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花逐叶
“大帅,前线战事未歇,臣只怕……”
“倒也是,那就算了!”
朱景洪本是随口一问,既然冯紫英不愿意回去,他自然也不会勉强。
“但若是大帅身边需人奔走,臣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冯紫英急忙说道。
所以这小子,也着实有些急智,当真是谁都不可小觑……朱景洪暗暗道。
他时常自诩不爱读书,但这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他却是身体力行之。
“下去吧!”
“是!”
冯紫英无奈退了下去,此时他心里已难受起来,不知朱景洪是否要带自己回去。
时间来到第二天,游离在外的骑兵部队,也已陆续返回了哈密附近,并开始修建营帐准备屯驻。
此刻朱景洪在城墙上,一方面查看守备情况,同时了解城池修缮情况。
昨晚被征调的青壮没有停歇,一个通宵都在奋力干活儿,愣是把城墙几处缺口用石头垒了起来,接下来只需完善外表即可。
在城墙上走了一圈,朱景洪又进到各处军营,查看士兵们的修整情况。
虽然失去袍泽让人心酸,可活下来却更让人欣喜,所以各处军营都弥漫着喜悦气氛。
接下来半年不会有大战,这一点就更让人高兴了。
来到其中一处军营,便是振威中卫的营地,这里正在评选功勋士兵,所以现场至少挤了上千人。
见朱景洪一行过来,围着的人群自觉让开了一条路,而后纷纷向他见礼。
“免礼!”
负责这件事是一名指挥佥事,见朱景洪出现他立马就迎了出来。
待其见礼之后,朱景洪问道:“我记得,给你们振威中卫二十个名额,如今可选出来了?”
这次表彰功勋士兵,朱景洪给出了三百个名额,其中北四卫一百二十个,京营两卫骑兵共占四十个,两卫步兵共占三十个,青海行都司给了五十个,余下六十则有女真、蒙古和藏地诸军分得。
北四卫两万人一百二十个,京营四卫两万人七十个,青海行都司也差不多两万人却五十个,不得不说这里面的差别很大。
但哈密一战实在太关键,所以朱景洪的这般安排,基本没人能够指摘。
何况正式表彰士兵,在以往就没有过这种事,士兵们又岂会患不均。
“回禀大帅,臣等正在核查,最多半个时辰就能定出名单!”
“不止要定出名单,还要把具体斩获公布出来,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如此才能激励其他人!”
朱景洪说这话时,目光扫向了在场其他人,其目的已是不言而喻。
“是!”众将纷纷答话。
“办差去吧!”
“是!”这名指挥佥事答道。
朱景洪本打算看看就离开,却在旁边人群中看到一人,于是喊话道:“王成福?”
此时所有人都盯着朱景洪,王成福当然也不例外。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朱景洪这等大人物,竟还能记住他的名字。
“就是叫你,过来!”
眼见朱景洪向自己招手,这个杀人如麻的钢铁汉子,此刻竟激动得身体发抖。
在身旁袍泽拧了他一把后,这厮才恢复了神色清明,越出众人来到朱景洪身前。
“小人叩见大帅!”
王成福是京营小小队正,手下统领不过十人,在朱景洪这位亲王兼总督面前,那真是渺小到不值一提。
“此前我曾跟你说过,若你斩首三十级,本帅将亲自设酒于你庆功!”
“但如今看来,这件事只怕难了,仅三十级……只怕选不上你振威中卫的名单!”
从朱景洪指挥作战到现在,各路大军基本都是连战连捷,某种意义上来说军功有些不值钱了。
个人斩首三十级,无论在那里看都非常生猛,也只有在这西北战场上,才显得不是最优秀的一批,尤其是这内卷严重的振威中卫。
朱景洪的这番话,更让现场众人感到惊讶,他们想不到王成福还有这段经历。
虽然激动,王成福毕竟是成年人,此刻也已控制住了心绪。
“回禀大帅,小人前后斩首,共有四十三级!”
这下轮到朱景洪惊讶了,随即他大笑道:“好……庆功宴上,本帅等着你!”
四十三级,确实已经足够勇猛,但跟朱景洪这等猛人比起来,也就刚刚一个零头而已。
他自己也有计过,此前他参与的几次大战,斩杀敌军已有三百多级。
若不是皇帝有严旨,这厮再去战场上浪几次,其战绩还不知有多逆天。
所以无论是谁,在朱景洪面前都不敢居功,因为从大到战略小到战斗,他的功劳都是一骑绝尘。
第504章 庆功宴
上午巡视结束后,朱景洪便返回官署,负责指挥藏地诸部的孙绍祖也跟了过去。
“大帅,安西行都司那边战事未歇,臣愿率军前往支援!”
官署内院,庭院内的架子上摆着甲胄,几名宦官正在小心保养着。
台阶上摆着一张椅子,朱景洪坐在这里看着宦官们忙碌,孙绍祖勾着腰站在台阶下。
西北叛乱的三国,如今只有土谢图汗国被平定,所以朱景洪有意在冬季,派遣军队向东配合王子腾,把扎萨克和布里亚的叛军给摁死。
这件事总督署高层已有讨论,初步只定下了这个事,派哪些兵和由谁领兵这件事,到如今还没有具体商讨。
孙绍祖听到了风声,所以才过来请战。
他这个方面军统帅,完全是朱景洪捧才能发号施令,朝廷方面并未有正式任命。
严格来说,他只是京卫小小指挥使,根本没资格统帅方面大军。
所以他迫切需要军功,所以也就他最渴望战争。
派兵支援安西行都司的消息,是朱景洪主动散出去的,但来请战的只有孙绍祖。
可见对其他将领来说,对军功渴求没那么强烈。
“你觉得……派哪一路军去支援合适?”朱景洪没有表态,而是问了新的问题。
孙绍祖也不着急,略微思索后答道:“臣以为女真诸部最合适!”
“这些人敢打敢拼悍不畏死,为了军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女真前来参战的军队,其本意是来捞好处的。
打仗挣军饷也就罢了,有了军功也能兑银子和粮食,这可比放牧渔猎来钱快多了。
这次尝到了甜头,女真上下自是骁勇异常,战斗热气不是一般的高。
没办法,女真这些人实在是穷怕了,眼下遇着捞好处的机会又岂会放过。
而孙绍祖这番话,与朱景洪的想法不谋而合,此时他便觉让这厮去也不错。
孙绍祖人品虽不太行,但他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最关键是他对西北了解透彻,制定方略往往能把握要害。
“平定扎萨克和布里亚,你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孙绍祖仔细考虑过,今天他是有备而来。
“回禀大帅,臣以为应当集中兵力,先打掉扎萨克东部,这里是他们主要牧区……”
朱景洪就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孙绍祖讲解,脑子里思绪飞转思索着他的话。
这厮讲了有两刻才停下,其讲解朱景洪多数都认可,心里也就拿定了主意。
端起茶杯,朱景洪静静说道:“让你去也不是不行,但伱得把事情办得漂亮!”
“多谢大帅信重!”孙绍祖喜极。
“下去好好想个方略,在总督署商议此事时呈上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待孙绍祖离开后,朱景洪又对余海道:“可卿那边该到何处了?”
余海答道:“回禀王爷,一个月前就传了消息,如今她们动身已有二十多天,怕是已经入陕了!”
塞外苦寒,朱景洪就没让秦可卿跟着,后来更是让她先一步回去。
如今他要动身返京,所以才询问其行程。
“只怕再有十几天,她们也就该到京了!”朱景洪估摸着说道。
就在这时,只见门外急匆匆进来一宦官,禀告道:“王爷,王长史来了!”
兴许是过了太久的缘故,朱景洪反应了好几秒,才知这宦官说的是谁。
“请他进来!”
几分钟后,身着官服的王培安走了进来,差点儿让朱景洪没认出来。
相比于以往,王培安不但瘦了而且还黑了,风霜的催逼让他变得苍老了许多。
其实连保养得当的朱景洪,比起以往也黑瘦了不少,回京皇后见了还不知怎么心疼。
王培安正要行礼,朱景洪却上前扶住了他,随即问道:“先生,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对王培安这样有操守的人,朱景洪一向非常敬重,毕竟这样的人世上少有。
“多谢殿下挂念,臣一切都好!”
“此番攻克哈密,提前结束战争,殿下居功至伟,实为朝廷和百姓之福!”
这话别人说朱景洪不会当回事,但从王培安口中出来就大不一样了。
“先生过誉了!”
“若非有先生在后方监督,只怕粮草供应也难如此顺畅,先生也是功勋卓著之人!”
朱景洪说的也是真心话,因有王培安在后方盯着,地方官根本不敢推诿扯皮,转运粮草效率提高了不少。
谁都怕惹得这位爷不高兴,又把那些个旧案翻出来,到时候又是灾难性的后果。
“殿下,此番臣前来,还有一事要禀告,牵涉到殿下某位大将!”
吩咐余海去给王培安搬个凳子,朱景洪遂说道:“先生坐着说吧!”
“谢殿下!”
待落座后,王培安方禀告道:“想来殿下还记得,圣上当日给臣安排了差事,令臣彻查安西行都司之事,尤其是枯树堡之战后的事!”
“嗯!”朱景洪点了点头,这件事他当然知道。
而且他还知道,那时孙绍祖还在安西行都司任职,枯树堡就是他的辖下区域。
所以此时朱景洪已猜到,王培安口中所谓牵涉的大将,不出意外就是孙绍祖。
“臣亲自去枯树堡走了一趟,还找到了周边的一些牧民,向他们询问了当时的情况!”
因大战开启,枯树堡周围的牧民早就逃了,所以要找到这些人确实很不容易,而且还伴随一定的风险。
不得不说,王培安的这番行为,着实又惊讶到了朱景洪。
“先生继续说!”
“据臣查明,在枯树堡大战之后,永宁卫为掩盖其应战不力,便在枯树堡周围大肆补杀牧民,以冲作其战功……而当日永宁卫指挥使,便是现今殿下爱将孙绍祖!”
其实这里王培安说错了,当时孙绍祖不是为了杀良冒功,而是为了把战损比做得好看,才会大肆捕杀牧民充作军功。
当时的情况是,戍守枯树堡的明军全部阵亡,然而敌军却没留下几具尸体,这要是传出去安西行都司必然被人耻笑。
所以,时任都指挥使吴昌辉,才授意下面人办了此事。
“竟有此事?”朱景洪佯做惊讶。
上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下一篇:谍战:我是活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