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4章

作者:见月明

  陈景恪和方孝孺可不是无脑乐观,而是真的很高兴。

  在古代,孝道才是最无解的。

  你就算是有一万个理由,在孝道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儒生始终抓住孝道不放,那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现在儒生自己放弃将孝道和头发绑定,等于失去了最有利的武器。

  当然,他们也不是自愿放弃的,而是被抓住了痛脚,不得不放弃。

  现在他们只能用传统和礼法来压人。

  礼法和传统,在王朝中后期,确实能压死人。

  可现在大明初创,朱元璋还活着呢。

  对他来说,礼法这玩意儿就是擦屁股纸。

  他需要的礼法,那才是礼法,他不需要的还不如擦屁股纸。

  只要他不发话,士林喊的再响都没用。

  朱元璋会支持士林,还是支持自己?

  陈景恪心中很清楚,他两者都不支持。

  但他会支持对大明最有利的。

  现在谁的倡议对大明最有利?还用问吗,自然是短发。

  只是剃个短发,就能减少那么多疾病风险。

  这样的法子,老朱只会嫌少。

  至于什么礼法……长发和短发影响大明统治吗?影响老朱家的皇权稳固吗?

  不影响?

  那你这害人的礼法有多远就滚多远。

  现在他没有发话,只是在等,等时机成熟。

  随手将那些文章丢在桌子上,陈景恪说道:

  “方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方孝孺自信的道:“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论写文章,为兄不输任何人。”

  陈景恪随口问道:“方兄准备怎么反驳他们?”

  方孝孺说道:“他们不是想讨论礼法吗,那我就好好的和他们辩一辩。”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说道:“这样很容易掉入他们的节奏,辩到最后吃亏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方孝孺眼睛一亮,说道:“景恪莫非还懂辩论之道?”

  陈景恪摇摇头:“不是很懂,但我知道,辩论切不可落入对手的节奏,我们要主动掌握节奏。”

  “打个比方,如果对方喜欢狗,还因此指责我们吃狗肉。”

  “说狗多么温柔,多么善解人意,是人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吃狗肉呢?”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和他辩论到底能不能吃狗肉,而是从别的地方打击他。”

  “要是这个人喜欢逛青楼,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进行指责。”

  “青楼女子多是被逼卖身,她们已经够凄惨的了,竟然还去欺凌她们,还有没有一点同情心?”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他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竟然不关心人,而是讨论能不能吃狗肉。”

  “这样的伪君子,不配和你讨论任何问题。”

  方孝孺抚掌大笑:“哈哈……好好好,景恪太谦虚了。”

  “你这哪是不懂辩论之道,而是掌握了辩论的精髓啊。”

  “我知道该怎么反驳那些腐儒了,就等着瞧好吧。”

  李祺则是目瞪口呆,辩论竟然是这么玩的吗?

  他已经开始为那些儒生们默哀了。

  同时也做出一个决定,以后绝对不能得罪这俩人。

  陈景恪又说道:“我们的文章不只是给儒生们看的,更是给普通百姓看的。”

  “所以尽量写的浅显易懂一些,最好是河边洗菜的大娘都能听懂,并唠上几句。”

  方孝孺想了想,说道:“我懂了,这就动笔。”

  于是就钻进房间开始创作。

  第二天就拿出了一篇千余字的文章。

  陈景恪看后,也是赞不绝口。

  这篇文章用笔非常朴实无华,几乎没有使用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使用一些谁都看不懂的典故。

  而且还是半白话风格。

  内容也写的非常生动有趣。

  腐儒们不是讲礼法和传统吗?不是说传统不能破吗?

  那咱们就来讲一讲衣冠。

  方孝孺从先秦时期的衣冠,讲到两汉,再讲到唐宋。

  每个时期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你们不是要遵守传统吗?

  那请问应该穿哪个时期的?

  先秦时期更古早,你们就恢复先秦衣冠吧?

  但根据我的考证,先秦时期的裤子叫胫衣。

  也就是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裆部也没有裤腰。

  有裆和腰的裤子,那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

  所以,你们在和我讲礼法之前,先把裤子脱了。

  看到这里,陈景恪一个没忍住大笑起来。

  先把裤子脱了,再和我讲礼法。

  方孝孺果然不愧是第一大喷子,损人都不带一个脏字的。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本意,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又回到了剃发这件事情上。

  你们这群腐儒连衣冠都不愿意恢复,又有什么脸面谈礼法?

  明知道剃短发百利而无一害,却还拿礼法来阻止,你们就是草菅人命。

  然后又分析了,这些人为何会反对剃发。

  因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享受国家俸禄和万民供养,不需要辛勤劳作。

  他们有的是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不用担心有污垢,也不用担心生虱子什么的。

  就算生病了,也有最好的郎中救治。

  而且维护礼法,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荣华富贵。

  所以他们才会反对剃发。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万民的生死,还打着维护礼法的幌子。

  实则一群伪君子。

  陈景恪赞道:“方兄大才也,小弟佩服佩服。”

  方孝孺笑道:“多赖景恪提点,你说的辩论之法确实好用啊。”

  这篇文章,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应天。

  朱元璋看过之后也是笑个不停,还当成笑话讲给马皇后听。

  马皇后也莞尔不已:“这肯定是景恪的主意。”

  “一个鬼点子多,一个文章写的好,他们两个这是臭味相投了。”

  朱雄英则羡慕不已,这么热闹的事情,竟然不能参与。

  失望,生气。

  这篇文章很快就出现在徐达手里,他也失笑道:

  “方孝孺损起人来,那真是要命啊,这下有好戏看了。”

  徐允恭说道:“方孝孺文章辛辣,又有疯名在外,翰林院无不闻之色变。”

  “总是有人不服,想要试上一试。此文一出,怕是有些人要声名扫地了。”

  会不会有人声名扫地不知道,倒是有很多人被气的七窍生烟。

  经过一番宣扬,方孝孺这篇文章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应天。

  而且不只是士林知道,普通百姓也知道。

  这时候文笔浅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

  而且将各种道理讲的也非常清楚。

  顺便还给百姓科普了一下衣冠的变迁史。

  以前老百姓哪懂这个,大家都这么穿,他们也就跟着穿了。

  现在才知道,原来衣冠是经过这么多次变迁的。

  尤其是裤子的变迁,更是让大家记忆深刻。

  没办法,实在是方孝孺那一句,脱了裤子再说传统礼法,太有趣了。

  这句话,也成功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很简单,比起那听不懂的之乎者也,百姓自然更喜欢浅显直白的话。

  百姓也正是通过,这个鲜活的例子才知道。

  原来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传统,喊着祖宗之法的人,竟然也不遵守礼法。

  原来这些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

  果然都是一群伪君子啊。

  虽然百姓们依然不敢反抗权威,但心中那杆摇摆不定的秤,已经开始往一个方向倾斜。

  至于士林,态度就截然相反了。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那些儒生们气的直跳脚。

  这算是将他们的底裤都给扯下来了。

  嗯……各种意义上的扯下来。

  更关键的是,蓝玉那群武将,直接将‘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给挂在了嘴边。

  动不动就用这句话来攻击文官。

  而且这句话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善于活学活用的百姓,将这句话应用在各种场合。

  但凡是有分歧,谁都说不服谁的时候,都会演变成互喷:

  你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以至于很多儒生听到这句话,心中就发憷。

  世人终于见识到了,方孝孺的战斗力。

  然后儒生们就分化了。

  有些人忌惮方孝孺,打起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