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马娘娘则继续追问道:“景恪,你详细说说,准备怎么建设这个大明的议会。”
陈景恪笑道:“其实很简单,虚实结合罢了。”
“朝廷建立的议会——嗯,名字可以另外取一个,目前姑且称之为议会。”
“朝廷建立议会,要有一个常设机构来维持平日运转。”
“这个常设机构,就是实。”
“常设机构的官吏,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而不是推举出来的。”
“他们的职责,是与各机构对接,及时获得各种法律制度的运转情况。”
“如果某条律法政策有问题,就及时拿出方案进行调整。”
“而且律法和政策,和现实比起来,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议会的常设机构,如果能提前掌握这一点,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各机构作为律法和政策实施的主体,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与议会沟通。”
“议会派人做过详细调查之后,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给天子批复。”
众人不禁颔首赞同,这一点与他们所想不谋而合,只是没有他说的那般详细。
陈景恪又补充了几点,都是关于常设机构的人员设置,职能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老朱等人也都参与了讨论。
这一点他们比陈景恪还要擅长,有了大方向的指引,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一个类似于御史台的机构,当然他们没有监查权。
与大都督府、内阁、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机构平行。
但不负责任何具体的行政、执法事务。
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收集分析全国的情况,给天子提供咨询。
并按照天子的旨意,对现有律法政策做出调整。
但他们制定的政策并不能直接施行,还要经过皇帝许可。
是不是和秘书处很像?
确实很像,但并不是。
因为议会是有一定实权的,考虑到皇帝因为意外原因,无法理政的情况。
议会、大都督府、内阁和都察院,四大机构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临时通过某些决议。
有人或许要说了,如果四大机构联合起来,岂不是能架空皇权了。
实际上并不会。
前提是,皇帝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四大机构还要达成一致意见,才能通过某些决议。
而且还是临时决议。
等皇帝可以理政了,随时能废除。
反过来说,一个皇帝得无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四大机构联合起来架空皇权?
真要是有人能做到这一步,那有没有这个制度,他都能架空皇权。
讨论到这里,老朱忽然反应过来,说道:
“你不是说议会和察举制结合吗?怎么说了半天,和察举制没有一点关系啊。”
众人也都露出询问的目光。
陈景恪笑道:“这里就是‘虚’的那一部分了。”
“前面我们说过,大明的疆域太辽阔了,仅靠一个机构很难了解全部情况。”
“如果强行去做,这个机构会非常臃肿,对朝廷的财政也是一个巨大负担。”
“而且当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片面,全指望他们,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借助社会的力量。”
“通过察举制,选拔一部分人出来,给予他们议员的身份。”
“还有各行各业的资深从业者,也可以给他们议员的身份。”
“当然,皇帝可以直接赐予某些人议员身份。”
“议员不是官,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也不需要每天当差,平日里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就行。”
“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收集周围信息,观察社会情况。”
“将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议会。”
“议会常设机构,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
“没用的归档保存,切中时弊的就派人去全国各地调查,详细掌握此类事情的情况。”
“议员的身份不是永久的,五年十年更换一批,以免有些人占着位置不干实事。”
一个产生源头复杂,又没有实权的身份,是很难催生出地方豪强的。
而且朝廷还不用负担他们的俸禄,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不用花钱,就意味着朝廷可以多设置一些议员。
一个身份,拥有的人多了,也同样很难催生出地方豪强势力。
老朱大喜道:“这个方法好,咱怎么就没想到呢。”
既省钱,又不会导致议会权力过大,简直完美啊。
他可是太喜欢这个想法了。
其他人也都表示,确实很不错。
相当于有了一个专门机构,免费帮朝廷收集社会信息。
如此一来,想堵住皇帝的耳目,就会变得更困难。
陈景恪等他们消化的差不多了,才继续说道:
“如果仅靠议员自发的提交资料,对朝廷来说就太被动了。”
“而且,大明的疆域太辽阔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大家都只根据自己本地情况提建议,很可能会给其他地域带来麻烦。”
“所以,议会有必要更加主动一些。”
老朱点点头,说道:“具体要如何做?”
陈景恪回道:“每隔三到五年,就将所有议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天南海北的议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
“而且也更容易集思广益,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至于为什么三到五年召开一次大会。
很简单,交通太落后了。
云南这些地方,往来一趟京城需要大半年时间。
如果每年召开一次,这些地方的议员啥也别干了,净赶路了。
不过可惜,对于这个提议老朱持反对意见:
“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很可能会惹出乱子,咱觉得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话虽然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白。
甚至马娘娘和朱标,也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朱雄英则没有发一言。
他不说话通常代表着,与老朱等人意见相左。
只不过作为儿孙辈,他不会当面和长辈唱反调而已。
所以,陈景恪也完全不着急。
反正有朱雄英在,很多事情无需着急。
先把这个类议会的东西弄出来。
将来找机会,将离京城比较近的议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让老朱他们亲眼看看实际效果——如果那时候老朱他们还在的话。
到时候再慢慢扩大到全国也不迟。
接下来,众人就围绕这个方向,将这个类议会的机构全面梳理了一遍。
并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最后朱雄英说道:“这个方案暂时先不动,先趁着专项行动的机会,把执法权给分拆了。”
“等这件事情解决了,再回头慢慢弄立法权的事情。”
这个提议自然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且,朱雄英做事有计划有分寸,思想激进行为却很稳重。
这尤其让老朱、马娘娘和朱标满意。
他们最怕的就是朱雄英盲目变革,现在看来,是可以放心了。
第577章 继续无题
说话间就已经到了中午,用过午饭之后朱雄英和陈景恪就离开了。
朝廷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还等着他们处理呢。
况且这么长时间不露面,也容易引起其他大臣的无端猜疑。
徐妙锦也回到了坤宁宫,作为皇后她也同样不能长时间不在。
朱标则有些犯困,回自己的宫殿补觉去了。
等大家都离开后,马娘娘叹道:
“景恪思考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阔的多啊。”
老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说道:
“是啊,都以为大同世界不过是他构思出来的,一个永远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给世人提供一个参照物,让世人知道前进的方向。”
“哪知道,他竟然会为这个理想世界,构思政治制度。”
马娘娘说道:“物资充沛,精神富足……人人如龙。”
“如果世界真能变成他说的那个样子,全民直选还真就是最好的制度。”
“大家都能从理性角度出发,选出最合适的那个人。”
老朱猛摇摇头,说道:“真到了那个时候,任何制度都能让天下大治。”
马娘娘反驳道:“话虽如此,但全民直选无疑是最合适的。”
“至少是我们……景恪能想象到的,最合适的制度。”
因为他们连全民直选都想不到,更别提其他了。
老朱也不得不认同他的话:“确实如此,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构思了多少种制度。”
“我有种感觉,他并没有将肚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
马娘娘笑道:“嗐,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他肚子里到底藏了多少东西,没有人知道。”
“有些也确实不适合说出来,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