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374章

作者:墨色江南

  “哈哈哈,老孟你还真是个人才,豫南在你手里准没错!”

  朱瀚对孟端夸奖起来,“行了,我明天要继续北上,这两天辛苦你了,希望你再接再厉,让豫南的百姓不仅能吃饱,而且要过上好日子,你能不能做到?”

  孟端回答的也很干脆:“臣定不辱命!”

  ……

  殷州。

  胡大海已经掌控了很大一片区域,他对投降的土著采用了军事化管理的政策,所有人都必须按照军中的规矩生活,这无疑让他对殷州的治理变成非常简单的事情。

  如今,孔明德、严向东、周德明三人已经完成蜕变,胡大海直接让三人为先锋,对掌控外的区域进行扩张。

  这位南孔后裔,现在已经完成蜕变,从拿着纸笔的读书人,进化成了提刀砍人的武将,随着死在他刀下的人越来越多,他身上的气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这天,是孔明德前来向胡大海汇报进展的日子,顺便向胡大海要一些物资,以满足扩张的物资需求。

  胡大海看着黢黑、健硕的孔明德,心中非常满意……他这算是完成了朱瀚给他的任务了吧?

  朱瀚让孔明德流放到殷州,为的就是促使他做出改变,大明需要的孔家,是能文能武的孔家,是能为大明效力的孔家,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家族利益的孔家。

  孔明德为了取暖,选择烧毁带来的书籍,从那一刻开始,孔明德就已经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是巨大的……最起码胡大海很满意,为此胡大海还专门请他吃了顿饭。

  糙米饭,大肥肉……孔明德吃的狼吞虎咽,一点都没有读书人应该有的儒雅。

  “我听说,你又找了三个土著女子?”

  胡大海看着孔明德,开口说道:“节制些,色字头上一把刀,你整天打打杀杀,再趴在娘们身上用力,身体受不了,回头我给陛下和英王殿下写信,请求他们在大明给你找两个婆娘。”

  “将军,我还行,这女人……我也不想,还是大明的好,但是……我必须这么做。”

  孔明德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对胡大海解释道:“越国公,殷州距离大明太远,运送物资就已经非常艰难,运送女人……太过浪费,越国公……英王殿下要控制殷州,让其变成大明在海外的飞地,我们要能够自给自足、长久发展,而不是一直靠国内运送物资,那么物资、人口都需要自给自足,我手底下的那些人,不少是大明人,他们不希望和当地的女人发生什么……呵呵,说句难听点的话,老……我现在看身边的男人都比看那些女人要好,但是……我作为他们的头领,您又对我那么的信任,我不想辜负您的信任,所以……我必须以身作则。”

  也就是说,孔明德睡了土著女人,他的手下才会有学有样的去做。

  为了大明血脉能够在全世界开花结果,孔明德觉得自己的牺牲非常大。

  “放屁!”

  胡大海撇了撇嘴,对孔明德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这里的土著虽然长得和咱大明女人不同,但她们的皮肤很滑……咳咳!”

  “嗯?”

  孔明德抬起头,看着胡大海:“没想到,越国公也是同道中人啊……”

  “……滚蛋!”

  胡大海骂了一句,随后调侃着说道:“能和南孔孔家主在一张饭桌上讨论女人,真是罕见。”

  “以前是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英王殿下和陛下……孔某从心底感到佩服。”

  是真的佩服,孔明德万万没想到,他被流放以后,生活竟然会如此出彩。

  孔明德对胡大海说道:“越国公,他们这儿的土著为我献上了一种食物,是植物的根茎,呈紫色,吃下后对身体非常好,一夜七次不在话下……”

  “嗯?给我……咳咳,那是什么玩意?别有毒!”

  胡大海来了兴趣,但在孔明德面前不好失去他作为将领的威严:“节制些,把殷州打下来,还要靠你们来治理呢,未来英王殿下来到殷州,我希望让他看到富饶的殷州。”

  “英王殿下要来?”

  孔明德眼睛亮了起来,情不自禁的询问道:“什么时候?”

  他是真希望见到朱瀚,毕竟当初被流放到殷州就是朱瀚的主意,如今孔明德在殷州得到重生,他自然希望能够见到朱瀚当面感谢。

  “不知道,他只是说他要来,具体什么时候他没有提。”

  胡大海也不想再提,摆摆手对孔明德说道:“拿上物资走吧,另外你警告一下严向东,他最近做的有些过分,让他老实点,别以为这里是殷州,他就能在这当土皇帝!这里,依旧是大明的天下!明白吗?”

  “是!”

  胡大海没说什么事,孔明德也不好再问,他转过身后,不由得皱起眉头,严向东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这才刚过了一点好日子,他就想搞其他的了吗?

  离开的孔明德,拳头不由得攥紧。

  趁着这次去给严向东送物资,去严向东的营地去看一下,看看他在做什么。

  如果严向东做的过分,孔明德不介意让他从殷州消失。

  孔德明被流放到殷州,已经让孔家遭受巨大灾难,他不希望孔家最后的香火从他手中消失,孔家无法在大明生存,他想在殷州再造新孔氏,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干扰到他的计划。

第291章 不一样的锦衣卫

  应天府,皇宫中。

  朱元璋正在和马秀英一块吃早饭,旁边放着的是朱瀚送过来的书信。

  越看朱元璋脸上的笑容越是灿烂。

  “七五出去了一趟,倒是给咱找到不少人才。”

  朱元璋拿着书信,“先是韦成波,现在是孟端……这个孟端我是知道的,一个老骗子,当初如果咱打豫南的时候再晚一步,他就把整个豫南的蒙元官吏一网打尽了,这家伙……以前为什么没有听到过他的名字?”

  马秀英倒是很清楚:“你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不属于哪个家族,而且做了行骗之事,朝堂上的官员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们不会让你知道孟端的名字,倒是在后宫里,不少公公知晓他的事迹,毕竟行骗的事在哪都是一个乐子事,更何况他骗了整个豫南行省,这份传奇故事,让宫里的公公们倒是很喜欢,经常讲他的故事。”

  朱元璋知道,朝堂中的大员们,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家族,他们想要把自己人安插到朝堂中,却从来没想过把外人拉进去,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处理起来也是有心无力,他想找到自己的一条路。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妹子,咱想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让他们直属咱,负责帮助朝堂选拔优秀的人才。”

  朱元璋皱着眉头,对马秀英说道:“吏部负责考核的官员,也的确足够优秀,但却不能为咱所用,那些人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其他势力的影子在,咱用起来也不是很放心,所以就想着成立一支队伍到各个州府、甚至深入到县城中,有优秀的人才就写信推荐,不过……这样的人要求比较高,做起来也非常困难。”

  就一个字:难。

  面对朱元璋遇到的困难,马秀英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她却说了一个很符合朱元璋想法的答案:“要不……去找七五问问?”

  “咱也是这么想的,有啥麻烦事找七五准没错,可是……以后怎么办?我现在遇到麻烦事就找他,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就找他,以后呢?”

  朱元璋很是纠结,他看着马秀英,很无奈的说道:“他是要离开的,去海洋的另一面当王爷去……以后他走了,我还怎么联系他?”

  朱瀚是不会一直呆在朝堂中的,朱元璋就有想过让他在朝堂担任要职,或者说在应天府旁边给朱瀚找一个好地方当封地,可他什么都不要,偏偏要跑到殷州去,朱元璋虽然不想让他离开,可是却毫无办法。

  朱瀚是个死犟的性子,他决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来,朱元璋无法劝说朱瀚改变主意,只能尽量延缓朱瀚离开的时间。

  在朱元璋心中,朱瀚的地位是独一档的,每每见到朱瀚,他总能想到兄弟二人从小到大的事情,而且他认为如果不是朱瀚的极力劝说,他现在还说不定在哪个寺庙里乞讨呢,根本不会有现在的皇帝。

  马秀英也知道朱瀚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知道朱元璋舍不得兄弟二人分开,提到朱瀚会走,朱元璋就非常的失落,她伸出手,和朱元璋握在一起:“当家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七五现在想离开,以后……或许不会也说不定。”

  “实在不行……咱就把标儿培养好,咱把咱的班子都留给他,以后这皇帝让他去做算了。”

  朱元璋反手和马秀英的手握在一起,“咱们和七五一起,到海洋的那边过神仙日子去。”

  “想的真美!”

  马秀英白了眼朱元璋,“到时候,你舍得这偌大的大明?”

  “咋不舍得?”

  朱元璋回答的却振振有词,对马秀英说道:“如果没有七五,怎么会有现在的朱元璋?咱的名字就是他帮忙取的,咱走的每一步都是他在旁边帮助,如果不是咱拖累他,说不定现在的皇帝是谁呢。”

  在朱元璋心中,朱瀚是更适合当这个皇帝的,可他偏不,什么都不要。

  朱元璋还想再说什么,想了想却没有说出来:“算了,给你说这些干啥?我先回去给七五写信了。”

  写信的内容,也主要是他刚刚提出的帮助朱元璋选拔官员的办法。

  ……

  当朱瀚来到草原上的时候,朱元璋的信也就到了他手中,看完信的内容,朱瀚不由得笑了起来。

  看来,锦衣卫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了啊。

  不过,对现在的朱元璋来说,锦衣卫成立的目的并不是监察百官,而是要帮助他挑选能够被他掌控的官员,如今的大明朝堂上,官员派系林立,这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朝堂建立一个新的派系,独属于朱元璋的派系,保证政令可以畅通无阻的下达和进行。

  刘三娘在草原上骑马,朱瀚则到一边给朱元璋回信。

  内容很简单:既然是选拔官员,那为什么不监察百官?

  朱元璋在信中提到,这支选拔官员的队伍文化素质要高,得承担起选拔官员的责任,这在朱瀚看来完全没必要……朱元璋只要保证这支队伍对他足够忠心就够了,只要这支队伍不滥杀无辜,不搞株连和牵连,就不用太过担心。

  至于统帅这支队伍的人选,朱瀚向朱元璋推荐了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一起玩到大的,又是最早投靠朱元璋的人,汤和在封王以后,就回到了凤阳老家,可以说他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派系,用他会非常放心。

  至于朱元璋信里面提到的,想让朱瀚帮他组建一支选拔官员的队伍……朱瀚直接了当的告诉朱元璋:不干。

  太累了,不想做。

  同时朱瀚也说了,不管谁当这支队伍的头头,他都会在旁边提供帮助,但是他不会当这个头领。

  朱瀚在信的末尾,还帮着朱元璋把这支队伍的名字取好了:锦衣卫。

  这支锦衣卫成立的初衷和前世已经不一样,朱瀚在取名字的时候,借用了另外一个典故: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故而取名锦衣卫。

  把信给朱元璋写完,然后用蜡封好,交给身边的人让他把信送走,朱瀚就朝着正在草原上纵马奔驰的刘三娘走过去。

  刘三娘看到朝着她走过来的朱瀚,催马朝着朱瀚走过去:“夫君,好不容易来了一趟草原,你不骑马玩吗?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正是骑马的好地方啊。”

  “骑!当然骑!”

  朱瀚走过去,握住缰绳翻身上马,正好把刘三娘抱在怀里,他在刘三娘耳边小声说道:“不过,一个人骑马有什么意思?两个人一起才好。”

  在后世的时候,朱瀚就听说过‘马震’,他也想试试,这马上舒服不舒服。

  刘三娘察觉到朱瀚动了坏心思,不安的向四周看去:“殿下,别这样……大白天的,周围还有人呢。”

  “没事,我们跑远一些。”

  朱瀚才不管那么多,骑马朝着草原深处的荒无人烟跑去,同时他也不着痕迹的提醒侍卫,让他们不要跟过来。

  朱瀚虽然喜欢玩,但也不希望被别人看到啊。

  娜塔莉和索菲娅看到朱瀚和刘三娘跑远,心中有些期待,想一起跟着跑过去,可旁边的周芷若却在看着两人,绝不让她们跟过去。

  周芷若也想试试,但她脸皮薄,不好意思过去……如果这时候朱瀚跑过来把她拉上马,她也会忸怩的跟上去的。

  ……

  伊利城!

  大明的援军到来之前,帖木儿就带着他的人跑回到了西察合台汗国。

  不跑不行啊,在伊利城外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连牙都被磕掉两颗,愣是没把伊利城打下来。

  这让帖木儿不得不抱头鼠窜。

  徐达凭借手中少量的兵马,愣是扛住了帖木儿的炮火攻击。

  带领援军前来的,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他见到徐达后,立刻单膝跪地:“大……”

  话还没说完,就被徐达一把拉起来:“保儿来了,不错,越来越有当将军的风范了。”

  徐达治军向来以严谨著称,军纪严明,在军营里就算是他儿子也得以职位相称,而现在他面对李文忠,却抛弃了自己的坚持,李文忠也没有继续喊徐达元帅,而是笑着喊了声“徐叔”。

  “来,咱们进帐再说。”

  徐达拉着李文忠走进他的大帐,伊利城遭受了猛烈地炮火攻击,房子倒塌不少,而且徐达为了应对帖木儿攻城,拆了不少房屋,用房梁当滚木,如今明军正在帮助城内百姓盖房子,为了避免其他人的非议,徐达把他的房子让给百姓暂住,自己则挪到了帐篷里。

  把李文忠拉到帐篷里,徐达没有废话,他直接对李文忠说道:“帖木儿趁伊利兵力少搞偷袭,让我吃了次闷亏,不过这亏不能白吃,我们要报复回去。”

  帖木儿退走不算,徐达要自己报复回去。

  李文忠明白徐达的意思,他立刻对徐达说道:“大帅请吩咐,文忠定不辱命!”

  “好。”

  徐达指着地图,对李文忠说道:“这里是西察合台的边境城市利泰,帖木儿退回去以后,肯定要在这进行休整,我们要在这儿,给帖木儿来一次狠的,不过为了防止被查探到,我们的行动必须要快,要赶在帖木儿反应过来之前,给他们予以痛击,让他们知道,找我们大明的麻烦,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

  “保儿,你稍作休整,带领精锐进攻,我带领后续兵马跟上,你要保证,在我到之前,攻破利泰的一面城门。”

  李文忠明白了徐达的意思,双手抱拳:“遵命!”

  “嗯。”

  徐达又忍不住提醒道,“宝儿,注意安全。”

  李文忠咧开嘴一笑:“放心叔,我知道该怎么办。”

  徐达看着李文忠的样子,心稍稍的放下不少,李文忠也算是大明朝能征善战的武将了,当初他在李贞的带领下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为义子的同时,也派了文臣武将对他多有培养,他又经历了很多次战场的磨练,也已经变成沙场百战老兵了,对他徐达多少还能放心些。

  只是在李文忠离开的时候,徐达提醒道:“不要老想着冲锋在前,火炮你不方便携带,多拿些火铳,还有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