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7章

作者:见月明

  “这叫什么,这叫盖棺定论,他在给理学送终。”

  李祺很不认同父亲的话。

  以陈景恪的心胸,还不至于做出这么小家子的事情。

  由此也可以看出,自家父亲在心胸这一块,和陈景恪的差距很大。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年纪还这么大了,没必要揭他的短。

  所以他就转移话题道:“安平侯对理学多有赞誉,只可惜理学门人似乎并不领情。”

  “最近抨击他的,多是这些人。”

  理学被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只是将其赶出了朝堂。

  民间它依然是主流。

  而且理学门人也并未放弃希望,他们依然在寻找复起的机会。

  这次陈景恪发表大同世界,他们是抨击最激烈的。

  套用一句话,光脚不怕穿鞋的。

  现在理学才是光脚的那个。

  李善长不屑的道:“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陈景恪用十几年时间证明,他的思想能给大明给天下,带来多大的好处。”

  “朝廷作为最大的受益者,是肯定会站在他这一边的。”

  “勋贵们也是天然站在他这一边。”

  “再加上这些年因为新政受益的人……”

  “理学除了耍耍嘴皮子,什么都做不了。”

  李祺点点头,皇家支持陈景恪,这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

  勋贵是皇家之外,最大的受益者。

  别的不说,就一条大分封,所有勋贵都得站在他这边。

  因为大分封的法礼基础,就来自于陈景恪的思想。

  否定他,就是否定大分封。

  谁敢这么做,勋贵就敢和谁拼命。

  更何况陈景恪也不是孤家寡人,唯物学门人是他天然的盟友,算学圈子的人也都是他的支持者。

  只要他自己的思想没有大的问题,能经受得住其他学派的针对,是必然要独显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遗憾的道:

  “其实我之前还以为,法家能有所作为。”

  “以您今时今日在法家的地位,咱们家说不定也能出个‘子’呢。”

  李善长哑然失笑:“你还真是看得起你爹。”

  “我虽然自命不凡,可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李祺说道:“您不是受到安平侯指点,在法家思想上颇有想法吗。”

  李善长解释道:“那不是法家思想,应该叫法制思想才对。”

  “陈景恪是想利用我的影响力,推广法制思想。”

  “只不过,法家的很多思想,确实可以化用到法制思想中去。”

  “我们两个也算是各取所需。”

  陈景恪推广了法制思想,李善长获得了‘法制思想’奠基人的头衔。

  “而且陈景恪并不喜欢法家。”

  李祺不解的道:“为何?”

  李善长叹道:“你虽然是我的儿子,但并未学过法家思想。”

  “法家理想中的世界,是不把人当人的。”

  李祺一脸震惊,法家竟然是这样的?

  那它为何能帮秦国一统天下?

第479章 二杨相会

  法家理想中的世界,是把国家当做一个精密仪器,人是机器里的零部件。

  每个零部件的作用都规定死了,不想干就有各种处罚。

  不只是针对平民,包括皇帝权贵都是零部件。

  不过法家还是制定了改变阶级的路径,这个路径是可以跟随国家需求改变的。

  如果是战争年代,那就通过军功爵制来改变阶级。

  这台仪器就能变成最强大的战争机器。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动用全国力量,去办成某一件大事。

  比如帮助秦国一统天下。

  可是这种制度,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也不允许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不是机器,是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生灵。

  法家的理想世界,是反人性的。

  商鞅变法,从百姓到权贵,都是受害者。

  清算他是秦国上上下下一致的要求,他不死才是奇迹。

  秦朝坚持建设法家理想社会,最终也被无法忍受的百姓给推翻。

  秦朝可以说,成也法,亡也法。

  而且,法家有个终极难题未能解决,那就是无法限制君权。

  他们设计制度的时候不相信人性,却又无法限制拥有人性的君主,这是最大的矛盾。

  无法解决这个矛盾,法家的理想世界注定无法实现。

  当然,法家之所以失败,究极原因还是他不把人当人。

  这是陈景恪在《大同世界》第二篇,《理想世界》里,对法家的点评。

  解释了他不喜欢法家的原因,也点明了为何法家能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又为何会被儒家取代。

  -----------------

  前几日,《何为大同》这篇文章发表,引起了天下人的讨论。

  其中以抨击居多。

  抨击最积极的,正是被打压的理学。

  然而真正有话语权的人,却都在等。

  等着《大同世界》正式发表。

  是抨击还是支持,都要等看到全貌之后才好决定。

  陈景恪也没有让他们多等,一周后《大同世界》正式刊印发行。

  而且初期印刷了十万册。

  他可以借用大明周报的发行渠道,做到了真正的全国同时发行。

  因此,造成的影响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无数读书人冲到售卖点,抢购这部书。

  “哎,你之前不是一直骂安平侯狂妄吗?怎么还过来买?”

  “我这是为了更好的骂,才过来买的……你呢?不是说与他势不两立吗?怎么也来排队了?”

  “我和你一样,也是为了更好的骂才来买的。”

  周围人相视一眼,也纷纷说道:

  “我们也都是一样……”

  杨荣看着被围的水泄不通的书店大门,也是头疼不已。

  这几时才能轮到自己?

  最怕的还是轮到自己了,书没了。

  至于旁边那些人的话语,他也听到了,自然是一个字都不信。

  什么为了更好的骂陈景恪才来买书的?

  都是被地方推举,前来京城参加考核的人才,谁还不知道谁啊。

  还不是想趁考试前,多了解一下安平侯的思想,好在答题的时候占点便宜。

  当然,他倒也没有鄙视这些人。

  因为他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才来买书的。

  只可惜出发的有点晚,走了好几家书店,不是卖空就是人多的挤不进去。

  就在他发愁的时候,突然见到有个人,正从里面往外挤。

  只是人太多,一个不小心就被挤倒在地,眼看就要被周围人给踩踏。

  杨荣连忙冲过去,双臂扒拉着就将面前的人给扔飞了出去。

  被扒拉走的人想要骂人,可看到他虎背熊腰,比寻常人大腿还粗的胳膊,顿时就到嘴边的脏话给咽了回去。

  杨荣可没空管那些人的心思,一口气将围在一起的人扒开,把那个人给救了出来。

  “兄台没有伤到吧?”

  那人似乎有些晕,好一会儿才恢复正常。

  然后下意识的看向怀里的书,发现完好无损才放下心来。

  直到这时,他才想到身边还有个人,讪笑道:

  “谢兄台救命之恩,让你见笑了。”

  杨荣的心思,却已经转到了那书上,大同世界,他竟然抢到了。

  他脑子本就灵活,心中立时生出一个主意,于是热情的道:

  “咳……举手之劳,兄台无需客气。”

  “某乃建宁府杨荣,应乡老所命前来京城参加考试,不知兄台……”

  那年轻人连忙道:“原来是杨兄,在下石首杨溥。”

  “也是应乡老所命,前来参加考核。”

  杨荣更是高兴:“原来兄台也姓杨,真是缘分啊。”

  杨溥也笑道:“是啊,说不得五百年前咱们还是一家呢。”

  杨荣大笑道:“哈哈……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不知道,但在下倒是想与杨兄续一续这缘分。”

  “我欲在状元楼设宴,请杨兄一定要赏光。”

  状元楼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做士子生意的酒楼,讨个彩头嘛。

  杨溥却说道:“该我请杨兄才是,不过状元楼太喧闹了,不若换一清净处如何?”

  杨荣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就说道:

  “是我欠考虑了,咱们也不要特意寻找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