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羲和豚豚
“老板,名单整理出来了。”
她将平板递给林墨。
屏幕上是一份详细的表格,罗列着一个个名字,以及他们灾变前的职业。
“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一共八十七人。”夜莺在一旁补充道。
“其中大部分是中学老师,教物理、化学、生物的都有。还有十几名是建筑工程师和机械技术员,已经被赵工和王工那边要走了。”
“剩下的,职业就五花八门了。”
林墨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视线快速扫过那些信息。
一个名字让他停了下来。
陈景,六十二岁,灾变前是东海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主攻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学。
“这个人还在?”林墨问。
“在。”夜莺点头,“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之前一直在营地里跟着其他人做一些缝补的杂活。我们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给士兵的作训服上钉纽扣。”
林墨继续往下看。
李欣,二十七岁,灾变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后端程序员,负责数据库维护。
王鹏,三十五岁,生物制药公司研发员,主要负责菌株培养和筛选。
名单上,还有农学院的植物学研究员,医院的内科医生,甚至还有一个古籍修复师。
这些人,在末日里几乎是最没有用处的一批人。
他们没能成为觉醒者,也不会开枪和丧尸搏斗,能活到现在,多半是运气好。
“公告发出去之后,营地里的反应不小。”夜莺汇报道,“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些人什么都干不了,凭什么能获得优待。还有些人在到处打听,想给自己也安个技术人员的名头。”
“不用理会。”林墨关掉平板,“想滥竽充数的,直接轰出新城,永不接纳。”
他从躺椅上站起来。
“把名单上的所有人,都集中到旁边的临时会议室。”
“我现在要见他们。”
第135章 我就离开一天,你说赚了两百亿?
临时会议室就在小卖部旁边,一开始是充当仓库的,不过现在新城区域扩张,有足够的仓库,这里就空了出来。
里面摆了几十张桌椅,显得空空荡荡。
被筛选出来的六十多个人,正局促不安地站在这里。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脸上带着长久以来的麻木和胆怯。
和其他幸存者比起来,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仓库门口,几个全副武装的卫队士兵抱着枪,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更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响起。
“叫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不知道啊,不会是要把我们这些没用的人……”
“别胡说!我听说新城要成立什么技术部,是真的吗?”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老者,正是物理学教授陈景。
他紧张地搓着手,浑浊的眼睛里,既有恐惧,也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期待。
就在这时,仓库的门被推开。
林墨走了进来,夜莺跟在他身后。
仓库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这个年轻的掌权者身上。
林墨的视线扫过全场,在每个人脸上停留了一瞬。
林墨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你们或许见过我,或许只听过我的名字,我叫林墨。”
“把你们叫来,只为一件事。”
他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从今天起,你们不用再去工地上干活,也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发愁。”
“你们要做的,是用你们的脑子,为新城工作。”
人群中一阵轻微的骚动。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教授、是医生、还是程序员。在这里,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技术人员。”
“我提供实验室,提供设备,提供你们需要的一切。而你们要做的,就是把你们的知识,转化成能用的东西。”
“能听懂吗?”
人群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的议论声。
“真的?我们真的不用去搬石头了?”
“还有饭吃?能吃饱吗?”
陈景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颤颤巍巍地向前走了一步。
“林先生。”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您需要我们研究什么?”
林墨看向他。
“什么都研究。”
他没有多做解释,意念一动,一个半米大小,通体漆黑,表面坑坑洼洼的金属疙瘩,凭空出现在他脚边的地面上。
砰的一声闷响,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那东西像是一个被砸扁了的保险箱,外壳上布满了不规则的刮痕和焦黑的印记,一侧还有一个巨大的破口,能看到里面烧毁的复杂线路板。
“这是什么?”有人小声惊呼。
“从一堆废铁里捡回来的。”林墨指着那个金属疙瘩。
“给你们的第一个任务。”
“搞清楚它是什么,有什么用。如果可以,把它修好,或者,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那个怪异的金属造物上。
程序员李欣扶了扶眼镜,向前凑了几步,仔细打量着那个东西。
“这外壳的材质……像是某种复合装甲,接口是军用标准,但和我见过的任何型号都对不上。”她喃喃自语,眼神里闪烁着专业的光芒。
生物制药公司的王鹏,则蹲下身,捻起一点从破口处渗漏出来的黑色粉末,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不是有机物燃烧的味道……更像是某种高分子材料在超高温下碳化了。”
刚才还充满恐惧和不安的一群人,此刻像是被激活了某种本能。
他们围着那个金属疙瘩,开始低声讨论起来,各种专业术语从他们嘴里冒出来。
“这个散热结构,不像是民用产品……”
“看这个电路板的布局,冗余备份做得太夸张了,肯定是军用级以上的标准!”
“也许是某种数据记录仪?黑匣子之类的?”
陈景教授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绕着那东西走了两圈,最后小心翼翼地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触摸着冰冷的外壳。
“这……这简直是艺术品……”
林墨看着这一幕,没有再说话,转身向仓库外走去。
夜莺快步跟上。
“老板,这些人……”她欲言又止。
“让他们去折腾。”林墨的脚步没有停,“给他们单独划出一片区域,工具、食物、水,要什么就给什么。仓库里没有的,你记录下来,我会想办法。”
“我明白了。”
“再去找铁山要一队士兵,你也从夜刃小队挑几个信得过的,专门负责技术部的安保工作。”
“是,老板。”
“我要离开一段时间,新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最晚后天上午,我就会回来。”
“明白,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嘱托。”
小卖部外,熟悉的车水马龙声,取代了末日世界里永不停歇的机器轰响。
林墨站在货架前,感受着两个世界截然不同的气息。
这次在末日世界待了大概一天一夜,不知道姜忆那边进行得如何了。
他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姜忆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立刻就被接通。
“林董。”姜忆的声音听起来很沉静,似乎正待在某个安静的环境里。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林墨直接问。
“王德发那边,已经处理干净了。”姜忆的语速不快,像是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有能查到的资产,全部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他本人因为涉嫌多项金融犯罪,已经被经侦部门带走调查。”
“嗯。”林墨应了一声,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内。“另一件事呢?”
电话那头安静了两秒。
“您给的技术论文,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很多。”
“说数字。”林墨不想听过程。
“五十亿本金,我让团队通过离岸公司加了五倍杠杆,建立起总计约三百亿人民币的做空仓位。”
“目标是美股和欧股市场上,所有以固态电池为核心概念的上市公司,共计十七家。”
“消息发酵后,伏特固能、量子科技等龙头企业,股价在盘前交易阶段就已崩盘。开盘后,平均跌幅超过百分之七十,其中八家已经触发熔断,进入临时停牌状态。”
林墨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给了姜忆一把刀,让她去给敌人放点血。
现在看来,姜忆是直接把对方的头给砍了下来。
“截止到刚才,扣除所有交易费用和杠杆资金的成本,我们的账面盈利,是两百一十三亿人民币。”
林墨握着电话,有些无言以对。
这才一天的工夫,就赚了两百亿?
第136章 千亿产业,说送就送
林墨听着电话里报出的数字,脸上没什么表情。
两百一十三亿。
听起来很多,但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林董。”姜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压抑的亢奋,“这只是前半段的收割。”
“那篇论文的第三部分,关于替代技术方案的内容,我们还没有放出去。”
“一旦公布,就等于彻底宣判了现有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死刑,他们连翻盘的机会都不会有。”
“我预计,至少还能为我们带来一百亿以上的利润。”
姜忆的声音很冷静。
但她汇报的数字,足以让任何资本大鳄疯狂。
“不用了。”林墨淡淡开口。
“把所有空单全部平仓。”
电话那头,姜忆沉默了几秒。
上一篇:领主游戏,但我骑砍无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