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84章

作者:见月明

  现在他们可以放心了。

  至于将保守派彻底逐出朝堂,他们也同样没意见。

  虽然略显激进了点,可事实已经证明了变革的优越性,就没必要再犹犹豫豫。

  集中力量才好办大事。

  他们还想在有生之年,看看陈景恪所说的工业化时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不出意外,詹徽的那番话所带来的影响,彻底盖过了钦差被害。

  朝野都在谈论此事。

  保守派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开始准备反击。

  不过大多数人,都以为詹徽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不太可能这么做。

  因为这事儿太得罪人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朝詹徽就提交了弹劾奏疏,上面总共罗列了二十三人。

  全都是中枢保守派官吏,也是保守派在朝堂最核心的力量。

  这无疑是向整个保守派宣战。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他,没想到你竟然来真的?

  奏疏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560章 犹大:我们需要炮舰

  约翰·胡斯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视觉冲击,也知道了什么叫繁华。

  他以为泉州、福州、应天等城镇,已经是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地。

  见到洛阳才知道,自己对繁华的认知还是太局限了。

  这里比泉州、福州、应天加起来还要庞大还要繁华,却没有那几座城市的浮躁。

  这里的人生活节奏不快也不慢,言行举止更加有礼。

  对他这个外国人,也没有什么歧视。

  这不禁让他想起某本书上看到的评价,洛阳乃有德之地。

  周武王认为这里最靠近昊天,所以在这里营建了洛邑。

  刘邦想把国都放在这里,却被大臣嘲讽。

  洛阳乃有德之地,你福德不够坐不住这里,还是去长安吧。

  以前他一直觉得,华夏古人太夸张了,什么离昊天最近的地方,什么有德之地,都是忽悠人的。

  可现在,亲眼见到了洛阳,他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同。

  当然,他并不知道,其实用另一个词评价洛阳更合适:

  厚重。

  当一个地区的百姓,相信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属性,并以此为荣的时候。

  就会自发的去维护这种属性。

  如果朝廷再给予适当的引导,整个地区的风气都会跟着改变。

  洛阳现在就是如此。

  当然,这与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离不开的。

  那种地痞流氓黑涩会横行的事情,在这里是不会出现的。

  总之,在约翰·胡斯眼里,洛阳堪称地上天国。

  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如果不是亲身处在其间,他会以为别人在骗他。

  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完美的地方。

  他来洛阳的时候恰逢新年,洛阳到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喜气。

  保镖楚大保也非常兴奋,给他描述了洛阳元日盛典是多么的盛大,这不禁让他充满了期待。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来洛阳的真正目的,向传说中的大明第一智者求教。

  到达洛阳后,他们先去鸿胪寺取得了特别许可证。

  然后在鸿胪寺的安排下,住进了专门的宾馆。

  之后他就向鸿胪寺官员道明了来意。

  鸿胪寺官员并不意外,每年想要拜访安平侯的人不知凡几,约翰·胡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们对这一套流程早就熟悉了。

  将此事登记在册,然后告诉约翰·胡斯,现在是过年期间,一切等初七以后再说。

  如果安平侯愿意见他,自会派人来通知他,让他且在这里等候。

  约翰·胡斯自然知道此事不易,更何况他也想好好参观一下大明京畿,所以并不着急。

  接下来几天,他好好游历了一番洛阳,期间与许多读书人进行过交流。

  他发现,这里的人文学水平,普遍比其他地方要高。

  在一处景点,他遇到了好几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大学问家。

  本来他以为,这些年轻俊杰会歧视他,哪知道并没有。

  互相攀谈了一会儿,几人都对对方的学问大为敬佩。

  一番自我介绍,他知道了这几个人的名字。

  杨士奇、韩克忠、王艮……

  之后他们聊的越来越深入,约翰·胡斯发现这几人非但对他并无偏见,甚至对欧罗巴的学问也有所了解。

  聊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也颇多推崇。

  尤其是提起苏格拉底,更是盛赞其乃西方的圣人。

  那位叫杨士奇的更是直言:“西方明明有真实的圣人,为何要如此崇拜一位虚假的神灵?”

  这话简直触摸到了约翰·胡斯的敏感点,要知道他是反对极端宗教思想的。

  一直致力于族群的独立自主,因此受到了教会的迫害。

  也正是为了寻找独立自救之路,才放弃大学校长的位置,选择游历天下。

  在大明,他受到了太多歧视。

  好不容易遇到了几位不歧视他,还能正视西方文明的人,他也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将西方目前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众人,并道明了自己来大明的目的,以及遭遇的困境。

  “……你们是我进入大明以来,第一次遇到的,了解并不歧视欧罗巴的学者。”

  杨士奇几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可太了解华夏在文明这一块的自信程度了。

  尤其是那些传统学者,更是不拿正眼瞧华夏之外的一切。

  你一个外国人,没头苍蝇一样的乱闯,可不就是会碰的满头包吗。

  王艮是老实人,说道:“其实我们以前也不了解极西的情况,对那里充满了偏见。”

  “后来有幸跟随陈侯学习,才知道极西文明也有可取之处。”

  约翰·胡斯心头一震,追问道:“陈侯?可是大明驸马安平侯?”

  王艮点头说道:“是的,也有很多人称呼他陈侯。”

  约翰·胡斯大喜道:“真的太好了……我来洛阳就是希望能当面向其求教,只是苦无门路。”

  “不知诸位兄台可愿代为引荐?”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这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又非常虔诚,引见一下也无不可。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这个人别有目的呢?

  所以大家都有些犹豫。

  还是杨士奇,因为年长几岁底线又比其他人低,更受陈景恪重视。

  所以他知道陈景恪一直在想办法谋划西方。

  约翰·胡斯明显是西方世界的另类,或许就能成为陈景恪的棋子呢。

  就如当年那个波斯人阿扎萨一样,现在是波斯国的国王,大明在安西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所以他率先表态,愿意替他引见一番。

  但安平侯日理万机,什么时候能抽空见你,还不好说。

  约翰·胡斯大喜,连连向众人道谢,并表示将来必有厚报。

  几人分开之后,王艮等人才询问杨士奇的打算。

  杨士奇只是说了句:“陈侯最喜欢下棋。”

  其余几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也都认同了他的决定。

  之后他们又聊了几句极西的情况,才将话题转移到自身。

  杨士奇道:“过完年我们就要外放,到时候就没有今日这般清闲了。”

  王艮叹道:“现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真不想在这个时候外放啊。”

  韩克忠笑道:“王兄此言差矣,洛阳风波再大,我们也只是看客罢了。”

  “现在离开,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弄潮儿的身份重回此地。”

  杨士奇大笑道:“王兄这一句弄潮儿,深得我心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之后众人游玩一番就离开了。

  回到城里,他们抽空将约翰·胡斯的事情告诉了陈景恪。

  陈景恪对几人的水平还是很信任的,见他们都认为这个外国人不错,也不禁重视起来。

  当即就决定,找个机会见一见。

  事实上他不知道,约翰·胡斯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在西方历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他少年天才,二十几岁就被聘任为名牌大学校长。

  一生致力于族群的独立和解放,最终被教会迫害致死。

  但他的学问和思想却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后来他的族群演变成了一个国家,捷克。

  二十一世纪,捷克评选本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约翰·胡斯以绝对领先的票数当选。

  怎么说呢,他的地位相当于是捷克的孔子。

  只不过陈景恪对外国史不了解,并不知道这个人。

  但并不影响什么,只要是个人才,都有可能成为棋子。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见那个人,不能太心急,要好好吊一吊他的胃口才行。

  况且现在朝廷事情那么多,他也着实抽不出空。

  -----------------

  且说约翰·胡斯,与杨士奇等人分别后,就陷入了狂喜之中。

  来大明这么久,他见惯了华夏人的骄傲。

  虽然都说陈景恪谦虚和善,可他心里总是有些担忧的。

  万一这位更加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