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花逐叶
湘云接话道:“又在老地方趴着,这两天她都闷闷的!”
一听所谓的“老地方”,宝钗顿时心领神会,当即说道:“我过去瞧瞧她,等会儿再跟你们说话!”
这时朱云笙说道:“嫂子且去,一会儿我们过来!”
宝钗便去了阁楼上,黛玉此刻独自坐在阁楼窗边,此刻正盯着窗外怔怔出神。
“看什么呢?”
宝钗来到窗边,从此处可以看到坤宁宫院内。
“宝姐姐,伱来了!”黛玉转过头来,眼睛里多了几分色彩。
坐到黛玉对面,宝钗笑着问道:“又不高兴了?”
“没有,只是想一个人静静!”黛玉笑着答道,只是这笑容很勉强。
“别成日愁眉苦脸,小心愁出皱纹来了!”宝钗取笑道。
“前些日子,听你说在读李后主的词,刚好我这两天读到……”
宝钗谈起了诗词,这是打算从兴趣爱好入手,帮这位妹妹排解烦忧。
对此黛玉心知肚明,她很感激宝钗的关爱,但此时心里却在叹气。
宝姐姐啊宝姐姐,你又怎会明白,我心伤悲之源起呢……
她们是无话不谈的闺密,可黛玉却无法向其诉说苦楚,只因她爱上了好姐姐的男人。
“所以我倒觉得,这李后主的词你还是少看为妙,如此对你……”
宝钗正说着,却听黛玉打断:“宝姐姐,有些话我不知该不该说……”
宝钗愣住,随即说道:“何事?你直说便是!”
“这些日子,婷姐姐多次入宫……”
“这我知道!”
宝钗有些不解,不明白黛玉为何提及此事。
“她与睿王妃相交甚笃,出入之间言谈甚欢,相处极其亲密!”
每天独处待着,黛玉也不是啥都没做,很多事情她都看在眼里。
“哦~”宝钗语气起伏,已经意识到这件事不同寻常。
“而且我还偶然听见……”
见黛玉面露犹豫,宝钗遂拉起她的手,安抚她道:“有话你就直说,你我姐妹无须顾及!”
“我还听睿王妃说,王妃本该是婷姐姐的,论关系她比你亲,论模样……”
这些话,都是黛玉偷听来的,而且让她是如鲠在喉。
杨静婷待她也极好,按理说她不该掺和其中,她她终究与宝钗更为亲厚,才把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不管怎么说,黛玉觉得自己这是小人行径,所以在话出口后她就觉得格外愧疚,将无脸再面对杨静婷。
而此时宝钗,目光之中却已露出寒芒,心中满是对陈芷的愤怒。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宝钗心中在发狠。
这时她发现黛玉正看着自己,于是立刻散去愁容,展颜笑道:“我说林妹妹,睿王妃这话说得没错,我这王妃确实是捡来的!”
虽然宝钗说得轻松,但黛玉何等聪慧之人,当然也明白她这是要自己安心。
“宝姐姐,这话可不能乱说,你可是皇后娘娘亲封的王妃!”
“说笑嘛……对了,刚才我跟你说的话,你都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黛玉答道。
却听宝钗问道:“那你说,我嘱咐了你何事?”
“往后再不看李后主的诗词!”
听到这话,宝钗笑着说道:“这就对了!”
…………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当宝钗离开皇宫后,皇帝又来到了坤宁宫。
此时杨清音正在佛堂静坐,正常来说任何人不得打扰,当然皇帝本人不在此列。
当然,此时朱咸铭没有命人传话,而是亲自来到了佛堂外敲门。
“清音,是我!”
“门没锁,进来吧!”
于是皇帝推门而入,轻手轻脚来到了皇后身侧,拉了个蒲团后坐了上去。
“刚传回的消息,老十三领兵作战,前线大捷!”
说话间,朱咸铭还拿出了军报,递到了妻子面前。
杨清音睁开眼,伸手接过军报后,说道:“知天命的人了,还是皇帝……如此喜形于色,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谁敢笑话朕?”
没接朱咸铭的话,杨清音自顾看了起来,才翻两页她就气得变色。
“老十三,这个小王八蛋……谁让他亲自上阵!”
说这话时,杨清音目光不善看向朱咸铭,这意思已经是再明白不过。
突然被怼,朱咸铭也有些尴尬,感到理亏的他哪敢多说话。
目光转回信上,杨清音继续痛骂道:“这小子简直……简直是不孝子,混账……!”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小子以往就是打少了……”
“其实老十三他,也不是一无是处!”朱咸铭讪讪道。
好家伙,朱咸铭这一开口,顿时引来来杨清音的冷眼。
“养不教,父之过……若非你平日宽纵过甚,他岂会如今日这般野性难驯,如今更是到战场上涉险,你真是……”
本是来分享喜悦,如今却挨了责骂,朱咸铭一时间也恼了。
“怪我?难道不该怪你?每次要罚,是谁一直在说他还是个孩子?”
“你还说我如何如何,我看是你慈母多败儿才对!”
于是乎,这老夫老妻又争执起来,但没一会儿二人就安静坐了下来。
“老十三这小子,胆子比谁都要大,他在主事第二天,就开始了他的北进战略!”
“朝廷好不容易打下疆土,这小子说丢就丢了!”
“如今十来天过去,还不知道西北是何情形,我这心里实在是不安啊!”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杨清音忍不住开口:“早些把新任总督派去,然后派使者把这小子召回不就好了!”
“事情哪这般简单,若大军真被他推至西北,贸然换将便是大忌!”
而这,便是所谓的“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千里转进这等格外冒险的战略,确实很少有人能且愿意接手。
“所以你的意思,还让他继续指挥?”杨清音格外诧异。
“再等两天吧,看看接下来的消息再定!”
帝后二人细细商讨时,宝钗已乘轿返回王府。
毫无疑问,今天想见她的人极多,而且比以往还要多一些。
而这些人的主流,皆是武勋之家的主母,她们的丈夫或是儿子都在西北前线。
得知西北如今是朱景洪主事,这些人自然要来拜见王妃,这也称得上是人之常情。
可惜宝钗不会见这些人,毕竟眼下襄王府已是树大招风,若再接见众人可就真有结党之嫌了。
所以在进王府之后,宝钗便召来了女官董芳,吩咐她去将命妇们劝走。
理由也很合事宜,即她这位王妃担忧过甚,根本无心接见外客。
虽然这是借口,但宝钗现在确实没心思见客,杨静婷的事可以说让她寝食难安。
虽然她对自己很自信,但一直被别人这样惦记,对她而言也是难以忍受。
“她想要做王妃,还是跟睿王妃一起谋划,若此事被皇后娘娘知道……”
“可如何让皇后娘娘知道?”
想到这里,宝钗脑海中有了人选,那便是毫无心机的甄琴。
也只有这样的直人把事情捅出,才不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算了,还是后发制人吧,受一点儿委屈,反倒让人多些怜悯!”
“何况这件事情,未必需要我来出面,让东宫去跟睿王府斗,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一时间,宝钗想到了很多事,心绪也逐渐安宁下来。
姓朱的你倒是逍遥自在去了,留我在京却不知要操多少心……宝钗心中很是不忿。
就在她想着,要不要找机会试探杨静婷时,外面有侍女来报说邓安回来了。
听得此言,宝钗便吩咐道:“让他来见我!”
这才一个月的时间,邓安便从金陵回来,效率绝对称得上快。
而他能活着回来,便说明事情他办得周全,这让宝钗心里松了口气,却又想着亲自问个明白。
几息之后,邓安进到殿中。
宝钗目光扫去,只见这厮满脸疲态,整个人都黑瘦了许多,可见这些日子确实吃了苦头。
待其见礼之后,宝钗放问道:“此去金陵,可还顺遂?”
“仰赖娘娘洪福,奴才这一路都顺,刚到苏州没两天,就听到了高书言落水溺亡的消息!”
邓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宝钗关心什么,所以首先把此事讲明白了。
“你跑一趟也辛苦了,去库里领五千两银子,算是王府给你们的犒劳!”
虽然说让王府奴仆做事天经地义,可要让人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必要的赏赐是不能少的。
而这五千两的赏赐,着实已称得上丰厚。
“娘娘,奴才岂敢……”
没等邓安多言,宝钗便打断道:“不必多说,让你拿着就你就拿着,往后好好办差即可!”
“谢娘娘厚赐!”虽然是在道谢,但邓安心里却很难受。
他是再也不愿做这些脏事了,毕竟做得多了就会成为污点,而污点终会有被抹掉的时候。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邓安已走上不归路,就只能一直走到黑去。
或许我该学睿王府那般,物色王府外的人来听用,一则更能斩断与王府之关联,二则我本人也可抽身事外……邓安暗暗想到。
睿王府的外管事应俅和孙贺,虽然表面上是打理王府田庄铺面,可邓安很清楚这俩人就是干脏活儿的。
待其谢恩之后,眼看宝钗要离开,邓安又开口道:“娘娘,奴才听说前些日子,那贾家小子又冒犯了您,引得青阳王殿下将其痛打!”
“你想说什么?”宝钗目光如炬。
邓安低下头答道:“奴才刚回京时,便遇着了这贾家小子,正领着几个小厮婢女,在南城外坊区赁住处!”
“此人狂妄忤逆,要不要派人把他……”
只听宝钗答道:“这件事已经了了,没事你就下去吧!”
“是!”
其实邓安知道,宝钗不会允许他出手,提起这件事单纯是为了表忠心。
这边襄王府上下忙碌着,另一头的集贤馆后堂内,朱景渊也在跟一众心腹议事。
最新的战报内容他们都已知道,众人都很默契的没提弹劾之事,此时正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这藩王领兵,着实不太妥当,得尽快促成柳总督赴任!”
“正是如此,虽说十三爷仁孝,但其行终不合祖制,应该将其尽快召回才是!”
“再过些时日,便是太上皇大寿,以此事召十三爷回京,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上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下一篇:谍战:我是活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