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39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我李承乾日后是要成为大唐举重冠军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心头不由美妙得很。

  “殿下。”

  “臣写完了。”

  房玄龄与高士廉几乎是一起停下。

  李承乾也没看,只要你们票拟了,那就好。

  给李治扬了扬头,这小子再次过去,当着房玄龄与高士廉的面,将写满意见的纸条贴附在奏本之后。

  “两位国公,可觉得有不妥的?”

  “若无,我就送往陛下御前了。”

  李治问道。

  “额。”

  “这么急的嘛?”房玄龄问道。

  “梁国公,不是急,先呈陛下御览,觉得不当之处,打回来后,我们还能商议的嘛。”

  李承乾轻声一笑,“孤这还有事情请教,你们也不能马上离开不是。”

  他挥了挥手,李治捧着木盘快步出殿,朝着太极宫而去。

  “咳咳咳!”

  众人目光都顺着去了殿外,李承乾假意咳嗽,将众人视线拉了回来。

  “这道奏本,是英国公李绩上的,一是说北征事宜,二是为将士立功详情。”

  李承乾问道:“你们都看过了吗?”

  李绩连续大败薛延陀,追得乙失夷男狼狈鼠窜,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他想要跪地求和,李世民根本不给他机会。

  一个劲的给李绩下诏令,往死里打。

  但将士立功的名单,也送了回来。

  “看过了。”

  房玄龄道:“正在商议该如何论功行赏。”

  “毕竟,这次灭掉薛延陀,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想来有很多将士的军功会不小。”

  高士廉捻着胡须,笑道:“是啊,灭国之功,又有一批将士以军功获得封赏咯。”

  这是显而易见的。

  肯定会有大肆封赏,激励将士的。

  李承乾问道:“如何封赏?”

  “按照惯例,以军功论赏,赏赐钱财田地,晋升军职爵位。”

  高士廉回道:“殿下以为如何?”

  他们潜意识认为,太子突然提问,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难道不该去,多多考虑战死将士的抚恤问题吗?”

  “战死将士,陛下给予了死后覆盖国旗下葬的殊荣。”

  “并安葬在英烈陵园内。”

  “这死后殊荣是有了,但对英烈的家属,难道就给点抚恤就行了嘛?”

  他环视一圈,众人神色都很严肃。

  这是老生常谈话题了。

  当初提出的大唐英烈慰灵碑,还没有修建。

  但也表明太子更重视的是战死的英烈身后事。

  去年冬天与薛延陀开战,战死将士首次以英烈的身份,覆盖国旗统一埋葬在英烈陵园。

  这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做法。

  实际也得到很好的正面反馈,此次出征讨伐薛延陀的将士,得知死后殊荣,士气战力直接上了无数个档次,打的薛延陀丢盔弃甲。

  但不管如何,死后殊荣是一点,英烈的家属遗孀,也要照顾到的。

  这样双管齐下,荣誉与实际结合,将士们才会更加勇猛作战,保家卫国。

  正常来说,钱财抚恤是最常用的办法。

  有军职爵位的,还有其他蒙荫一说。

  这些房玄龄都知道,但他学聪明了。

  他不说了。

  太子这么问,肯定是有他的想法。

  果不其然。

  大家都没有开口,就等着太子发话呢。

  “孤以为,活着的将士立功受赏,那么战死的英烈家属遗孀,我们更应该要重点照顾。”

  “当奏请陛下,凡战死英烈,其家属遗孀,皆享受英烈之家的优待,税赋皆免,有子朝廷供其上学读书,子长可入伍,可入官府为吏,由当地官府安排。”

  “此外,敬送英烈之家牌匾,以彰显其家,受邻里乡亲瞻敬,逢年过节,当地官府当提米肉慰问。”

  “如此,我大唐不寒为国将士之心,足慰英烈在天之灵。”

  李承乾目光闪烁,语气掷地有声。

  荣誉,物质,通通都给大唐将士安排上。

  朝廷如此优待抚恤他们,将士们对朝廷对天子还不得感恩戴德,保家卫国之心熊熊燃烧啊。

  死对他们来说,都不可怕了。

  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殿下。”

  高士廉有点犹疑,道:“臣对殿下提议,自是赞同,深以为然。”

  “朝廷如此行事,将士们必定感念天子,朝廷恩德。”

  “但……。”

  他想了想,还是说道:“臣有一点疑虑。”

  “若照此施行,朝廷会有多大支出?”

  “税赋皆免,是一定时间……。”

  他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就知道面临的是一个钱财问题。

  “申国公!”

  “你怕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李承乾微微俯身,道:“灭掉薛延陀,大军难道一无所获,朝廷没有上交的薛延陀财物?”

  “这些钱财,拿出来十分之一,就能安顿好了吧?”

  “别说还有那么多牛羊马等牲口。”

  “十五万将士,一人分三头都绰绰有余。”

  “哦……。”

  他语气突然一变,道:“我想起来了。”

  在桌案上的一堆奏本中翻找,很快三道奏本找了出来。

  “一道是英国公上的,说是底下将士不守军纪,贪敛钱财,私藏宝物。”

  “一道是卢国公与莒国公上的,说英国公约束不严,将士们视军纪无物,肆意滥为。”

  “这最后一道,是江夏王李道宗所上,也是同一件事。”

  李承乾目光一扫而过,道:“诸公,英国公说是请朝廷从轻发落。”

  “卢国公也是求情,功过相抵,莒国公说严惩不贷。”

  “江夏王只说了事实。”

  他淡淡的说道:“你们觉得,对此事该怎么处理?”

  闻言。

  众人都沉默。

  其实除了尚书省外,其他人并没有看过的。

  魏征站出来,道:“殿下,臣以为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长孙无忌道:“大军到底才立了新功,执行军法的话,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了?”

  “军法无情。”

  魏征道:“管不得那么多了,之前侯君集就因此问罪,这一次李绩再犯不能一视同仁,如何服众?”

  房玄龄道:“是否让英国公先严令将士交出私藏财物,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拒不悔改者,以军法论处。”

  刘洎等人一直都没有开口,毕竟没有涉及到他们要管的事情。

  听到房玄龄的建议,也不由点头。

  这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

  毕竟将士们打了大胜仗,手脚不干净点,却被砍了脑袋。

  怎么也说不过去不是。

  这些事,心照不宣的,只要不被发现,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

  但这次莒国公与新军在,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李绩就算不想知道,唐俭与新军必定会看不顺眼的。

  与他们指导的思想违背,怎么能善罢甘休。

  “他们贪了藏了,以公肥私,损人利己,损害朝廷国家利益,朝廷还有钱抚恤战死的英烈?”

  李承乾冷声道:“孤就一个态度,杀一儆百。”

  “不杀如何严明军法森严?”

  “不杀如何对得起死去的英烈?”

  “写建议,呈请陛下决断吧。”

  他将奏本放下,长孙冲上来,将奏本放到房玄龄与高士廉这里。

  “你写你们的,顺带着把孤的态度也附上。”

第125章 草原经营之策

  你们的意见保留,写成建议附在奏本之后,交给李世民去裁断。

  李承乾给府兵制挖了很多坑,也PUA李世民很多次。

  连府兵制的出路,都给出来了。

  李世民还要展现大度宽容,轻拿轻放的话,他不得不质疑李世民这天策上将,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目前府兵制出现的状况,问题在于又拿又吃上面。

  私底下拿了,明面上朝廷封赏。

  现在又要多出死后殊荣。

  可以说,将士们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