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2章

作者:见月明

  不要将资本看的特别高大上,资本最早就诞生在意大利的城邦之间。

  他们也想玩土地,可是地域狭小国家分裂,玩不转呐。

  做生意赚了钱怎么办?

  别的国家能买地,他们没办法买啊?

  就只能玩钱,资本就是这么慢慢被玩出来的。

  几个人合伙集资买船,大家都有分子,股份就是这么来的。

  不要觉得资本就是邪恶的,它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阶段性工具而已。

  虽然很多人批判资本如何坑脏邪恶,但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它也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性产物而已。

  它的出现,直接摧毁了以宗教、封建制度建立的旧古典社会。

  在极短时间内生产出了大量的财富,让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富足时代。

  而且不能否认的是,资本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活力的一种模式。

  当有一天出现一种更好更先进的模式,它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所以,没必要赋予它太多溢美或者贬低之词。

  当然,他的这个想法非常政治不正确,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只能说,感谢前世那个开放的时代,可以包容各种不同观点。

  南洋岛屿众多,且是大明的海上门户,处在交通要道上。

  有玩资本的条件。

  当然了,陈景恪自然不会直接告诉朱元璋,他要在南洋玩资本玩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太惊世骇俗了。

  不只是大明人无法接受,此时的西方人大概率也同样无法接受。

  所以他只是告诉朱元璋:

  “陛下,南洋地域广阔以海岛为主,非常不利于统治。”

  “关键我们要的不是羁縻地,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统治。”

  “不能让这里变成吸大明血吸血虫,要变成为大明提供物资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想办法,用一样东西,将整个南洋联系起来。”

  朱元璋都快麻了,你在说什么?我一点都听不懂啊?

  刚才不是还在说商业吗,怎么就变成联系一切的绳子了?

  他将目光看向朱雄英,发现大孙子也一脸迷惑。

  这时他无比怀念朱标,好大儿要是在这里,肯定能听懂吧。

  不知道洛阳宫修的怎么样了,赶紧弄好迁都吧。

  咱马上就把皇位让给标儿,再也不操这个闲心了。

  不过,虽然无法理解陈景恪说的话,却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你准备用商业为绳子,将整个南洋联系起来?”

第250章 构建帝国体系

  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此完全无法理解,所以非常谨慎。

  因此,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肯定他的话,而是说道:

  “需不需要用商业来当纽带,其实我自己很迷茫。”

  “因为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听到这话,朱元璋警惕的情绪反而放松了许多,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顾虑:

  “历朝历代皆对商贾严加防范,以商贾之道来治理国家,更是前所未有之事。”

  “你自己也说,此法后果难料,咱如何能同意。”

  说来说去,他还是无法将商业和商贾之道区分开来。

  此事倒也不怪他,陈景恪没办法直接给他们讲资本,这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

  只能一步步去引导。

  “大明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老的办法已经无法再适用于当前的形势。”

  “更何况,我们设计的制度还要兼顾未来。”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做,指望后人更没有可能。”

  “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去尝试,即便失败了也能留下足够的经验。”

  “更何况,这次用来做试验的地方是南洋,而不是大明本土。”

  “说的不负责任一点,就算失败了,动乱的也是南洋,对大明本土没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皱眉道:“大明的变革之大已然是历代罕有,难道还不能应对未来变化吗?”

  “你所看到的变化是什么?就因为开海?”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开海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是,大明要走出摇篮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了。”

  朱元璋更加疑惑:“什么意思?”

  “陛下,请给我纸笔。”陈景恪问他要来纸笔,画出了大明混一图。

  前面已经说过,朱元璋其实一直有在收集外面世界的信息。

  在原本的世界,他就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包含了欧亚非三大陆。

  这一世因为陈景恪的出现,他对外面的世界更好奇,派出了更多的力量去打探。

  地图的绘制进度也加快了许多,已经画出了整个亚洲,大半个欧洲和中北非。

  只不过,因为绘制地图的技术和标准问题,古代的地图和真实地形地貌存在极大的差别。

  陈景恪看过大明混一图之后,根据前世记忆里的世界地图,进行了调整。

  使其更加符合真实地形地貌。

  说白了,他画的就是一张亚欧非三大陆的世界地图。

  地图画好之后,他又将青藏高原、西南山脉、天山山脉、大沙漠连接在一起。

  “陛下且看,这些山脉和沙漠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在这屏障之内,就是养育了华夏的神州大地。”

  朱元璋不禁点头,之前他看地图也觉得神奇。

  实在是太巧合了,山川大海荒漠,形成了天然屏障,将这块地包围起来。

  很难不让人联想,莫非我华夏真的是天命之族群?

  陈景恪继续说道:“这道屏障,在我们弱小时,替我们挡住了几乎所有外来敌人。”

  “但在我们强大时,也同样阻碍我们走出去。”

  “最可怕的是,它还会禁锢人心。”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一点他可太能体会到了。

  他执意要迁都北方,就是因为长江天险固然能阻挡敌人,也容易让人变得保守短视。

  然后他表情狐疑起来,啥意思?

  你小子是不是想说,咱的心也被那道屏障给禁锢住了。

  以前或许是,可现在咱的雄心壮志还不够吗?

  陈景恪并不知道老朱思想又跑偏了,自顾自的说道:

  “但是我们在进步,外面世界的人也同样在发展进步。”

  “总有一天,所有的天险都会被打破。”

  “区别就是,被人打破还是我们主动打破。”

  朱元璋并不觉得危言耸听,毕竟蒙古帝国的前车之鉴就在不远处。

  当年蒙古人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国家也能做到。

  远的不说,帖木儿帝国日渐强盛,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已经归顺于他。

  帖木儿其人野心勃勃,以蒙古帝国后裔自居,对大明的敌意非常深。

  早晚有一天,大明与其必有一战。

  就看是他打进来,还是大明打出去。

  “可是,这些和方才说的那些有什么关系?”

  “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明何惧强敌。”

  朱雄英插话道:“有关系的,皇爷爷您想啊。我们打出去之后,如何治理这些土地?”

  “从应天到西域,走一趟要半年时间……”

  “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恐怕会步了汉唐的后尘。”

  朱元璋疑惑的道:“不是说好了吗,将亲王分封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封王建制。”

  “到时候自然有诸王就近管理这些土地。”

  “大明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陈景恪接话道:“说句陛下您不喜欢听的,两三代之内大家都是亲兄弟,三五代之后呢?”

  “远在万里之外的藩属国,除了一个宗法关系,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他们会不会渐渐的和大明疏远?”

  朱元璋眉头紧皱,这话他可太不喜欢听了。

  可他也知道这是现实,所以没有出言反驳。

  再想到他心中的另一个计划,连反驳的想法都没有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土地都打下来,那样大明就成天下公敌了。”

  “比如南洋列国,我们只能灭掉几个对我们有威胁的,和地理环境比较好的。”

  “一些比较温顺,地理位置又不好的藩属国,灭掉他们得不偿失。”

  “将来时机成熟了,灭掉他们也不是不行,但至少目前不适合。”

  “而且南洋之外呢,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

  “我们既然走出去了,就必然要有一番作为。”

  “可万里之外的国家,打败他们很容易,彻底征服他们很难。”

  “就算打败他们,如何治理也是个问题。”

  “须知鞭长莫及,继续用老办法,恐怕大明会掉入战争泥潭。”

  “所以,大明需要一个全新的绳子,将所有的势力全都套住。”

  “到时候哪怕是万里之外的国家出问题,大明动一动绳子,就能将他们制住。”

  朱元璋眉头一挑:“咱怎么越听越玄乎了,你别给咱画大饼,商业就能拴住这些人?”

  朱雄英也同样很疑惑,靠商业能做到这一点?

  即便他对陈景恪有着迷之相信,也难免会有些质疑。

  陈景恪说道:“我给陛下说一下怎么操作吧,陛下……嗯,太孙应该能听的懂。”

  朱元璋登时就不乐意了,啥情况,你瞧不起咱是不?

  然后他就对朱雄英说道:“乖孙,你好好听着,你爹不在就靠你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