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第94章

作者:东南风啊1994

  杨广与苏信的人马分批次撤离辽东,车轮滚滚、马蹄踏踏的声响。

  在辽东边陲的官道上回荡了数日,才彻底消散。

  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向周边的契丹、霫、奚族等小国扩散开来。

  这些部落本就夹在大隋与高句丽之间讨生活,活得如惊弓之鸟。

  此前听闻苏信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斩高句丽王高元、杀新罗百济二王、连幼质子都未放过。

  残暴之名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

  在隋军与高句丽厮杀的那几个月里,契丹首领夜里常被噩梦惊醒。

  生怕第二天一睁眼,隋军的铁骑就踏破了自己的牙帐。

  霫族的人更是天天焚香祷告,祈求战火别烧到自己的领地。

  如今见隋军不仅没对他们动手,还主动撤走。

  只留下部分兵马驻守高句丽的城池,这些小国的首领们先是不敢置信。

  待确认消息属实后,当场爆发出狂喜。

  可兴奋劲儿一过,理智便又占了上风。

  他们都清楚,隋军今日放过他们,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眼下的重心在平定高句丽残余势力。

  一旦大隋腾出手来,说不定哪天就会率军来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示好,把姿态放低。

  于是,短短三日内,契丹、霫、奚族的使者便带着压得马都快走不动道的厚礼,匆匆启程前往东都。

  而远在东海之外的倭国,此时正被另一场狂热席卷。

  倭国境内有金山银山的消息不知从何处传来,起初只是在沿海的渔民中流传。

  还有人嘲笑这是无稽之谈,小小的海岛,哪来的金银?

  有人信,有人不信。

  可没过多久,倭国内真的挖出了泛着银光的矿石。

  消息传回倭国王宫,圣德太子先是震惊,随即亲自带着大臣们赶往 。

  当看到那一块块沉甸甸的银矿石时,整个倭国都沸腾了。

  圣德太子当场下令,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青壮,全部开采银山。

  倭国的大臣们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了头脑,私下里围着圣德太子:

  “有了这银山,咱们再也不用看大隋的脸色了!”

  “咱们可以用银子跟百济、新罗的残余势力换粮食,悄悄训练兵马。”

  “等咱们的战船够多、士兵够强,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之主!”

  圣德太子被这番话勾得野心勃发,手指摩挲着桌上的银锭,眼中满是贪婪。

  入主中原的念头,像一颗毒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只待时机成熟,便要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大隋东都洛阳早已是一片张灯结彩的景象。

  征东大军返回的那天,城门从清晨就被官员挤满。

  杨广骑在一匹汗血宝马上。

  看着沿街跪拜的百姓,听着此起彼伏的陛下万岁,脸上的笑容几乎要裂到耳根。

  他时不时抬手示意,眼中满是意气风发。

  先帝杨坚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而他不仅灭了高句丽,还将辽东之地划入大隋版图。

  这份功业,足以让他超越先帝!

  苏信跟在杨广身后,他左手握着缰绳,右手轻轻按在腰间的天子剑上,目光扫过人群。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士族官员的目光,冷得像冰,像刀子般刮在他身上。

  这些人因为他在辽东杀了不少士族之人、心中早已恨之入骨。

  此刻看着他风光无限,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可苏信毫不在意,甚至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坦然地迎上那些敌意的视线,眼底满是不屑。

  这些士族表面上不敢发作,暗地里指不定在谋划什么,可那又如何?

  “怀义,此次东征,你居功至伟。”

  行至皇宫门前,杨广勒住马,转头对苏信道,语气中满是赞赏。

  “回宫后,朕定要给你一个大惊喜!”

  “臣多谢陛下。”

  苏信翻身下马,拱手回话,语气平淡却不失恭敬。

  “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陛下,为了大隋。”

  “只要大隋安稳,陛下安心,臣便心满意足,赏赐与否,并不重要。”

  这话一出,周围的官员们纷纷暗自咋舌。

  说的倒是好听,可谁都知晓,这次东征,收获最大的却是苏信。

  队伍缓缓驶入皇宫,文武百官紧随其后。

  大殿内,龙涎香的气息弥漫,杨广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下方黑压压的朝臣,意气风发地宣布。

  “东征高句丽大捷,扬我大隋国威!所有将士皆有封赏!”

  “程咬金、罗成、宇文成都等人,皆升一级,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臣等谢陛下恩典!”

  程咬金,裴元庆等人齐声喊道。

  声音洪亮,震得大殿的梁柱都微微作响。

  而站在角落的士族官员们,脸色却越发难看。他们不仅没从东征中捞到任何好处。

  反而因为苏信的打压,损失了不少人手和财产。

  如今还要承担战后的粮饷补给,两相比较,更显憋屈。

  杨广的声音还在大殿内回荡,从普通士卒的赏银到中层将领的官阶晋升。

  几乎覆盖了所有参与东征的人,可唯独迟迟没有提到苏信的名字。

  殿下的程咬金越听越急,他本就不是能藏住话的性子。

  见杨广把封赏名单念了个遍,却对功劳最大的苏信只字不提。

  当即往前迈了一步,粗着嗓子问道:

  “陛下!俺有一事不明!为何所有将士都有封赏,唯独俺家侯爷没有?”

  “这次东征,侯爷斩高元、破平壤、收新罗百济,哪点比不上旁人?”

  他话音刚落,宇文成龙也跟着凑上前,一脸不解地附和:

  “对啊陛下!之前在平壤您还说,要给侯爷一个大惊喜,怎么现在不提了?”

  紧接着,宇文成都沉声道:

  “陛下,侯爷功勋卓著,若无他,东征恐难如此顺利。。”

  裴元庆瓮声瓮气地帮腔:“没错!侯爷最该受赏!”

  一时间,殿内的年轻将领们纷纷站出来,或直接进言,或用目光表达不满。

  而苏信一言不发,却能使得众人皆为之鸣不平。

第116章 我!武安王?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都暗自心惊。

  苏信在这些年轻将领中的威望,竟已高到如此地步!

  尤其是他的个人勇武与领兵能力,早已盖过了宇文成都,隐隐成了军中年轻一代的核心。

  站在角落的士族官员们更是眼神闪烁,互相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目光。

  他们之前就忌惮苏信的权势,如今见他在军中号召力如此之强,心中的不安更甚。

  有人悄悄打量着杨广的脸色,暗自揣测。

  上次杨广赐给苏信天子剑,放权让他掌控骁骑卫,如今见苏信威望日盛,会不会后悔了?

  杨广坐在龙椅上,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既没有因将领们的追问而恼怒,也没有立刻解释,只是静静地看着下方。

  直到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才缓缓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封赏之事,朕自有安排。今日朝会便到这里,众卿先退下吧。”

  说完,他目光转向苏信,补充道:“怀义,你留下,朕有话与你说。”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程咬金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苏信用眼神制止。

  苏信对着杨广拱手行礼:“臣遵旨。”

  文武百官见状,也不敢多留,纷纷躬身告退。

  士族官员们路过苏信身边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与幸灾乐祸。

  他们倒要看看,杨广单独留下苏信,是要继续重用,还是要敲打一番。

  “陛下,咋了?”

  苏信不解,留他在这干啥。

  他得赶紧回家去找无垢,好好的亲热一番。

  不战他个天地不知为何物,那肯定是不能停啊。

  “你可知朕为何给了所有人封赏,唯独没有你?”

  杨广站起身,一步步往台阶下走去。

  “不是说有惊喜么,惊喜都是悄悄说的。”

  苏信笑了一声,一副我懂的表情。

  杨广未搭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了苏信腰上的天子剑。

  “怀义,你有没有觉得你手里权力太大了?”

  见状,苏信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这么久了,他也能看出来,杨广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人。

  否则的话,也不会把天子剑,骁骑卫的首领交给他。

  未等苏信言语,杨广伸出手接过老宦官递过来的锦盒。

  随后,他将其交给苏信。

  苏信接过锦盒,指尖触到盒面精致的云纹。

  他缓缓打开锦盒,一道金光瞬间从盒中溢出。

  里面静静躺着一枚三寸见方的金印,印面刻着繁复的龙纹。

  “武安……王?”

  苏信轻声念出,瞳孔微微一缩。

  他如今是武安侯,封号武安早已传遍朝野,可这王字,却让他心头一震。

  “陛下,这……”

  苏信抬头看向杨广,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