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373章

作者:通吃

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不知是打击大明还是打击‘圣光’。以当前状况,反而是朝廷方面乱作一团,地方官畏惧瘟疫,甚至出现弃官逃离的事。

‘圣光’团队团在军事上的压力反而减轻了。

周青峰寻思着……“也不知道‘联邦’那伙傻逼在干嘛?他们应该不会蠢到继续待在疫区,应该是朝东北去了。

可这大冬天的,去了东北又能干嘛?给努尔哈赤呵卵子不成?‘野猪皮’能正眼瞧他们,就算我输。”

和周青峰的估计差不多,郭海等人此刻确实过的凄惨。他们四月份出发,五月份抵达沈阳,随后以商人身份在沈阳购买房产田舍,开始进行边贸活动。

从帝都雇佣和购买的工匠家奴成了郭海起家的本钱。因为辽东缺铁器,尤其是建奴因为技术不到家,格外渴求。

努尔哈赤为了用上金属武器,把从抚顺互市获得的铁锅都回炉重造,锻造成了刀枪甲胄。这时候谁能给他铁器,一定待为上宾。

如果以大明的标准,‘联邦’这些人发展的挺好。可等时间到了十月,天寒地冻的啥也干不了,漫长的冬季又来了。

在帝都的时候,郭海等人就在驿站窝了三个月。东北更冷,他们得窝小半年。更糟的是十一名成员中,有一人突发重病,腹痛几日后就死了。

队伍里的医生甚至没办法判断同伴得的什么病,更无法救治,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痛苦死去。

唯一的好消息是,因为向抚顺关的建州女真出售不少铁器,一名叫‘麻承塔’的女真商人跟郭海搭上关系。

根据满文老档记载,此人算是努尔哈赤的亲信。

临近年末,郭海还得鼓舞己方士气,“别怕,我们还有两年时间,想办法多卖点铁器火器给努尔哈赤,一定会赢的。”

第28章 送瘟神

同在十月份,松江府多个县爆发疫情。

由于府城官绅已经不管事,只能是‘圣光’出面,派出军队把几个县的道路给封锁起来,断绝人员流通,许进不许出。

周青峰亲自出面,凭借个人威望强压试图逃散的居民待在各自家内,并对缺衣少粮的贫困人员给与救济。

华亭县的朱泾镇外,手持长矛,带着两层棉布口罩的新华士兵守在路口。周青峰陪着李院士在内的医疗组成员进去。

因为市井繁华,人员流动多,朱泾镇已经是传染重灾区。镇上一千多户,过半人家有病患,且集中在老人和小孩上。

镇上关门闭户,大白天的,寂静无声。一队士兵带着个拖车,挨家挨户的敲门,统计人口,准备分发救济粮。

见到周青峰出现,带队班长当即并腿立正,抬手敬礼。

周青峰回礼后,低声问道:“还有人想朝外跑吗?”

“报告首长,有。”带队的班长昂首挺胸,“昨晚上抓到两户,今早还有一户,都是想逃到乡下去的。我们要他们必须在家待着,否则格杀勿论。”

李院士就在旁边,低叹了声。军队就是如此,不讲道理,接到命令就得完成。她上前问了句,“镇上人口清点的如何?”

带队班长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交出一本他自己编的花名册。

册子的用纸很粗劣,是最差的桑皮纸。上头有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大概是东四街,西四街之类的。

每个街名下面就是门牌数字,数字后头则是符号。三角形和圆形来代表男女,形状大小代表年龄,比如幼儿、少年、青年、老年。

周青峰抬头问道:“入役几个月了?”

“五个月。”带队班长答道。

“要抓紧空闲时间学习,争取明年这时候能掌握五百个常用字。”周青峰点点头,把花名册还了回去,“好好干,争取明年获得晋升。”

带队班长先是憨厚的笑笑,又马上绷着脸,大喊一声‘是’。

李院士挨家挨户的上门,检查病患身体,发病时间以及排泄物。周青峰跟着进去,特别关注重症以及全家病倒的家庭。

越是穷苦的人,卫生条件越差,发生疫情后越是难以抵挡。有的家庭,孩子以及病死,成年人也病的奄奄一息。

但在调查百来名病患的症状后,医疗组松了口气。

“发热、疲倦、腹痛、腹泻……种种症状综合起来看,很大可能是伤寒或痢疾。鼠疫和霍乱的可能性较低。

从传播方式来看,应该喝了不干净的饮水,造成口粪传播。我们没有特效药,但可以把所有病人集中管理,供应高热量熟食。只要精心照料,大部分人是可以自愈的。”

李院士的话里,关键就四个字‘精心照料’,这背后就是要花钱。

周青峰皱起眉头,招来镇上里正和保长,商量如何安置病患——第一个麻烦是镇上缺乏足够的房间构成隔离区。

“镇上谁最有钱,把几家大户的房子腾出来。百来间屋子总是有的。另外招募病患家属充当志愿者,给与一定报酬,接受短训后照顾病患。

全镇以后要记得吃热水热饭热菜,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灭鼠灭蚊灭蟑螂灭臭虫,镇上要花钱修公共厕所,挖排污沟渠。”

周青峰话语平常,但语气狠辣。

里正和保长畏畏缩缩,支吾的报出几个‘大户’的姓名。周天王不满意,又加上里正和保长两家的住所,要求立刻腾出房间安置病患。

在如狼似虎的刀枪面前,不答应也得答应。

整个镇在半天内动员起来,由士兵们监督转移病患,焚烧尸体。平日打更的,说书的,唱戏的,乃至私塾里的教授,都被拉出来沿街呼喊,宣传防疫事项。

人力好说,隔离住所好说,哪怕粮食肉菜也可以解决,唯一麻烦的是燃料——整个松江算是建立在长江的冲击平原上,它就没有煤。

新华的高炉和蒸汽机都一直在烧木炭。

“花钱,出高价,调动人力去收集。另外我记得南京方向有煤炭,就算没有优质煤,褐煤泥煤,只要能烧就行。”

穿越前做准备工作,团队就调查过上海附近的煤铁资源。

上海本地是别想了。

但南京的青龙山一带有几个小煤矿,据说鲁迅曾经在哪里当过‘煤黑子’。此外冶山一带还有铁矿。

整个十月,周青峰带队在松江府各县的村镇来回跑,活活累死两匹骡子三匹马。在整个江南六府都遭受瘟疫侵袭的背景下,松江府的状况是最好的。

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新华反贼的周天王凶归凶,但确实管事。

集中安置的病患阻断了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较专业的照顾让大部分轻症患者得以自愈。重症么……早死早投胎吧,也少点痛苦。

青龙镇上建了一家有百来张床位的医院,雇了两三百号失业妇女去当护士。医疗组偶尔能去做几台传统医学无法处理的小手术,换得民间一片赞誉。

至于其他地方,‘圣光’简单培训一批只会喊口号的卫生员——饭前便后要洗手啊;别喝生水要吃热食啊;粪便集中处理,不要随意乱泼啊……

反正就是宣传呗,也能起到些作用。至少把新华的名气打出去。

但在松江府城内,又是另一番景象。

突发疫情把全城官绅吓的犹如惊弓之鸟,能逃的赶紧逃,逃不掉的则把城门府门一封,尽可能禁绝人员流动。

万公万老爷也不敢出门,整日缩在卧室内,吃喝拉撒只让专门的几个仆妇送来,外人一概不见。

管家来报信也只能隔着门窗,在外头禀报,“老爷,刚刚快马传来的消息,今上在京城驾崩了。新皇正要登基。”

啊……?!

万老爷在屋内听罢,头疼欲裂。

上个月,在经历多轮谈判后,新华反贼依然拒绝交纳许诺过的赋税。知府大人忍无可忍,怒气冲冲的下令府兵、卫所、巡检司、税课局联合执法,出城征税。

一千多兵力下乡,一粒米没收上来。

带队的总兵出去晃了一圈,原准备找几个小村子围住,杀一批人头立威。可真等他带兵下去,就发现一个个集体农庄早就得了消息,有所准备。

每个村子就能凑二三十个壮男壮妇,抓着长矛拼死反抗。十个村子能凑两三百个誓死保卫家园的民兵,彼此同气连枝,互助互保。

总兵带着一千多人,愣是不敢跟两三百民兵拼杀,只能派人骂对方目无王法,竟敢对抗朝廷命官。这是杀头的罪过,还不速速跪地求饶,或可免于刑罚。

聚众反抗的民兵只当王八念经,即使敌众己寡也死撑到底。等撑到其他集体农庄得信赶来支援,总兵大人的一千多人轰的逃散了,跑的比兔子还快。

这事发展之离奇,不但出乎松江府官绅的预料,连周青峰都没想到。

准备拼死抵抗的底层农户更是没想到,他们好不容易吃几个月饱饭,恢复些人格尊严,单纯的不想再回到过去的日子。

抵抗的几个集体农庄算计好了,连抚恤费都谈定。他们觉着自己至少能撑两天,周天王肯定会带兵来救。只要能把官兵杀退,哪怕死伤一半也值得。

这事看着不大,唯一的伤亡大概是不少逃跑的官兵扭了脚。但官府的纸老虎形象瞬间垮塌,整个松江府的百姓看穿其虚弱。

原来朝廷弱到这种程度?

松江知府得知自己治下‘遍地是贼’,只能仰天长叹,深感辜负君恩,差点要上吊自缢。幸得秦师爷救下,还是选择向朝廷求救兵。

奈何救兵没来,瘟疫先来,随后皇帝又死了。

万老爷得知此事,扑通一屁股坐在地上,头脑昏昏的愣了许久。他比在帝都的方首辅还悲观。

每次新旧权力交接,朝廷就得乱一阵。别说半年,一年内朝廷能理顺关系,下发旨意调来救兵,这就是老天开眼,一切顺利。

若是不顺,不知得拖到何年何月。

“老爷,老爷……”管家听屋内没声,连喊几句。

万老爷垂头丧气的嗯嗯,却不想说话。

管家这才报告第二个消息,“老爷,你也莫要气馁。府城其他几家大户也得了消息,比如徐家、董家、钱家等等。

几家老爷也觉着靠官府是靠不住了,还是得靠自己。

如今天气转凉,瘟疫定然消退。各家想着索性今冬使够了银子,把府上家丁喂饱,聚拢个五六千人跟新华反贼决一死战。”

万老爷听得一震,急问道:“各家老爷定下了?”

“还没呢。”管家道:“但也不能坐以待毙呀。”

“此言甚是。”万老爷猛拍大腿,情绪大起大落,“天下英雄出我辈,如今之世正是万某一展身手的机会。

快……快让那些造火铳的工匠干活,老爷我要建一支火器营,立不世之功。待我沙场封侯,定要提拔管家你当个将军。”

管家在屋外也是一愣,半晌后幽幽说道:“老爷,你是不是忘了?你怕府上人口太多惹来瘟疫,把二十多造火铳的工匠给辞了。”

啊……万老爷思路顿时被卡住,片刻后唉声叹道:“好事多磨啊!”

随着天寒,疫情确实逐渐平息。

对‘圣光’团队来说,十月份另有一个好消息——经过原型机的练手,机械组的八十马力蒸汽机正式下线了。

之前那台原型机出了很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锅炉炸了——半夜值班的学徒打瞌睡,没注意到离心式调速器故障,导致近两百五十度的蒸汽爆了出来。

闯祸的学徒被高温蒸汽喷了个正着,百分之五十皮肤严重烫伤。救是救不回来,只能给他上点鸦片提取物,死前减少点痛苦。

对了,制药组种的罂粟收获了,作为严格管控物资使用。所有人都不是太高兴,但没办法。这是当前所能获得的少有几种有效植物药。

机械组经过仔细考虑,决定不再浪费精神开发更大马力的蒸汽机,而是在‘八十马力’上一条道走到黑,缩小体积,提升工效,减少煤耗,增强可靠性。

八十马力其实不小了。

下一步就是生产尽可能多的同款蒸汽机,并将它运用到工厂或船舶上。

‘圣光’团队也接受现实——不要老想着千吨级的风帆战列舰,其实五十到一百吨的小船也挺好,江南的官营私营船厂都能造。

百吨级的平底福船,在不追求长期使用,选择普通木料的情况下,造价也就三四百两,堪称非常便宜。

这种福船的建造远比后世想象的简单,根本不需要船坞,只需在海边沙滩上搭个架子就可以开工建造。

难点是造船需船要有‘船式’,也就是设计图。

这东西是经历几百年改进,由一代代船工靠家族形式流传下来的,也就是‘传男不传女’的那套。只有极少数人掌握。

但‘圣光’购买大批湖州宣纸,不要钱似的将各种技术向外复制流传。外泄的不仅仅是水力机械和纺织机械的结构和制造图,还包括各型河船海船的建造图纸。

机械组见过历史上保存下来的种种古代设计图,他们能结合当前工匠的认知和水平,相对应的教授如何看懂后世的设备制造和组装图纸。

这场知识的大传播在开春后就启动了,基本上受雇于‘新华’的工匠都能掌握一手乃至几手传家秘技。为了掌握更多知识,其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高的。

‘圣光’团队想过自己造船,但纺织机械的成功让机械组看到一条新路子——把一批有经验有头脑的工匠组织起来,提供技术和启动资金,让他们自己干。

‘新华’的木材加工厂可以提供廉价材料,也能提供大量订单,确保依附‘圣光’的造船团队能有盈利,能赚到钱。

这种法子极大激励了工匠们的创业激情。从七月份,他们就开始内部磨合,出现过诸多矛盾和纠纷,但到十月份有总共六七百工匠脱离‘新华’,创建四五家工坊。

其中一家被安置在吴淞口的新镇,取名‘江南造船厂’。他们首要目标就是尽快给新华的老爷们建造百吨级尖底海船,并预留蒸汽机安装空间。

第29章 反贼的大船

11月,寒潮从北方袭来,吴淞口的江风变得尤为寒冷。

南京来的锦衣马百户打扮的像个土财主似的,抱着个暖手炉站在靠岸的船头,嘀咕骂道:“这遭瘟的天气,还没到过年时分,怎么就冷的刺骨?”

船头下,十几个工人正费力的拉扯滑轮吊机,一根长达三十几米的杉木料被两部吊机从船上吊起,从船舱转运到码头。

天冷,百户大人穿着棉衣,缩肩驼背,恨不能蜷成一团。但码头上的工人们把外套脱了。好些人热汗淋漓,干脆赤着上身,露出一身腱子肉。

看这体格就是吃好喝好,绝不是穷困潦倒的模样。

“松江的穷鬼命好,也就在这地界才能让卖苦力的吃如此壮实。”

马百户估摸着码头上随便拉个工人当奴仆卖,能换个十几两银子。他们若是投奔九边将官,能当个披甲的家丁。

“现在北直隶各地遭灾,十来岁的黄花闺女只要二两银子。多少逃难的想来松江啊,可惜他们隔着长江过不来。”

山东一带年初就遭了灾,难民涌入江淮。现在北方又发瘟疫,逃难的更多。扬州是京杭运河的枢纽,难民扎堆。

马百户从南京过来时,江面上不时飘过尸体。只因好些逃难的抓着几个葫芦就想渡江,大多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