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5章

作者:见月明

  谁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一番不近人情的话。

  关键是,没必要啊。

  你爷爷和你爹都选择了原谅,你一个太子说这话不是唱反调吗?

  陈景恪却心中一暖,他知道朱雄英这番话是替他说的。

  什么叫知己?这就是。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有所改善不是吗。

  朱樉看着大侄子严肃的面容,竟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迫感,情不自禁的低下头说道:

  “是,日后我定洗心革面,绝不再妄造杀戮。”

  朱雄英颔首道:“希望二叔牢记此言,莫要再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朱樉郑重的道:“谨遵命。”

  眼见气氛不对,朱元璋打了个哈哈,说道:

  “还是雄英说话管用啊。”

  “当年我劝了多少次你二叔就是不听,现在你一开口他就改了。”

  朱标面露异色,随即就恢复正常,附和道: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了。”

  他们两个开口,谁敢不给面子,这事终于算是揭了过去。

  陈景恪趁大家不注意,用肩膀撞了朱雄英一下。

  朱雄英也重重的回撞了他一下。

  另一边,父子三人开始谈起了心,聊近些年的变化,聊各人的感悟。

  朱元璋主要讲的是近些年的变化,朱标则主要谈现在朝廷的政策方向。

  朱樉听的很认真,被圈禁之后,他很难获得外面的信息。

  偶尔听说一两句,也是语焉不详。

  现在父兄为他讲解现状,他自然很乐意。

  而且他也不傻,身在皇家他很懂皇家的规矩。

  父兄不会无缘无故放自己出来。

  今天毫无预兆的把自己放出来,必然是有任务,而且大概率不是简单的任务。

  了解局势,有助于他以后更好的完成任务。

  随着父兄的介绍,他越来越震惊。

  他有想过大明会有所不同,却绝想不到变化竟如此之大,堪称翻天覆地。

  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何陈景恪一个外人会出现在这里。

  换成任何一个君主,恐怕都会拼尽全力去拉拢他。

  而且他还猜到,自己将要执行的任务,恐怕也和这位便宜妹夫有关系。

  很快朱元璋就讲到了帝国计划,讲到了安西战略。

  尽管一再对大明的变化感到惊讶,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朱樉依然再次感到震惊。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来世界如此广阔。

  大明的未来规划竟如此宏伟。

  对于制定出整套计划的陈景恪,更是彻底心服口服。

  等朱元璋说出,准备在安西高原建立封国的时候,他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这才是放自己出来的原因。

  大明的变化很大,一时半会介绍不完。

  朱元璋两人也只是笼统的介绍了一下,让朱樉有个大致的了解。

  介绍完之后,朱元璋问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放你出来的目的了吧?”

  朱樉看着地图上安西高原,点头道:“明白了,我一定完成任务。”

  朱元璋严肃的道:“天竺那边咱交给了道衍去做……”

  “这个人或许你很陌生,只要知道,他是咱派往你四弟麾下的人才就可以了。”

  “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咱不是无人可用。”

  “大明能臣良将如过江之鲫,有很多人可以去执行这个任务。”

  “是雄英提议,让你去做这件事情。”

  “咱当时很意外,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你这个叔叔,还能不计前嫌的捞你一把。”

  朱樉也非常意外,一开始朱元璋说是看在朱标和朱雄英的面子上,才原谅他。

  他还以为是故意这么说,来缓和自己与大哥的关系。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真的是自己这个大侄子举荐的自己。

  这是真真正正的捞了自己一把啊。

  关键是,这个大侄子方才还毫不留情面的训斥过自己。

  前后的反转实在太大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虎毒不食子,你毕竟是咱的儿子,总不能真的将你圈禁一辈子。”

  “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咱不方便说什么。”

  “雄英开口给了台阶,你大哥也选择了原谅,咱就顺着台阶下来了。”

  朱樉起身,郑重的朝朱标和朱雄英行大礼道:

  “谢兄长,谢雄英。”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让你去安西,咱也另有考虑。”

  “因为之前的事情,你在大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之前的非人行为,再加上将朱标气出高血压。

  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过去的。

  一辈子被圈禁,天下人都会当他死了。

  现在放出来,还想身居高位,那就是自寻死路。

  会有无数人盯着他,针对他,哪天莫名其妙死了都不奇怪。

  “离开大明,去安西重新开始,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去,咱也不勉强……”

  朱樉深吸口气,郑重的道:“我愿去,必不辜负爹、大哥和雄英的信任。”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很好,看来圈禁这些年,并没有将你的雄心壮志磨灭。”

  之后几人就详细的说起了安西战略。

  扶持波斯人,挑拨帖木儿汗国和白羊国的关系,腐化马穆鲁克王国……

  为五年后的大战略实施做铺垫。

  朱樉不停地点头,偶尔插话问一下问题,或者说一些自己的建议。

  不得不说,他虽然行为类人,但能力确实是有的。

  只是简单的听了一下情况,就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

  而且有些建议相当的阴损。

  众人反而放下心来,要的就是一个下限比较低的人过去。

  在那种混乱的环境,下限太高注定要吃大亏。

  而且,这个世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个人做了什么,只会艳羡他的成功。

  就连陈景恪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只靠伟光正的手段就能实现目的,至少大明目前还没那个实力。

  考虑到朱樉的性情,他心中一动,说道:

  “秦王去了那边一定要留意一个族群。”

  朱樉好奇的问道:“谁?”

  陈景恪说道:“犹人。”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犹人是什么人?有何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朱标和朱雄英也很疑惑,这个族群很特殊吗?为何之前没听他说过?

  陈景恪就大致讲了一下这个族群的历史:

  “他们的祖先在各地流浪,被迦南人接纳。”

  “可他们不思回报,竟宣称这块土地是神赐给他们的。”

  “然后屠杀了迦南人,占领了他们的房屋和土地。”

  “他们之后的历史,也充满了背叛和屠杀……”

  一次次投靠强者,在强者虚弱的时候又一次次出卖对方……

  自己弱小的时候,表现的很谦卑,到处哀求别人收留。

  稍微强大一些,就开始搞种族灭绝……

  “在投靠罗马时期,他们借助罗马的力量,先后屠杀了近五十万人……”

  “当时罗马建立了犹行省,允许他们自治。”

  “结果他们在行省内搞种族灭绝……气的罗马皇帝取缔犹行省……”

  “这段历史,被罗马的历史学家狄奥记录了下来……”

  听到这里,朱元璋等人很是疑惑。

  不对啊,怎么听这个族群的韧性都很强啊。

  至于屠杀什么的,为了自己族群生存,劫掠屠杀别的族群有问题吗?

  草原和中原千年来不就如此吗。

  陈景恪自然能看得出他们的想法,心中很无奈。

  在普通人看来,这个族群简直就是蛆虫。

  然而在政治人物眼里,他们身上充满了优点。

  不过陈景恪并不怕他们对这个族群产生好感,因为……

  “陛下别忘了,他们将会是我们的敌人。”

  闻言,朱元璋四人的表情顿时就凝重起来。

  敌人具有这些特点,那还真是棘手。

  陈景恪继续说道:“关键是,他们自认为高贵,鄙视所有族群。”

  “流浪千年,不论依附谁都始终保持自己族群的习惯,从来不肯融入别的族群。”

  朱元璋等人的表情更加凝重。

  大明要做的是什么?

  全世界推广华夏文化,完成族群大融合。

  他们不愿意被同化,那简直就是大明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