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42章

作者:无垠石

  这座丰碑高达数十丈,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一眼望去,武庙之内还有无数这样的巨大石碑,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庄严肃穆的碑林。

  每一块石碑之前,都各立着一尊青铜鼎,这些鼎中装满了香灰,显然是用于祭拜之用。鼎身雕刻着各种动物的图案,鼎耳上挂着铜环,轻轻一摇,便能发出清脆的声响。

  “各州军士入庙揭碑!”

  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右侧的人群之中,走出了一支铁军。这支军队并不是来自于某一个州道,而是由来自各个县郡的士兵组成。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甲,但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浓烈的肃杀气息。当他们踏出第一步时,一股杀伐之荡漾而出,仿佛能够气吞山河,让所有人都为之胆寒。

  这支军队是一支百战强军,每一个士兵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和训练出来的精英。他们代表着各州县来参加国之庆典。

  然而,在李承乾的眼中,他们显得十分悲壮。他们为国征战,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身着破旧战衣,肩上却挑着家国重担。

  李世民站在高台上,嘴角微微上扬,看着这些雄壮的将士们一步步登上台阶,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骄傲的笑容。

  这些将士们是代表着大唐的荣耀和实力,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父皇,您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李承乾走近李世民,轻声问道。

  李世民侧头,微笑着回答道:“朕看到了我大唐的百战之师,他们英勇无畏,忠诚耿耿,百战百胜;朕看到了大唐的万里河山,繁荣昌盛;朕看到了万国来朝,都对我大唐表出敬仰。”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看到的是大唐盛世的辉煌景象。

  李承乾的脸色却变得严肃起来,轻轻叹了口气说:

  “但儿臣看到的却是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他们历经了战火,身心俱疲;儿臣看到的是国家正在面临着危机,正在走向衰败;儿臣看到的是番邦叛乱,边境不宁。”

  闻言,李世民的脸色突然变了,他的目光变得严厉而凶狠,低沉地说道:

  “承乾,请注意你的言辞!”

  如此盛状,怎么会在李承乾的口中变了味呢?

  要不是在这样的场合下,他定会大骂出口。

  “陛下,没有看见将士们身上的战甲吗?甲胄破旧,如何有高超的战斗力呢?这是百战之师不错,不过那是以前的了,之后便不再是了,因为他们现在就是一支疲惫之旅,不堪再战。”

  李世民也不由一愣,目光也不由集中了起来,看向了将士们的甲胄之上。

  他之前,只是看见了将士们的冲天气势,而忽略了他们的装备,也是,府兵本来就是如此,已经是不足为奇了。

  玄甲军之所以能百战百胜,三千战十万而不败。

  与他们身上的装备有莫大的关系,身披玄甲,刀枪不入,这就是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李世民久经战阵,自然也是无比的清楚,装备能极大的提高将士的战斗力,甚至能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

  “确实也是很久没有更换战具了,承乾,你倒是提醒了朕。”

  “回宫之后,朕立即会让户部拨钱款,置办兵甲,不会影响到高句丽之战。”

  李世民还是能听到进谏言的,看向李承乾点了点头。

  朕的太子不错,有独特的战略眼光。

  “父皇,怕是如此,也还远远不够!”

  李世民还是不知道其根本的原因,这只是隔靴止痒罢了,于事无补。

  “恩!”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起。

  “承乾,你这是何意?你说的国家危机又是何意,那说的番邦叛乱又是哪里?”

  李世民也不由的思考起来李承乾刚刚说过的话。

  “父皇,可知,为何如今的番邦为什么会依附我们大唐吗?难道是因为父皇你的品德吗?”

  李世民的脸黑的跟锅底一样,你夸我武功不行吗?说什么品德。

  也不就是那个事吗?

  欺父弑兄杀弟屠子压弟媳吗?

  肯定都是觉得朕文治武功没话说了,才挑出这样的一些小毛病。

  自古天家最无情,屠杀亲族也并不是朕一人所为啊。

  “肯定是畏惧于我大唐的国力军力了。”李世民没好气道。

  唐朝打下的疆域虽大,但却没有守住,比过不过汉时武帝,他打下的疆域,基本上都能收进了版图。

  在后世之中,也都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国土。

  而唐朝呢?在武则天当政之时,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彻底破坏,军力不再,各地纷纷反叛闹独立,小弟也不当了。

  “但是我大唐的国力和军力都不会像如今这样的鼎盛,那到时候,边疆岂能不乱?国可还会有宁日?”李承乾反问道。

  “不,不,我大唐的军力怎么会衰落呢?府兵制能传万世,军力更不会削弱的。”

  李世民难以置信,连忙摆手否认,这府兵制是脱胎于前朝,是最适合的一套军制。

  府兵从入军,便是一支属于兵卒,除了干农活之外,他们就在训练,保持着绝大的战斗力。

  而如今大唐土地辽阔,兵源充足,怎么会造成军力不足呢?

第72章 有兵有将 谁冒头杀谁

  

  李承乾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丝嘲讽之意,他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光芒。他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位正值壮年的雄主。

  气氛在这一刻变得诡异无比起来。

  尽管李世民贵为皇帝,但此刻却感觉到自己在气势上似乎被压制住了。

  李承乾才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可知,儿臣在下徐州时,还目睹了何等景象吗?”

  李世民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不安。

  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李承乾继续说道:“均田制已经遭到了破坏,土地再次被兼并,百姓们失去了他们的田地,被迫流离失所,或是成为了佃农。”

  李世民的瞳孔猛地放大,一股强烈的杀意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他的眼神变得凶狠且锐利起来,整个人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即将爆发。

  “岂敢!他们怎么敢违背国家的禁令?大部分的土地都应归国家所有,严禁私自买卖。”

  李世民深知均田制乃是大唐的根基,作为一国之君,他亲自制定了这些政策,对此自然再清楚不过。

  府兵制的存在依赖于均田制,如果均田制被破坏,那么府兵制将无法维持,军士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内忧都处理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对外。

  “是谁?”李世民低沉的声音响起,他的眼神充满了威严和愤怒。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

  一众大臣们纷纷转过头来,目光集中在李世民身上,他们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然而,李世民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深吸一口气,脸色变得平静,但在那平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股惊天动地的怒火。

  “何解?”李世民凝视着眼前的军士,语气冰冷地问向李承乾道。

  李承乾坚定的开口道:“强军,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实行的府兵制虽然节省了开支,但却导致了军权的过分分散,地方权力过大,而皇权相对较弱。

  这种情况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度降低,以及军阀叛乱频繁发生。

  只要有一个大氏族愿意出钱,国家设置的府兵就能为己所有。

  为谁卖命不卖命,你有军饷,我肯定是愿意跟你混。

  别和我一个今天快饿死的人,谈什么家国大义,我就想来点实际的,给几颗馒头,我就是你的人了。

  “强军又该如何强呢?”李世民皱着眉头喃喃自语,作为一代雄主,他也有陷入迷茫的时候。

  在他现在的时代来说,唐朝的军力已经是最强大的了。无论是突厥、吐蕃还是其他国家,都无法与大唐的军队相抗衡。

  “凝聚军心,铸造军魂!”

  李承乾缓缓道出。他知道,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军心和军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每一名士兵明白为什么而战,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

  而如今的将士,他们几乎不知为何而战,他们接受到的就只是上头的命令。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意义何在,只知道服从命令,完成任务。这样的军队,如何不能不被别人利用。

  “朕问的是如何实施?”李世民有些不耐烦道,他已然意识到,这是无比重要之事,事关国运。

  “发军饷,可以让军士们对国家有归属感,传播家国情怀,凝聚军魂。”

  长安之所以如此的富有,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便是不用开支军士的军饷。

  但发军饷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发军饷!”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起来。

  “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和群臣商议。”

  “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难道陛下的决定还要征求臣子的意见不成?”

  李承乾自然清楚,发放军饷就意味着动了整个氏族的利益蛋糕,群臣必定没有一人会赞同。

  因为这是将上层资源分配给下层百姓的重要途径,而那些当兵的人大多来自普通百姓家庭。

  李承乾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说出,就是让李世民也没有机会和群臣商量,不然这样的大事,以李世民那性子,肯定是要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聊上几句的。

  “这太显得朕专权了,就算是朕同意了,门下省和中书省也绝对不会过审的。”

  发军饷,几乎会耗尽国家税收的大部分,乃至是全部。

  “陛下,这天下若是亡了,亡的也是我们李氏,其他的氏族肯定会好好的,如果陛下不在全天下的军士面前宣布,那么这事绝对行不通,如果陛下现在就当着各州军士的面,宣布了发饷。”

  “那么,就不再是我皇室与各大氏族的矛盾了,而是天下百姓和各大氏族的矛盾了。”

  李承乾缓缓开口道,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在陈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陛下可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等江河湖海已经泛起了惊涛骇浪,这舟还能破浪而行吗?儿臣想,到了那时,一切都晚了。”

  李承乾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李世民的心窝。

  李世民默默地看着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的太子说得没错,但他却无法轻易地做出决定。

  毕竟,这涉及到整个大唐王朝的命运和未来。

  这一步迈的太大了,会引发群臣的激烈反对的,乃至会造成大唐动荡。

  “朕明白你的意思,但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草率行事朕需要时间考虑清楚,权衡利弊。”

  李世民真的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果决了,变得瞻前顾后起来,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是整个国家。

  “父皇,天下都能打了下来,还怕再打一次吗?为了我李家的江山永在,哪怕再启战端又何妨?”

  “如今较之晋阳如何,要兵有兵,要将有将,那个氏族敢冒头,就全部诛杀。”

  李承乾很激进的说道,再等的话,黄花菜都凉了,也不会有结果。

  先斩后奏,看这些谏臣如何反对。

第73章 鲜血铸就的盛世 内外夷敢称兵者皆斩

  

  “对,这是朕的江山,绝不许任何人动摇这天下的根基,哪怕是一丝也不行。”

  李世民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威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随着他的话语,他的气息变得无比的凌厉起来。

  “只是,发饷就能解决了吗?就能强军了吗?”

  李世民尖锐的目光看向李承乾,带着些许的疑惑。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能,儿臣敢保证军队对于国家的忠诚会上升很多,毕竟没有哪个氏族能发的起国家所发的军饷,就算是为了利益,他们也会拥护我们皇室的,因为是陛下给了他们钱粮。”

  李承乾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这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李世民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微微点头,很认同李承乾的观点。

  确实,军队的忠诚度与待遇息息相关,如果国家给予足够的军饷,士兵们自然会对国家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忠诚是可以用钱买到的。

  至于军魂、信仰,这不是说能凝聚就能凝聚的。这需要时间,需要通过教育、训练和文化传承来培养。

  只有当士兵们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时,才能凝聚出强大的信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