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91章

作者:无垠石

  “太子殿下,是为了让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政策落地,才不得已而为之。”

  李震自然是知道这前因后果,所有的战略思想,李承乾也与他们沟通过。

  “步子跨的太大了,他这步子比隋炀帝杨广跨的都还要大,怕是难以善了,会摔倒的。”

  李道宗幽幽一叹,一路走来,他们也都了解到了这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是何物。

  这不是在刨根,而是在刨士族门阀的祖坟。

  “你们也不劝一下太子殿下,还跟进来胡闹什么,大好的局面就要这样葬送了。”

  李勣也是痛心疾首,原本的大功一件,就要变成谋逆之罪了。

  侯君集攻灭高昌,是大功一件吧,只是因为他私下不经过请示,就放了无罪之人和私拿了一点钱财,就被人弹劾,于是功臣变成了罪臣,被李世民下了大牢。

  也是因为这不公的遭遇,才让其起了邪念。

  而现在李承乾所行之事,哪一项,不比侯君集严重百倍。

  太子的身份怕也不够顶啊。

145.第145章 谋反实锤了

  145.

  “太子年幼,好大喜功,怕是还不知其中的利害,必须要劝住,不然就是弥天大祸。”

  李道宗急促道,欲要反身,越想,就越是放心不下。

  在那群谏臣的嘴中,李承乾怕是罄竹难书了。

  加上之前,谋粮抢掠之事,那些门阀定不会善罢甘休。

  “老王爷,现在怕是什么都晚了,军中耳目众多,怕是这些时日,太子的所作所为,都被传回到了长安。”

  李震挡在李道宗的面前,摇了摇头。

  李承乾所决定之事,是没有那么容易更改的。

  “另外,太子殿下已然吩咐,江夏王和父亲大人,不得出平壤城,所行之事,都与英国公府和江夏王府无关。”

  原来,李承乾并不是为了来拉拢他们,而是更为了限制住他们的自由,从另外一方面保护他们。

  李靖已老,没有几年活头了,李世民亦是如此。

  纵使长安方面有意讨伐,也怕是找不到合格的统帅了。

  李勣和李道宗这两个出色的统帅不在敌对阵营,那么一切都不是大事。

  看似胡闹,其实是步步为营。

  “这!”

  实锤了,太子李承乾就是欲谋逆。

  事已至此,李道宗纵使有百般借口,也是说不出口了。

  “为何?此是大罪!”

  李勣顿住身形,虎目之中,爆射出了凶光。

  “李震侄儿,趁如今太子殿下还未酿成大祸之时,你护送本王和你父亲出城而去,还有挽回的局面。”

  李道宗还不放弃,这是自救,也是在挽救李承乾。

  李震不为所动,好似被洗脑了一般。

  李道宗瞪大眼睛,严声道:“你难道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你又为了什么?你为英国公长子,国公之位唾手可得,何以至此。”

  李震、李承乾对于他们想要的位置,都是唾手可得,为什么要如此行事?

  就是再立惊天大功,他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赏赐呢?

  “为了大唐!”

  李震坚定的说道。

  “糊涂,你们这样做,只会让大唐生灵涂炭。”李勣斥责道,右手抬起,猛扇而去,要打醒这个失了魂魄的儿子。

  啪的一声,李震被扇退了几步,李勣可是武人,含怒一巴掌,力道十足,李震的嘴角溢出了一缕血迹。

  “如今的大唐,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李震也陷入了李承乾勾勒的憧憬之中,百姓安居乐业,不再衣食而奔波,国力无比强势,真正的万国来朝。

  而不是如今这般的庸华。

  在百济和高句丽的这片土地之上,他们都已经见证到了李承乾为此的决心。

  他们要开创另外的篇章,比如今的贞观之治还强的盛世。

  “都疯了你们,不能由你们胡闹了。”

  李勣猛甩衣袖,朝来时的城门口而去。

  在他们这些旧臣的眼中,如今的大唐盛世,是无比的繁华,更是他们的骄傲。

  因为这盛世就是在他们的手上缔造的,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去破坏。

  “英国公,就寝的宫殿在这边!”

  武行从角落之处走来,身后还站着几员龙武卫。

  其意不言而喻,若是不听从,他们就会动用强硬手段。

  “本国公要面见太子殿下!”

  李勣脸面阴晴不定起来,这动荡太大了,太子若是谋反,整个大唐都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盛世一定不再。

  “殿下已经休息了,若是要见,等过几日吧。”

  武行躬身,身后的龙武卫上前,将李勣和李道宗围在了起来。

  “末将得罪了!”

  李勣和李道宗被护送而去。

  李承乾随着也出现了身后,看着两大功臣被押送而去。

  此举也是在保护他们。

  毕竟这些功勋的家人大多数都在长安。

  “李震,裴行俭,平壤道就交给你们了。”

  李承乾就准备启程去辽东了。

  “殿下请放心。”李震一拜。

  “我们走了吧!”

  李承乾转身,带着一众亲卫远去。

  裴行俭隶属于裴氏,就是谋反,朝中也有人为其周旋。

  而李震、程处默等人,更多的是属于个人了。

  李世民就是再气,也不会动英国公和卢国公,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反。

  其实,李承乾如此行事,亦并没有想谋反,至于朝堂之上,如何定性此事,那就要两说了。

  “大捷,高句丽大捷!太子领军攻灭高句丽!”

  长安城的大门缓缓开启,一名骑士高举马鞭,疾驰而过。

  每一座经过的郡城都会传来这样的高呼。

  长安的军民闻之,无不激动非凡。

  中书省门下,中书令马周接到了这份捷报,他急忙站起身来,朝着皇宫走去。

  根据传统规定,所有的捷报都必须首先送到中书省备案,然后才能上报给皇帝陛下。

  虽然这份捷报并不像紧急报告那样紧迫,但仍然需要尽快传达给皇上。

  两仪殿内,唐太宗李世民正在询问长孙无忌关于前方军粮的筹备情况。

  “无忌,前方的军粮准备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开始运输了?”

  李世民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四月份,正是进攻高句丽的绝佳时机。

  “已经准备了,只不过加上还需每月付军士军中家属军饷,所以筹备到的粮食也并不是很多,国库所剩钱贯也无多。”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说道,他的声音很小,似乎是不经意间提及了军饷一事。

  军饷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现役兵员众多,这使得财政状况陷入了困境,出现了赤字。

  “无需准备了!”

  就在这时,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马周高举着一封信封,一路小跑而来,甚至没有经过通报就直接进入了大殿。

  “大捷,高句丽大捷啊!太子殿下已于去年十一月攻占平壤,高句丽国主率领全国投降,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全境归顺。”

  马周一边奔跑,一边兴奋地喊着,跑到御前时,他将信封恭敬地呈上。

  “灭国了?”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仿佛置身于一场梦中。此前收到的军报显示,军队仍被围困在安市城外,无法取得任何进展。无奈之下,李勣只能重新整顿,以待开春。

146.第146章 群臣进谏 李承乾谋反证据确凿

  146.

  李世民翻阅着手中的捷报,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这一次,他的太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消灭了一个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再次创造了历史,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前朝数代人的东北边疆问题。

  “朕的太子指挥有方,智勇双全,率领大军奇袭平壤,一举平定高句丽,功劳举世无双。诸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赏赐太子呢?”李世民精神矍铄,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脸得意之情。

  然而,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赏赐方式。

  已经是封无可封的地位了。

  “陛下,太子此次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召开朝议,共同商讨封赏事宜。”

  长孙无忌抬起头,面色阴沉,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李承乾的目的,那就是要削弱士族门阀的势力。

  满朝文武百官都清楚地知道李承乾的意图,而如今,他又立下了如此大功,无疑会进一步增强他的影响力,对士族门阀构成更大的威胁。

  “那便朝议再议吧,马周,将太子李承乾攻灭高句丽的战报分级传下,举国同庆,大赦天下。”

  李世民说道,他还在继续为李承乾铺路,以太子李承乾名,施恩天下。东征高句丽,李承乾确实是向李世民提交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庆钟九响,自太极宫传出。长安城内,户户张笼结彩,一片喜庆。一家欢喜一家愁。

  对于士族门阀来说,这并不是全部都是好消息。

  长安城门外,在今日,又有几骑风尘仆仆的飞骑飞驰而来,最后没入了坊中。

  翌日,天还未亮,太极宫内,便已经聚集了百官,凡是在都任职的,都全部入了朝议。

  李世民站立于大殿之上,双臂张开,有环抱四海之势,一双龙目精光闪耀,让其显得更加有压迫力。

  “诸臣,应该也听闻了,太子李承乾战灭高句丽的功绩了吧,太子有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呢?”

  李世民双手放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炯炯。

  “陛下,太子功过未定,臣以为还需再议!”

  宋国公萧瑀出列,言辞另类。

  “宋国公,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污蔑太子,视同谋反。”

  李世民寒声道,让大殿之上的空气都不由冰冷了几分。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太子殿下于高句丽、百济境内肆意屠杀百姓,如今百济之中,已经有人状告到了长安了。”

  “于百济国内,纵容军中将士烧杀抢夺,富庶之家,被抢掠十之八九,家破人亡,倾一国之财收入己囊。”

  萧瑀并不怯场,而是列举了李承乾之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