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万一灭完六国之后,将视线聚焦回秦国之内的始皇帝,忽然觉得他们王家的荣幸太过,有些碍眼了呢?
谁敢保证始皇帝的心胸会一直如此开阔呢?
谁又能保证始皇帝会一直都不认为他们王家功高震主呢?
没有人可以保证的了!
所以为了避免可能会招致始皇帝的不满与猜忌,早在秦国即将彻底覆灭六国之时。
王翦就已经做好急流勇退,自己不再出现在朝堂之上,只让自己儿子王贲代表王家留在朝堂之上,而他则是退回到家中养老等死的准备了。
只不过天幕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原本的思想准备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一直尽量在避免王家继续更进一步。
甚至按照王翦的想法,如果他不死的话,他都不打算让自己的孙子王离去上战场搏军功。
不是害怕孙子王离战死沙场,反而是害怕孙子王离在战场上搏到了军功!
毕竟若是他的孙子王离真的在战场上搏到了军功的话,那么按照秦国有功必赏的原则。
以及他与王贲此前灭六国所立下的功勋,始皇帝必然会更加厚赏王离。
届时,笼罩在王家身上的功勋光芒也会更加鼎盛!
但是同样也会更有可能引来始皇帝,又或者是日后大秦君主的猜忌与不满。
要知道,盛极而衰,昔日武安君白起的教训,尚且不远呀!
当年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勋的武安君白起,最后都能被赐死,他王翦如果为人做事不小谨慎,收敛锋芒的话。
那么焉知他王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武安君白起呢?
从武安君白起身上,王翦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臣子要有臣子的自觉,永远不要彻底信任一个君主,永远要给君主留下可以拿捏自己,又或者是封赏自己的余地。
这样君主才不会觉得你脱离掌控,也不会觉得你赏无可赏,功高震主。
如此一来,方才有可能君臣相得而终。
这也是他在攻灭楚国的时候,接连多次朝着始皇帝请求索要奖赏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始皇帝要给他孙子王离封关内侯,王翦是真的担心王家会过犹不及,骤然盛极而衰,甚至于是盛极而亡呀!
看着连连推辞的王翦,秦皇嬴政也是不容拒绝道:
“武成侯的兵法之道,乃是王家世代的立身之本!”
“武成侯愿意将自身的兵法之道教授给大秦一众将领,更是有大功于秦国!”833“如此功勋,莫说只是封一个关内侯爵位,即便是封一个彻侯爵位,在朕看来也同样值得!”
“若不是担心封了王离彻侯之爵后,会让其彻底失去前进目标的话,那么朕就不仅是封其为关内侯,而是直接封其为彻侯了!”
“所以武成侯也不必多言,秦国有功必赏,王家有大功于秦国,区区关内侯爵位,王离又如何担当不起!”
在秦皇嬴政看来,王翦自身的兵法之道,便是王家世代安身立命的传承根本。
如果王翦不公开教授自身的兵法之道的话,那么王家世代便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王翦的兵法之道,从而在战场上源源不断地优先博得军功。
但是王翦一旦公开教授自身的兵法之道给大秦将领的话,那么日后王家子孙安身立命的传承根本便没有了。
日后王家子孙与其他大秦将领的子孙后代相比,便少了一份巨大的优势,甚至说不定会彻底让王家子孙在后世比不过其他杰出的将领子弟。
这就几乎是断送了自家后代的传承与未来!
王翦与王家为秦国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别说只是一个关内侯的爵位了。
就算是真的再赏赐王家一个彻侯侯爵,秦皇嬴政也是真的觉得未尝不可。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王翦与王家拿后代子孙的未来换来的爵位。
看着还想要再拒绝的王翦,秦皇嬴政也是直接发动了绝杀话术:
“莫非武成侯觉得朕是容不下王家,担心王家会功高震主之君?”
这话一出,王翦当即跪地摇头道:
“臣不敢!”
“陛下雄才大略,胸怀天地,又岂会担忧王家立下的微末功劳,又岂会容不下王家!”
“只是王离尚且心性未定,如果此刻便封其为关内侯的话,老臣担心他会徒生骄纵之心,失了本分,日后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如果陛下真的要封其为关内侯的话,还请暂且延后一段时间。”
“待他上了战场,博得些许军功,多加磨练一二,心性沉稳之后,再封其为关内侯!”
面对王翦的这个请求,秦皇嬴政微微思量一二之后,也是点了点头道:
“那便按武成侯所言,暂且延后一段时间,再将王离封侯吧。”
对于王离,秦皇嬴政也是比较看重,并且希望王离日后能够如同王翦、王贲那般,也成为大秦的下一代将领支柱的。
所以为了避免王离因为年少封侯而骄纵意满,暂缓一下对王离的封侯,秦皇嬴政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得到始皇帝允许之后,王翦方才拜谢道:
“谢陛下!”
秦皇嬴政摇了摇头道:
“起来吧,与朕一起看看太子扶苏于兵家一道,又是否会有什么令人惊艳的表现!”。
第一百五十八章:韩信、项羽:等了好久,也终于等到他们感兴趣的了【求订阅,求全订】
旧韩故地,张良摊开面前的竹简,手执毛笔,准备随时将天幕曝光出来的王翦的兵法之道给记录下来,以作日后的参考学习。
虽说张良自己昔日也曾得到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也就是《六韬》这样的兵法之道。
但是,张良还不至于会自大到看不起王翦的兵法之道的地步。
毕竟不管怎么说,六国之中有五国都是覆灭在王翦父子两人手上,这就足以说明王翦兵法之道的强悍。
而对于这样有用的兵法之道,张良并不介意自己多学一点。
要是有朝一日他能够将偷学至王翦的兵法,用在秦国身上,那就更好了。
会稽郡吴县,项梁拍了一巴掌还在双手抱胸,一副桀骜模样的少年项羽,斥责道:
“之前天幕讲的其他东西,你都可以不认真听!”
“但是如果讲王翦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的话,你必须给我好好听!”
“好好听听看看王翦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与我们项家的兵法之道,都有什么差别!”
“以及我们项家的兵法之道,又是否真的不如王翦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
“如果真的不如王翦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的话,那么就趁着天幕展示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的时候,能学会多少就争取学会多少!”
“最好把王翦那个老家伙的兵法之道全都学会,日后在战场上代表你大父,重新战胜那个老家伙!”
如果说,项梁心中第一仇恨的人是覆灭了他们楚国的始皇帝嬴政的话。
那么在项梁心中第二仇恨的人,就是率领大军覆灭了他们楚国的王翦。
当年正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而他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大父(爷爷)项燕作为楚国大将率众迎战王翦。
然而很可惜的是,那一战楚国大败,甚至就连他的父亲项燕也是战死在了蕲县之南,随后楚国也随之灭亡。
不过也正是因为自己父亲项燕,以及楚国都灭亡在王翦手中,所以项梁反而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更加重视、推崇王翦的兵法之道。
甚至项梁认为王翦乃是当世的第一兵法大家!
毕竟若是王翦的兵法之道不强的话,那么被灭亡在王翦手中的父亲项燕,以及楚国又算什么?
正所谓抬高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并不是贬低它的对手,反而是抬高它的对手!
举个例子,假如原来历史上的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将项羽于秦末的丰功伟绩全都抹去,将其描述成一个只知道逞匹夫之勇,有勇无谋的西楚霸王。
那么作为战胜了项羽的刘邦,在其他人眼中看来会很厉害吗?
并不会!
反而会觉得刘邦不过是战胜了一个只知道逞匹夫之勇,有勇无谋的西楚霸王而已,我上我也行,甚至我能做的比刘邦还要更好。
但是,如果说刘邦战胜的乃是:
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五万弱势兵力,强势逆袭战胜四十万秦军,天下诸侯得闻召见,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西楚霸王项羽!
彭城之战中,以三万骑兵大破五十六万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逼得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的西楚霸王项羽!
鸿门之时,拥有巅峰兵力四十万,整个天下生杀皆操之于手的西楚霸王项羽!
那么这个时候,还会有人觉得我上我也行吗?
并不会!
人们只会感叹:嘶,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是一个怎样恐怖的怪物!
而能够与项羽作对,并且最后还战而胜之的刘邦,果然也是一个怪物!
甚至如果唯结果论的话,那么作为最后战胜者的刘邦,说他是一个比项羽还要更加可怕的怪物也不无不可!
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们故意贬低王翦的兵法之道,说王翦的兵法之道是垃圾的话。
那么岂不是说他父亲项燕连垃圾都不如?
毕竟他父亲项燕可是输在了王翦之手的。
所以如果贬低王翦的话,那就相当于是变相贬低输给了王翦的项燕,那怎么能行!
吹!
必须给我大吹特吹王翦的兵法之道!
直接给我将王翦吹成当世第一的兵法大家!
最好是将王翦给我吹成堪比昔日兵家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这样不世出的兵法大家!
这样他父亲项燕输给王翦这样不世出的兵法大家,那也算是虽败犹荣了。
毕竟面对能够堪比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这样不世出的兵法大家,谁又敢说自己有把握能够战而胜之呢!
同样现在有一个堪比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这样不世出的兵法大家,将会讲述他的兵法之道,这个时候还不干净趁机偷学一二,还在等什么!
“哼,王翦的兵法之道有什么好学的”
“不用学王翦的兵法之道,我也能够代表大父战胜他!”
被自家叔父拍了一巴掌,不得不放下双手的项羽,有些不满地反驳道。
巧了不是,如果说有谁敢说面对王翦,又或者是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这样不世出的兵法大家,自己有能够战而胜之的把握的话。
那么原来历史上巅峰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还真就是其中之一!
巅峰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能不能真的在战场上打得过王翦、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这样的绝世将帅,可能还不太好说。
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样的话语出自西楚霸王项羽之口的话,那么大家都只会怀疑西楚霸王项羽是否能够做得到。
而不是说,直接便一口否定西楚霸王项羽做不到!
要知道,西楚霸王项羽的对手,可是被誉为兵仙神帅韩信呀!
而兵仙神帅韩信,往往又是与孙武、吴起、白起并列的兵家四圣之一。
而西楚霸王项羽与兵仙神帅韩信最后的垓下之战,谁胜谁负不太好说。
毕竟西楚霸王项羽最后是有渡过乌江的机会的,并且严格来说,项羽也是死于自己之手,而非是被兵仙神帅韩信统帅的将士擒拿抓住或杀死。
但是通过西楚霸王项羽能与兵仙神帅韩信争锋,而兵仙神帅韩信又与孙武、吴起、白起并列的横向对比可以得出。
西楚霸王项羽是有能够与孙武、吴起、白起这样的不世出的兵法大家争锋一战的实力的。
不过这也只是原来历史上发展到了巅峰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才真正拥有的心气与能力。
而现在不过年仅十余岁的少年项羽,虽然嘴上说着不服,但是实际上,神色也是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更加认真许多。
毕竟不管怎么说,王翦也是打败了他大父的对手。
他可以不尊重王翦,但是不能看不起打败了他大父的王翦。
淮阴县,看到天幕即将要展示王翦兵法之道的少年韩信,也是三、两下将这几天认识到一个老妇人给他的面饼快速吃完,然后擦干净嘴角。
接着如同一个认真上课的学子一般,一边手里拿着一根树枝,一边准备随时将天幕上讲述的王翦的兵法之道,记录到眼前的空地上。
毕竟如果单以战绩论的话,那么王翦的确可以说是当世最出色的兵法大家、军事统帅。
而韩信往日别说能否有机会听王翦这样当世最顶尖的兵法大家、军事统帅讲授自身的兵法之道了,就连完整的《孙子兵法》,韩信至今都未能一窥全貌。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