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91章

作者:见月明

  阿扎萨成功被说服。

  他是去过大明的,知道一些那边的情况。

  以大明的实力,只要愿意支持朱樉,重来十次百次确实不是开玩笑。

  所以,他完全理解了朱樉的打算。

  但……

  “我们最好给大家一个合适的理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惶恐。”

  哪怕这是理由是为了讨好万里之外的一个人。

  朱樉颔首道:“我知道,理由已经找好了。”

  他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拿下来四本书,一本犹大书,另外三本则是佛道妈祖三教反鱿的相关教义。

  “这就是理由。”

  -----------------

  秦国各部族都知道阿扎萨去见朱樉的事情,也都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就连周边势力,也在好奇朱樉为什么要这么做。

  至于鱿人,更是翘首以盼。

  虽然他们掌握着大量财富,可自身实力并不强。

  原白羊国境内,加起来不足三万人。

  因为动乱有一万多人离开,现在大约还剩下两万人的样子。

  不过鱿人从来不是靠人数立足的,而是凭借经商能力掌握财富,进而拉拢权贵获得权力。

  可秦国初建,他们还没来得及往军政两界渗透。

  对秦国高层没有任何影响力。

  如果屠鱿令真的被执行,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他们才会串联鼓动其他各部,共同抵制这条政令。

  甚至,波斯中层去找阿扎萨,也是他们游说的结果。

  但他们很清楚,安西就是一个绝对强权的世界。

  只要高层执意要推行的政策,没有推行不下去的。

  阻力?

  在屠刀面前没有任何阻力可言。

  要么执行我的命令,要么咱们一决生死。

  为了自己的颜面,帖木儿能随随便便屠掉一座城七八万人。

  要知道这里是安西,七八万人已经是超级大都市了。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在当地的人,是很灵活的。

  他们感受到危险的时候,确实会站出来尝试反抗。

  一旦发现统治者执意要做,立即就会服软。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鱿人才会如此担心。

  如果阿扎萨能劝得动朱樉还好,如果劝不动,那就危险了。

  然后,他们就收到了噩耗。

  屠鱿令继续执行。

  如果说阿扎萨带回了什么消息,那就是朱樉关于此事的解释。

  大明信仰三个宗教,佛道和妈祖,在这三家宗教里鱿是荼毒人间的恶魔,需要诛除。

  明人自幼接触三种宗教,对鱿人非常厌恶,所以才会颁布屠鱿令。

  然后他还暗示大家,大明朝廷有一个仅次于君主的重臣,非常非常厌恶鱿人。

  并且编写了一部《犹大书》,上面记录的全是鱿人的恶行。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他将佛道妈祖三教的相关经书教义拿了出来,还有那位重臣编写的《犹大书》。

  这一下秦国诸部落都恍然大悟,然后将心放回了肚子。

  原来是宗教仇恨,那没事儿了。

  而且正如朱樉所说的那般,在发现他们也是宗教思维之后,诸部更加臣服。

  周边势力,对秦国也多了一种认同感。

  原来他们也是信教的。

  唯一不开心的,就是鱿人了。

  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在万里之外的国家,竟然如此仇视他们。

  甚至将他们弄成了宗教里的大反派。

  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东方世界如此讨厌自己。

  事实上,他们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反鱿真的就只是一小撮人在主导,只是这一小撮人身份太特殊而已。

  在大明,很多人对反鱿是不以为然的。

  一来就是不屑,鱿人是什么玩意儿?

  也配被我们华夏如此针对?

  陛下和陈伴读他们,就是太小题大做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夏文明相信人性。

  孔子的性本善,从根本上相信人性是好的。

  荀子虽然提出了性恶论,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更需要律法约束,才需要后天教育。

  实际上,他也是相信人性的,认为可以通过后天教化使人向善。

  其他诸子百家也都持相似的想法,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本质上都相信人是可以教化的。

  先贤也承认确实有不可理喻之人,但不可能一整个族群都是坏人。

  所以,针对个别人可以,针对一个族群实在太过了。

  虽然陈景恪组织人编写了《犹大书》,影响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可依然有很多人不支持反鱿,其中许多都是读书人。

  他们认为,犹大没被教化好,那是蛮夷不懂得教化之道。

  换成我们华夏人来教,保准给他教的服服帖帖的。

  此时的华夏,在文明这一块是足够自信的。

  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史,被成功教化的族群数不胜数,还差一个犹大?

  对此,陈景恪实在没啥好说的。

  文化自信是好事儿,没必要强行改变大家的想法。

  但作为穿越者,他知道鱿确实挺反人类的。

  不只是行为上,思想上更是如此。

  至于他们能不能被教化,他不好说什么。

  至少他穿越的时候,这个族群依然不忘祖宗之法,平等的背刺每一个帮助过他们的人和族群。

  所以,陈景恪不想赌,不敢赌,更没必要去赌。

  直接反就完了。

  无法强迫大家接受反鱿思想,那我就潜移默化的来做。

  还有什么比宗教,更合适的了吗?

  所以在他的指示下,华夏佛道妈祖三大教派,都将鱿鱼设置成了绝对反派。

  不需要什么道理,一切都是神灵的安排。

  他们就是蛊惑人心,为世人带来灾祸的恶魔。

  反鱿就是积德行善,不但死后能享福,还能恩泽子孙。

  而犹大的种种非人行为,就是最好证明。

  所以,《犹大书》直接被三大宗教给拿走,略微修改一番作为本教的经书使用了。

  只要是三教的信徒,哪怕只是浅信徒,心里也会留下一个印象。

  先天对鱿鱼没有啥好感。

  虽说华夏人信仰宗教的功利心过重,很多人甚至压根就不相信神灵存在。

  可子不语怪力乱神,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所敬畏的。

  三大宗教依然具有普遍影响力。

  所以,在三教加入之后,民间反鱿氛围浓厚。

  《犹大书》的内容也彻底传播开来,路边不识字的老农,都能说几个犹大的非人事迹。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受到影响,对鱿人产生了负面印象。

  有些读书人虽然嘴上不信,但如果需要反面典型,他们会毫不犹豫将犹大拿出来。

  尤其是那些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往往会用一两个犹大书上的例子。

  至于目的,自然是为了讨好陈景恪等人,希望能因此拿到较好的名次。

  对此陈景恪自然是乐于见到的,习惯真的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东西。

  言归正传。

  不论鱿人是如何想的,屠鱿令就这样生效了。

  一夜之间两万多鱿人,成为了阶下囚。

第381章 传统技能发动

  面对屠刀,鱿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聚集了四千多人,占据了一个叫迈穆纳的城市试图反抗。

  消息传来,朱樉顿时就兴奋了,点齐兵马亲自前去征讨。

  而且他还邀请了生活在这里的各部落首领,一同来欣赏他是如何平叛的。

  那些部落首领虽不愿意,却也不敢不来。

  达到迈穆纳之后,朱樉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派人朝城中的非鱿人喊话。

  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帮助鱿人抵抗,等我大军破城之后屠城,鸡犬不留。

  要么站起来反抗开城投降,本王赦你们无罪。

  我们两不相帮,坐等分胜负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要么帮鱿人等我屠城,要么拿下鱿人开城投降。

  喊完话之后,他就下令全军休息,明日一早攻城。

  对于这一番操作,各部都相当不以为然。

  你这不是逼着城里面的非鱿人,向鱿人靠拢吗?

  然而,半夜城中忽然响起了厮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