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55章

作者:无垠石

  崔挹脸色阴沉,反驳道:“难不成你打算掀翻桌子吗?那样的话,大家都没有得吃。”

  韦挺的目光变得凌厉而阴森,他咬著牙说道:

  “此次皇室做到太过,斩杀你我门下子弟,我们不好过,他也休想好受!真以为我们这些门阀世家那么容易被摆弄吗?”

  这时,卢挺也站了出来,他现在担任潭州参军,这次以年关参报的名义回到长安,其实也是代表卢家前来讨要一个说法。

  他语气不善地对崔挹说:

  “其他先不谈,崔家主,当初节制粮草的馊主意可是你出的,我范阳卢家因此遭受巨大损失,这分明是替所有人承担后果,你们是不是应该先给我卢家一个交代呢?”

  他卢家身处高位的没有几人,但是像他这样的中层官员却是很多,也会慢慢晋升。

  卢家在唐朝时,有八宰辅唐之称,现在只不过是逐渐崭露头角,在门阀士族之中,也占据著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也是没有想到,李?那么的大胆,竟然敢兵锋对内。”

  崔挹阴沉的说道,原本已经点中了皇室的命门,但却被突如其来的动作打乱了一切都部署。

  “这是个机会,我们上疏参告李?谋反。”韦挺脱口而出。

  剩下的几人,都是低头不语,李?是李世民的亲信,他们可不相信,李?敢如此行事,没有李世民的授意。

  而且进入年关后,李世民以此为借口,更是拖延了几期朝议。

  ”卢氏的损失,我们各大氏族共摊之,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罢休,杀粮冒功,入城抢粮,怕也够这东征总管吃一壶了。”

  崔挹比其他人都看的要通透些。

  “你们不感觉,太子殿下的杀气很重吗?如是这样的杀划君主临世,肯定会生灵涂炭。”

  王氏代表王崇基说道,他是王圭之长子,现任王家之主。

  湖县王氏遭劫,让王氏也十分的不甘心。

  如今都集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商量,如何抗拒皇权的压迫。

  “没错,这样杀伐果断且对我们门阀怀有敌意的储君,如果让他登上皇位,那我们这些门阀士族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血流成河!”

  崔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早已对李承乾心怀杀意,因为李承乾不仅杀害了他的父亲,还与他们门阀士族结下了深仇大恨。

  “是啊,像这样一意孤行的君主,一旦登基,必定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绝对不能让他登上皇位。”

  杜敬同也随声附和道,对于门阀士族来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皇宫之中,也是如此,他们的根系伸到每一个角落之中。

  “可是现在陛下和太子之间的嫌隙已经消除,想要再有所动作恐怕很难了吧?”王崇基皱著眉头说道。

  “我看未必,太子谋反一案始终是陛下心中的一根刺,虽然暂时被压制,但只要稍微加以引导,就会爆发出来。而现在太子又掌握了兵权,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崔挹阴险地笑著说。

  “事情也远非还有到那个地步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出了让步,希望陛下也不要让我等太难堪了。”

  王崇基也松了口,鉴于之前的杀伐,粮草不得不正常供应了,不然那分派出来的士族门阀子弟有要遭到血腥屠杀。

  “这几日,我见过皇子李治,性格温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韦挺开口道,对于各大门阀来说,他可不愿意看到太子李承乾顺利登位。

  如今的种种,立学堂、开设皇室报社、发军饷,都是在刨他们的根。

  以后,更会有更多的举措来限制他们的生存空间。

  李承乾现在表现出来的杀伐与狠辣,让所有的门阀士氏族都感到了害怕。

  完全没得商量,动不动就斩杀他们门阀士族子弟。

  真的把大唐天下,当做了他们李氏的一言堂了。

  “还得另外做打算,万一陛下要效仿汉高祖刘邦呢?”崔挹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那倒不至于,之前陛下虚心纳谏,我们又不是不知道,宫中的内侍曾传言来,说这一切都是出自太子李承乾之手。”杜敬同说道。

  “那看来,这些年我们都错看了我们这位太子了,心很大,还没上位,便想著独权了。”韦挺冷笑著。

  “不能再等了,学堂已经逐步建设,皇室报社的宣传也越来越广,就连我琅琊那么偏远的乡下村落,都有皇室报纸了,宛如无孔不入,我等的根已经被刨出了,时间一久,想在控制那群愚民就困难了,甚至还会暴发动乱。”

  王崇基说的这才是最为关键,如今他们谁不是在朝廷的税收上提高了几成,借助国家之名义,进行敛财。

  愚民就是为了更好控制,为己所用。

  而李承乾做的,恰恰是和他们的道义相反,开智于民。

  “皇室开办,又是无声无息的渗入乡村,你们说如何做。”韦挺无奈拍手。

  “解铃还需系铃人,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东宫,那么……”崔挹另有所指。

第93章 你到进言无效

  “还是稚奴孝顺啊,你这一捏,父皇就感觉浑身舒坦了不少。”

  李世民微微闭著双眼,安静地躺在一张铺有柔软绒毛的靠椅之上,尽情享受著李治轻柔而又恰到好处的按摩。

  李治恭敬地跪坐在地上,他的面容姣好,皮肤白皙,唇红齿白,是天生的贵胄。

  “儿臣是最无用的,不能为父皇分忧,若是能像太子殿下那样领兵出征就好了。”

  李治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失落。由于尚未成年,他得以继续留在皇宫中,无需出宫前去封地王府。

  李承乾出征、李泰被贬走后,李世民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因此,他常常将李治召至身边,让他陪伴自己,偶尔也会让他为自己捶背捏肩。

  “哈哈!稚奴你也想带兵打仗啊?”

  李世民抚摸著胡须,爽朗地大笑起来。他深知李治的性格温和善良,并不适合领兵作战。

  “陛下,您可别小看了晋王殿下呀。”

  一旁的武才人微笑著走过来,手中端著一杯热腾腾的茶。她娇声说道:

  “依奴家之见,晋王殿下带得了兵呢。毕竟,晋王殿下可是流淌著陛下你的血,陛下当年能够一战擒两王,晋王殿下再怎么说也应该能够擒一王吧。”

  武才人的话让李世民不禁再次大笑起来。他看著李治,眼中闪烁著骄傲的光芒。

  “没错,朕的子嗣们都能驰骋沙场!”

  李治听到武才人的夸赞,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但同时也有些害羞。他迎上武才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不知为何感到有些难为情。

  “陛下,奴家本不该谈论政事的,但宫中最近流传出一些对太子殿下不利的言论,希望陛下不要轻信。”

  武才人轻轻举起茶杯,递到李世民面前。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似乎对这些谣言感到不满。

  “都是这些士族门阀的小动作,想要离间朕和太子。”

  李世民冷哼一声,神色收敛,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一切都是士族门阀为了报复李承乾斩杀他们的子弟而搞出来的小动作。

  但即使明知如此,心中仍不免生出一丝芥蒂。

  “太子殿下,绝对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这些门阀士族当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议论太子的不是,妄图挑拨父皇和太子的关系,实在可恶至极,其心可诛!”

  李治一脸愤怒地说道,小脸上满是义愤填膺之色。

  宫中那些嚼耳根的宫女内侍已经不知道被打杀了多少,但关于此事的风言风语却依旧不时传出。

  这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便是要让李世民对李承乾心生不满,从而动摇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这种手段看似简单,实则阴险狡诈。它利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疑虑与猜忌,让人防不胜防。

  而面对这样的阳谋,李世民心中虽然明白其中的玄机,但仍然无法完全释怀。那一丝波澜虽小,却始终萦绕心头,难以平息。

  “稚奴,你还不懂,若是这群人真的那么容易对付,朕又怎会被他们如此掣肘?”

  李世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语气沉重地告诫道。

  他深知士族门阀势力庞大,盘根错节,并非轻易可以撼动。

  “这次他们更过分,竟然以三军将士为注,要让朕妥协,也还好李?和承乾能想到这样的破解办法,反将了他们一军。”

  想到此处,李世民也不由舒心了很多。

  “今天暖阳高照,你们都和朕出去走一走吧。”

  武才人和李治分于左右,分别扶著李世民的手臂,往宫廷之外走去。

  相比于皇宫的惬意,莱州水军大营之中的气氛,却显得异常的凝重。

  水军将士已经全部上了战舰,准备出征。

  “太子殿下,是否再考虑一些战略布置呢?水军的最大用处,就是快速运送粮草,如果分散兵力,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性。”

  长孙无忌在一边,想李承乾谏言道。

  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进言了,在战略部署之上。

  李承乾将水军一分为三,一百艘战舰,从两河流域运送粮食到各个战区,也包括李?所率领的陆军。

  而刘仁轨、程名振、程处默则是统领二百战舰直扑高句丽海岸线。

  而李承乾、裴行俭、长孙无忌李震等人,则率领一百战舰前往新罗。

  这战争的导火线,还是新罗的求救。

  高句丽丞相渊盖苏文斩杀高句丽国王,把握高句丽政权,野心勃勃,首先联合百济攻打新罗。

  李承乾这一分兵,让长孙无忌头大如斗,这不是作玩吗?

  李承乾、刘仁轨、裴行俭、李震、李德謇和程处默哪一个不是新兵蛋子,这不是要带领将士们去送死吗?

  不分兵的话,长孙无忌还能谏言一二,但是一分兵,谁知道这些新兵蛋子会走什么棋。

  “这是本宫的决定,本宫为东征高句丽总管,自然会对战局负责的。”

  李承乾无比果断的说道,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这…”

  长孙无忌此时才明白,就是自己在,好像也没有半点用处。

  现在水军已经全部被李承干的心腹控制,而他这位副总管,却是被架空了。

  “太子殿下,可知道,一旦水军出了闪失,将会是如何的结果?”

  长孙无忌一望而过,都是大唐的精英男儿,是大唐的国力所在,还是不由再次劝告道。

  “本宫知道,所以才要分兵,扩大战果。”李承乾有些不悦道。

  “太子殿下,水军已经整军完毕,可随时出发。”

  刘仁轨一身战甲,大步跨来,此时的他,是一军统帅,踌躇满志。

  “天气都预判好了吧?”

  李承乾点头,张亮当初行军,可是遇到了海上风暴,折损了不少的人马船舰。

  “已经监察,近来时日,无大风,可以启航。”刘仁轨回道。

  “太子?还请三思啊!”

  长孙无忌再次严声道,一旦开船,那么就不可更改了。

  说好的他有监督之权呢?现在成了摆设。

  “开拔,出征!”李承乾大手一挥。

第94章 美艳新罗婢,大唐三享受之一

  辽阔的湖面上,数不清的船只如箭般飞驰,一艘艘庞大的战舰正缓缓地离开港口,船帆如云,遮天蔽日,气势磅礴。

  “唉!”

  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摇著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贞观十八年三月初一,莱州的水军开始出征高句丽。

  “行俭,我们也要出发了!”

  李承乾站在船头,遥望著远方,江风掀起他的披风,像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船头猎猎作响,又仿佛是一杆旗帜,屹立不倒。

  两支船队从莱州出发,驶向那无边无际的渤海。

  “霹雳火带都上船了吗?”李承乾问。

  “都已经安排上船了,一共有一千个。”林志立刻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