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90章

作者:无垠石

  “梁将军,我们还是开门见山吧,要如何,安市城才会降,高句丽已经是举国沦陷,将军应该也是知晓了。”

  李勣并没有坐下,直接发问。

  “我们只不过是败将之军,何来条件,只是不知道,贵军如何才肯放过我这城中军民?”

  梁万春位置放得很低,他们是有一点筹码,但是在现在来看,却是微不足道。

  唐军不急,只需围而不攻一年半载,安市城将会弹尽粮绝,不攻自破。

  “本将已经说过了,如是安市城投降,我军既往不咎,而且以将军之才能,在我唐军之中,亦不会被埋没。”

  戎马多年,能让李勣吃瘪的人,没有几个。

  两人均是被对方的军事才能所折服,惺惺相惜。

  “本将会向大唐陛下保举,会赦免你以往之罪过。”

  安市城之战,打到这份上来了,双方均已经不想再对战。

  “希望李将军言而有信,保安市城中的百姓无恙。”

  梁万春起身,将城主印信高举。

  李佐升欲言又止,还是有那么一丝的不甘心。

  败了吗?

  他们没有败,但却要投降。

  两边的亲卫,亦是不由的低下了头颅。

  李勣昂首上前,将梁万春手中的信物接下,而后双手扶起了梁万春。

  “梁将军是明智之人,此时弃暗投明尚不晚。”

  “佐升将军,通知全城军士,出城受降!”梁万春如释重负。

  很快,安市城城门大开,所有军民都出城而去。

  他们都迷茫的四处张望,时而看向城头的梁万春等人,时而又偷瞄向走来的唐军。

  “将军,如今高句丽均为唐土,想必,这些唐军也不会为难自己的子民。”邹定国说道。

  “对啊,高句丽已经亡了,我辜负了国主的重托,国之不存,我何有脸面存之。”

  梁万春悲惨的拔出了宝剑,四顾茫然,自刎而亡。

  “梁将军!”

  邹定国等诸多将领骇然,但是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无一人能够阻止,他们想要伸手去抓,但都扑了空。

  梁万春从城墙之上,径直掉落砸在了城下。

  他宁死不降,愿为高句丽鬼,亦不做大唐臣。

  “唉!”

  李勣亦只是微微叹息一声,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为梁将军敛尸,厚葬于安市城中。”

  就此,唐军占领了安市城,高句丽灭亡。

  历时一年之多,在唐军海陆合围之下,耸立几百年的国祚断送。

  “传令下去,对于城中居民,不得任何侵犯。”

  李勣吩咐布置好了一切之后,便领着一支精兵,向平壤城而去。

  兵事解除,平壤道、辽东道进入了农事生产之中,百废待兴。

  “太子殿下,如今平壤道内,郡县官员缺失,政令不达,土地改革难以推进,是否重新起用之前的官吏呢?”

  刘仁轨禀告道,兵事之后,他要处理的事情反而变得更多了。

  对于之前所有高句丽的官吏,李承乾都是进行了罢免。

  他深知,那些管理郡县的小官,才是真正的命脉。

  想当初,薛仁贵奉命西征之后,高句丽便能立即组织起有效的反叛,那就是因为高句丽的下臣权柄都还掌握在那群高句丽旧贵族的手中。

  李承乾上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哪怕现在不能进行移民,但是基层管理的权柄,必须掌握在唐人的手中。

  “此番征战,众将士的功名册都记上来吧。”

  不能只是给这些唐军将士画饼。

  “都记录在册了,只是将士们只会冲锋陷阵,末将担心他们在治理地方上。”

  “军中将士,识字之人,并没有几个,如何管理地方,如何懂得上税纳粮。”

  刘仁轨马上就察觉出了李承乾的打算。

  “这样吧,县丞就让之前的人在担任,负责上税纳粮之事,而县令与县尉,则从军中,那些功勋卓越之士调选。”

  学堂还未建起,这样的人才,肯定是不足,而对于士族门阀子弟,李承乾又不想任用。

  这高句丽所有秩序都被打破,是建立全新秩序之时,更容不得掺进半点沙子。

  “如此一来也好!”

  刘仁轨点了点头,换句话说,整片高句丽的领土,全部都还在军部的管理之下,加强了集权。

  “本宫,无需要他们能做出多大的政绩,本宫只希望,每一个郡县都将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实行到底。”

  古往今来,所有暴动的根源,还是土地问题的冲突。

  打散了再重组,重组之后又兼并,如此往复。

144.第144章 独掌兵权 监禁李勣李道宗

  144.

  一纸命令而下,军中将士被分配上任,郡县如此,州道亦是如此。

  刘仁轨因功而获百济道行军总管,统领百济道一切军务。

  其在高宗时期,也是总管的百济要务,李承乾如此安排也是有其原因。

  黑齿常之任副行军总官兼熊津都督,协助刘仁轨管理。

  水军亦是开往了汉江口,由刘仁轨和黑齿常之操练。

  按照大唐的府兵制,打完了战争,是需要返回原籍耕种的,而然,李承乾并没有如此安排,还是将这些兵权集聚在自己的手中。

  李震任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处默为副总管,负责推行政务,操练兵勇。

  “太子殿下,英国公李勣和江夏王求见!”

  皇宫之中,武行小跑而来,对着李承乾说道。

  “宣!”

  李承乾将皇案之上的奏书推着一片,神情严肃了几分。

  李勣和李道宗迈步走入宫廷,当他们抬起头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双眼均是微缩起来,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了一丝异色。

  他们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李承乾,他浑身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息,已经隐隐有了帝王之气。

  然而此刻,李承乾他仍然只是一个太子,坐在龙椅上无疑是一种越界行为。

  “拜见太子殿下!“李震眼尖,首先反应过来,恭敬地开口说道,将两人从惊愕中拉回现实。

  “拜见太子殿下!“李勣和李道宗也连忙收回目光,鞠躬行礼,声音低沉而有力。

  李承乾喜笑颜开,好似并没有看到两人那轻微的表情变化。

  “英国公和江夏王舟车劳顿,还不搬椅子进来。”

  随着李承乾的命令,两名龙武卫迅速搬来了两把椅子。李勣和李道宗对视一眼,犹豫片刻后缓缓入座,但他们的表情却显得局促不安。

  “太子殿下,高句丽、百济都已经平定,不知何时退兵呢?十数万人马出征于此,消耗粮草无数,宜早日班师回朝。”

  打赢了,肯定是要退兵。

  至于治理地方的事情,上头自然会有委任。

  “英国公也是知道,高句丽民风彪悍,需以强军镇压之,不然恐有反叛,至于粮草军饷,自然有高句丽、百济局域税务支撑。”

  李承乾说道,就是不退军,而是全军进驻。

  “敢问太子殿下,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

  李勣愈发感受到那一种不安,李世民肯定没有这么快就得到消息的,他们也只不过是在半月之前,才知道,平壤被攻破。

  而这一切都是太子李承乾在自行安排。

  划分州道,任命官属。

  “出征之时,陛下给予本宫便宜行事之权,此间一切,也可以说是陛下的意思。”

  李承乾回答的滴水不漏,毛病很大,但是又说不出什么。

  “本宫年幼,治理高句丽与百济,还需要英国公和江夏王协助,你们也都留在平壤吧。”

  李勣、李道宗脸色猛的一沉,说的好听。

  但这其实就是监禁。

  大事不好!

  李承乾如今起码掌握二十万精兵,可做的事情太多了。

  “太子殿下,辽东军务在身,我和江夏王怕是不能久留于此。”

  李勣委婉的拒绝说道,这趟水淌不得。

  为李承乾声援几句,或许还是可以,但是要真刀真枪的和李二干,还是很心虚的。

  “无妨,辽东军务,本宫会亲自接手,乱不了。”李承乾如沐春风的开口。

  李勣是明哲保身第一人,比起程知节更滑。

  “太子殿下,你可知道,你现在是在做什么吗?”

  李勣见此,不由发问道。

  “太子殿下,你可不要犯傻了,你如今平定百济,灭高句丽,功勋卓越,直追陛下当年的功绩,军中、朝野声势达到了顶点。”

  “你若是如此一来,拥兵自重,就成了谋逆,一切的功勋都不复存在,还反而成为了人人可诛的反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万万不可。”

  李道宗站起身来,此时的他,更多是一个老者的口吻,在劝诫李承乾。

  李承乾如今立下了灭国大功,只要安分守己,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了。

  现在如此做法,无疑就是自毁长城。

  而且不单如此,还要拉他们这一行人下水。

  “本宫只是在便宜行事,可未有反意,英国公和江夏王你们远道而来,李震,你就想安排他们下去休息吧。”

  李承乾摆了摆手,果然如此,这些李二的旧臣,对于李二还是一如既往的忠心耿耿。

  也有可能是慑于李二的威势。

  “殿下还需三思,殿下不这么想,但是朝中有人可不会这样想,他们可是会污蔑殿下的。”

  李道宗再道,李承乾是何意思,他们并不清楚,但是如今表现的如此种种,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越俎代庖,划分州道,任命官员。

  不通三省会省和皇帝的许可,便改革田制和税制,这不就是皇帝吗?

  “本宫知道后果。”

  李承乾回道,要是他汇报上去,他的这些方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要强兵来守护这个成果,不然一旦那门阀氏族插手进来,高句丽和百济反叛的可能性还是很高。

  李勣和李道宗见李承乾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也只能默默叹气,退出了宫门。

  “李震,太子殿下是在做什么?”

  没有走出多远,李勣瞪眼问道,多了七分威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