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91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到最后,他是直接没有头绪。

  想到太子首先提出来的,就想着过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打开思路。

  谁知道,太子是一口回绝了。

  “臣明白了,多谢殿下指点。”

  阎立本拱手就准备告退,李承乾却叫住了他,道:“大唐国旗,代表大唐,也是代表天子。”

  “国旗即国家,国家即天子,天子即天下。”

  阎立本大感震动,他想也不想的说道:“臣叩谢殿下指点,臣差点就酿成大错。”

  李承乾对此不置可否,也不再想谈论。

  “孤听说,你兄长阎立德原为将作大匠?”

  “回殿下,贞观十年,兄长营造昭陵懈怠,罢免外放,幸赖陛下恩典,如今在洛阳营建离宫。”

  阎立本这么一说,李承乾才恍然想起。

  确实是这么回事。

  阎立德跟阎立本两兄弟,都是在将作监为官,算是两人的大本营了。

  基本上,贞观年的各种宫殿营造设计,都是出自他们两兄弟之手。

  在建设设计一途上,两兄弟都无人能及。

  李承乾提阎立德,就是看重他的建造经验跟能力,准备用用他。

  既然人不在,那就算了。

  阎立本告退,出了东宫,他左思右想,去了太极宫觐见李二。

  “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太子说的?”

  李二再三念叨一番后,问道。

  “回陛下,是太子提点臣,臣差点犯错,还请陛下治罪。”阎立本低头道。

  李二摆了摆手,道:“你专心设计即可。”

  “是!”

  等到阎立本离开后,李二口中还在呢喃,“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不知不觉,他嘴角勾勒出不一样的弧线。

  显然,心情不是一般的愉悦。

  ……

  “殿下,莒国公来了。”

  长孙冲颇为兴奋,他看李承乾就跟看神人一样。

  李承乾瞪了这家伙一眼,什么事情都藏不住是吧?

  “人呢?”

  “殿外等候。”

  “请进来。”

  李承乾叫来内侍,吩咐几句,内侍快步离开。

  唐俭也在长孙冲带领下入内。

  见到他,李承乾面色如常,心头却是了然。

  他还以为这老家伙,不会来了。

  在唐俭接下负责新军思想指导后,李承乾就打定唐俭必定会来东宫的。

  指导思想是长孙无忌提出来的,但大家都知道他背后是谁。

  唐俭要想在新军展开思想指导,没有路,靠他自己摸索,是绝对难以成功的。

  所以,他要想在全新晋升赛道,做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必然会来找他。

  而李承乾已经也等了许久,他并不着急。

  着急是唐俭。

  只不过,没想到这老家伙,还真是沉得住气。

  硬是等到现在,才动身过来。

  “臣唐俭拜见太子殿下,恭问太子殿下安康。”

  “免礼。”

  李承乾挥手,让其坐下,笑问道:“莒国公登门,可不常见啊。”

  “何事让莒国公来东宫见孤啊。”

  唐俭微微俯身,道:“臣惭愧,还望殿下恕罪,臣为新军思想指导之事,苦思冥想,不得不一点头绪。”

  “厚颜拜见殿下,还望殿下赐教,臣不胜感激涕零。”

  嚯。

  这老家伙为了报复李靖,东山再起,真是豁出去了啊。

  这种开门见山的话,都说得出来。

  都这么说了,孤也要帮帮场子不是。

  这时,内侍回来,双手捧着一个木匣。

  李承乾道:“这东西,由你呈陛下御览吧。”

  他抬首示意,内侍将木匣送到唐俭身前。

  “敢问殿下,盒中之物是……?”唐俭犹疑的问道。

  “你想要的,陛下也想要的,孤也想做到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莒国公,可懂了?”

  唐俭心头剧震,他哪里还不明白,太子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他的到来。

  他当即接过木匣,双手高举过头,高声道:“臣定不负殿下所望。”

第90章 大唐再出个蔡侯可行?

  “殿下,这莒国公其实有些可怜啊。”

  长孙冲有感而发的说道。

  他之前还不太清楚朝中之事,但自从担任太子家令后,时常与李承乾交谈。

  才知道朝中之事,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个国公,险些身死,族中子弟全部战死了,却只能骂骂人而已。

  “人家是国公,你不过是个太子家令,你可怜人家?”

  “你什么身份。”

  李承乾没好气的说道。

  政治斗争本来就残酷。

  李二偏袒李靖,那么只有冷落唐俭。

  只能说,唐俭在李二的心目中,比不过大唐战神李靖的地位罢了。

  这件事,也不过是机缘巧合,程知节以国公身份主动请缨,李二想要找个能够平衡的人,就让唐俭抓到机会。

  否则。

  只要李靖不死,唐俭很难有再出头之日。

  等到李靖要死了,李二也差不多了。

  身为国公的唐俭,史料却只言片语,少有记录的,这就说明很多问题。

  长孙冲有点不服气,家父也是国公啊。

  李承乾不想理长孙冲,这家伙还是嫩了点,需要成长。

  他给唐俭的木匣里,装的是他写出来的军事思想指导。

  交给唐俭把东西呈给李二后,会有什么反应。

  李二怎么想的无所谓,他都铺垫好了。

  他也不准备承认,军事思想指导是他写的。

  哪怕李二追问,他也不会认。

  只会说唐俭根据李二的指示写出来的。

  他的目的,是要让这件事情顺利的推行下去,并不是去贪图写出思想指导手册的名头。

  对他来说一文不值,并不重要。

  反而是新军试点成功,才是他想看到的。

  因为不管外界如何,他唐俭必须要领他这份情。

  他把唐俭给推上去,你唐俭还能不念这份恩情?

  那只能说,以前的事情,遭到李二冷落,是他唐俭活该遭受的。

  李二心知肚明是太子所为,只要不捅穿,大家都保持默契,是再好不过的。

  你不为难,我也不在乎。

  “去把负责造纸的官员,叫到东宫来。”

  李承乾吩咐道:“明日孤要见到他们。”

  “是!”

  长孙冲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办。

  次日。

  接到太子令的造纸,印刷的官员,皆是在东宫等候。

  李承乾召见他们后,才得以进入。

  “臣蔡子行拜见太子殿下……。”

  “孤安。”

  李承乾坐在上首,面对这一群小官,很是放松,笑着问道:“你刚才说你叫什么?”

  “殿下,臣名叫蔡子行。”

  这年轻官员恭敬的回道。

  “姓蔡啊。”

  李承乾了然一声,道:“你祖上与蔡侯可有渊源?”

  “回殿下,算是臣的先祖。”

  蔡伦乃是宦官,改进造纸术得以封侯,只不过他是把宦官做的事,都干了不少,名声很坏。

  有没有后代并无记载。

  但蔡子行说算是,李承乾细问才知道,他祖上是蔡伦后来收的养子。

  “原来如此。”

  李承乾感叹道:“自蔡侯改进造纸术后,天下受益无穷,造化不凡,功德无量啊。”

  “你作为蔡侯后人,自当效仿先祖,不辱其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