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19章

作者:顾止

  毕竟在当前这个时代,哪怕仅是记载了一般知识的典籍,那都属于是极其珍稀之物。

  寻常士子,如果想要换取抄写的机会,又或者是一览的机会的话。

  要么付出足以令东家满意的大价钱,要么便付出足以令东家满意的大代价。

  甚至为了能够阅览东家收藏的典籍,有些士子卖身为奴仆给东家三、五年也并不奇怪。

  而这还仅仅是记载了一般知识的典籍,换成像记载了兵家兵法之道这样的典籍,寻常人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都不可能会有一览的机会。

  举个例子,就像王翦自身的兵法之道。

  别看王翦在始皇帝嬴政面前答应的那么干脆,表示愿意将自身的兵法之道,讲授给大秦的将领。

  但是如果没有天幕出现,以及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有可能会曝光自身的兵法之道的话,那么就算是始皇帝嬴政也不能强迫他将自身的兵法之道传授给别人。

  毕竟王翦自身的兵法之道,完全可以说是王家子孙后代日后安身立命的传承之本!

  至于寻常人想要学习王翦的兵法之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常来说,真正有机会能够完整学习王翦自身的兵法之道的人,有且只有一种人,那就是王翦的儿子、孙子。

  当然,如果你能够成为王翦的女婿,又或者是孙女婿,入赘到王家的话,那么王翦也有可能会给讲授一二。

  但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想要学习更多,那也是不可能的。

  再或者,如果你能够救过王翦的性命,又或者是救过王翦儿子、孙子性命,对王翦或王家有着救命之恩的话,那么也可以得到王翦的破例教授。

  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能了。

  同样类似的,还有项梁、项羽所在的项家,他们同样也是掌握有家族传承的兵法典籍知识的。

  虽说现在项家落魄了,但是项家自身传承的兵法典籍知识,项梁、项羽也是绝对不可能会传授给其他外人的。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哪一天项家彻底绝嗣了的话。

  那么项家历代传承的兵法典籍知识,也只会被他们带进坟墓里面,而不是说为了避免传承断绝,进而将之传授给其他没有项家血脉的外人。

  甚至别说王家、项家了,整个天下任何一家掌握着兵法典籍知识传承的家族,都是如此的做法。

  所以也就导致了,如果自家祖上没有出过什么将军,并且传承下什么兵法典籍书籍的话。

  那么除非日后你能够有其他惊人的机遇,不然终其一生你应当都看不了一眼兵法方面的典籍。

  故而,面对眼前这个堪称是自己一生中最大机遇的韩信,也是摆出了有史以来最为认真积极的状态。

  当然,也不仅韩信如此。

  整个天下,但凡是有些野望的人,此刻也是放下了自己手中所有的事务,摆出一副全神贯注地学习模样。

  比如说,黥布,原名英布,因为黥刑,故又被人称之为黥布!

  此前被带到骊山当役徒,负责修筑秦始皇陵墓。

  最近趁着天幕降世,秦国没空注意他们这些小人物的时候,他带领着一些刑徒的头目,以及一些盗匪逃到长江之中,成立了一个盗匪团伙。

  而能够做出率众出逃为盗这样大胆事情的黥布,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而他如果能够学会天幕上的“`王翦”讲授的兵法之道的话,那么说不定日后他也能够建立一番功业、成就。

  又比如说,砀郡治下的彭越。

  彭越一边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一边伙同一帮人兼职做着强盗的买卖。

  而敢于做强盗买卖的彭越自然也不是一个甘于本分的老实人,所以对于天幕上此前讲授的那些知识、事情,他虽然也听,但是并没有去学习。

  因为他莫名地感觉那些知识、东西,并不适合自己。

  而现在看到天幕有可能会展示当世秦国第一大将军“王翦”的兵法之道时,彭越当即挺直了自己的腰杆,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

  若是他能够从中学会王翦的一二兵法之道的话,那么盘踞在砀郡的其他强盗团伙还能够会是自己的对手奴?

  自从始皇帝嬴政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之后,莫名之间有很多人都“觉醒”了统一的想法。

  当然,他们想的并不是统一天下,而是统一自己所在的行业。

  像彭越现在就想统一砀郡的强盗,若是他能够统一砀郡的强盗的话,让砀郡所有强盗都听他命令的话。

  那么他在砀郡说不定也能够做一个地方上的小豪杰,这便是彭越目前的野望。

  除此之外,还有龙且、钟离昧、灌英、季布、王陵、刘邦、樊哙等等一众目前默默无名,但是又不甘于现状、不甘于寂寞的黔首百姓,皆是认真地看着天幕,想要牢牢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一百五十九章:少年韩信: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强的可怕!【求订阅,求全订】

  【在确定了要找王翦学习骑、射、剑、戟之术,以及兵家思想之言后,太子扶苏也是暂时从上林苑的东君宫,回到了咸阳城的皇宫居住。】

  【同时太子扶苏也是亲自前往王翦的府上,向王翦表达了自己想要跟随他学习骑、射、剑、戟之术,以及兵家思想之言的想法。】

  【对此,王翦也是欣然同意。】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子扶苏只要不中途夭折,那么已经可以说是稳稳的下一任秦王了。】

  【毕竟秦王嬴政就连相当于小九卿的太子六部都允许太子扶苏设立了,那么太子扶苏的下一任秦王之位还能够跑得了?】

  【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王家虽然一向不忠于任何一位大秦公子,只是忠诚于秦王。】

  【但是那只是为了避免王家陷入到王位之争,从而做出的决定。】

  【但是如果有哪一位公子已经被明确会成为下一任秦王,并且王家对其也是非常看好的话。】

  【那么这个时候王家还不赶紧趁着太子扶苏年幼,先和太子扶苏打好关系,努力为王家的下一代打好基础,还等什么?】

  【所以说,在听到太子扶苏想要和自己学习骑、射、剑、戟之术,以及兵家思想之言之后,王翦也是决定拿出毕生所学与经验,毫无保留地教导太子扶苏。】

  【至于说王家传承的兵家典籍知识,以及兵法之道,如果传授给了太子扶苏,会不会造成王家传承的兵家典籍知识与兵法之道外泄。】

  【王翦则是不在意,毕竟有哪一个君王会亲自上战场冲锋陷阵呢。】

  【冲锋陷阵是将帅的任务,而不是君王的任务。】

  【所以即便将王家传承的兵家典籍知识与兵法之道传授给太子扶苏,太子扶苏也不可能会自降身份去成为一个将帅。】

  【最多也就是让太子扶苏能够从不知兵的状态,变得知兵而已。】

  【而这对于秦国未来的将帅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毕竟一个知兵的君主,在某些时候肯定会比一个不知兵的君主更加慎重,以及更加能够理解底下将帅的某些操作。】

  【如此一来,反而能够给予底下将帅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作为将帅世家的王翦,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王家的子孙,日后在行军打仗的时候657,能够不被君王所猜忌,并理解他们这些将帅所采取的作战策略的。】

  【所以王翦也是在仔细准备妥当之后,便派人去请太子扶苏过来开始学习骑、射、剑、戟之术,以及兵家思想之言。】

  【王府,在王翦特意命人腾空出来的一间偏厅之内,王翦站在最前方,神情一片认真严肃。】

  【而太子扶苏、王离则是坐在王翦面前的三尺之内,手上各自拿着一册《孙子兵法》。】

  【毕竟教导一个是教,教导两个也是教。】

  【所以趁着教导太子扶苏的这个机会,王翦自然也是把自己的孙子王离给带上。】

  【甚至要不是自己的儿子王贲还在外面统兵的话,王翦也会让自己的儿子王贲再来听一听。】

  【毕竟兵法这种东西,也是需要时不时回顾一二的,这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忽然有新的兵法领悟。】

  【而在太子扶苏、王离身后的角落位置,还坐着一个人,那就是章邯。】

  【只不过章邯手上并没有《孙子兵法》的竹简,他之所以能够坐在这间偏厅之内,主要还是借着身为太子扶苏随侍属官的光。】

  【毕竟作为太子扶苏的随侍属官,自然不能够离太子扶苏太远。】

  【再加上,王翦也并不认为章邯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听得懂他说的兵法之道。】

  【毕竟如果太子扶苏与自己孙子王离对他所讲的兵法之道,有所疑惑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会为之讲解的。】

  【但是如果章邯对他所讲的兵法之道,有所疑惑的话,那么他是不会为之解惑的。】

  【毕竟说句不太好听的,目前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的章邯还不配让王翦为他解惑。】

  【而且在王翦看来,作为太子六部尚书之一的户部尚书章邯,未来的发展路线很明显也是一个文臣,而不是一个武将。】

  【所以基于以上等因素的影响,王翦也就默认了章邯的旁听。】

  【王翦看着面前皆是一副乖巧、认真模样的太子扶苏与孙子王离,笑了笑,中气十足地开口道:“今日,我们先开始学习《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老夫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之划分成了五大部分。”】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且制订作战计划。”】

  【“其中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等,便属于是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以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以上三篇,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第一大部分内容,即为战略运筹部分!”】

  【“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外在性质的因素,比如说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资准备等等。”】

  【“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比如说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兵力、包围迂回敌军,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以上三篇,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第二大部分内容,即为作战指挥部分。”】

  【“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以上三篇,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第三大部分内容,即为战场机变部分。”】

  【“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的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以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以上两篇,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第四大部分内容,即为军事地理部分。”】

  【“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之思。”】

  【“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以上两篇,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第五大部分内容,即为特殊战法部分。”】

  天幕下,少年韩信伴随着王翦的讲述,默默地念诵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何谓五事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何谓七计者?”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这一刻,天幕上的“王翦”所讲授的《孙子兵法》的种种行军打仗、军事指挥的精意奥妙。

  以及辅以用来论证、讲解《孙子兵法》具体应用的,各种过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战争例子的得失。

  全部犹如百川归海一般,毫无阻碍地被少年韩信所消化、吸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