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恐怕就是像自己昔日的祖辈一样,低头服软,求个汉家公主,然后听凭那遥远的异国皇室对自己指手画脚。
这显然不是早已习惯了万人之上的乌孙王愿意见到的事情。
于是乎,在一番思量后,他狮子大开口,要到不少好处之后终于决定派出一万精骑驰援,警告汉军不要恣意妄为,这西域早已非今非昔比,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染指的地方。
就这样,乌孙国内也开始了紧张的动员,一帐帐的抽丁,组织游牧骑手,准备驰援车师。
与此同时,在粟特商人的努力下,西域绿洲上的一些如疏勒、姑墨、焉耆等国也零零星星的派兵。
他们少则八百一千,多则三千五千的,也组成了一支约两万余人的联军部队,缓缓向车师国开进。
不过比起乌孙和鲜卑那样的大国,他们的出兵更多主打的是一个参与和表态,比起大动兵戈,他们更倾向于以武促和,在派出了大军的同时,各国使者已经先人一步,匆匆赶往玉门,求见那位远征大将军。
而正巧,此时苏曜刚带着他整编完的的八千余骑先锋抵达关下,进行最后的补水工作。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的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也就随之设立。
此关与南方百里之外同样位于今敦煌郡龙勒县境的阳关一同,成为大汉控扼西域的屯兵要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这两关。
而玉门关设置在此处,倒并非此地有什么群山险要,而是他旁边那条独具特色,自东向西流淌的倒流河——疏勒河,以及其背后一片巨大的湖泽。
玉门关之所以设置在这里,就是为了控制水源!
水乃生命之源,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源,拥有水源者就拥有对当地周边的控制权,这一点对于黄沙戈壁的西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条大河名曰疏勒,但它却和西域的疏勒国没有一毛钱关系,河流也流不到那里。
而这也正是这次西域诸国们抗衡大汉的底气所在。
你道为何大汉过去为何从来都没有自本土调动过大军征讨西域?
因为出了河西走廊,过玉门关后,当地的水源和耕地条件都急转直下,缺乏一条流通连接西域诸国的河流,使得大汉的对西域的控制成本直线上升。
仅靠当地西域诸国那原始的生产条件和水土资源,根本不足以承载大军的长期推进和驻扎。
所以不管是匈奴也好,大汉也罢,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这些绿洲国家都只是采用遥控控制的方式,以施加影响力为主,从未践行过直接统治一事,就是因为治理成本太高了。
而如今,西域诸国们也就是靠着自己这烂地的条件,硬是拿出了一副众志成城的架势来逼宫。
他们先是展示了自己的抵抗意志,表示不得人心的征服者必将葬身于戈壁大漠。
紧接着,他们又说对于大汉朝那当然又不一样了。
西域诸国早就沐浴王化,愿意臣服,保证会定期纳贡,并且提供对过往商旅和使者的保护云云。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切如旧的要求,让朝廷许他们在当地自治,保证其特权,不要搞那些传说中很骇人的什么又是汉官监管,又是经营垄断云云。
“哦?说是一切照旧?”
玉门关塞,黄沙漫卷,秋风猎猎。
苏曜高坐在都尉府的大堂上,俯视着下方那些西域使者们。
他们身着各色锦袍,头戴金冠,在堂下排成一列,神情既恭敬又带着几分倨傲。
“大将军明鉴。”为首的焉耆使者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汉话说道:“西域诸国愿永世臣服大汉,岁岁纳贡。只求大将军退兵,一切照旧。”
“照旧?”苏曜冷笑一声,“那车师国勾结鲜卑、乌孙,意图阻我大军西进,又当如何解释?”
使者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疏勒使者硬着头皮回答:“此乃车师后国摩虎罗一人所为,与我等无关。若大将军肯退兵,我等愿合力擒拿摩虎罗,献于大将军帐下。”
苏曜眯起眼睛,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你们以为,我大汉兴师动众,就为了一个摩虎罗?”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使者们额头渗出冷汗,他们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将军,远比传闻中更加危险。
“大将军三思啊!”姑墨使者突然跪地,“西域路途遥远,水草匮乏。大军远征,耗费甚巨,您若执意征讨,这漫漫黄沙必将埋葬无数贵国英勇的战士,不如.”
“威胁我?不如什么?”苏曜打断说,“不如让你们继续在这丝绸之路上坐地起价,盘剥商旅?不如让你们暗中勾结鲜卑、乌孙,反反复复的继续威胁我河西安危?”
他苏曜的声音越发冰冷,表情则无比的坚定:
“孤告诉你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今日起,西域将不再有什么'照旧'!我大汉要在西域设郡国,置州县,修驿站,开水渠,建城池!”
使者们顿时脸色大变。
这样的变革,毫无疑问将意味着他们这些西域贵族要失去世代享有的无数特权。
“大将军!”焉耆使者急道,“西域沙海茫茫,绝非中原可比。强行设郡,只怕.”
“怕什么?”苏曜冷笑,“怕你们失去作威作福的权力?”
苏曜站起身来,伸出手指:“我告诉你们,现在你们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就乖乖臣服,接受朝廷派遣官吏,开放商路,划拨耕地,推行汉制,我可以仿汉地郡国旧制,保留尔等王族地位。”
“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待我汉家铁蹄踏破你们的城池,尔等王公贵胄,届时一个不留!”
“这”
使者们闻言,无不面色惨白。
面对这臣服与毁灭的选择,没有一个人敢擅作主张,他们互相飞快的交换着眼色,最终还是由疏勒使者颤声开口:
“大将军,此事可否容我等回国商议一下?”
对此,苏曜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大手一摆表示同意。
不但如此,这些使者们临行前,苏曜还特意下令好好招待他们一番,并且让这些使者参观了一下已入驻玉门关内的铁骑大军。
那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大军给了使者们深刻印象,第二天诸使者便匆匆告退,仓皇回返。
“殿下的条件,他们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就答应。”
关城上,曹操微微皱眉说。
显然,他不相信只靠军威就能让西域诸国臣服。
毕竟他们自恃的水源补给的问题,不是大军威武就能解决的。
此去往西,若是没有当地人的支持,很快他们就会陷入补给困难的境地。
这一点,曹操在随苏曜来到玉门后就已经和当地关都尉商谈确认过了。
若没有当地配合的向导,往西的路绝少有人能够走通。
曾经楼兰国就因其王反复,故意使坏,拒不派遣向导,害的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迷失在沙漠一个人都没有回来。
如今大将军来势汹汹,几乎把所有西域诸国一口气全部宣战了,到时候如何进军就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倘若一个不好,数万大军有去无回那可真不是在开玩笑。
为此,曹操也好,刘备也罢,包括随行的贾诩等人,在他们来到玉门关,实际通过当地驻防将领和身后敦煌太守的口中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后都曾力劝苏曜,暂时先不要锋芒太盛,最好采用分化拉拢的方式,来一点点的解决西域的问题。
对此,苏曜其实内心也是赞同的,这确实是个稳重的方法。
毕竟,虽然他系统的战略地图解锁了,但战术小地图上,西域区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处在战争迷雾当中,若是贸然深入进去,只看大地图参考,苏曜也没把握能准确的找到适合大军休息补给的场所。
现实可不是游戏,沙漠地形恶劣的环境和温差真的是比任何敌人都恐怖的杀手,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
不过,苏曜也不准备停下脚步。
现在时间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自己不需要一路西征到波斯甚至欧洲,他也没必要跟西域死磕,非要把这里化为汉土,保持羁縻,慢慢加强控制就好。
但想要西征打过葱岭,就必须保证西域的稳定,他就不能容这些墙头草存在,以防前线大战的时候后面横生波折,被拦腰斩断。
所以,能一次解决的麻烦最好还是一次解决。
“不用担心,孤也没指望这些人能这么轻易的就答应咱们的条件。”
苏曜面色冰冷说:
“关键还是在这车师国找来的乌孙与鲜卑的联军身上。”
“只要咱们能把这些域外强国的干涉军干掉,西域诸国最后也就只有一个选择。”
“而完整的拿下车师,我就不信咱们还能找不到几个靠谱的当地向导了?”
于是乎,就在那些使者匆匆告辞后不久,苏曜也提起大军,直奔车师国而去。
与此同时,鲜卑与乌孙的联军也都纷纷上路,三路大军皆以车师国为目标,即将在这片西域大地上展开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
第962章 兴亡继绝(合章K)
“糟了,不好,你们快看!”
玉门关外,三五成群的二十余骑远远的望见关城前铁骑滚滚而来,本来松弛的表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其中一位斥候队长在通过卷起的沙尘观察到来骑竟有最少六千以上时更是惊得直咽吐沫:
“莫非是汉军的主力来了??”
“这怎么可能?!”
“他们凉州的叛乱这就平定了吗?”
众骑顿时大惊失色。
他们是车师前后诸部共同派出的探骑,虽然分裂后的车师六国各有龌龊,但首当其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必须最关注汉军动向的人。
于是乎,他们暂时放下了各自的矛盾,一起蹲守在玉门关外不远的地方,遥遥观察。
当见到西域诸国的使者们狼狈而出的时候,他们还在暗自嘲笑,幸灾乐祸那些人碰一鼻子灰。
但现在见到汉军转眼间就开始大军出动,而且直奔自己这边,立刻就笑不出来了。
“太快了!”
“必须马上回报王上他们,叫大家伙早做准备!”
在一位经验老道的斥候队长的催促下,如梦方醒的诸斥候顿时回头狂奔。
汉军的行动比他们最严峻的预计都要快上许多,倘若让他们就这么杀到城下,那恐怕就要大事不妙了。
于是乎,这些探骑们是拼了命的催鞭狂奔,想要尽早一点将消息传递回去。
所幸,比起那些汉人,他们更加的熟悉这边的地形,骑乘的马匹也都是上乘的探马,只要尽快赶到一个三十里外的哨站,点燃烽火,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到时就可以速速开溜了。
然而,他们却没想到,当自己一路火急火燎的赶到哨站,却发现本该守备森严的哨所竟然一片死寂。
“见鬼了,人呢?!”
首先赶到的车师后国的斥候队长骂骂咧咧:
“你们前部的兵就这素质?天还没黑人就没了?”
“这怎么可能?!”
前国的斥候队长当即反驳,看着那个翻身下马,往哨站里边冲边喊的几个斥候兵士,大声提醒:
“这不对劲,都小心一点。”
他话音刚落,只听一阵弓弦之声响起,数支箭矢破空而来,瞬间将冲在最前的几名斥候射成了刺猬!
“不好!有埋伏!”
“快找掩护!”
车师前国的斥候队长大吼一声,然而这根本就是扯淡。
几乎眨眼的功夫,所有人都回过神来,这里到哪去找什么掩护?
此地哨站建在玉门关西北三十里外,北山脚下的疏勒河旁。
此地周边黄沙漫漫,不说光秃秃一片吧,最多也就是有些许低矮的灌木,根本掩护不了什么。
那高高的哨塔立在这里,上面偷袭的兵士从容放箭,又一轮射击下来,慌乱的斥候们顿时又丢下了数具尸体。
刚刚还在骂骂咧咧的后国的斥候队长,还想仗着蛮勇,带着几个兵士冲到哨塔里面跟偷袭者硬拼一把,结果进去以后直接被乱刀砍死。
临死之前,他瞪着血红的眼睛,看到袭击者竟是一群身着汉甲的战士后,眼中只剩下一片惊恐。
汉军为何会提前他们出现在这里?没人能再告诉他答案。
但是他们的死也不是没有价值,起码外面剩下的那十几个斥候总算知道这座哨站没救了,留在这里死路一条。
之前没有下马的人直接拔马就走,下了马的人则仓皇狂奔,翻身上马就逃。
在身后咻咻的箭矢下的追击下,他们一路狂奔,逃向下一处哨站,希望把这要命的军情传递出去。
但是显然,有备而来的突袭者们不会再给这些人机会。
在他们刚刚绕过远处哨塔,觉得自己暂时安全了的时候,前方的山坡上突然又冲下来数十名骑士。
当先一人手持长枪,面如冠玉,彪腹狼腰,正是西凉锦马超是也。
上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