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从此时起,头发才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之后满清朝廷继续维护他们的辫子,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概念。
等到清朝末年,革命先辈将辫子视为落后、奴役、压迫的象征。
以割辫来表达自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
辫子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但此时还是明初,头发只与传统、孝道有关,还没有被赋予那么多意义。
孝道这一点,已经被陈景恪给攻破了。
因为古人也是理发剃须的,再扯孝道就是打自己的脸。
至于传统……王朝中后期这俩字确实能压死人。
但现在是开国之初,是传统最不重要的时候。
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初,往往是新传统形成的时期。
打着传统的幌子,对陈景恪来说根本就没用。
或者说,传统这俩字,对朱元璋没有任何约束力。
他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要不威胁皇权,又利国利民,他肯定会支持的。
儒生的反对?
胡惟庸案杀了几万人,赵瑁案又杀了几万。
有勋贵,有官僚,有读书人,有大地主……就是没有几个普通人。
这么多权贵官僚被杀,大明国祚照样稳如泰山。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某些事情很重要,只是我们将其想的太重要了。
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个道理,是陈景恪在推广剃发的过程中,想明白的。
也是他同意方孝孺的计划,抢在迁都前,全力在河南推广短发的原因。
接下来的几天,他表现的很平静,没有一点焦虑的样子。
每天在船头看看风景,和徐允恭探讨一下兵法,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而他的这种表现,在徐允恭看来,就是临大事而处惊不变,这是能成大事的性格。
心中对他更加的佩服。
回来是逆流而上,所以多走了两天才到达开封。
陈景恪没有下船,只是让人给方孝孺送了一封信。
告诉他一切顺利,按照计划行事。
而后继续前行,去往洛阳。
到达郑州地界的时候,能感觉到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增多。
运载的基本都是各种物料。
不出意外,应该是送往洛阳的。
越是靠近洛阳,船只就越多。
等到达孟津,河面上排满了大小船只。
作为新都,自然不能随便什么船都能进,需要接受检查才行。
这道关卡就被放在了孟津。
这里是伊洛河和黄河的交界处,只需修建一道水闸,就能控制船只通行。
而且还不影响黄河自身的航运,可以说非常方便。
陈景恪乘坐的是官船,自然不用和商船一起排队。
找到负责水面秩序的官吏,亮明身份之后,直接就通过了闸口。
之后一路来到洛阳,见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工地。
新都到了。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工地,陈景恪心中非常的激动。
亲眼见证一座新城的修筑,且还亲自参与的选址和设计,这种成就感实在难以为外人道也。
也因此,他对这座洛阳城,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徐允恭也同样非常的兴奋,说道:
“我之前去过凤阳皇城,那里的规模远不如洛阳城啊。”
陈景恪笑道:“凤阳皇城是按照三十万人的规模修建的,而且还未建成就停工了。”
“洛阳城可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两者自然没有办法做比较。”
徐允恭赞叹道:“我之前只听说,新都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
“只是没想到,竟然如此宏伟。”
“虽然才只起了一圈墙基,我已经看到修成后的样子了。”
陈景恪说道:“修成后比你想象的还要宏伟无数倍。”
两人发表了一会儿感慨,就启程去拜见朱标。
在官吏的引领下,很快就见到了朱标本人。
他的皮肤比以前黑了许多,但身体壮硕了许多,目光炯炯有神。
显然在这里他过的很不错。
想想也是,修宫殿哪需要他这个太子亲自负责。
只需要抓个总,具体工作自有别的官吏负责。
而且躲在这里,也等于是躲开了朝堂纷扰。
每天少了勾心斗角,耳朵根子也清净。
他来这里,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来休养生息的。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本意。
自从知道朱标得了高血压,两口子就没少操心。
生怕他太过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干脆就借着修新都的名义,让他到洛阳这里躲躲清净。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双方见过礼之后,朱标看着徐允恭的寸头,有些惊讶的道:
“没想到魏国公竟然决定亲自下场了,这可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啊。”
徐允恭恭敬的道:“父亲认为短发势在必行,作为勋贵当起表率作用,于是命臣将头发剃短。”
朱标赞道:“魏国公忠贞为国,乃百官楷模啊。”
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他才看向陈景恪,说道:
“给我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吧,我好决定如何配合你。”
第183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
陈景恪的法子很简单,宣传,引导:
“……普通百姓即便想剃发,碍于宗族势力也不敢轻易尝试,军户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宗族,是以血缘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的群体。
而军户是以家庭为单位,随机分配在一起,管理他们的是朝廷任命的军官。
所以军户没有宗族关系约束,他们唯一要在意的,就是军官们的意见。
而明朝初期的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基本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
对什么长发短发就更不甚在意了。
况且,陈景恪可是得到了徐达和蓝玉的支持。
徐允恭往那一站,大多数军官都会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
“所以,我们要让展开宣传,让修筑新都的二十万军户,明白长发的缺点,知道短发的好处。”
“然后,再由我们这些剃了短发的人,亲自去做引导。”
“我相信,他们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的。”
朱标眉头微皱,他觉得这么做就是多此一举,军官下令谁敢不剃发?
脸上刺字都没人敢说话,更何况只是剃发。
但他也明白陈景恪的意思,让将士们理解这么做的原因。
否则等新都修好回到家,他们又会将头发蓄起来,到时候一切都是无用功。
“这二十万将士,就是最好的宣传员……”
“他们的家人,已经被打散安置在河南各地。”
“将他们分成十组进行轮休,每个组休息一个月,让他们回家去看看……”
“如此,也可以让他们每年,都能和家里人团聚一些时日。”
“等他们回到家,就会向家里人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影响到更多人剃短发……”
“所有迁徙来的军户都剃了短发,就能影响到更多的普通百姓。”
“再加上周王府的配合,不出两年就能完成改风易俗工作。”
朱标点点头说道:“虽然你的办法有些麻烦,但胜在稳妥,我同意了。”
陈景恪欣喜的道:“谢殿下。”
朱标又问道:“不需要我下令,让河南各地方衙门配合你吗?”
陈景恪说道:“暂时不用,等这二十万军士剃了发开始轮休,殿下再下旨效果会更好。”
朱标不再说什么,写了一道手谕: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吧。有这道手谕,你可以随意调动这里的人和物。”
陈景恪接过手谕,说道:“谢殿下,臣告退。”
从朱标这里出来,徐允恭问道:“现在怎么做,召集将士们?”
陈景恪摇摇头,拿出自己编写的新版《防疫手册》,说道:
“宣传需要教材,先找工匠将这份手册印刷出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这份手册主体内容和之前的没区别,只是更加的详细,更加的贴近于生活。
重点讲了长发的不便和危害,提倡剃短发。
为了吸引更多人主动阅读,甚至还写了鸡舍、猪圈、羊圈要怎么垒,怎么搞卫生。
还有一些简单的技术,比如榨油。
现代知识普及,大家都知道榨油就是蒸熟、磨碎、挤压。
剩下的就是工艺和出油率高低的问题。
这玩意儿就是常识啊,有什么可普及的。
然而在古代,这技术也同样是保密的,不是专业榨油的,很少有人知道原理。
可以说,写这本书陈景恪是煞费苦心。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