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太子刘禅继位。
谥为昭武。
刘备这种开国之君的离世,注定会对当前的大汉造成极大的影响。
虽然刘备早已下诏说过要效仿光武、孝明皇帝等历代皇帝的丧事,一切从简。
但该有的礼节自是也不能少;
国丧如期而至。
不过或是因为顾琛已经返回洛阳的关系,整个天下并未出现任何动乱。
甚至相比于刘备在世之时,各地的官员更显如履薄冰。
刘禅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安稳登基。
而对于这个新任的皇帝,顾琛也是终于有了一些判断。
且不论其才能。
刘禅听话是真的听话。
他就根本没有半点想要掌权的心思,每每面对任何事,无关大小都是一句“尚父做主便是”。
且顾琛还能确定,刘禅这并不是装出来的,完全是出自真心真意。
这让顾琛都颇为的诧异。
于一个皇帝而言。
能有着这种性格可是极为罕见的。
哪怕其才能不足,但只要有着一心助汉的大臣帮助,刘禅这种性格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主。
这让顾琛对于大汉的未来有了清晰的判断。
虽然他扬名天下的方式是通过征战。
但顾琛这种几乎堪称于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他本就没有任何弱点。
尤其是现在的大汉还有着不少的能人。
诸葛亮、荀彧、庞统、法正等一系列的能人都能给顾琛带来极大的帮助。
往往顾琛只要能定下初步的计划,这些人便能探讨出更为具体的细节出来,并很好的施行下去。
这可谓是直接让大汉的行政速度达到了前所未用的规模。
天下丝毫未乱。
作为顾氏至今唯一一个算是踏过了整个天下的顾氏子弟而言,顾琛如今更是能将顾氏子弟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对于各州土地的开垦,昔年那些有罪的世族子弟在这种时候就有了作用。
顾琛给他们留有了一些希望。
只要他们能够开垦出多少土地之后便会被赦免。
并且顾琛还根据顾康昔年所留下的手札经验,于整个天下之间在行治水之举,并向四方百姓借出粮种。
并废掉自汉武帝时便突然加剧的人头税,恢复到了前汉之初时的轻税。
借机来刺激人口。
其实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之中。
百姓们能否过得富足。
天灾人乱是一方面,吏治上的清明也是其中关键的因素。
如今的大汉正是万象更新之时。
吏治上的清明,更是远远超过了以往。
人口上的底蕴在这种时候就起到了大作用。
在这种种因素之下,整个大汉的国力迅速开始了恢复。
当然,顾琛虽然已经返回了洛阳,但对于边疆的关注却也丝毫不少。
四方边疆的战事始终未停。
蛮夷们的生活方式,就注定造成了他们需要再一些时候以劫掠换来生存。
这是双方不可调节的核心因素。
顾琛在一边治理天下的同时,一边于四方边疆之中设置粮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剩下多少的时间。
但以顾琛的性格而言,只要他还能站起来一天,他便始终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对于他的判断,群臣们没有半点的怀疑。
这或许也就是当前大汉最为关键的优势之一。
朝堂群臣齐心协力;
对顾琛都是万般的信任,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方面的才能,并于每方面都十分的优秀。
这样的大汉,又岂会出现任何乱象?
四方边疆先后传来捷报。
姜维、毌丘俭、邓艾等人先后破贼,阻扰了蛮夷劫掠之心。
同时间,顾琛亦是在竭力推动着顾熙昔日的大业。
雕版印刷术的拓印这些年来可从未停过。
随着大汉国力逐渐恢复。
顾琛于各地先后创立藏书阁,并敕令太学学子在为官之前,当前往各地藏书阁任教至少半年。
并将任教期间的所作所为列入了考校之中,借此将被世家垄断的知识向四方铺开。
此事注定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他们要最先要学习的可不是最为顶级的知识,而是启蒙识字;
为此,顾琛甚至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
设为“初学”。
用来聘请先生为人启蒙。
规定不满十岁的男子可前往初学启蒙。
这种事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也唯有顾琛亲自来做,此事才能轻易做成。
但哪怕就是这样,此事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能将步子迈的太大。
只能先从洛阳从京畿稍微富裕的地区一点点向四方普及。
而对于该用何种方式来吸引百姓参与其中,顾琛的方式也很简单。
只是告诉四方百姓:“读好了书,能够当官。”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也唯有这种最简单的话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
在初闻此事之时,百姓们的第一感觉自是不信。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
能够当官,那可是以前从未敢想过之事。
但听闻此事是顾琛亲自所定,他们又都沉默了下来。
紧接着便是那一声声如雷般的呐喊。
——京畿巨震!
四方百姓于各地之人高呼万岁,纷纷朝着洛阳而拜。
哪怕至今还未有一个最底层的百姓为官。
但出于对顾琛对顾氏的信任。
这些代代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们终于还是对未来生出了希望。
而对于人类这种有着复杂思维的动物而言;
——最为难得可贵的也是希望。
只要能够有着希望。
那这些百姓们的心便会牢牢与朝廷绑在一起。
阶级思想的上的紧固终是产生了松动。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一切,心中亦是万般的复杂。
其实以后世的目光来看;
顾琛他们现在所定下的制度上确实还有着很大的纰漏。
但这又能如何呢?
世界上又岂会有完完美无缺的制度?
有的只是适合不同时代的制度。
相比于原本的历史而言,这种制度上的进步已经是格外的超前了。
思想上的进步才是最艰难最为难得可贵的进步,这对于后世的整体发展绝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顾易现在对整个大汉的发展是愈发的期待。
虽然他明白。
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永远的王朝。
但他也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一次的大汉恐怕会成为对整个九州封建时代影响最大的朝代。
而顾氏的名字,将始终被刻在这上面。
成为于整个青史之中都不可抹去的存在。
章武九年,四月;
顾泽薨于巨鹿。
至此,顾氏第六代子弟除顾琛之外皆以离世。
虽然顾泽从始至终未曾出过巨鹿;
但作为诸葛亮的先生,以及顾氏当代的家主,刘禅亦是给顾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丧礼,甚至还要为顾泽定下美谥。
不过顾泽却似乎想到了点。
早已给顾琛与诸葛亮送来了消息,特意说过切莫为他定谥。
就连昔年顾良那般身在朝堂,只是未能立下太大的功勋,都拒绝了立谥,恐负先人之名。
顾泽又岂会贪图于青史之上的一个美名?
于他而言。
当他昔年返回巨鹿的那一刻起。
他此生便已经完全放弃了一切的理想与抱负,唯有为了家族。
纵使心中留有山岳之志,亦是笑归黄土。
此事对顾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他是顾氏第六代之中最小的子弟,但在经过常年的攻杀之下,他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顾氏第六代之中寿命最为久远之人。
难掩的寂寞充斥在了顾琛心中。
这还是自顾琛起事以来,他第一次放下了一切,自己于府中沉寂了足足三日。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