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376章

作者:通吃

船很小,像个独木舟似的,顶多容纳两人。船上有个盛水陶罐,两块木桨。附近的树枝挂着一张废弃的渔网,麻绳材质。

“好消息,这里有人居住。”

周青峰收了长枪,掏出自卫用的双管燧发手枪,沿着小路向河岸边的林间深处前进。走了约莫百来米,他敏锐的听到树林中有动静。

“停步。”周青峰的目光看不穿茂密的树林。但他扬起手,向身后士兵示意,又举起手枪朝天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在林间传开,紧跟着树林中就传出有人受惊后掉头逃跑的动静。

树枝断折,飞鸟振翅,野兽仓惶。周青峰顺着动静快速追了上去,瞧见林间有两个矮小的身影在敏捷逃窜。

嗨……!

周青峰大喊了一声,但逃窜的身影没任何停留。他毕竟不熟悉环境,跑了几十米就失去了对方的踪影。

在一截被折断的树枝前,周青峰低头瞧了瞧地面留下的足迹,再看离着不远处隐藏的捕兽吊索,呵呵笑道:“优秀的山地步兵啊,挺有脑子的。”

回到河岸边,周青峰问跟随的士兵,“谁带白糖了?”

由于是远征,每个新华士兵的背囊中常备足够三天的干粮,以及用来应急补充热量的白糖。

糖是泉州商人从广东运来的红糖。由于量少,被制成白糖后作为军需物资和医疗物资,不对外出售。

但少量外流白糖已然成为奇珍,价格甚高。

周青峰把半斤白糖作为礼物,放在岸边的小船上,又用石子在地面拼了个箭头,指向‘辽东’号停靠的位置。随后他便带队离开。

当天无事,夜里武装探险队全体返回蒸汽船,船只停在鸭绿江中央,落锚过夜。等到隔天,队伍继续上岸建设兵站。

中午时分,河对岸的树林中出现几个窥探的身影。他们个头普遍不高,头发凌乱,穿兽皮衣服,鱼皮靴子,武器多是木矛木弓。

周青峰在北岸举起青铜望远镜观察半天,又一人划着小船,越过四五百米的江面,想跟当地居民见见面,好好聊一聊。

对岸几人看他独自过来,虽然有所戒备,倒不怎么害怕。其中一名头领出来喊了几声,可古代辽东语调听来怪异,完全无法沟通。

双方鸡同鸭讲扯了半天,虽然不是很懂,但好歹明白相互并非敌对。周青峰又掏出一柄花纹钢的匕首送相送,拉近感情。

对方头领抽出匕首,在自己指头上轻轻一割,立马见血,足见其锋利。他欢喜的笑哈哈,很豪爽的拍拍周青峰肩膀,挥手邀请对方跟自己走。

周青峰表示稍等,用随身携带的两面旗子向‘辽东’号发旗语,表示自己目前安全,要继续去当地人的聚居区探查。

船上的方博表示明白,并希望周青峰天黑前返回,否则会派人寻找。

交代情况,周青峰就跟当地人在茂密的东北亚树林中穿行足足一个多小时,抵达藏在林间的村落。

村子里冷不丁出来个穿官服的家伙,浑身脏兮兮的,满面愁苦。他见到周青峰便是大惊,开口说汉话,“尊下是明国人?昨天的精糖是你留下的?”

“啊……没错。你是谁?”周青峰更是很好奇,他以为自己见到大明的官员,可眼前这人的官服却怎么看怎么怪。

“在下韩瑷,是朝鲜通译。”穿官服的家伙看周青峰高大强壮,甲胄在身,全副武装,又长揖拜倒,“尊下定是明国大将,前来拯救我等?”

呃……周青峰犹豫了一会,含糊道:“我是来剿灭建州女真,斩杀奴酋努尔哈赤的。”

韩通译更是大喜,手舞足蹈的乐道:“得救了,得救了,我等求援数月,已然愁肠百断。大明天兵总算来了。不知将军该如何称呼?何等军职?带来多少人马?”

周青峰更莫名其妙,继续含续糊问道:“我姓周,你就当我是个千户吧。我只是来探探情况,不清楚具体事项。你最好跟我细细说。”

“那是当然。”韩通译挺了挺胸口,说道:“千户大人还请随我来。村内简陋,粗鄙之人甚多,但也有清静之地。”

村子挺乱的,感觉像个难民聚积区。农户猎人都有,工具武器大多木制,铁器极为稀有。衣服布料粗劣,兽皮麻布居多。

看得出来,这里的居民非常穷苦。

韩通译把周青峰带到村内一间木屋,也无茶水,只能摆两个木碗,倒上山泉。他挠了挠自己脏兮兮的脑袋,把当前事态说了遍。

第一件事,明军的宽甸堡丢了。

数月前建州女真获得大量铁器和粮食,突然发兵向南,把大明东宁卫的宽甸、永甸、坦甸、长甸、赫甸五个堡垒全给占了。

驻守宽甸的明军参将投降,被降为备御。卫所军民被编入八旗,由一名牛录额真统辖。

“奴酋去年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大金,公然于大明相抗衡。年末以来,其势力骤然暴增,钱粮军械多了数倍不止。

其派兵攻占宽甸,队列中多了不少火铳,能远射,能破甲。宽甸明军无可抵挡,不得不降。”

韩通译还一摊手,说道:“拿下宽甸之后,奴酋还不罢休,派费英东为大将,五子莽古尔泰为先锋,越过鸭绿江,进逼平壤。

我朝鲜元帅姜弘立率五千大军与之对抗,却被其火铳齐发打的大败。费英东威逼我朝要一万人口,五万斤生铁,十万石粮食,如若不给,他们便要再来。”

韩瑷说的哭哭啼啼,“如今建州部四处抓人为奴,山野之民无不逃散。这村中有辽人有女真人更有我朝鲜国民。

在下身为通译,被安置在此,随时准备屈身恭迎奴酋南下。宽甸的建州蛮子时常派人前来索要钱粮女子,视我如奴仆一般。

建奴欺压太甚,在下盼天朝大军如盼父母,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周千户但有驱使,我愿效犬马之劳。”

第32章 我是反贼?

林间的小村面积不大,村里人大多是从鸭绿江北岸逃过来的。他们人数不少却失去仅有的生产资料,临时搭建的也大多是些地窝棚,靠捕猎和采集为生。

六七月份,东北地区气温还在二十度以上。降雨极其充沛。可若是得不到救济,这批人绝对活不过冬天。

韩通译带领,周青峰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老弱极少,大多是二十左右的青壮,足有三四百。

有不愿归顺建州部的女真人;有为躲避大明赋税而逃离的汉人;有采集山货为生,不归属任何族群的猎户。

由于大明、朝鲜、女真均未能在此地建立有效控制,眼前这些人只能叫山野之民,谁强服谁。

“韩通译。”

“在。”

“你可想当个明国人?”

“啊……?在下出身于朝鲜平安北道。”

“我就问你想不想当天朝子民?”

“周大人抬举在下了。便是给天朝当狗,在下也是铭感五内。”

“你……你就先给我当狗吧。”

几句话,周青峰觉着是对牛弹琴。他对鸭绿江周边不熟,本想拉拢这朝鲜通译当向导,没想到对方开口就要当狗。

行吧,你当狗就当狗。

韩瑷韩通译听到天朝千户老爷愿意收自己当狗,大喜过望。他当场跪拜下来,连磕几个响头,“韩某今后便是周大人门下走狗,必当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周青峰听的直叹气。

“从今日起,村中之人要为我所用。你马上清点人口。以十人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选出领头带队之人,随我前往河岸边选地驻扎。所有衣食皆有我出。”

从松江运人过来,费时费力。鸭绿江周边不愿归顺建奴的山野之民至少有个几千,收拢起来也是可观的劳动力。

韩通译得令就去办。村中这批人正当困窘,真是收编的好时机。不多时他就领了十几个所谓‘连排班长’过来,拜见天朝老爷。

‘连排班长’们本就是村里各级头领。周青峰掏出个小本本,和他们一一交谈,询问并记录其姓名、来历、背景、家人、现状,对做出正式任命。

虽然言语不通,但亲自问话能大大拉近上下级关系。周青峰花了半天时间做个简单调查,心里也更有底。

村民有个心理安慰,更容易承认周青峰的威望。

韩瑷在旁边充当翻译,把不同土话俚语说给周青峰听。在他看来,周老爷宽厚仁慈,时常大笑,偶尔拍拍粗鄙村民的脑袋肩膀,夸赞几句。

这等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做派,反而像个江湖豪侠。

山野之民生活条件恶劣,一向凶狠桀骜,好勇斗狠,不服王化。他们对高大强壮的天朝老爷既敬畏又疑心。

但聊几句家人衣食,问几声过往现状等日常话题,被韩通译视作野人的山民或有说有笑,或泣声落泪,或跪地磕头,竟然抢着要跟周老爷交谈,倾诉心中愁苦。

村中早已断粮,只能靠河里捞点鱼虾,林中抓些鸟兽维持生计。

简陋窝棚根本不避寒。夏天还好,可冬天怎么办?一旦天寒地冻,只有死路一条。

村民病患极多,奄奄待毙的便有十多人。好些伤于野兽,但更多是跟附近其他山野之人抢夺食物起了争斗。

说多了,哭泣之声起起伏伏。周青峰适时表示要带大伙过好日子,村里就没有不答应的。

部分有经验的村民头领主动解说江边什么地方野兽多,什么地方好落脚,什么地方容易被洪水冲击。

周青峰只知道鸭绿江流域夏季降雨多,容易爆发洪水。但四百年前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有当地人建议,他能少许多麻烦,从善如流的予以调整。

下午,四五十个村民带着希望跟着周青峰返回江边。看到那艘冒烟的蒸汽船,他们畏畏缩缩,惊疑不定。

打消疑虑的最简单办法,是周青峰从‘辽东’号上分了部分粮食布匹食盐乃至药品和铁器给他们。

医药组折腾一年多,首批低毒青霉素已经量产,在新华地盘推广使用。周青峰的远征队带了两百支玻璃瓶封装的五万单位青霉素注射液。

有十几名重伤员被抬到河岸边。他们都没能做好伤口清理,无一不是外伤感染。有四五个已是奄奄一息。

远征队的军医和卫生兵动手施展了一把神迹,用手术刀切掉发臭的腐肉,清理伤口异物,用酒精清洗,再加纱布包扎。

重要的是皮试过关后来上一针青霉素。

村民中的伤者基本发着低烧,有的已经胡言乱语无法控制。但注射青霉素后,过半伤员隔天退烧,其余也在三天内恢复清醒。

此时再看河面上怪异的蒸汽船,只觉天朝老爷兵强甲厚,犹如神灵。

这又是给生产物资,又是救人活命,三百四十多山野村民心情激动,更觉着自己找到强大依靠。

入夜时分,周青峰亲自操作电报机,给在松江的萧金浪发报。

“‘辽东’号抵达鸭绿江口,在丹东振兴区落脚。此地遍布密林,木材和水力资源丰富。请补给舰队带一批水力机械过来,就地解决建材。

远征队在当地发现不少山野难民,询问得知建奴近几个月获得大量铁器和粮食,其提前攻占宽甸,且动用大量火器。考虑是‘联邦’对手已经介入。

难民大多困苦,数量可能破五千。

我已经收容三百多人基本劳动力,有可能的情况下编为治安部队。他们熟悉当地地理环境,会成为我们的极大助力。

另,此地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必要时可支援松江。”

电报交舰长方博确认,两人签名存档,一同转译成莫尔斯电码,发送出去。

每次发电码时,周青峰才理解为什么早期发电报那么贵——用手按键把一个个‘0’和‘1’发出去,实在很费指关节。

电报需要一路接力,通过沿途站点传回去。每份电报接收方还要来回确认,再次转发。收发系统还挺复杂。

等电报传到萧金浪手里,已经过去五六个小时。等老萧的回电到周青峰手里,已经是隔天上午。

“‘辽东’号开局顺利,可喜可贺。后续‘辽’字四舰将不断向丹东运送人员和物资,今后每两天抵达一班,可放心大胆招募当地劳动力。

此外,‘江南’‘中华’两造船厂已建成六座船台,全力大建。机械组完成蒸汽机第一期改进,功率提升到一百马力,煤耗降低百分之十五。

新船型已经完成设计,‘辽’字级完成五艘后将改建新的‘湖’级运输船,吨位提升到一百五十吨,采用平船底增加货舱容积。

松江确实缺木材,尤其缺造船木材。如果丹东能提供林业资源,无疑对我们的造船有莫大增益。”

看了电报,周青峰心中大定。

百吨级的‘辽东’号可以携带六十多吨物资,除了十五吨煤外,剩下都是粮食布匹以及工具。这笔物资在辽东价值万金。

韩瑷带了十几名‘连排班长’跟随周青峰上了‘辽东’号,对这艘大船报以极大震撼。船舱内搬出上百麻袋粮食时,他们更是欢呼到落泪。

粮食,是粮食啊!

有活路了,投靠大明就是有活路啊!

斧头、钢锯、砍刀、长矛、铁锅,大量铁制品也出现了。这能极大改善当地山野村民的生活,有了这些完全可以称雄一方。

因为辽东的势力太穷,除了有股子不怕死的狠劲,其他就啥也没有了。

周青峰向韩瑷下令,任命他为农垦营的营长,带队伐木砍树。伐木越多,粮食铁器就越多。

另外,部分青壮村民被编入部队。他们熟悉周围山野,吃饱饭就是最好的向导,可以带队巡逻。

两天后,‘辽北’号抵达丹东,运来更多的士兵工匠以及物资。方博则指挥‘辽东’号返航,船尾用绳缆拖着七八根刚刚砍伐下来的巨木。

由于海洋屏蔽,丹东这块地方人迹罕至。二十几米的参天大树在海岸边随处可见,大多胸径三十厘米以上,是最好的建材。

可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资源从未得到有效开发。

再过两天,‘辽西’和‘辽南’号同时抵达,接替‘辽北’号。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变得稳定,并且送来周青峰需要的水力机械和安装工匠。

见到一艘艘大船持续出现,韩瑷及农垦营的村民对天朝老爷的本事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换上了灰色的两个兜制服,带着饱满热情投入到招募山野村民以及伐木建屋的工作中。

水力机械安装时,韩瑷特意跑去看了。

鸭绿江可不是水流缓慢的吴淞江,水车不能直接放在河道里,必须先挖导流渠,或者利用支流建造,否则会有发洪水被冲走的危险。

这个建造过程不但让韩瑷好奇,其他农垦营的村民也好奇。他们从来没见过。

周老爷来了之后就搞分工,让某个班专门当厨子,某个班专门伐木,某个班专门砍掉枝杈,某个班专门管巡逻。

分工合作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村民们每日吃饱喝足,休息时就喜欢看蒸汽船。但蒸汽船不随便让人上去,于是安装水力机械的现场总是围着看热闹的人。

新华的工匠建水力机械已是轻车熟路,水车早在松江就拼装好,相关的传动齿轮和轴承也调试完毕,导流渠还没挖好,锯木的床架就安装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