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0章

作者:见月明

  当然,这么做还有个前提,朝廷手里必须有足够的土地。

  否则立了军功没办法封赏,军功爵体系也会崩溃。

  可现在大明最不缺的,恰恰就是土地。

  这些东西,朱棡不在中央,了解的不清楚是很正常的。

  朱济熺倒是知道,不过父子俩刚见面,并不是讲这些的时候。

  听完他的解释,朱棡这才放下心来。

  如此看来,大侄子还是很稳重的,没有急于求成。

  接着,父子俩又聊起了一些别的事情。

  聊天的时候,朱棡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儿子。

  讲话不急不缓,分析事情条理分明,关键是很有见地。

  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让他也大受启发。

  这让他非常的满意。

  儿子放在洛阳学习那么多年,是真的成材了。

  接着,他就举行了家宴,迎接儿子的到来。

  席间,两个很重要的人物出场。

  这两个人朱济熺都认识,不过并不是很熟悉。

  认识是因为,这俩人都是他的亲戚。

  一个是傅让,傅有德的儿子,也是他的五舅子。

  还有一个是谢庆,他的亲舅舅。

  之所以说不熟,是因为他从小在洛阳生活学习,和这两人接触都不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亲戚,大家见面还是很热情的。

  傅让和谢庆都很识趣,虽然年龄辈分他们为长,却处处以下属自居。

  哪怕朱棡很不高兴表示,都是亲戚不要那么见外,两人依然坚持如此。

  对此,朱棡心中暗暗点头,决定将这两人留下辅佐朱济熺。

  方才自然是试探,如果两人真的没有尊卑之分,以长辈自居。

  那他肯定是不会将两人留在朱济熺身边的。

  俩人明白事理,反而能成为朱济熺的重要帮手。

  接下来几天,朱棡让朱济熺去各衙门转了一圈,认识了一下各衙门的负责人。

  还举办筵席,邀请各部族的首领赴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儿子。

  大家都不傻,晋王的嫡长子,那就是他的继承人。

  而且还是从洛阳来的,身上带着圣旨,背后有朝廷支持。

  自然都知道,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他。

  朱济熺自己也很争气,各方面表现的都很优秀。

  他没有胡乱插手政务,而是让各部门继续延续之前的政策。

  该干啥干啥。

  这就更让大家满意了。

  但遇到该他管的事情,每次都能妥善处理。

  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朱棡也彻底放下心来,这儿子是真的成大器了。

  这样他就可以放心出兵了。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份,再耽搁下去天就热了。

  西域的夏天,那是真的能热死人。

  尤其是西州,地势低洼少风,再加上有火焰山存在,可以说是酷热难耐。

  必须要趁天气进入盛夏之前,结束西州的战事。

  于是,在朱济熺熟悉了河西之后,朱棡召集心腹,宣布了出兵计划。

  并命朱济熺主官河西事务,傅让和谢庆辅佐。

  对此,众人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人提出异议。

  之后朱棡率领四万大军,向着西州进发。

  这次他没有隐瞒行踪,也瞒不住。

  不过他也不怕黑的儿火者知道。

  察合台汗国此时的都城在阿力麻里(伊犁霍城),离西州一千六百余里。

  和敦煌到西州的距离,是差不多的。

  等黑的儿火者知道自己出兵的消息,再派兵救援,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也没必要隐瞒行踪。

  经过两个月的行军,在六月初大军到达柳城(鄯善)附近。

  柳城是察合台汗国的重要据点,常年在这里驻扎有两千军队。

  朱棡派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让他们攻打柳城。

  “晚上,大军要在柳城歇息。”

  先锋军兴冲冲的就杀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一座空城。

  原来当地守将自知无法对抗朱棡大军,己方的援军短期又到不了,就主动撤走了。

  这让将士们非常失望。

  好不容易争取到当先锋的机会,竟然没捞着敌人打。

  呸,什么察合台汗国,就这?

  朱棡倒是无所谓,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而已,还不被他放在眼里。

  他的目光,已经看向了整个西州。

  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必须要尽快拿下西州。

  下一步要么再次出击,寻找敌人的破绽加以攻击,也借此机会离开西州这个大火炉。

  要么就留在当地屯田,将这个桥头堡打造好,然后再去攻略其他地方。

  不过目前还是先拿下西州再说。

  第二天,他并没有直接出兵去打别的地方,而是派出侦察兵,去打探敌人的情况。

  同时也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那个人也没让他久等,当天下午就出现了。

  正是畏兀儿人阿力木江。

  他带来了一个消息,察合台汗国坚壁清野,将力量集中在吐鲁番和火州两座城池。

  准备据城而守,和明军打消耗战。

  同时也等待援军到来。

  说完这些情报,阿力木江心情沉重的道:

  “我们私下藏了一些物资,但也只能供大军使用十五天……”

  哪知,听到敌人主动聚在一起,朱棡却笑了。

第475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

  哈马力丁站在城头,遥望远方的明朝大军,眼睛里充满了愤恨。

  建章元年,刚刚继位的黑的儿火者,派遣使节团前去洛阳朝觐天子。

  使节团首领,正是哈马力丁。

  到达洛阳之后,开始他们还比较老实,但很快就对大明的外交礼仪给搞的不耐烦了。

  加上身为蒙古人心中的骄傲,让使节团的很多人,开始故意触犯律法。

  最初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明朝廷的重视,获得一些特权。

  这时,其他藩属国的使节团,开始给他们喝彩,各种吹捧蜂拥而至。

  他们就飘了,也可以说是被架上高台,下不来了。

  于是,所犯过错越来越大。

  大明的处置很迅速,一个叫陈景恪的出面,将使节团成员全部抓捕。

  最终判决结果是,处死,所有人。

  只有哈马力丁作为使节团正使,且没有直接参与犯罪,获得了赦免。

  但也被当众抽了二十鞭。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违背大明的外交法则。

  作为杀鸡儆猴里的那只鸡,哈马力丁自然视之为奇耻大辱。

  回到察合台汗国,没少说大明的坏话。

  只是黑的儿火者也不是昏庸之君,并不相信他的话,依然试图和大明保持良好关系。

  并且为往来丝绸之路的商旅,提供方便。

  说白了,他想左右逢源。

  一边讨好帖木儿,一边和大明交好。

  哈马力丁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本身也是蒙古贵族,背后有不小的势力。

  加上因为出使受辱的事情,成了坚定的亲帖木儿党,并获得了同样亲帖木儿的人的支持。

  然后他利用这些力量,获得了西州的治理权。

  就是因为这里离大明最近,他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制造麻烦。

  这些年没少明里暗里使绊子,阻挠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转。

  甚至还出动小股骑兵,劫掠过河西边境。

  这次听说朱棡要出兵西域,他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非常的兴奋。

  “明军初来士气正盛,我们当避其锋芒。”

  “朱棡四万大军,所携带的后勤物资最多支撑一个月。”

  “且他们远道而来,并未携带攻城器械……”

  “我们只需坚壁清野据城而守,一个月后明军将不战而溃。”

  “到时我们就可不费吹灰之力,全歼这支明军。”

  “失去了朱棡和这四万主力,大明河西会陷入空虚状态。”

  “我们未尝没有机会夺取此地。”

  就算守不住,劫掠一番也是大赚特赚。

  如果真能从河西抢十余万百姓回来,那他就能成为西州之主。

  黑的儿火者都得让他三分。

  这个计划,自然得到了一众部下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