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5章

作者:见月明

  就算以老朱的威望,也难免会发生一场大动荡。

  但同样的,收拾孔家也注定会是思想上的一次大突破。

  从宋朝开始,孔家就成了儒教的标志,成了守旧的代表。

  他身上的神圣光环越耀眼,就意味着思想界的禁锢就越严重。

  打破孔家的神圣性,就是打碎笼罩在思想界脖子上的枷锁。

  同时,也是对儒家自身的解放。

  没想到,老朱忍了半辈子,临了临了终于对孔家举刀了。

  难怪他没有让权给太子,原来是想玩一波大的。

  只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放下顾虑,对孔家和儒教开刀呢?

  陈景恪的目光看向了桌子,大同世界。

  没想到,弄到最后,是自己给了老朱动手的资本。

  他一点都不觉的高兴,只感到了如山一般的压力,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刻他感觉华夏就在他肩膀上担着。

  但……

  老朱啊老朱,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我自己都没那么大的信心啊。

  但……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胸膛缓缓挺直。

  既然命运将这个重担交给了我,那我又何惧有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辈当为之。

第453章 你死我活

  既然知道了朱元璋要动孔家,顺带打击理学,还很有可能会抬自己的学问取代儒家。

  那陈景恪就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老朱虽然很聪明,政治智慧举世无双,但他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很多问题看得并不透彻。

  自己作为穿越者,遇到这种历史大转折,是肯定不能视若无睹的。

  必须要参与进来。

  更何况,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让人给福清说了一声,就闭门进行了全面的思考,直到深夜才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参加完早朝,他就找到朱雄英,说道:

  “太上皇要对孔家动手了,这事儿你知道吗?”

  朱雄英惊讶的道:“啥?你确定?”

  陈景恪就将蒋瓛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推测给他讲了一下。

  并且顺便大致给他讲了一下孔家和儒家的关系。

  “最早儒家和孔家分的还是很清楚的,儒家门生会因为孔子,给孔家几分面子,但也仅此而已。”

  “在这个时候,孔家是孔家,儒家是儒家。”

  “汉朝君主祭拜孔庙,以此作为拉拢儒家的手段,儒家和孔家在政治上就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不过这种联系都还比较松散。”

  “当时的儒生也不需要孔家来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反而是孔家更需要儒家来维护权势。”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才发生了改变。”

  “李唐因为认老子为先祖尊崇道家,道家成了第一显学。”

  “佛教因为在民间影响力巨大,是第二显学。”

  “儒家只能屈居第三,被压制的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这时候的儒家迫切希望在政治上,找一个代言人,替他们发出声音。”

  “改变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这个人好大喜功,喜欢给先贤上各种尊号,以此来抬高自己。”

  “他先是给老子上尊号,并将老子的诞辰确定为法定休沐日。”

  “后来又将释迦摩尼、孔子等先贤的诞辰,一并确定为休沐日。”

  “这还不够,他又给孔子上了各种尊号,并且册封孔子后裔为文宣公。”

  “儒家梦寐以求的代言人,终于出现了。”

  “孔家虽然没有掌握实际大权,却拥有文宣公的尊号,已经具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不少儒家的人开始吹捧抬举孔家,希望将他们捧进朝堂,双方政治上的联系变的紧密起来。”

  “到了宋朝这种联系达到了顶峰,孔子的尊号被一再追加,孔家也进一步被册封为衍圣公。”

  “此时,孔家和儒家已经变成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

  “为了拉拢儒生,赵宋给了孔家各种尊荣,最终将其神圣化。”

  “而神圣化之后的孔家,几乎就成了宗教里所谓的圣裔,不可触犯。”

  “随着孔家被神圣化,儒家也渐渐的有了宗教的色彩。”

  “质疑儒家思想,就成了大逆不道……”

  “当然,儒家依然是世俗化的学派,只是具有了部分宗教色彩。”

  “不过现在的现实就是,儒家和孔家已经绑定在一起。”

  “儒生们是不会坐视孔家被废的,一旦太上皇动手,必然会遭到儒生们的集体反对。”

  “到时候,恐怕国家会发生一场大动荡。”

  听完这些之后,朱雄英非但没有担忧,反而兴奋的道:

  “好好好,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

  “孔家早就该收拾了,还有儒家,也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乱怕什么,军队在手他们还能翻了天去不成?”

  “走走走,咱们去找皇爷爷,好好问问去。”

  对他的反应,陈景恪毫不意外。

  孔家干的事儿朱雄英早就知道,恨不得将他们挫骨扬灰。

  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而言,最不能让他忍受的,还是儒家守旧派对变革的阻挠。

  你阻止的哪是新政,是我的丰功伟绩好吧。

  你们通通该死。

  只是他毕竟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着性子来。

  所以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老朱率先动手,他自然非常兴奋。

  不过陈景恪却拉住他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太上皇却不告诉你,你可知是为什么?”

  朱雄英马上就懂了他的意思:“皇爷爷这是不想我趟这趟浑水。”

  “收拾孔家和儒家,必然会惹的读书人离心离德,这不利于朝廷的平稳发展。”

  “等将孔家彻底扳倒,皇爷爷将权力交给我,让我来收尾。”

  “到时候我只需要略微怀柔一二,就能让读书人归心,从而稳固统治。”

  说着,他感动的眼含泪花:“皇爷爷为我做的太多了……”

  陈景恪自然也很感动,但现在明显不是发散感情的时候:

  “那么你觉得陛下的想法可行吗?”

  朱雄英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说道:“你觉得此法不可行?”

  陈景恪斩钉截铁的道:“不是不可行,而是不能行。”

  朱雄英疑惑的道:“为何?”

  陈景恪解释道:“陛下收拾完孔家,打压过儒家之后,在儒家的声讨之下选择退居幕后。”

  “你觉得儒家读书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太上皇虽然打压儒家,可依然要靠他们来治理国家。”

  “你洪武皇帝不是杀伐果断吗?不还是在我们的抗议下交权退隐了吗?”

  “到时候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用更强硬的态度来对待刚刚掌权的你。”

  很简单的道理,他们会认为老朱都被逼的退位了,你一个新上任的君主敢和我们硬刚?

  就算他们忌惮屠刀不敢明着来,暗中使绊子也是必然的。

  关键是,他们不敢明着对抗皇权,却能集体针对大同世界。

  这是学术方面的事情,你总不能不让我们对大同世界点评吧?

  我们就狠狠的贬低打压排挤,到时候看你们怎么办。

  这就是陈景恪昨晚想到的事情。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朱雄英也是一点就透,说道:

  “有道理,可是一直这样对抗总归不是办法,朝廷确实需要儒生来治国啊。”

  陈景恪面容严肃的说道:“这就是一场较量,直到有一方被彻底压服。”

  “不要太高看儒家的节操和团结度,蒙元已经为我们做出表率了。”

  “蒙元唯一欠缺的就是取代儒家的新思想,所以尽管他们压服了儒家,却还是只能依靠儒生来治国。”

  “大明不一样……”

  说到这里,他挺直胸膛,说道:“大明有我,有大同世界。”

  “压服儒家之后,大明可以用大同思想治国。”

  朱雄英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然后开心的大笑道:

  “哈哈……你终于硬气起来了。”

  “当初你还和我说,要一起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我知道你的能力是足够的,可一直心存顾虑,大同世界写好这么多年都迟迟不敢发表。”

  “你知道我有多失望吗……现在好了,这才是开创盛世该有的气魄。”

  陈景恪有些汗颜。

  一来是感觉有些愧对大家的信任;二来是觉得自己占了穿越的便宜,有些名不副实。

  这种思想有好处,让他时刻保持清醒,就算飘也不敢飘的太厉害。

  但也有坏处,就是关键时刻缺了那么点自信。

  这次之所以敢硬气,也是被老朱给逼到墙角了。

  老朱和马娘娘是什么人,自然能看出他心中的顾虑,所以根本就没和他商量。

  直接硬逼着他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