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373章

作者:墨色江南

  周步莘当断则断,丝毫没有犹豫的下令:“今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跑了。”

  军士还有些犹豫:“可是,将军给我的命令是……”

  刚想说要保护周步莘,却被周步莘直接打断:“现在是我的命令!立刻去,跑了西塔拉玛,我要你们的脑袋!”

  见周步莘说的杀气腾腾,五位军士也不敢再说什么,赶紧带着周步莘追向西塔拉玛。

  军士们不远万里的离开大明,在海上漂泊,他们也想立军功,周步莘的话正和了他们的意思。

  决不能让西塔拉玛跑了!

  当一百大明军士从港口跑到宫殿中的时候,宫殿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只有张定边和周步莘在生闷气。

  张定边把宫殿里的侍卫、海盗、海盗头子都给宰了,可唯独被西塔拉玛跑了……他跑了就跑了吧,却被周步莘占了便宜。

  这就像是张定边娶媳妇,聘礼下了、房子盖好了、新娘娶回家了、可到了入洞房的时候才发现,新郎成了周步莘,这往哪说理去?

  周步莘倒是乐呵呵的……任凭谁占了便宜都得很开心。

  至于请张定边喝几次酒,这都是小事,根本不成问题。

  ……

  “这群狗曰的蛀虫!”

  朱瀚路过徐州的时候,真的被气到了,他在徐州大开杀戒,斩杀了包括徐州府府尹在内的七十三名官吏,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家人。

  朱瀚气呼呼的回到家中,对刘三娘说道:“张乾这个砸碎,死了都是便宜了他,真以为在徐州就能当土皇帝了是吗?把百姓当奴隶使,想杀就杀……狗曰的,偌大的徐州城,让他们治理得乌烟瘴气!”

  徐州府府尹张乾,是本地的一个大世家,他仗着自己是徐州土著,给自己家拉了无数生意,使得整个徐州只认张家却不知州府,张家发展的越来越快,在徐州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张家弟子一个个都嚣张跋扈,草菅人命、强抢民女、欺行霸市……导致徐州城外地商人几乎没有,全都被张家霸占。

  张乾对于朱瀚路过徐州的事情,已经提前得知,并且已经知道朱瀚关注的重点,所以在朱瀚来之前,他就带领张家做好布置,同时威胁百姓。

  可是,张乾哪里知道,朱瀚在前往徐州的路上,就已经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来到徐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张乾以及他的家族全部控制起来,同时张榜公示,让徐州城的百姓揭发检举张乾的罪证。

  一开始,没有百姓敢来,朱瀚找了几个托,很快就把百姓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张乾的劣迹如雪花般飞到朱瀚的案桌前,朱瀚一声令下,张乾和他的家族,以及和张乾一起狼狈为奸的人,全部斩首示众。

  而且,朱瀚在杀他们的时候,做的非常绝,他把以张乾为首的官吏以及犯罪了的那些人,全部都押到百姓面前,向百姓陈诉他们的罪证,最后张乾以及和他关系紧密的官吏,被群情激奋的百姓硬生生的从刑台上拉下来,被百姓用拳头砸死。

  刘三娘是绿林出身,她在遇到朱瀚以前,也见到过贪官污吏,所以她内心中是对贪官污吏无比厌恶的:“您说的是,这些人死了真是便宜了他们,就该把他们千刀万剐才解恨!陛下给他们发的薪饷不是挺高的吗?怎么还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还是贪!”

  朱瀚攥着拳头,敲着桌面:“每个人都贪,但你不能贪得无厌,像张乾这种没把百姓放在心中的人,他们贪的心都黑了!”

  看到朱瀚还在愤怒当中,刘三娘也没有再继续拱火,而是握着朱瀚的手劝说:“相公,别让这种杂碎坏了兴致,你已经把他们惩治了,百姓们也不用再畏惧什么,咱为这种人渣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嗯。”

  朱瀚长舒几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说道:“我也知道,贪官屡禁不绝,这不是单靠外力监督完成的事情,还是人自身的控制力,不过……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不敢做的太过分!”

  刘三娘听到朱瀚的话中又出现了曾经的自信,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相公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嗯。”

  朱瀚点点头,“他们不是最注重礼义廉耻吗?那就从礼义廉耻下手!”

  ……

  朱瀚的动作,并没有隐瞒朱元璋,非但如此他还写了一封长信,把事情的起始都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后,自然是拍手称快!

  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告诉他们朱瀚就应该这么作!

  百官已经习惯了,朱元璋对朱瀚是无条件的信任,他做的事情朱元璋都会认同。

  行吧,反正天下都是你们老朱家的,你那么信任朱瀚,我们也无话可说。

  其实,不光是朱元璋信任朱瀚,包括非常看不惯朱瀚在内的朝堂百官,心中也对朱瀚非常信任。

  朱瀚处事公平,尊重律法,而且不争权夺利,朱元璋封朱瀚做黄太弟他都不要,单单是这份肚量,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朱瀚唯一一点让大多数朝臣不满的是,他站在了百姓那边,而不是和士大夫站在一起……就因为这一点,他们注定无法成为朋友。

  百官们摆烂,但朱元璋却不这么想。

  他看着朱瀚给他的书信,对朝堂上的官员说道:“英王在信中,对贪污和欺压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说官员们之所以会贪污,是因为无法压制自己的欲望,一味的杀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给我出了个主意。”

  听到朱元璋说,朱瀚又在信里给朱瀚出主意了,立刻正色起来。

  他们可以让朱瀚杀贪官,可不想让他给朱元璋出主意,朱瀚一肚子坏水,出的主意也都是蔫坏,让他们痛苦不已。

  如果这个主意不好,他们就要想办法让朱元璋摒弃。

  “我觉得英王的提议不错。”

  朱元璋把朱瀚的信放下,看向满朝文武:“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的人,自然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可当你们的手伸出去的时候,就忘记了这份礼义廉耻,那咱就帮你们把这些礼义廉耻再找回来。”

  朱元璋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朝臣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朝臣炸了锅。

  “刑部尚书何在?”

  朱元璋直接点出了刑部尚书的名字,看到刑部尚书李尚义从百官队列中走出来,朱元璋立刻说道:“还有不少官员犯了事关在牢房里,干脆也不用把他们关起来了,你们刑部派出一批人,把牢里的官员带到大明各地,让他们到了地方以后,把自己贪污的过程说一遍,用以警告各地官员。”

  什么?

  朱元璋的话,让满朝文武都绷不住了。

  这是朱瀚给朱元璋出的主意吗?

  太……太特娘的损了。

  官员们心中把朱瀚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

  让贪污的官员从牢房里走出去,到全国各地的官府去给官员们讲课……那些在牢房里的官员,本来就已经颜面扫地,而现在朱瀚却要把他们的脸都给扒下来。

  可是,这还不算完。

  朱元璋继续说道:“翰林院的编撰何在?”

  一位年轻编撰站了出来,朱元璋对他说道:“我准备把这些贪污的官员编撰成册,你把他们的材料重新抄录,做到内容详实,百姓一看就能看懂的书籍,不要用什么春秋笔法,就如实记载,我要让这本《警示录》,成为大明官员头上悬着的利剑,让他们在伸手的时候,记着这本书给他们的警示。”

  “……”

  朱元璋的这波操作,让满朝文武都猝不及防……啊,不是,这不是朱元璋的操作,是朱瀚的操作,朱元璋怎么能想出这种阴损的招数?

  这不仅是让他们把脸撕掉,而是要让他们遗臭万年!

  不管大明存在与否,这本《警示录》都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且听朱元璋的意思,这本书是要向百姓售卖的,这特娘的不是让那些在牢狱中的官员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吗?

  这招可真够狠的!

  朱瀚他怎么能想出这么阴损的招数?这么一来,在大明朝当官,可是危险性极高的行业,说不定会直接遗臭万年……关键是,跟着朱元璋太难,收五十两银子就能剥皮充草,如果这么一来,谁还敢进入大明的朝堂?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有头铁的御史站出来反对,可朱元璋一句话,就把他给怼回去了:“咋?你觉得这些贪官污吏,不能被曝光出来?他们已经触犯大明律法,我们还要顾及他们的颜面,替他们遮掩不成?”

  “并非如此!臣认为,您和英王殿下的决定非常英明,此举可大大削减官员们贪墨的心思。”

  出言反对的官员跪在地上,赶紧解释道:“臣之所以反对,是因为陛下您定下的律法太过严苛,贪墨超过五十两就要被当场剥皮充草,这条律法和您提到的《警示录》冲突,如果抓住贪墨的官员就要被当场剥皮充草,又如何能起到警示天下官员的作用?”

  朱元璋听完,瞟了眼桌上的书信。

  没想到,在朝堂上竟然还有人和朱瀚的想法一样。

  这让朱元璋来了兴趣,他询问道:“那你认为,应当如何?”

  百官们听到御史的话,还想看热闹呢,可没成想刚刚出言反对朱元璋的御史,此时竟然和朱元璋站在一起,把矛头对准了他们,百官们气的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心中怒骂:这个御史是谁家的?竟然头顶长反骨!

  特么的,现在丢脸不说,连一了百了的去死都做不到!

  “臣认为,对于官员限制的律法,应该制定的更加详实,五十两银子是贪墨,那和五十两银子相匹配的物品,算不算也是贪墨呢?”

  御史似乎对此早就有了很深的研究,回答朱元璋问题的时候条理非常清楚:“陛下您之前指定的律法太过严苛,臣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的贪墨银两制定相对应的惩罚措施,死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流放和劳动改造,都应该成为惩治贪墨的一部分。”

  百官们听到后,如丧考妣。

  朱元璋却满心欢喜,甚至都没有任何掩饰的拍手称赞:“好,你说的非常好,这件事交由你来负责,一个月内我要看到针对贪墨官员的律法!你能不能做到?”

  这位臣子双膝跪地,匍匐在地上:“臣,陈瑛,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满朝文武脸色更难看了,他们盯着跪在地上的陈瑛,双目喷火,如果这里不是朝堂,他们现在就想把陈瑛与处置而后快。

第290章 大明朝堂的异端

  应天府里,朱元璋如何处理整治贪墨的事情,朱瀚并不关心,或者说他了解朱元璋,知道自己不必操心。

  再者,根据朱瀚对朱元璋的了解,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贪官污吏在大明朝存在,而且朱瀚为朱元璋解决了一个难题,他开心还来不及呢。

  不经朱元璋允许在徐州大开杀戒朱元璋只会开心,如果朱瀚一点动作都没有,那朱元璋才会生气呢。

  离开徐州后,朱瀚并没有直接北上齐鲁,而是向西进入豫南境界。

  在原本的计划中,朱瀚是要到曲阜休息的,毕竟那儿曾经是孔氏地盘,不过却被朱瀚直接从天上按到地下,此时曲阜的大臣是朱元璋派出去的心腹,就算去也不过是看到的表面文章。

  而且,他们早已知道朱瀚会路过曲阜,经历过徐州这件事,朱瀚干脆直接转道,突袭豫南。

  豫南行省的布政使司听说朱瀚突然改道,立刻慌了起来,在朱瀚原本的行程中,朱瀚根本不会从豫南过,可现在怎么突然转道了?

  徐州距离豫南不远,朱瀚在徐州城大开杀戒的事他们必然会有耳闻,在这些官员看来,朱瀚就是一个扫把星,所到之处必然会给他人带来灾祸,豫南行省的布政使司原本还想着自己比较幸运呢,可谁曾想……朱瀚却直接给他带来灾祸。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此时的豫南布政使司是孟端,一位反叛了大元进入到大明官场的人,不得不说他有两把刷子,能从降臣变成大明朝的重臣,主管一方,孟端是有两把刷子的。

  可他本事再大,此时也不可能阻拦朱瀚出现在豫南。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接。

  同样的,孟端也让身边的人告知豫南各府、县的官员,让他们各自照顾好自己,如果谁做了贪墨的事情,尽快站出来认罪,如果被朱瀚查到,最后必然会是家族也跟着受牵连。

  孟端的威胁,再加上朱瀚凶名在外,的确恐吓住不少官员,以至于他们在见到朱瀚的时候,双腿都是战栗的。

  朱瀚来到豫南后,孟端带领着豫南布政使司府的大小官员前来,见到朱瀚后躬身道:“臣,豫南布政使司孟端,见过英王殿下。”

  “你就是孟端?”

  朱瀚上下打量着孟端,却发现……这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大忽悠,也不怎么样嘛,看上去连读书人都不像,就像个老农,毫无出彩之处,朱瀚实在想不明白,这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中年人,他是如何坑骗蒙元大臣们的。

  转道来豫南,一则是对齐鲁的情况比较放心,另外也是想搞一下突然袭击,检查一下豫南行省的治理。

  当然了,还有朱瀚的一个小小愿望,他想见一次孟端。

  孟端可了不得,当年如果不是朱元璋北上的行军速度比较快,孟端一个人就把蒙元在豫南的高层全都给掀翻了。

  这老家伙,就是个骗子!

  孟端是读书人,但他却不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他当年高中进士后,因为不被蒙元重视,心中非常郁结,寒窗苦读十年,好不容易高中进士,你们却不重视我?

  一咬牙一跺脚,孟端直接走上行骗的道路,给自己安了个官职,然后南下豫南进行行骗,那些蒙元的贵族也傻,知道孟端是来口传圣谕的,直接选择相信,孟端直接成为豫南的土皇帝……然后在被戳破谎言前夕,孟端直接选择先下手为强,把豫南的高层都给绑了起来,还没等到他下手呢,徐达和常遇春带着人打过来了,孟端干脆把被他抓住的蒙元高层当成自己的投名状。

  后来,孟端从一个七品县令做起,短短七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豫南行省的布政使司,别的不说就说他这份能力,就足以让很多人佩服……这其中也包括朱瀚。

  没有金手指,没有武力值,没有对历史的先知先觉,甚至连帮手都没有的时候,一个人在敌人的大本营勾心斗角……朱瀚不得不承认,如果换成自己,不见得比孟端做得好。

  这是个大才!

  为此,朱瀚专门在豫南多呆了两天,和孟端到黄河边上看了看,顺便在周围的几个州府走了一遍,看过之后朱瀚没觉得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但也没什么出错的地方。

  一个字形容就是:稳!

  豫南行省走的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不求出差错,也不求出成绩,就是一步步的向前迈进。

  在黄河边上,朱瀚对陪在他身边的孟端说道:“来到豫南,和我在应天以及路过江浙、皖徽时的完全不同,你不故步自封,也不急于求成,四平八稳的一步步向前迈进,豫南的老百姓有你这位父母官,真是他们的福气。”

  “能得到英王殿下的夸奖,是臣的福气。”

  孟端情商很高,否则也不可能一个人就在敌人窝里把对方搞到团灭,他听出朱瀚话里的意思,对朱瀚解释道:“豫南的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更想安稳的过日子,让他们去建工厂、做生意……太遥远,只能先让百姓们安稳下来,带领一部分人先去做生意,然后满满的引领百姓也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

  作为豫南的最高行政官员,孟端对豫南行省的情况摸的很清楚,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方案,只是他在和朱瀚说的时候,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说太多自己的规划。

  “不错,不错。”

  朱瀚看着身边的孟端,笑呵呵的说道:“没想到,孟大人胆子这么大,但是在面对百姓的时候,你却用了最稳妥的方式,大明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

  “我?”

  孟端自动过滤了朱瀚最后对他的夸赞,因为朱瀚话中的意思在前面两句,他胆子大……说的也是在蒙元时期,而不是现在。

  “英王殿下说的是我当时绑了蒙元官员的事情吧?当时我也是太年轻,太气盛了,如果换成现在……我或许不敢那么做。”

  孟端说着就露出苦笑,“臣寒窗苦读十年,在蒙元却备受欺压,臣实在是忍不了这口气,所以不得不铤而走险,但在大明,臣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些,陛下和殿下您人尽其用、物尽其才,所有人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即便现在把臣罢官,让臣去做平头百姓,那臣也是愿意的,在大明……做百姓可比做官幸福得多。”

  瞧瞧,孟端多会说话,朱瀚明明是在说他,可他把话接过去以后,开始拍朱元璋和朱瀚的马屁,而且让人听着很舒服。

  做百姓比做官幸福,这不是贬义,而是赞赏朱元璋对官场的治理决策英明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