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花逐叶
“老十三这个混账,你知道他撺掇老四都干了些什么?”
此刻的朱咸铭,看起来比死了爹还难受,让杨清音也不免怀疑,是那两哥俩犯了什么大错。
安抚住女儿别哭,杨清音遂问道:“到底怎么了?”
“老十三撺掇老四,免了金陵各府亏空的钱粮,那可是上百万两银子……”
说到此处,朱咸铭越发悲愤。
“朕的钱……”
这三个字,是朱咸铭吼出来的,震得杨清音耳朵生疼。
眼下朝廷到处都缺银子,为了维持朝廷运转和前方军需,朱咸铭急得都掉头发了。
朱景洪倒好,上百万的钱粮说免就免了,这般大手大脚的败家,朱咸铭岂能不被气死。
“来人……”
程英慌忙来到近前,面对暴怒的皇帝,直接把头磕在了地上。
“奴才在……”
径直起身,朱咸铭弯腰指着程英,怒道:“派锦衣卫,把老十三那个小王八蛋带回来,老子要打死这个混账!”
眼看朱咸铭要教训小儿子,杨清音顿时不乐意了,当场呵斥道:“慢着……”
“还不快去!”朱咸铭语气越发严厉。
夹在中间,程英只觉万分煎熬,此刻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人人羡慕他这乾清宫总管,觉得他时刻侍奉皇帝身边,圣眷之隆无以复加。
但只有他才明白,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什么叫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老十三顽劣不假,可老四向来谨慎持重,他既同意了这件事,想来必会有其道理!”
老十三是个什么玩意儿,作为亲娘杨清音当然清楚,所以她把话题引到了太子身上。
太子历来谨慎,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杨清音认为肯定有其道理。
见皇帝暂时被自己稳住,杨清音便对程英道:“你先出去!”
瞥了一眼皇帝,见其不置可否,程英这才小心退了出去。
“奏报拿来,给我看看!”
“自己拿!”朱咸铭转过身去。
杨清音只得起身,拿起奏报详细看了起来。
还没看到最后,杨清音着实被惊到了。
原本她以为,小儿子只是顽劣不喜读书,哪知道这小混球竟如此胆大妄为。
见其连太祖陵寝都敢利用,更是让杨清音惊掉了下巴,暗道这小子着实该挨打。
当然,杨清音也明显看得出,通过这些“非常规”手段,太子的差事着实有了起色。
如此说来,让老十三去金陵是有好处的。
仔细看完奏报,杨清音将其放到桌上,平静问道:“伱说的一百多万银子,前后不知牵扯多少官员,只怕让你去收……也不大能收上来吧!”
“我去收,谁敢不给!”朱咸铭回过头,依旧脸色铁青。
杨清音依旧平和:“硬要收……当然也能收上来,就是不知要激出多少反民,收上来的银子够不够平乱!”
这个道理朱咸铭当然懂,所以这些年过去了,他才没去深究各省的烂账,只因不想再让百姓遭罪。
但如朱景洪这般,直接免除金陵的亏空,则是朱咸铭万万不能让的。
若不严加惩戒,其他省份也抱侥幸之心,只怕以后会闹出更大的亏空。
“免去亏空,岂不纵容贪腐?这你总没话说!”
这确实让杨清音没话说,国事家事她还是分得清的。
“难不成你真要打死他?非如此先将我打死吧!”杨清音冷冷道。
朱咸铭丝毫不让:“你就纵吧……今日若不严惩,日后不定闹出多大祸端,到时他就真只死路一条了!”
“那你要如何严惩?”杨清音问道。
“至少……得打他几十板子!”
就老十三那皮糙肉厚的身子,打点儿板子倒也没啥……杨清音暗暗想到。
“来人……”
刚出去气还没缓过来,听到呼唤程英又进了殿内。
眼看把老妻说通了,朱咸铭立刻成热打铁:“你去传话北镇抚司,派人去金陵把老十三带回来!”
“慢着……”
杨清音的这两个字,再度让程英心头一紧,心中哭诉为何自己这般艰难。
“又怎么了?”朱咸铭没好气道。
“老四在金陵举步维艰,人老十三帮衬得好好的,你把他带回来做什么?”
“你什么意思?”朱咸铭再度冷着脸问。
杨清音沉声道:“你要打要骂我不拦着,但老十三既然能帮上忙,就别把他召回京来!”
“若他两兄弟齐心协力,真把金陵那摊事儿料理好,也能让你省心不是!”
这话好像也有道理,两相权衡之下,只听朱咸铭冷冷道:“哼……慈母多败儿!”
随即他看了一旁的程英,呵斥道:“你还杵这里干啥?还不赶紧传旨去!”
程英叫苦不跌,这到底把人带不带回来,您老总得明示我才能传旨去啊。
“让锦衣卫派人去金陵,东厂也派人去监督……把老十三杖责五……”
看着杨清音不善的表情,朱咸铭当即开口:“重责三十大板!”
“是……奴才这就去传旨!”程英行礼后,一溜烟儿就离开了,生怕自己再被叫回来。
“打了老十三,也算给天下人有了交代!”
朱咸铭沉声道:“事情可没完,过两日便是大朝会,他俩在金陵干那些事,定会有人弹劾……”
“朕也得给臣工一个交代,太子也是要罚的!”
这亦是避免不了的,否则大明律威严何在,满天下的官员都可尽情贪腐了。
“如今金陵战况如何?”
提起这事儿,朱咸铭叹了口气:“没多大起色,只围了一批倭寇在岸上,就这么些人都还没被剿灭!”
“卫所战力下滑,令人触目惊心!”
杨清音徐徐说道:“金陵繁华之地,自世祖扫平天下,至今承平六十余年,军队少经战阵锤炼,战力下滑无可避免!”
再度一声长叹,朱咸铭颇为无奈道:“我一心恢复世祖功业,为此不惜干了那些事来,如今御极十年……”
当了十年皇帝,不过是勉强维持局面,要向恢复当年之盛况,距离说实话还有些遥远。
这些年丈夫有多拼命,杨清音都看在眼里。
此刻丈夫黯然神伤,杨清音连忙劝慰:“若无陛下栉风沐雨,亲冒锋镝,天下岂有今日之安?”
这确实是实话,若无朱咸铭南征北战,励精图治,天下局面只会变得更烂。
王朝发展自有其大势,朱咸铭当皇帝这十年,已经延缓了大势发展,在帝王中已属杰出。
此刻听得妻子劝慰,朱咸铭感到心安了些,拿起筷子便夹菜吃了起来。
没有外人搅扰,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倒也显得温馨恬静。
第66章 高书言的忌惮
“高先生,你可终于回来了!”
行宫寝殿书房内,朱景源从书案后起身,迎向了门口的高书言。
这半个多月,高书言和其他东宫属官,分别去了金陵各地明察暗访。
除了监督地方官府,他们还在必要时候现身,矫正地方官府之“乱政”,给朱景源平息了很多麻烦。
如今“豁免”召令已下,各地官府丢掉了包袱,陆续上报了府库真实情况,高书言自然也就回来了。
“殿下,您一向可好?”
作为太子的老师,高书言最关心朱景源的身体,所以先问了这么几句。
“前些日子有些咳嗽,服了药已无大碍了,今日跟十三弟一起锻炼,精气神倒也好了许多!”
“先生请坐!”
二人分别落座后,高书言方开口道:“近日十三爷,可是帮了殿下不少忙啊!”
笑了笑,答道:“是啊,十三弟主意多,以前倒是没发现!”
然而高书言却脸色一变,沉声说道:“可殿下是否知道,十三爷的那些主意,也将您推上了风口浪尖!”
“御史言官,笔墨如刀,再有人推波助澜,殿下危矣!”
按朱景洪的话说,只要把交代的差事办好,让皇帝老爹高兴了,太子地位就很稳。
好不容易让自己相信这道理,此刻听了高书言这番话,又有些动摇了。
“高先生,如今应天府内外,百姓对我交口称赞,民心所向……御史言官不足为惧!”
谁知高书言问道:“百姓可上殿议政乎?”
一句话,就把朱景源噎住了。
见唬住了他,高书言便叹道:“太子一心为圣上分忧,欲将钱粮早些归拢调遣,以图尽早将倭寇剿除,此等忠孝之心让人赞叹……”
“可做任何事,太子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份,更不能为达目的乱了分寸!”
“若真有弹劾,臣等自会上章为殿下辩解,但只盼殿下勿再莽撞行事!”
各种大道理压过来,朱景源哪还有辩解的余地,只能点头采纳高书言的意见。
“高先生,如今布政司已将钱粮整合,并将其运往东面战场,金陵都司各地驻军便可调动了!”
“殿下所言甚是!”
“金陵承平多年,都司众将疏于军阵,只怕他们懈怠以对,孤想让十三弟前去督战!”
这两天时间,为了让自己能去领兵督战,朱景洪可没少吹嘘自己排兵布阵的本事。
虽然同样是门外汉,可耐不住朱景洪说得煞有其事,还真就让朱景源信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段时间,朱景洪出的主意基本见效,才让朱景源不再轻视他,否则定会认为他是胡闹。
谁知高书言当即起身:“不可……”
“十三爷虽有智谋,可毕竟太年轻了,军国大事岂是儿戏,自有众将协力参谋,何须一小儿监督挟制……”
“殿下如此安排,致金陵众将于何地?”
朱景源若有所思,细细一想也有些道理。
派一个小孩去督战,确实也太草率了些,此举既是对金陵众将不信任,传出去也会让人笑话。
“何况……圣上派殿下来金陵,是要考验殿下平定地方,岂能事事劳烦十三爷?”
高书言的这番提醒,包含着对朱景洪的忌惮。
这些天朱景洪所使手段,促成各地衙门如实上报情况,前后环环相扣着实令人心惊。
虽然手段有些下作,但效果却非常之好,难保不被皇帝看重,毕竟当今圣上,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
毕竟朱景洪……也是当今皇帝的嫡子啊!
心里想着这些,高书言越发为太子感到担忧,但这些话他又不能直说。
“高先生所言有理,只是这军阵之事,孤实在不甚明了,就怕众将推诿搪塞,误了剿倭大计!”
倭寇和地方豪绅,豪绅和军队都有关系,其中利益盘根错节,唯实让朱景源不信这些武将。
“不懂可以学,殿下何不亲自督战?如此正好学以致用!”
上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下一篇:谍战:我是活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