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39章

作者:无垠石

  不过李二也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对苏定方也高抬贵手,没有打杀。

  但也是因为如此,就一直坐冷板凳了。

  李二,就算是想重用,也会被官员以有违抗君命为由弹劾。

  唐俭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毕竟他真的是祖坟燃了,才逃过了苏定方的冲杀。

第66章 重任苏定方

  

  “陛下,应当是如此,苏烈苏定方有大将之风,为人正直,正值朝廷用人之际,理当予以重任。”马周也开口求情道。

  其实在场众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苏定方就是一个替罪羊、背锅侠,本来应该受大赏的,结果却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都认为苏定方能担此重任,那朕就任命他为关内道行军总管,负责北方防务。”

  李世民当然知道苏定方是个人才,早就想对他委以重任,只是迫于某些压力,一直未能付诸行动。现在这些肱股大臣纷纷提议,那他正好可以顺势而为。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高呼。李世民如今也变得有些优柔寡断,不再像以前那样果断决然。这一点,很多臣子都已经有所察觉。

  “对了无忌,李勣和李道宗他们现在都到了吗?”

  李世民一边敲击着桌面,一边抬头向长孙无忌询问道。

  早在之前他进行战略布置之后,李勣和李道宗就已经前往辽东道。

  并非直接从长安发兵,而是分散在各个州的府兵,先到当地的折冲府集合点报到,然后再前往辽东道。

  这是一种常见的军事组织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兵力,并确保军队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由于此时已过秋收时节,府兵们已经完成了农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纷纷放下农具,披上战甲,踏上征程。

  而主将们也同样如此,他们肩负着指挥作战的重任,必须提前到达战场,熟悉地形并制定作战计划。

  战争的准备工作繁多且复杂,绝不是一时兴起就能轻易发动的。

  战术布置、将官任命、兵员情况以及粮草状况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精心安排和筹备。

  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而不会因为匆忙造成了一些不可预料的变数。

  “半个多月了,也应该到了,不过兵部也还未有文书传来。”

  长孙无忌回答道。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动态。

  李勣作为先锋部队,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他需要提前到位,扫除前方可能出现的一切障碍。

  “那就好!”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仿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轻轻地舒了口气,然后接着问道:

  “那么,我们的船只建造进展得怎么样了呢?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呢?”

  长孙无忌信心满满地回答道:“启禀陛下,五百艘战船已经全部建造完毕,水军们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只等陛下您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完成集结。”

  事实上,如此庞大数量的船只,单靠一州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朝廷向沿河各州都下达了命令,要求各地齐心协力,一起建造这五百巨型战船。

  “很好,既然一切准备就绪,那就下令让水军开始集结吧。毕竟,距离来年也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了。”

  李世民果断地下达了指令。

  明年开春发动战争,时间也是正好,不算太仓促。

  “还有,武庙十月一日首次祭奠,各州府的将士一定要有人到,也都通知下去了吗?”

  这是战前的一次全国大动员,李承乾和李世民旨在就是为了提高将士的士气,提升军人地位。

  印发的文件,也差不多都已经到了各州县,反响很不错。

  立武庙和开学堂,受到了全民的支持和欢呼。

  “已经都通知下去了,祭祀那天,各州一定会有代表来参加的。”岑文本回道。

  “若是无事了,你们都退下处理政务吧,右仆射和太子留下。”

  李承乾开口说道。

  “臣等告退!”

  薛延陀的事件得到了处理,几位大臣也全部躬身退下。

  “无忌、承乾,你们也都要出征了,今日就留下陪朕用膳吧。”李世民起身,慢慢的走到殿外。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一左一右,落后于其半步。

  “承乾,你舅舅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此次出征,你要多多听取你舅舅的建议。”

  “另外,承乾这孩子也有相当不错的战略眼光,有时候,无忌你也要支持他一下,最主要的是,朕希望你们能团结协作,将高句丽一举荡灭。”

  李世民没有走出几步,就又叮嘱道。

  他怕这李承乾战场经验不足,瞎指挥,同时又叮嘱长孙无忌,给李承乾建功之机会。

  “陛下放心,我定会全力辅佐太子的。”长孙无忌双手举礼。

  穿过宫廷,几人来到了一处庭院之中,酒水佳肴已经摆上了餐桌。

  “陛下万安!”武才人盈盈上前,对着李世民一拜。

  “都坐下吧!”李世民哈哈一笑,就在武才人的搀扶下,坐上了席位。

  “太子,这是我亲自做的生鱼片,听说殿下爱吃,我特意做的。”武才人一边说着,一边把盘子端到了桌子上。

  说罢,她拿起筷子,给李承乾夹了几块。

  李世民却是不以为意,哈哈一笑,抚摸着自己的胡子。

  然而,长孙无忌的眉头不自觉地一皱。他看着武才人,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

  李承乾的眼眸之中,更是闪过了一缕寒芒。他眼睛微眯看着武才人。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动筷,武才人就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夹菜。这种行为让李承乾感到十分不满。

  这小妈对自己也是好的过分了。

  还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到的,她欲欲何为?

  武媚儿,一个原本只是小小的才人,最终却能登上贵妃、皇后的宝座,并最终君临天下。这其中难道仅仅是运气使然吗?

  晚年的唐太宗,面对着后宫佳丽三千,却唯独宠爱武媚。

  难道真的是因为大唐之中再也找不到比她更美、更年轻的女子了吗?还是因为武媚有着其他特殊的魅力和手段呢?

  李治废王立武,面对众多佳丽,为何偏偏选中了武媚娘?

  难道是因为萧淑妃不如她美丽动人吗?还是因为武媚有着独特的智慧和心机?

  李承乾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警惕了起来,李治也是在照顾李世民生病期间才与武才人认识的。

第67章 长孙无忌的忧虑

  

  吃过了忐忑不安的午餐之后。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便出了宫廷,

  日华门前,宫道很宽,足有五个马车道,两人行走在之中,显得十分的空旷。

  “太子以为武才人如何?”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问道。

  李承乾闻言,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着长孙无忌的意图。他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不知道舅舅此话何意,后宫嫔妃,侄儿也不好加以评价。”

  长孙无忌一直以来都支持李治,而现在李世民又一次明确了自己监国的地位,不知道长孙无忌的立场是否有所改变。

  他静静地观察着长孙无忌的表情,试图从中窥探出一些端倪。

  他深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智谋,此人能够在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他看着长孙无忌,等待着他的下文。

  长孙无忌缓缓说道:“以舅舅之见,此女有狼顾之相。”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以他的身份,就是当面李世民,他也敢说。

  “近段时间以来,陛下一直留宿武才人宫中,恩宠至极,怕不是什么好事,不久之后,你我也要远赴战场,能够劝诫陛下的人也不多了,而且陛下如今也是越来越不听劝了。”

  长孙无忌无比担忧的说道,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有远见。

  “那舅舅以为如何,进谏直言吗?”

  李承乾开口道,现在的武媚还没有变成武则天,但是其如今表现出来的心机,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

  她并不是无意,而是有目的性的。

  不然打死李承乾也不相信,李治那小子是软弱了一些,但是也是出了名的孝顺,按理来说,怎么会对自己的小妈起感情呢?

  他宫中的王妃又不是不美,这里面怕也是武才人的谋划。

  “现在陛下如此宠爱其,直言进谏怕是只会冒犯天威,我只是想提醒你,要小心这武才人一些。”

  在宴席之上,长孙无忌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来了。

  “舅舅的话,我会记在心中!”

  李承乾应了下来,不用其提醒,李承乾也会提起一万个心。

  别又被阴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较为昏庸,耳根子一软,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而自己也算是逆历史洪流而上,要夺走原本属于李治的皇位,这会不会出现诡异,也未曾可知。

  “如此舅舅就放心了!”长孙无忌虽然是这样说着,但是还是眉头不展,还是忧心忡忡。

  在此时,他也许还没有那么大的欲望还是为李唐天下而考虑。

  权力是毒药,才让他迷失了方向,为了独霸朝纲,才对同僚下手。

  原本房遗爱也并不是谋反,他有几斤几两,还谋反。

  他和高阳公主也只是想为了世袭的国公爵位,而陷害房遗直。

  但是落在长孙无忌的手中,那就变了味,成为了谋反案。

  江夏王李道宗、武安郡公薛万彻和吴王李恪也被其污蔑入了谋反案之中。

  唯有李勣见势早,见褚遂良也倒到了长孙无忌的阵营后,就辞官不干了,才躲过了一劫。

  接着李承乾又跟长孙无忌进行了高句丽战术的讨论。

  长孙无忌也是军事大家,对于战争的见解也有很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海战,就有所欠缺。

  海战比陆战还要讲战术,毕竟是在大海之上,船沉了,一切都白搭。

  这也不怪长孙无忌,就是李靖来指挥海军对战,也不一定能强到哪里,他们都陆军王者,进了海也只能当旱鸭子。

  至于李承乾,那就更别说了,他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既然都没有海战经验,那就只有用天赋来弥补了。

  那就是刘仁轨必须去,而且指挥权还得全部是他的,这家伙天赋异禀。

  ……

  “国之重器!”

  太学院中,孔颖达轻轻的抚摸着活字印刷模胎,老脸上的皱纹堆积在一起,仿佛一朵盛开的花骨朵,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

  活字印刷模胎的第二版,被送到了太学院。

  这里是国家典籍的珍藏之地,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场所。

  每一本书籍都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和历史,而活字印刷术将为这些书籍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听说这活字印刷术是东宫发明研究出来的?”

  于志宁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惊叹。

  如此伟大的文学巨作,能够流传千古的美事,居然与他们这三位当世大儒毫无关系。

  而且,这活字印刷术似乎是在他们离开东宫几个月后突然出现的,让人感到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