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你吃大面
已经在开始拟定,明年贺寿的章程,要怎么办,如何彰显圣天子的威仪,透露大唐盛世气象的场面等等,都在他们商讨的范围之内。
只有一个中心思想,要将这场大寿,举办成为前所未有的帝王寿诞大礼。
远超前朝帝王,后世帝王不能企及的规格高度。
如此才符合圣天子之名。
“钱的问题不用考虑。”
张阿难底气很足的说道:“能办多大,就办多大。”
他不在意钱的问题,只在意这件事,他办得漂亮不漂亮,是不是符合圣天子的心意。
只有办的越盛大,圣天子自是会满意的。
于志宁深以为然,宫里不差钱,朝廷也不差钱。
这次圣天子贺寿大礼,内库承担大头,国库也要出钱。
“那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制定章程。”
章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讨论出来的。
但肯定要尽快拿出来。
交给诸公审阅,再呈递给两个批示。
于志宁回到家中,就在翻找古籍藏书,从周朝开始一直到如今的大唐武德年间。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从史书典籍中,找出历代大礼中恢弘的场面以及让人值得称颂的方法集大成。
说通俗点。
于志宁想当缝合怪。
把唐朝之前的大礼章程,找出精妙绝伦的,通通都在这次大礼展现出来。
可以说,于志宁这想法稳如老狗。
又经过前人检验的,不会出错。
又能把场面烘托得很是宏大,符合圣天子,乃至整个大唐的心意。
他对此沾沾自喜,很是自得。
跑去东宫把自己构想出来的章程,与太子一说,希望能得到支持。
虽说大礼是由礼部与内务府负责。
但太子却是表示过,他要严格把关的,内务府与礼部有什么想法与计划,都要先行报他。
做为太子,为天子操办寿辰大礼。
这是天经地义,是为人子的孝道展现。
谁也不能说太子不对,反而要对太子称赞有加,大赞太子孝道。
“没有一点新意吗?”
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问道。
他看于志宁这老头的眼神很是不悦。
你缝合一下,就当是自己的手笔了?
“殿下,这就是新意啊。”于志宁恍然不觉的说道:“我相信,这等大礼一出,旷古烁今,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绝对……。”
李承乾摆手,打断他的侃侃而谈,道:“你了解陛下吗?”
于志宁一愣道:“臣大概是了解陛下的吧?”
陛下不就好名嘛,也好功啊。
这反问,到底是了解还不了解,李承乾从他不确定的语气中,就有大致判断了。
你了解个der啊你。
你一个糟老头子,一辈子学识学到什么地方去了?
“陛下是什么人?”李承乾问道。
“陛下英明神武,仁君贤主,有如天之德……。”
对于志宁来说,夸一个人,是轻而易举的,夸赞称颂帝王,言辞华丽,美溢词汇,说话不打磕绊,还不带重复的。
他以为太子听到后,会倍感认同,却见太子微微摇头。
“肤浅!”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于志宁脸色顿时涨红,呐呐不知言。
换了是当年,他肯定大声反驳,说太子不是,义正言辞的教训,让太子懂得孝顺之道。
但如今,他哪里还敢啊。
反过来,是太子教训他,屁都不敢放一个。
“于师。”
“你是跟过陛下的老臣,晋阳起兵就跟随陛下,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说起来,你应该是很了解陛下的。”
李承乾道:“为何如今,你只看到这等表面,却不知道陛下所想呢?”
于志宁羞赧不已,拱手道:“臣惭愧,请殿下教诲!”
狄仁杰在一边低眉顺眼,他其实觉得于志宁说得不差的,但奈何太子对此是不太满意。
这就奇怪了。
“陛下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功劳。”
“高祖皇帝敕封陛下为秦王,更是特制名号,封为天策上将。”
李承乾对李世民不是一般的了解。
他这个人好大喜功是不假,但他绝对是忘不了他当年为天策上将之时,意气风发,驰骋沙场的戎马生涯。
汉有冠军侯,汉武帝专门设立的侯爵名号,以彰显霍去病的军功。
唐有天策上将,也是高祖皇帝专门设立的官爵名号,同样的彰显李世民为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
李世民与老臣们闲谈,或者是对外之时,不是一次两次拿过他作为天策上将的经历,说过事。
我为天策上将之时又怎么这么。
我当年打仗的时候,又如何如何。
越老越是怀旧,李世民也不列外。
皇帝有那么多人当过,但冠军侯的名号第一次出现,那是独属于霍去病的。
天策上将也只有一个,那是独属于李世民的符号。
男人对第一次都是情有独钟。
军功是属于男人的成就,更是情怀。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的李世民,他如今五十岁了,怎么会不念情怀?
他最是念旧,最是忘不了属于他的情怀。
对功臣们有情怀,对他自己,更有他的专属回忆。
于志宁提出来的想法固然不错,李世民看了满意,会很高兴的。
但在李承乾看来,还是差强人意了。
李世民想要名,他内心更看重的是功。
“所以,这次大礼,要办成大典。”
李承乾道:“你说的大礼砍掉一些浮夸无用的,其他的全部留给大典!”
他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说道:
“阅兵大典!”
第290章 李恪在行动,天竺目标
阅兵大典!
四个字在狄仁杰,于志宁脑海中徘徊浮现。
他们浑身一震,不敢相信看向太子。
是啊。
太子说的对,什么浮夸恢弘的大礼,在陛下眼里都比不过一场为庆贺五十岁圣辰的阅兵大典。
这才绝对是符合陛下的心思。
太子了解陛下至此。
他太懂陛下了。
“臣羞愧,跟随陛下这么多年,却不了解陛下……。”
于志宁是真的心头难受。
他是天策府的老人了,可跟随陛下这么久,如今却忘了陛下是当年的天策上将。
李承乾没有说他的意思,他道:“安西都护府,吐蕃,东北等地,要挑选精锐的儿郎,各自组建阅兵队伍。”
“朝中军功封爵的人,从中挑选组成阅兵方阵……。”
“还有学子读书人,也可以遴选筛查过关后,组成方阵。”
“常备军是主力,府兵也可组建……。”
于志宁将太子说的话,全部给记下。
“阅兵大典的章程,孤拟好了,会交给你的。”
李承乾道:“你礼部与内务府负责具体的操办,到时候,兵部那边会无条件配合的。”
“臣明白!”
“行了,去吧。”
“是!”
于志宁离开后,狄仁杰看李承乾就如同天人一般。
“殿下怎么会想到的?”
“阅兵大典。”
狄仁杰激动的说道:“陛下要是知晓,肯定会欣喜高兴的。”
“你说我怎么想到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额!
狄仁杰一顿,也对啊,殿下是太子,是陛下嫡长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不久后。
李承乾拟定的章程交给于志宁。
于志宁与内务府几乎没有改动,先送三省过目签字后,马上就送到御前。
“阅兵大典?”
李世民瞳孔下意识一缩,身子也坐正了。
这一点落在于志宁眼中,大为感慨,太子真是做到陛下心尖上了。
李世民快速的翻看着,越看,面上的笑意越是洋溢。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