源,这就给别的儒家学派造成了打压,正是朱由检能撬动科举的一个理由。
“朕以为,除了圣人自己,其他皆不算正宗。既然各人有自己的理解,不妨都拿出来试一试。我大明的阳明心学,朕也很崇拜。没必要一定唯前朝学说为尊。”
“可是皇上,就算经意可以不必遵循程朱理学,那八股制式,万万不能改的。”
不管是理学,还是心学,大家都是儒家的。朱由检要拿到一起来用,谁也没有太过反对。可是八股的文章制式,就是另外一种问题了。
读书人习惯了钻营八股,考官们也都用熟了八股,突然变了,对所有人都有影响。
“朕以为没什么不好啊,比如钱爱卿的诗词写的好,考试的时候大可以用诗词答对。”
朱由检特意表扬了一下钱谦益,让钱谦益得意的把头抬得很高,他的诗词,可是从秦淮河出名的。不如他者多亦。
大家一听,还能这样操作,也都释然,毕竟各有所长,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挺好。
钱谦益更是觉得自己早生了几十年,没准要是再重新参加科考,中个状元都是有可能的,之前的那个探花,都委屈了他。
(ps:钱谦益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这场廷议,有人反对,有人高兴。总得来说,改革的阻力不算很大。之前朱由检担心对科考的改革会激起满朝的抵制,看来是多虑了。
循序渐进式的改革,平稳的过度,让事情变得顺利起来。毕竟,制度上的改造,难度要远远大于技术进步。
......
黄澍一回到家中,就彻底关起了大门。他的面子算是被皇帝踩在脚底下了,这一生的官运等于就此打住。
从他跳出来开始,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