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烁
靠这门坦克炮,陆战队首次拥有了跟陆军相当的反装甲力量!
在此之前,除了反坦克导弹,陆战队拥有的最犀利的反坦克武器,是“ztt69b”的那门105毫米线膛跑。
在某种意义上,“zt99a”也是刘尊山最大的底气。
去年的“西进149”联合演习中,另外一个装备“zt99a”的装甲营,在竞赛部分拿到全军最好成绩,其中火力部分的得分碾压了所有陆军装甲营,表现非常的抢眼,可以说给陆战队大大长脸。
此外,在演习期间进行的火力测试中,一辆“zt99a”打出的穿甲弹竟然在打穿了充当靶标的“zt55”的炮塔前后装甲之后,钻进后方的沙墙,而最终测试出来的穿透深度超过了2米。
要把坦克炮的威力发挥出来,需要同样先进的观瞄设备。
相对以往所有主战坦克,“zt99”的最大变化,其实是在观瞄系统上,或者说是发展坦克的思路。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前,帝国陆军的主导军事思想,依然是为全球大战做准备。因此在对待主战装备的态度上,帝国陆军一直坚持以数量为重,质量差一点都无所谓。
结果就是,从“zt55”到“zt80”,在设计的时候都是力求简单。
当然,也不能说这样的思路有错。
在上次大战中,特别是在前三年,坦克的平均服役寿命不到半年,巨大的战争损耗让任何先进技术都变得十分苍白。
到了战争后期,就连一向注重技术的迢曼帝国,都放下工匠精神,开始抓产量。
此外,技术带来的变化,没有大到足够改变战场平衡的程度。
波伊战争结束,也就是战后的第二次军事革命开始之后,这种靠数量取胜的发展思路受到了挑战。
要说的话,关键还是在技术上面。
说得简单一点,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坦克,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更坚固的装甲防护与更凶猛的火力。
此外,火力准确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依靠双向稳定系统,主战坦克首次拥有对2000米外目标进行准确开火的能力。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zt99a”对2000米外以每小时35千米速度行驶的目标,首发命中率不低于80。即便自身也以同样的速度运动,“zt99a”的首发命中率都能达到惊人的60。
要在以往,这绝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整个大战期间,坦克炮对1000米外目标的命中率不到20,在动对动的情况下连一成都没。
上一代的“zt80”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动对动射击能力,而在静对动的情况下,命中率不到50。
也就是如此高的命中率,让由坦克主导的装甲战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此外,由热成像夜视仪赋予的强大的夜战能力,也首次让装甲部队获得了在夜间发起突击的能力。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夜战的门槛,让夜晚成为了掌握先进技术一方的主场。
总而言之,正是技术的进步,让坦克性能突飞猛进,并由此让装甲战术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也就是在“zt99”问世后,帝国装甲部队才开始由多向精转变。
在此背景之下,陆军才更加重视以武装直升机为首的航空兵。
用陆军将领的话说,过去是依靠海量的坦克对付敌人的钢铁洪流,而在坦克不够用的情况下,就只能指望以反坦克为主的武装直升机,也就是凭借航空兵的打击力量来弥补装甲力量的不足。
当然,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导致陆军装甲部队由多向精转变,根源是在成本上,也可以说是钱的问题。
“zt99a”的出厂价几乎是“zt80dg”的两倍,日常维护成本也高出了50,全寿命费用更是贵得离谱。
单价贵了,自然就只能少买一点。
此外,坦克变贵了,反到让陆军觉得十分昂贵的武装直升机显得平易近人,也就更容易接受。
虽然“zt99”系列的采购数量已经超过了7000台,看上去很多,但是从正式列装至今已经有13年,而同样是在13年时间里面,“zt80”的产量超过2万台,而“zt55”更多达3万台。
可见,“zt99”的相对产量其实并不多。
要说的话,也正是因为采购价格过于昂贵,所以陆战队在等了10多年后,才下定决心采购“zt99a”。
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zt99a”的战斗力,最需要担心的就是2个营总共才68辆。
其实,这也是“指10a”体现价值的地方。
没有“指10a”的战场信息,就必须部署更多装甲部队,也就肯定需要动用更多的主战坦克。
有了联合指挥机的信息,可以减少防御部队的数量,或者用相同部队的数量守卫更长的战线。
简单的说,就是由固守阵地防御战术,转变为机动防御战术。
到达前线之后,部队就开始向北运动。
按照“指10a”的战场信息,一支伊拉克的装甲部队正在向边境运动,而且该部队来自巴格达南面的纳西里耶,因此有理由相信那是共和国卫队的精锐部队,很可能装备了最新式的t72坦克。
此外,这支装甲部队的规模非常庞大,坦克至少都有100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收到了由施授良从联合部队司令部发来的消息。
首辅已经批准,将立即向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部署“神箭手”远程防空系统,还会提前部署以“战16a”为主的远程打击部队。
为此,施授良让丁镇南尽快回去。
部署防空系统的事情不需要丁镇南去操心,但是打击伊拉克导弹发射车的行动,肯定需要丁镇南拟定作战方案。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在“战16a”机群到达后,就得考虑提前发起针对弹道导弹部队的空中打击行动。
也就是说,需要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前后也就这么几天,根本就耽搁不得。
“长官,我们到了。”
听到车长提醒,丁镇南才注意到,指挥车已经停了下来,几名随行的官兵已经下车,正忙着把通信器材搬下去。
这里就是前线!
往北大约2000米,就是沙乌地与伊拉克的边境线。
说是边境,其实什么都没有,能够辨认的标志,也就是每隔1千米一座用岩石雕刻成的界碑。
下车之后,丁镇南在一名营部参谋带领下,爬上前方的沙丘。
那名参谋还带了一具微光夜视仪。
是特种部队使用的型号,有激光测距功能,不过很笨重,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