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47章

作者:飞花逐叶

  其实迎春并不想再来,可听了朱景洪的这句话,她一时间就犯了难。

  “嗯?”

  “嗯!”迎春只能再度点头。

  “好了,快些回去吧,她们若问就说在园子里转了转,不小心忘了时辰!”

  “是!”

  被朱景洪一番嘱咐后,迎春被邓安引导着离开了,走路时她心里亦深感焦灼。

  待其回到同心殿时,邢王两位夫人正打算告辞,于是她便顺势加入了其中。

  一番行礼道别后,贾家众人退出了同心殿,来到外院后往东去了马厩,然后众人分别上了车离开。

  迎春和探春坐了一辆,此时姐妹二人各坐了一边,心里想的事也完全不同。

  探春在回想宝钗说的话,细致分析其喜好和性格,以此调整日后说话的方法。

  至于迎春,则处于极大的精神内耗中。

  一方面几次“失礼逾矩”的行为,外加朱景洪的威逼让她恐慌,生怕这件事被人给发现了。

  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朱景洪是真正理解关心爱护她的人,关键是人家还真能护得住她,所以她又觉得这样也挺好。

  “二姐姐?二姐姐?”

  探春一脸叫了几声,迎春才从愁思中被唤醒,而后她便看向了探春。

  “怎么了?”

  “姐姐今日觐见王妃,为何又久去不归?”探春恨铁不成钢的问道。

  “我出去透气,到了后园游览了一番,不小心忘了时辰!”

  “姐姐难道不知,觐见王妃何等重要,你如此轻视随意离场,就不怕王妃心生不满?”

  探春急得火急火燎,迎春却慢悠悠说道:“王妃大度,想来不会怪罪!”

  我有什么办法,襄王爷要我陪他喝茶,离开岂不把他得罪了……迎春心里嘀咕道。

  “是,王妃是大度海量,不会怪罪……但只怕也对你生不出好感!”

  “姐姐将笄之年,如何还不为自身考虑?若能得王妃看重,将你往各勋贵之府推荐,伱也能寻个好人家啊!”

  来襄王府拜见的都是些高级命妇,如果由王妃向这些人推荐淑女,那成功的可能性会非常之大。

  想起贾家那一摊烂事,探春心感忧急道:“这样的好机会,姐姐你岂能不好好把握?”

  迎春就要满十五了,确实也到了该嫁人的时候,所以探春是真的关心她,才会如此设身处地为其考虑。

  好妹妹啊,我已不需要这机会……迎春暗自念道。

  被朱景洪摸了抱了,迎春从心里就已认定,这辈子除朱景洪谁也不嫁,所以她确实觉得不需要了。

  显然,她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自身已被朱景洪内定了。

  见迎春面色还是毫无波动,探春急得就快要跳脚,但她还是忍住了脾气,毕竟眼前之人是她要尊重的姐姐。

  “二姐姐,往后少看些道经吧,还是多关心……”

  探春跟着老妈子一样,在迎春耳边絮絮叨叨,她却不知道自己的第一句话,就被迎春在心里给否掉了。

  襄王爷爱听我讲道德经,说可以让他心里安定,若我日后不看这些书了,又如何跟王爷讲解……

  在这姐妹二人南辕北辙之时,靠前一辆马车内王夫人正跟自家侄女说话,聊的是今日觐见的事情。

  “王妃不计前嫌,果真海量!”王夫人由衷感叹道。

  虽是宝钗的亲姨妈,但因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自己在宝钗处没脸面,今日前来心里便有些发怵。

  然而宝钗并未为难,这让王夫人松了口气。

  但即便如此,每次在自己侄女面前,她都感到极不自在,所以往后她会尽可能的不来。

  “虽说上下有别,但终是血浓于水,你是王妃表姐,往后要与她多走动才是!”

  自己不愿意过来,王夫人就想到把王熙凤推出来,如此她就可高枕无忧了。

  “是!”

  对于处关系这种事,王熙凤是一点儿不排斥,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第533章 联姻

  两天之后,东宫。

  朱景源坐在主位上,在他眼前站着的是徐新安,只是他们两个脸色都不好看。

  对于朱景渊执掌市舶司,东宫一系原本非常担忧,得知林如海将出任监察御史,他们这些人都松了口气。

  林如海和贾家的关系,让他们笃定其可以被拉拢,帮助太子限制睿王的能力。

  于是在第二天,朱景源便授意老丈人贾政去林家拜访,然而林如海却抱病推脱不见。

  对此东宫并未怀疑,毕竟林如海身体本来就弱。

  所以昨天,朱景源派了东宫学士陪着贾政,带了名医良药前去探望林如海。

  然而这一次,林如海也只是让贾政几人进了府,只派了管家前来招呼并答谢。

  林如海的这般操作自然非常失礼,显得非常不给东宫面子,即使是朱景源也心生不满。

  但他终究是个厚道人,所以今日又派了徐新安前去拜访。

  徐新安为左春坊大学士,这等身份自是非常不一般,他去了林府倒是见了林如海,然而两人对话却是鸡同鸭讲。

  开始徐新安旁敲侧击,林如海却根本不接招,随后徐新安只能明示意图,逼迫林如海表明态度。

  然而林如海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净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这让徐新安是怒不可遏。

  他哪里会知道,在他之前白守中已去过,威逼利诱之下林如海已被降服。

  两日前白守中秘会林如海,最开始谁能要求他配合朱景渊,在林如海的坚持下才允许其中立。

  所以林如海对太子并无愧疚,毕竟他已经据理力争过,没有被白守中胁迫而倒向睿王。

  听徐新安讲完,朱景源脸色虽然难看,但还是说道:“先生,莫非是陛下有严旨,以致林御史不敢亲近于我?”

  徐新安摇头道:“殿下,我们请他监督市舶司,此事本就和陛下旨意相合,他又何必拒人以千里之外!”

  “那林御史究竟是何用意?”

  徐新安答道:“臣以为要细查,怕只怕睿王府那边,已先一步出手了!”

  这是他的推断,但也符合事情真相。

  最高层的斗争,利益关系非常简单,猜到这些本就不是难事。

  “殿下,臣会派人去查!”徐新安答道。

  “要抓紧……再过几日他们就要动身了,务必在此之前办妥此事!”

  “臣明白!”

  按照皇帝的谕旨,朱景渊是在月底要离京,而林如海则是在二月中旬动手,只因其要把当下的差事交割。

  眼下已是正月二十八,林如海最多半个月就要走,留给东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要查林如海为何态度暧昧,徐新安使的办法非常简单,他派人去找了林府一名管事,打听林如海近几日见了谁。

  这些天林如海闭门谢客,他见过的人不算多,所以白守中很容易被问出。

  当然,连同白守中一起被问出的还有七人,只是在查了所有人的底细后,这七个人很容易被排除。

  所以在第二天,徐新安向朱景源禀告了情况。

  还是那间书房,徐新安神色阴沉道:“殿下……果真是睿王府出手,或许林如海已被其收买!”

  这一结果让朱景源很难受,但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结论。

  “林如海当真不智,所谓疏不间亲,他帮老六……便是找死!”

  眼见朱景源情感迸发,徐新安及时提醒道:“殿下,眼下不是考虑这些的事,要么把他拉过来,要么换咱们的人去!”

  其实来见朱景源之前,徐新安已先跟学士们商议过,这是众人公议后得出的计策。

  至于如何操作,这些人已是老玩家了,能用的手段至少有三五种,只需需要太子首(担)肯(责)才好实施。

  “毕竟是姻亲,若真让老六得了实,林家只怕很难好过,我以为……还是可以拉拢他!”

  太子其实不蠢,他和老六一样知道,搞臭林如海太过低端,很容易引得皇帝不满。

  太子都明白的道理,徐新安当然也明白,所以他没有提出意见,而是立刻给出了建议。

  “据臣所知,林如海有一女儿,已近及笄之年,殿下何不为其寻一良配?”

  对黛玉这丫头朱景源有印象,毕竟此女是太子妃的表妹,此前也到东宫来过几次。

  “良配?何人可为良配?”朱景源问道。

  “林家与贾家本为通家之好,若是能亲上加亲就更好了!”

  听得这话,朱景源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让林家与贾家结亲?以此来巩固关系?”

  “正是!”

  皱眉思索之后,朱景源说道:“贾家这边,似乎并无合适男丁!”

  其实在朱景源看来,贾宝玉倒是极合适的人选,只可惜这小子已不是贾家人。

  徐新安答道:“据臣所知,现宁国府当家人,二等男贾蓉还未婚配,年纪比林家姑娘大不了几岁,可为良配!”

  微微点头后,朱景源当即摇头:“不妥不妥……贾蓉是林家姑娘的侄子辈,岂能不顾伦常胡乱婚配!”

  徐新安非常淡定答道:“殿下明鉴,贾家自其先祖贾源贾演分家,到如今已历五世!”

  换句话说,贾蓉和黛玉这边已出了五服,不受礼法伦常的约束,可以正常婚配。

  被徐新安这么一提醒,朱景源也无话可说了,但此事他总觉得有些不妥。

  “这件事……”

  “若殿下还觉不妥,臣等还有一合适人选!”

  “谁?”

  徐新安答道:“工部员外郎贾政之子贾环!”

  贾环现在是贾政唯一“合法”的儿子,如今他在荣国府内地位陡升,只是其不得贾母喜爱。

  “我记得……那贾环比林家姑娘要小!”朱景源有些不确定,他也只是听元春无意中提过。

  “回禀殿下,贾环今年已满十三,比林家姑娘小了两岁!”

  介绍完后,徐新安话锋一转,答道:“然林家姑娘还要侍奉公主,待公主大婚之后方可出宫,那时贾环亦已成年!”

  “嗯!”

  得到朱景源的赞同,徐新安接着说道:“结亲之事可以搁置,贾林两家只要定下婚约即可!”

  定下婚约,就等于是结亲了,那么林家将被牢牢和东宫绑在一起。

  朱景源面带疑虑道:“此乃林家家事,我们如此安排,只怕人家未必愿意!”

  太子说的是实话,林如海若不同意婚事,东宫以势压人传出去也不好听。

  然而这些问题,徐新安等人都考虑到了,便听他答道:“那贾环乃是太子妃的兄弟,此等身份绝不算是折辱!”

  “可文武终究不同流,如此安排……”

  “殿下,若能请太子妃向皇后娘娘进言,恳请皇后娘娘给林家姑娘赐婚,朝野上下也就无话可说了!”

  如果皇后赐婚,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等于是对林家的恩典,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

  至于皇后会不会赐婚,徐新安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他明白皇后有多支持太子。

  其实徐新安本人,也很排斥这门婚事,觉得不合文武分流的规矩,可眼下哪还顾得了这些。

  睿王掌管市舶司替皇帝捞银子,肯定得拿不归顺自己江南士大夫开刀,而这些人是太子最重要的基本盘。

  如果护不住这些人,天下谁还会支持太子?徐新安等学士已别无选择。

  “嗯!”朱景源又应了一声。

  高书言在时他是如此,如今徐新安在他也是如此,他确实是“垂拱而治”的典范,又岂能不得到士大夫的普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