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2章

作者:见月明

  听到这里,陈景恪大致已经猜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都在哪里卖的?”

  那少年说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虽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识字的。

  更不会用一天的薪酬,去买一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周报。

  做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苦力市场,识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这些地方,能卖得出去才见鬼。

  于是就说道:

  “你们选错地方了,报纸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们应该去读书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说道:“读书人都是大老爷,我们不敢去。”

  陈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但你们是替翰林院卖报纸的啊,他们不敢拿你们怎么样的。”

  “如果有人抢你们的报纸,你们就记住他的模样,然后去找给你们报纸的人就可以了。”

  “他们自然会去找那些读书人的麻烦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犹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吗?”

  另外几个卖报的小孩,也都很兴奋的样子。

  陈景恪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吆喝的也有问题,应该告诉客户,什么是报纸。”

  然后,他就将报纸的具体含义告诉了几个少年。

  又给他们设计了几句新的广告词。

  比如,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亲笔文章……不容错过。

  面对商人的时候,就喊:国家政策、商业信息、物价变动……

  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努力记了下来。

  见他们都记熟,陈景恪就说道:“去吧,在耽误下去,时间就不够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谢谢郎君,您是个好人。”

  陈景恪笑着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这个机灵的少年,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但他并没有询问对方的名字,也没有扮演老爷爷给予对方什么大机缘。

  揠苗助长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给他一点帮助,让他赚取能力范围内的钱,已经足够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还有再见之日。

  而且不要觉得卖报就没有前途,等大明周报的名声打出去,会有人主动在大街上等候他们。

  一天卖个几十份不成问题。

  那就是几十文钱的利润,比好几个苦力一天赚的钱都多。

  而且卖报纸,本身也算是文字相关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学着识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头。

  等小朋友们都消失在视线里,陈景恪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版面、内容之类的全都没有变化,和上次见到的一模一样。

  区别是,纸的质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显更加粗糙。

  当然,变差也只是相对的。

  用这玩意儿糊墙啥的,完全没有啥问题。

  报纸糊墙,也是曾经好几代人的记忆啊。

  油墨也少了清香,变成了单纯的油墨味道,显然也换成了最普通的那种。

  但并不影响阅读。

  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报纸啊。

  且说那几个少年,心怀忐忑的来到一处读书人聚集之地,大着胆子吆喝了几声。

  本来那些读书人还不感兴趣,甚至觉得他们有点吵。

  等听清楚周报是什么东西,而且上面竟然有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文章,当即就有人过来购买。

  十一文钱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钱。

  了解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想法,有利于科举和将来从政啊。

  必须要买。

  拿到手之后,发现内容竟然如此丰富,就更觉得物超所值了。

  毕竟,平时买一本书需要几十上百文,大部头的书甚至要几贯,几十几百贯的都有。

  这份报纸的内容,比得上好几本书了。

  书上字体一般比较大,一页纸没几个字。报纸采用的是蝇头小字,排版也较为紧凑。

  故而内容十足。

  所以,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报纸真的是物美价廉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内容如何。

  很多人也在怀疑,内容到底值不值得花这十一文钱。

  虽然这点钱不算什么,可谁也不想当冤大头不是。

  如果关系好,他们可以去买报纸的人那里去蹭,可不熟悉就拉不下那个脸了。

  总不能过去说,借我看看如何?

  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就听那些少年喊:先看后买。

  竟然可以先看后买?

  这下很多还在犹豫的人,立即就围了过来,要了一份就在旁边观看起来。

  他们倒是不敢拿了就跑,毕竟这周围都是读书人,要是干了这种事儿丢人就丢大了。

  关键,这些报童表面看都是翰林院雇佣的,谁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种雇佣关系。

  不敢随便欺负这些小孩。

  报纸的排版还是有些陌生的,他们熟悉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开头在哪。

  然后就发现,第一篇文章竟然真是太上皇写的。

  皇上、太子的文章都有。

  后面很多文章,都是朝中大佬编撰。

  陈景恪、李善长、邱广安等等,都有文章在上面。

  内容也非常多样化,有讲吏治的,有讲治民的,有讲新政的,有讲学术的。

  其中李善长讲的就是法治思想。

  蓝玉竟然也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文明治军的。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确信,这份报纸有用,非常有用。

  当下也不再犹豫,很多人都买了一份。

  很快,这几名报童的报纸就全卖光了,还有不少后来听到消息的,因为没买到扼腕叹息。

  那个机灵少年眼珠子一转,大声吆喝道:

  “明日一大早我们还会过来的,诸位先生想买可以在此找我们。”

  那些读书人一听,自然很高兴,纷纷预约一份。

  直到有一个人问道:“你们大致几点能到?”

  那机灵少年一脸茫然:“啊?”

  什么几点,他根本就听不懂。

  这时,另一名读书人说道:

  “你看他们像是买得起钟表的人家吗,别问了,想买就早点过来吧。”

  机灵少年有些羞耻,他知道钟表,取报纸的地方就有一个,可他不认识啊。

  心中不禁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认识钟表,更准确的掌握时间。

  -----------------

  就在此时,安西湾的朱樉,迎来了至关重要的一战。

第376章 朱樉太卑鄙啦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份,小亚细亚的战争氛围愈加浓烈。

  周围所有势力,都在紧张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以前他们以为,会是帖木儿单方面虐杀外来户。

  但秦国水师突如其来的行动,却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一日覆灭白羊国水师,并沿着大食河逆流而上百余里,攻击了沿途所有的聚居点。

  蒙古人西征一百多年后,西方人再次感受到被火药支配的恐惧。

  而且秦国的火器,威力比蒙古人的火器更加强大,所向披靡。

  再也没有人敢小瞧秦国,就算陆地上不是帖木儿的对手,靠着先进的炮舰也能纵横海洋。

  如果对方的火器足够多,以弱胜强也并非不可能。

  此战帖木儿并非必胜。

  紧接着,秦国宣布了警戒令。

  在与帖木儿交战期间,所有非秦国船只不得进入安西湾。

  这无异于是在宣布,我就是安西湾的海上霸主,以后这里我说了算。

  换成平时,肯定没人在意,甚至会嘲笑他们不自量力。

  可现在,包括黑羊国在内的所有势力,都在第一时间将船只开出海湾。

  秦国的动作传到帖木儿耳朵里,让他的表情更加严肃。

  他很清楚朱樉的目的,在这个时候表现的越强势,就越能震慑那些中立势力。

  同时也能给盟友更多信心。

  那位秦王朱樉,是个能人啊,不可小觑。

  事实上也确实如他所想,白羊国作为受害国,并不是全民激愤想要报仇。

  很多人表达了对这场战争的担忧。

  甚至有人抱怨,他们为什么要参与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

  这次被攻击,完全就是无妄之灾。

  黑羊国等势力,也彻底和帖木儿划清界限,不敢在随意透漏秦国的情报给他们。

  小亚细亚的白袍子王爷们则信心大涨,再次拼凑出三千骑兵作为协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