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92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蔡伦宦官名声如何,他并不在意,他看重的是造纸之事。

  蔡子行愧疚难当:“臣卑微愚钝,有负先祖之名。”

  “诶。”

  李承乾摆了摆手,“不要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此自贱,岂不哀哉?”

  天生我材必有用?

  长孙冲不由呢喃一声,好啊。

  太子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出口成章。

  这等妙语竟是信口拈来。

  要是传出去,不知道要激励多少人了。

  蔡子行更是激动不已,五体投地,殿下用这等话来激励他。

  “殿下,臣……。”

  李承乾含笑,见他这么激动,安抚道:“蔡子行啊。”

  “既算是蔡侯之后,你在造纸一道上,可有心得?”

  蔡子行脸色涨红,“臣……。”

  不等他说话,看他表情,李承乾就知道,没什么好说的。

  “走吧,随孤去看看造纸的地方。”

  东宫并无造纸之地,但李承乾在前些日子,就命人弄了造纸作坊。

  工艺还是之前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有不少的匠人,正在忙碌,见到李承乾到来,连忙恭迎。

  “孤这东宫,准备这个造纸作坊。”

  “想要你来掌管的。”

  李承乾的话一出,蔡子行就傻眼了。

  什么?

  有这等好事,落到自己的头上。

  太子专门准备个造纸作坊,等着他来。

  他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强烈的幸福感充斥。

  “但孤这个造纸作坊,并不是以造纸为主。”

  “而是想要试验出来,有没有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办法,造出纸来。”

  李承乾用手在纸浆里搅了搅,手指上沾上一抹白色,长孙冲掏出手帕就要给他擦点,但李承乾玩心一起,朝着长孙冲脸上虚晃了一下。

  吓得长孙冲赶紧挡住脸。

  “殿下,不带这么吓人的。”长孙冲幽怨道。

  “你要还不知道上进,孤就把你丢这纸浆里,染成白色出来,孤再随意图画。”

  李承乾哼了一声,朝蔡子行说道:“往后你就在东宫做事。”

  “专司负责造纸试验。”

  调一个无关轻重的小官来东宫,对李承乾来说,都不用张口。

  长孙冲这个太子家令就能办到。

  “可臣怕辜负殿下所望。”

  蔡子行对自己几斤几两,心头很是有数。

  想要改进造纸术,他没那个本事啊。

  “孤不管这些,你自己试验也好,找人帮忙也罢。”

  “也对。”

  李承乾突然想起,道:“你应该认识不少的造纸匠人吧?”

  “有没有经验比较老道,头脑灵活,想法较多的?”

  蔡子行想了想,道:“倒是有不少,要说头脑灵活,想法多的话,有一两个。”

  “是我的堂弟,蔡子兴。”

  “一并叫来。”

  “是!”

  蔡子行没有任何反对的余地,太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承乾在作坊走了一圈,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并没有多说什么。

  长孙冲一路陪同,他就纳闷。

  太子怎么突然关心造纸事宜来了。

  直到离开造纸作坊后,他才好奇的问道:“殿下,宫里不缺纸,我们也不用造纸,买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试验造纸啊。”

  李承乾坐在步撵上,闭目养神,淡然道:“宫里不缺,但天下缺。”

  “冲弟。”

  “诶。”

  “你说我大唐会不会再出一位蔡侯?”

  “啊?”

  长孙冲有点傻眼,“再出一位蔡侯?殿下,这不太可能吧。”

  “毕竟当年蔡侯得以封侯,是改进造纸术的功绩。”

  “如今有造纸术成熟,谁还能改进以封侯的啊。”

  他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什么,瞪大眼睛,道:“不会吧殿下,你想让蔡子行封侯吗?”

  “他何德何能……。”

  这个猜测,长孙冲是真不敢相信。

  但太子往往做事都出人意料。

  也未尝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李承乾闭合眼眸躺着,嘴角微笑。

  何等何能?

  孤要想,他就能封侯。

  造纸术改进,势在必行。

  否则,他要推动的许多事情,都难以付诸行动。

  李二要想天下学子都自称天子门生,首先要把纸的成本给降低,同时还要把效率提升上来。

  朝廷降低教育支出的成本,主动意愿会加大。

  此外。

  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东西。

  李承乾暂时没想好,该找谁来。

  “造纸术改进后,雕版,活字印刷术一出。”

  “估计有很多人要跳脚了啊。”

  他调查过,贞观十五年,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并没发现有雕版印刷术出现。

  也就意味着雕版印刷还处在萌芽之中。

  李承乾自是要准备把这件大事给提前了。

  先雕版后活字,一次性把印刷技术变革到位。

  不过,李承乾并不着急,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

  太过刺激某些势力集团的神经,就怕消化不了了。

  ……

  造纸试验的事情,丢在一边。

  李承乾开始关注,由唐俭负责的遴选新军人才。

  他也明白,唐俭呈给李二的军事思想指导,是得到认可了的。

  经过多轮的考核后。

  二十个士子脱颖而出,并得到李二的接见。

  其中自是包括裴行俭,李敬玄等人。

  大唐军制,没有百人的队伍。

  只有队一级,是一百五十人。

  三千新军,二十人刚好符合。

  不过。

  许多落选的士子,很是不甘心,程知节招募三千良家子的时候,不少士子竟是也跑去报名应招了。

  还不少。

  有上百人。

  这可把不少人给震惊到了。

  不是,你们这些士子,疯没疯够是吧。

  还跑到军中来撒野了?

  面对这些应招士子,程知节都不敢擅作主张,他怕这些人背后不满,也怕士子闹事。

  到李二那里,也是犹豫再三,还是唐俭说的,既然招募良家子,难道还有比这些士子更好的?

  李二这才同意招募这批士子。

  士子们欢呼,仿佛是做了一件天大的事。

  程知节脸黑,就冲这些士子的脾气,他就知道军中肯定是一堆硬茬子。

  “哈哈!”

  李承乾都忍俊不禁,唐初士子真够性情的,选不上,那就换个赛道。

  “这些都是士子,进了新军,也不会是底层将士,估计都是伙长队正起步。”

  长孙冲说道:“要是等到练兵结束,家里出面,说不定还能更高。”

  “都是人才啊。”

  李承乾感叹,他是双手赞同的,士子越多,那新军的前景就会越好。

  估计这会儿,唐俭人都要笑麻了。

  二十个手下少的可怜,再多上这么多士子混在新军中。

  这算下来,有一百多士子,他的新军的声音,绝对不会小了。

  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造纸的官署是什么。

第91章 给士子们上个光环

  接连多日都是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