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修建新都,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工匠,搞印刷的自然也有。
陈景恪拿着朱标的手谕过去,没人敢不听。
没几天,带着松墨香的新版《防疫手册》就出炉了。
陈景恪一口气让印刷了两万册。
在这个过程中,周王朱橚也赶来洛阳会合。
他变得愈发成熟稳重,只是那一双眼睛有点渗人。
看人的时候,总感觉是在研究,哪里比较好切一般。
一见面,朱橚就说道:“老师,这次你可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陈景恪笑道:“怎么了?”
朱橚说道:“推行剃发,不符合你一贯低调的性格啊。”
陈景恪开玩笑的道:“总要有人去做的,本来以为你这个徒弟会站出来,可等了这么久也没见你有什么动静。”
“没办法,为师只能亲自出手了。”
朱橚故作委屈的道:“我倒是想出手来着,只是没有你这么聪明,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这不是一听到你的召唤,就赶紧过来了吗。”
陈景恪笑道:“还算你知道尊师重教……”
师徒俩寒暄了几句,就聊起了医术方面的事情。
朱橚确实有天赋,进步很明显。
就外科实操方面,已经远远将陈景恪甩在了身后。
陈景恪唯一比他强的,也就内科和现代医学理论方面了。
不过他也只是对人体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想真正成为合格的外科医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讨论过医术,两人才开始聊这次的剃发计划。
陈景恪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讲了一遍,然后说道:
“你先去和方孝孺碰面,安抚那些已经剃发的役夫。”
“同时以周王的身份为剃发站台,防止河南的官吏、士绅宗族,迫害剃发的百姓。”
“这是我新编写的《防疫手册》,你在全河南地界推广此书。”
朱橚将书接过来,说道:“好,师父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之后他就启程前往黄河工地,在出发前也将自己的头发剃成了短发。
以此作为对自己老师的支持,也是对医学的支持。
这几天徐允恭也没闲着,私下拜访了徐达和蓝玉的老部下,表明了来意。
这些人早就接到过书信,自然是非常配合。
对于剃发,大家都觉得无所谓。
既然两位大佬吩咐这么做,那咱们就剃了。
更何况徐允恭都剃了,他们就更没有心理障碍了。
他们还觉得陈景恪的办法,将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
完全可以直接下令,让下面的人将头剃了,省时省力。
徐允恭好说歹说才将众人给劝住。
然后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总算是将事情给敲定。
直到这时,陈景恪才召集了一众中高级将领。
将书籍分发下去,确保每个小旗(十人)都有一本。
并要求所有人都熟知其中的内容。
然后愿意剃的就剃,不愿意剃的也不要强迫。
诸将自然满口答应。
但事实是,他们也只是嘴上说不强迫。
回去之后就下令,部下所有人都要学习防疫手册内容。
然后所有人都要将头给剃了。
如果谁的兵没剃头,那就别干了。
不过这些将领们也不是一味地强迫,而是亲自带头做表率。
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想到的主意,几十位高级将领大庭广众之下集体剃头。
然后就是数百位中级军官,也集体剃头。
他们这些军官都带了头,下面的士兵总不能还有怨言了吧?
对陈景恪和徐允恭也有了交代。
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即就成了洛阳的大新闻,不知道多少人跑来围观。
陈景恪得知此事,别提多无语了。
他也终于知道了,军方的办事风格。
突出一个直来直去,别搞那么多弯弯绕绕。
不适合。
同时还明白了,为什么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自己就在他们身边呢,都能给整这么一出。
要是不在身边,还不知道给整成什么样子呢。
以后可不能那么天真的以为,上面下达什么样的命令,他们就会去执行。
或者说,自己以后和军方的人打交道,最好先考虑他们的行事风格。
不要想当然的制定政策,下达命令。
事已至此,再说别的也晚了,将错就错吧。
他就派人到围观的人群里,到处宣扬防疫知识,重点是剃头。
不管大家信不信,总之病气论和剃头防疫,都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要知道,这里可是新都修建工地。
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商人,这些人离开后,也将这件事情传播了出去。
就连新版的防疫手册,也借着他们的手流传出去。
无形中,为后续短发的推广,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吧。
总之,剃发的事情,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直接完成了。
不过推广剃发的事情并没有结束,陈景恪的目的不是让这些士兵剃发,而是让他们明白为何剃发。
然后去当宣传员。
虽然将官们用自己方法,一步到位完成了剃发工作。
可宣传还是要一点一点进行的。
所幸,大明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军中推广防疫手册。
将士们虽然了解的不甚清楚,却也是知道一些的。
现在学习起来接受的更快。
再加上有军官们督促着,大家学的很快。
学过之后,也明白了为何突然要剃短发。
从原本的无所谓,慢慢的开始变的支持起来。
尤其是当军官们通知,等大家都学成之后,会将所有人分成十组,每组轮流休假一个月。
让他们回家,去给家人宣传防疫手册。
本来说好的,修好新都后,允许大家退役回家过普通人的日子。
现在突然多出一个月的假期,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谁不想回家见见家人,抱着婆娘滚床单啊。
更何况朝廷说给每一家都分配了土地,到底怎么样他们还没见过呢。
也想回去看一看自家的耕地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大家学习的动力就更足了。
为了早点回家,甚至主动监督周围的同袍。
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没多久,大部分人都熟练的掌握了防疫手册的内容。
很多人已经可以用手册上的知识,来反驳那些反对剃发的人了。
而方孝孺和朱橚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一是黄河河堤顺利修好,已经开始放水。
白英正用逐渐增加水量的方法,来检验河堤的质量。
同时也在用束水攻沙之法,进一步冲刷新河道。
二是剃发的役夫也已经安抚好了,而且更多的人加入了剃发行列。
原因很简单,周王朱橚顶着一头短发出现,就是最好的表率。
连皇帝的亲儿子都剃发了,而且还是封地在开封的周王,大家顿时就没了后顾之忧。
三是按照计划,方孝孺每隔几天就写一篇文章,有时候是攻击礼法的,有时候是学术变迁史。
有时候是一片讽刺性文章,比如《蚊对》。
借物喻人,讽刺了某些人高高在上,剥削百姓。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人很自觉的对号入座,气的原地升天。
现在那群儒生,已经顾不上什么短发不短发了,正全力围剿方孝孺。
从他的作品到人品,进行了全方位否定。
一时间方孝孺可谓是臭名远扬。
但他根本就不在乎,随便骂,我要是生气算你们赢。
之前他准备效仿第欧根尼,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去吧。
但现在他发现,还是骂人涨‘粉’快啊。
已经有不少人写信,和他探讨学术。
很多人虽然不敢明言,却已经透露出对他文章的认同。
而且他还骂出经验来了。
不能单纯的骂,要夹杂一些正儿八经的学问和观点。
也不能骂的太直白,大家都是体面人。
和泼妇骂街一样,总归是不美的。
他发现借物喻人、指桑骂槐的招术特别好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后面又写出了《鼻对》、《鼠说》等讽刺文章。
还借着这个机会,将唯物观和唯心观的概念给讲了出去。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