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44章

作者:见月明

  但凡还有点责任心的,都很难不关注这件事情。

  虽然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改道好,可真正实施了,要说心里不忐忑那是骗人的。

  都怕万一啊。

  对于凭空冒出来的白英,有人嘲笑他不知死活,但了解他的人,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毕竟,这是一个为了家乡甘愿赴死之人。

  当然了,要说百官最关注的,还是军户改革。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

  朱元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怎么可能还猜不到真正用意。

  就是要搞军事改革。

  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军队要是闹出乱子,那问题可是比黄河改道失败还要严重。

  所以皇帝到底要如何改革军制,这是眼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不只是文官关心,武将更关心。

  五军都督府第一时间就走门路,去打听消息。

  自然是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皇帝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尽快将二十万军户抽调出来。

  同时下令户部,在洛阳各县为这些军户划分土地。

  而且不能让他们住一块,要打散安插在各村落之间。

  并准备农具、种子等物品。

  务必要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军户安置妥当。

  虽然五军都督府很是不情愿,但也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

  只能在不影响边防的情况下,从各地抽调了二十万军户移交给户部。

  而户部更不敢怠慢,户部左侍郎邱广安亲自坐镇洛阳,安置这些军户。

  就在这纷纷扰扰中,远征云南的大军凯旋归来,不日即将抵达应天。

第154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

  十六年,云南基本平定,朱元璋下诏大军还京。

  同时命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

  经过数月跋涉,大军终于在三月中旬回到应天。

  太子朱标代朱元璋出城迎接,朱雄英纯粹是自己好奇,想要跟过来见见世面。

  陈景恪也被拉着一起出来。

  京城百姓也夹道欢迎王师凯旋。

  远处升起一道烟尘,大地也传来微微震动之声。

  大家都知道,大军即将到达,纷纷踮起脚尖观望。

  没多久,一支骑兵率先出现。

  黝黑的铁盔顶在头上,甲胄闪耀着阳光,林立的长枪直指苍穹。

  身躯随着战马行走而起伏,整支队伍如同波浪一般起伏不休。

  只一看就知道,这是精锐骑兵特意摆出来的造型。

  但只看周围人敬畏的表情,兴奋的目光,就知道效果非常好。

  骑兵后面就是步兵队伍了,迈着步伐缓缓前行。

  陈景恪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之前他出于好奇,跑出来看过好几次大军凯旋。

  所以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更并没有生出什么,‘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来。

  后面就是傅有德、蓝玉两人,率众上前参拜太子太孙。

  陈景恪还是第一次见到两人。

  傅有德的模样倒是挺符合想象的,一个面容坚毅的老头。

  反倒是蓝玉的模样,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蓝玉会是一个精壮汉子,毕竟他最早就是以冲阵闻名的战将。

  但面前这个蓝玉,却身材微胖,还带着点小肚腩。

  如果不是黝黑粗糙的皮肤,还以为是哪来的大财主。

  属实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是什么原因了,战阵冲杀,谁的甲厚谁的力气大,谁就厉害。

  一般情况下,胖子的力气是要远超过瘦子的。

  但太胖会影响敏捷,蓝玉这种体型就比较合理了。

  微胖,力气足又不失敏捷,能穿的了厚甲,舞的动大刀。

  蓝玉的眼神犀利,脸上带着桀骜之气。

  只有面对朱标的时候,才表现的比较谦恭。

  不过陈景恪发现,他看向朱雄英的时候,目光会变得格外的柔和。

  而且姿态也摆的格外的低。

  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大礼参拜过朱标之后,他不顾身上穿着盔甲,朝朱雄英行了个军中大礼:

  “太孙殿下,末将不负使命踏平云南元贼,今归来复命,请太孙示下。”

  “哗。”他身后一大群人也齐齐下拜。

  其中就包括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等军中骁将。

  人群出现了一刹那的安静。

  大军凯旋归来,迎接仪式上只能参拜君主。

  大礼参拜其他人,就等于是向其他人效忠。

  军队效忠除皇帝之外的人,你这是想造反呐?

  朱标代表皇帝出迎,且他的地位大家都懂,参拜是应该的。

  可怎么都轮不到才十岁的太孙啊。

  旁边的傅有德等人就更尴尬了,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不过能坐到这个位置的都不傻,悄悄观察了一下朱标的表情,发现没有任何不高兴。

  也选择了下拜。

  本来正看热闹的朱雄英,被这一下打了个措手不及。

  且大军凯旋向自己参拜,太激动了啊,他兴奋的脸都红了。

  不过作为太孙的基本素质还在,故作平静的道:

  “诸位辛苦了,大明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的”

  “待回宫参加完庆功宴,皆有重赏。”

  蓝玉大声喊道:“谢太孙殿下。”

  其他人也跟着喊道:“谢太孙殿下。”

  如此,迎接仪式才正式结束。

  朱雄英别提多兴奋了,拉着陈景恪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心情。

  陈景恪一边附和他,一边叹息,这孩子政治嗅觉很迟钝啊。

  也就是你爷爷和你爹不在乎,要不然今天这事儿就没办法收场了。

  但反过来说,也不能全怪他。

  老朱和朱标俩人重感情的性格,才造成了他这方面的反应迟钝。

  目睹了全面过程,陈景恪开始还有些疑惑。

  蓝玉为什么这么做?

  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替太孙树立威严。

  他是军中大将,又凯旋归来,只需要向君主行大礼。

  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太孙行大礼。

  就是在告诉众人,太孙也是君。

  想通了这些,陈景恪不禁感慨,什么叫自己人?

  这就叫自己人。

  蓝玉脾气上来了,连朱元璋都敢顶撞,却如此用心的维护朱雄英的威严。

  然而从这里也能看得出,蓝玉确实不懂政治。

  但凡换个皇帝,他此举必死无疑。

  也就碰到了老朱这样独一无二的皇帝,知道这事儿不但不会生气,估计高兴的大牙都能笑掉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位嫡长孙对大明太重要了。

  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朝堂,尤其是勋贵集团,几乎都和他有瓜葛。

  但凡出一点点问题,都能影响无数人。

  一路来到皇宫,在这里见到了朱元璋。

  陈景恪发现,朱元璋确实表现的非常开心,和蓝玉说话的时候,还几次拍他的肩膀。

  显然是知道了些什么。

  这也让傅有德等人松了口气,看来皇帝没有生气。

  在内心深处,也开始正视太孙这个储君。

  倒不是以前不重视,而是朱雄英年龄太小。

  大家只是将他当太孙供起来,就和庙里的泥塑神仙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则真正将他当‘君’来对待了。

  皇帝慰问了一圈众将,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

  其实这些都是走过场,真正的工作汇报,要等到庆功宴之后,单独面见皇帝时再进行。

  接下来就是庆功宴。

  平定云南可是大功,庆功宴的规格自然也很高。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除了值班的,基本都到场了。

  难得有这样的宴会,大家都很开心。

  陈景恪对酒水没兴趣,筷子开动,吃。

  但注意力却一直在观察全场,就发现蓝玉的声音格外的大。

  远远超过了主将傅有德,有时候甚至会打断朱元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