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分封也同样是其中关键一环。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分封是另类版的退功臣。
在朱标看来,分封是一场利益交换。
用朝廷无法有效掌控的利益,换取权贵支持变革。
在朱雄英心里,分封是帝国计划的一部分,是实现制霸天下的途径。
在陈景恪看来,分封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大扩张。
但又不仅仅只是一场扩张,同时也是化解未来会出现的,老旧权贵和新兴权贵之间的矛盾。
大权贵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不自觉的堵塞晋升渠道,打压新兴权贵群体。
这是利益使然,不是什么思想能改变得了的。
现在,把大权贵分出去当了国王,剩下的小权贵和官僚能力有限,没办法堵死晋升渠道。
民间的人才和新兴权贵,就有了晋升的空间。
有晋升空间,自然没人愿意造反。
所以分封在陈景恪这里,有着更深的用意。
当然了,他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晋升体系。
商业资本想掌权,纯属想多了。
他们本本分分赚钱老老实实做人,那就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如果他们想奢求更多,那对不起,铁拳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堵死他们从政的空间。
放弃家族资本,转行进入政坛,也不是不可以。
前世这么做的人还真不少。
总之,陈景恪要做的,就是尽量给下面的人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持国家的活跃性,不至于变成一潭死水。
这些深层次的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人知道。
老朱就更不知道了,他现在的心思全在炎洲上,催促道:
“快说说,传言是不是真的?”
陈景恪颔首道:“是真的,我们派去的人绕着那里转了一圈,确定那就是一座大洲。”
“其面积比现在大明实际控制的国土还要大,与传说中的炎洲有五六分相似。”
“更多细节,还需要等进一步探查之后才能知晓。”
按照正常来说,探险队不可能半年跑一个来回。
但有了那支商队给的航线图,再加上陈景恪假借那本游记的名义,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路线图。
甚至还画出了炎洲的大致轮廓,让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这才让探险队半年就将情报带了回来。
老朱兴奋的道:“好好好,实在太好了。再派人去好好侦查,一定要尽快摸清上面的情况。”
陈景恪回道:“我们派去的探险队实力很强,在确定那里是大洲之后就一分为二。”
“一支回来汇报情况,另一支留在当地建造定居点,并进一步打探炎洲情况。”
“这次请太上皇过来,就是商议一下,具体如何开发那里。”
这时,耿光担忧的问道:“炎洲是否有强大的国家?我们留在当地的探险队,不会与他们起冲突吧?”
陈景恪说道:“炎洲只有一些土人,生活非常的原始。”
“根据探险队短暂的接触,发现他们不会冶炼金属,没有马匹,连陶器都不会烧制……”
陶器都不会烧制?众人都有些惊讶。
在陈景恪的主张下,大明建立了一个机构,专门做区域国别研究。
将接触到的每一个国家部落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力情况等等,全部做详细的记录。
其中很多都是原始部落。
这些原始部落,很多都未能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但连烧陶都未能掌握的确实少见。
烧陶实在太简单了,弄几个泥胚子阴干扔火堆里烧,都能出陶器。
一个大洲竟然没有能研究出陶器的烧制方法……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
徐达都忍不住问道:“这个情报准确吗?”
陈景恪回道:“目前来看应当不假,具体如何还要做进一步探查。”
徐达强调道:“一定要确定对方是否掌握铁器,这一点至关重要……”
“嗯,告诉去炎洲的人,不要轻易把铁器给土人,更不要把冶炼技术告诉他们。”
朱元璋也说道:“对,千万不要让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冶炼技术。”
土著没有掌握铁器没有骑兵,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很快众人就商量出了一整套的开发炎洲计划。
先去打探那里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开发。
开发的方法很简单,朝廷先派人去建立一些定居点,然后将一些死刑犯流放过去。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去为大明开疆拓土做点贡献吧。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如何有效统治那里,才是最大的问题。
毕竟炎洲离大明太远了,不可能直接进行统治的。
其实众人心中已经有了想法,效仿秦王之事。
封几个亲王过去,啥事儿就都解决了。
而且还将亲王撵出了大明本土,防止藩王做大。
然而,将封国建在那里,无异于流放。
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朱樉去安西就是被流放。
秦王有罪,被流放到安西合情合理。
可将无罪亲王封到蛮荒的炎洲,那就太过分了。
没人敢提出这个建议,老朱是多么的重视亲情,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啊。
提这个建议,怕是嫌脑袋太重,想轻松一下是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竟然主动说道:
“先查清楚炎洲的情况,建立一些定居点。”
“如果那里真的适合居住,可以封几个亲王过去。”
闻言,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这建议是老朱提出来的?简直不敢相信啊。
然后,反应过来的众人立马起身说道:
“陛下圣明。”
看那模样,生怕老朱反悔一样。
就连最反对扩张的那三个儒家出身的学士,也改变了想法。
炎洲发现的好啊。
正发愁那么多亲王怎么处置呢。
说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适合分封亲王的并不多。
总不能随便找一块蛮荒之地,将他们丢过去吧。
鲁王、蜀王、湘王,都加冠了,封国还没着落呢。
眼瞅着代王、肃王、辽王也长大了……
再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群臣还真怕朱元璋改变主意,重新在大明内部搞藩王制度。
现在朱元璋主动提出将亲王封到炎洲去,那可真是太好了。
封,必须封。
炎洲那么大地儿,封三五十个亲王过去完全没问题。
别说太上皇和皇上的儿子,未来太子多出来的儿子,也照样能封过去。
还能将多余出来的人口迁徙过去,减轻大明的耕地压力。
啧啧,简直太完美了啊。
因为这件事情,众人对开发炎洲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对于投入资源什么的,那是不遗余力。
要多少有多少,一定要尽快把炎洲开发出来。
为大明开疆拓土,我辈义不容辞。
唯有了解老朱为人的徐达和李善长,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炎洲、分封亲王、勋贵大分封……
如果他们还想不到什么,那就真的太蠢了。
现在亲王都封过去了,别的勋贵还有的选择吗?
不过他们并没有说出来,这么大的事情,还是不要瞎传的好。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却并没有说什么。
先让你们高兴着,等将来大分封的时候,有你们哭的。
咱的儿子都封过去了,你们还想挑三拣四?
呵呵。
咱不当皇帝了,照样能杀人。
众人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大致的开发方案,计划三年内在炎洲建立稳定的定居点,并着手进行分封。
至于细节,具体怎么做,自有下面的人去做。
这件事情商量好,朱元璋再次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还有什么事情吗?”
陈景恪颔首,问道:“秦王的信您也收到了。”
“关于他提议,趁帖木儿无力东顾的时间节点,出兵拿下西域的策略,不知您有何看法?”
第385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
秦王的建议?
众人表情都严肃起来。
朱樉的奏报是半个月前送到的,对于他的战果,大家反响平平。
最多就是喊一句秦王英勇善战,然后惋惜他误入歧途。
主要是离的太远了,缺少代入感。
就连内阁成员,都很少有人能理解这一战的意义。
也不怪他们,帝国计划现在只有几个人知道,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但知道这份计划的人,都非常兴奋。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