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24章

作者:见月明

  他们登上岛屿大肆劫掠,甚至还攻下了琉球王宫,将琉球国世代积累的财富席卷而空。

  非但如此,他们还丧心病狂的将琉球王全族屠灭,之后才心满意足的逃离。

  等明朝援军到达,也只能帮忙收尸。

  至此,琉球国也名存实亡。

第521章 安西战略成

  就在明军远征日本的时候,西域攻略也同步在进行。

  明昭三年夏,平息了已占领区域的叛乱,并配合朝廷初步完成屯田建设之后。

  朱棡对察合台汗国的大本营喀什喀发动了进攻,黑的儿火者也集结所有兵力展开抗击。

  明军主力势如破竹,三战三捷击破了察合台汗国的防线。

  黑的儿火者率领最后精锐退至叶尔羌河畔,意图据河而守。

  明军缺乏船只渡河,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朱棡只能命人收集木头造船。

  但因为气候原因,这里缺少大型树木,往往要跑几十里才能收集到一些。

  就这么一耽搁,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底,天气逐渐转冷。

  不少人劝朱棡退兵,喀什喀的冬天太冷了,实在不适宜作战。

  朱棡却说道:“以前我们远征总是在冬季撤退,一是气候寒冷不宜作战。”

  “二是路远补给不易,而敌人却能轻易获得补给。”

  “长期对峙于我方不利。”

  “但这次不同,我们虽是远道而来,却准备充分后勤有保障,棉衣、粮草充足。”

  “察合台军虽然是本地人,但他们接连丢失城池和土地,补给已然困难,过冬的物资反不如我们充足。”

  “现在主客异形,我们岂能就此退走,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

  众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再也没有人提退兵的事情。

  张靖运坐在人群后面,也是一脸恍然大悟,学到了学到了。

  等大家都离开,他也跟在后面准备往外走。

  哪知刚走到门口就被朱棡给喊住了:

  “张靖运,你留一下。”

  张靖运连忙道:“大王,我最近可没犯事儿。”

  朱棡板着脸道:“你是没犯事,但你爷爷写信威胁我,你说我该怎么处罚你?”

  张靖运一脸不爽的道:“这老头,等他死了我不给他哭坟。”

  朱棡顿时绷不住了,哭笑不得的道:“混账小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然后他正色道:“有个任务交给你。”

  张靖运一听不是收拾自己,还有任务,大喜道:

  “有什么脏活累活您尽管交给我,保证给您干的漂漂亮亮的。”

  朱棡训斥道:“别嬉皮笑脸的,这次是正事。”

  张靖运马上立正站好,目光看向朱棡似乎在说,我已经站正了你说正事吧。

  朱棡没理他,径直说道:“我们新打下来的那些土地,没有来得及治理,百姓流离失所惶恐不安。”

  “如果就此不管,这个冬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你带人回头去绥靖地方,那些土匪、恶霸、地痞统统除掉,保护百姓的安全。”

  “同时也要想办法帮助百姓熬过冬天。”

  张靖运一脸苦相:“大王,让我杀人我在行,让我安抚百姓实在为难人啊。”

  朱棡说道:“别给我装傻充愣,你爷爷精通军政,我不信他只教了你用兵。”

  张靖运:“……”

  我踏酿的最后悔的就是成为张定边的孙子。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百姓缺的是粮食,我上哪变出粮食来啊。”

  朱棡在主位上坐下,优哉游哉的道:“那是你的事情,我不管。”

  张靖运不服气的道:“您这是……”

  朱棡打断他,伸手指着外面道:“滚。”

  张靖运扭头就跑:“好嘞。”

  看着他的背影,朱棡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小子有点憨,但是真有本事,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

  本来以为这是个军事天才,后来派他去某个屯田所坐镇。

  没想到他竟然将那个屯田所,管理的井井有条。

  这就不能用天赋来解释了。

  打仗这玩意儿,有时候确实不需要系统培训,只要天赋够高,多打几仗就能成名将了。

  但行政不行,这玩意儿经验比天赋更重要。

  纵使是诸葛亮那样的行政天才,如果不经过学习,也比不过系统培训出来的庸才。

  张靖运能将屯田所治理好,就说明他是经过培训的。

  问他是跟谁学的,答案永远都是,跟爷爷在庙里学的。

  朱棡就以为他是哪个隐世高人调教出来的。

  毕竟乱世才结束没多少年,民间确实隐藏着许多高人。

  而且这些高人往往藏身在道观或者寺庙里。

  张靖运的爷爷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直到洛阳那边传来消息他才知道,这小子确实是隐世高人调教出来的,还是个大大的高人。

  张定边的亲孙子,将老张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

  只是他学的都是理论,缺少实践机会。

  后来参军,迅速将军事理论和实践结合,脱颖而出。

  去了屯田所,又完成了一次蜕变。

  这也是朱棡让他执行这次任务的原因。

  只是这小子从小生活在庙里,再加上老张的过度保护,心思比较纯粹。

  又比较调皮,整日和老张对着干,养成了现在这么个性格。

  不过朱棡反倒很喜欢这种人。

  有能力,歪心思较少。

  当然,他只是为人纯粹,谁要是把他当傻子,很快就会发现傻子是自己。

  张靖运虽然接了这个任务,可正如他自己所说,杀人容易安民难。

  为了抵御大明,黑的儿火者杀鸡取卵,在本地强征粮草,百姓家家无余粮。

  夏天还好说,大不了吃草,吃树皮草根。

  可冬天就不好办了。

  现在让他去安民,他上哪弄粮食去。

  一路上他都在为此发愁,头发都揪掉好几把。

  直到他来到一座小城池,将这里作威作福的恶霸老爷给杀了。

  去抄恶霸的家的时候,看着圈里的牲畜,粮仓里的粮食,仓库的各种物资,他终于知道问题该怎么解决了。

  不外乎就是劫富济贫。

  黑的儿火者也不敢用强硬手段,去征收权贵、大户的粮食,这是他统治的基础。

  至于恶霸、地痞,这些人社会关系复杂,也有的是办法逃避征收。

  所以他强征的对象,只能是普通百姓。

  所以,这些大户是有存粮的。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张靖运就笑了:“我今天也干一回劫富济贫的买卖。”

  于是他每到一地,就先派人打击地痞、恶霸,并让他们指认当地大户为恶。

  然后以此为由,对当地大户进行打击。

  就这么说吧,在这个年代又有几个大户的底子是干净的?

  几乎是一指一个准。

  非但如此,他每抓一个大户,都会鼓励百姓站出来告发。

  没人愿意告发?

  把大户的粮食钱财摆出来,每家每户派人来领。

  现在呢?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依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告发。

  张靖运叹道:“百姓宁愿饿死,也不敢站出来告发他们,这些人的凶残可见一斑。”

  于是也不再要求百姓告发,而是直接抄家,然后将财货分给百姓过冬。

  大户死了,东西也拿到手了,百姓们才敢相信,眼前的明军真的是为了救他们。

  再对比之前黑的儿火者对他们的剥削。

  百姓们自然知道该选择谁。

  只是看似简单的几件事情,就让明军收获了民心。

  刚刚占领的这些地方,也迅速的安定下来。

  随着后续行政官吏的到达,一套全新的统治体系被快速建立起来。

  目睹了全过程的张靖运这才明白,为何朱棡会让他在冬天干这件事情。

  恶劣的天气,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这时候他们是生不起什么反抗之心的。

  任意的善意,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稻草抓住不放。

  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与之相对应的,黑的儿火者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连战连败,物资粮草丢失了大部分。

  好不容易靠着叶尔羌河阻挡住了明军,却又开始为物资发愁。

  他可没有大后方可以提供物资,只能继续搜刮百姓。

  然而此时他还能掌控的区域,也就只剩下差不多四个半县。

  西域地广人稀,这四个半县的总人口加起来才二十万出头。

  且这些人之前已经被他搜刮过一次,这次又能刮出多少油水?

  更何况现在是冬季,百姓仅存的粮食、冬衣等等全都被抢走,自己又怎么活?

  要知道,喀什喀地区冬天也是很冷的,暖和的时候零下五六度,冷的时候能到零下一二十度。

  这种温度,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百姓几乎活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