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系统在末世 第619章

作者:云贵高原的雄鹰

但实质上,专职秘书制度的推广,除了提高高级指战员的工作效率外,更多是为了通过精心设计的权、职、阶梯、待遇差异,显著提升高级指战员的荣誉感、权威感和指挥掌控力。

突出对权柄、地位、责任与贡献的体系性的认可和强化——专属配置即地位象征!

拥有符合《规定》层级的专职秘书(尤其是秘书处/科),本身就是对其职务权威的直观体现和制度性背书。

比如顾承渊的10人秘书处、陆冲的5人秘书科,这些量化配置能够非常直观的成为衡量其战区地位和战略权重的标尺。

打个简单的比方,是否配备专职秘书、配备多少,可直观的视为高级将领的专属‘仪仗’,有利于提高干部奋进上升的积极性!

在这种制度性背书的认可下,连、营、旅、军多级主官,虽然不缺类似秘书功能的人,但相比之下,也就成了自导自演的过家家。

...

很快,随着顾承渊翻开《高志凯及第76军团补充情报纪要》,一位‘铁血将领’的大半辈子,很快呈现在他眼前:

姓名:高志凯

职务:第76军团军团长

年龄:51岁

过往履历:

1、21岁毕业于常山陆军学院侦察系。毕业演习遭遇东突暴恐分子实弹袭击,率学员班徒手格毙11名暴徒,获一等功,提前晋衔中尉。

2、曾驻守高原哨所,主导7次高原拔点作战,卡尔顿山口之战,带12人渗透巴拉特军队哨所,用登山镐夜袭歼敌34人,缴获绝密边境布防图,战后被巴拉特悬赏百万的同时,被朝廷军委授予‘雪山之刃’荣誉称号。

3、赴刚果(金)维和期间,为救被绑的周邦铁矿工程师,违令率小队跨境追击,后因绑匪撕票,怒而下令斩首绑匪泄愤,被联大调查组指控“反人类罪”,此事发生后,为平息国际舆论,高志凯被保护性冷藏。

4、两年后,军方掀起实战化大练兵,高志凯作为国内少有的实战派,以‘蓝军’某旅旅长的职位复起,参加国内演习。

演习中违规启用真实地雷阵,致红军3死4伤,事后责任调查再次被撤职冷藏。

5、高志凯复起升任西方战区陆军副参谋长,主导裁撤第21、47摩步师。

裁撤过程中,他将抗命军官黑材料递交纪委,送精神病院3人,逼自杀1人,最终提前两年完成裁军方案,获“军改铁腕”称号。

6、末世爆发的前一个月,高志凯以第76军团军团长的身份,参加“深蓝-04”核战背景演习。

演习过程中,面对‘敌军’征用兰市500市民扮演难民堵塞道路,高志凯为了胜利,直接命令装甲车实弹开道,误伤致死9人。

....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标准的鹰派铁血狠人呐!’

相比第76军团‘平平无奇’的战力编成,高志凯这位军团长的履历显然更加吸引顾承渊的注意力。

‘这种铁腕强人,末世大概率不会安分吧?’重点看完高志凯的履历之后,顾承渊忍不住在心中古怪的想到。

个人履历似乎很符合历史上那些乱世枭雄的模板,都是一脉相承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跟朱温这类单纯嗜杀的还不太一样,朱温这类人属于超雄精神病,以杀人为乐,目的就是为了杀。

而高志凯这类,则属于阻我者杀,没有什么道德洁癖,就像曹操杀吕伯奢,不管什么身份,杀你是因为我感觉你阻碍到我了...

“有意思~”

第973章 联合的可能性

“首长,您觉得哪里‘有意思’?”

顾承渊那句意味深长的感慨,立刻引起了战区参谋长吴斌的注意,他放下手中的报告,目光带着探询看向对面坐着的顾承渊。

“我说的是这位第76军团的军团长高志凯”

顾承渊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摊开在桌面上的那份关于高志凯的履历文件,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这个人,有点意思。”

“确实。”吴斌参谋长微微颔首,语气保持着一贯的中正平和,但措辞却谨慎:“是个铁血的鹰派将领。”

他的立场一贯中正平和,对高志凯这种行事风格向来有所保留,尤其是那份履历中记载的、为演习胜利不惜制造真实伤亡的过往,在他眼中已超出了必要的界限。

演习终究是演习,实战中的残酷抉择尚可理解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但在模拟对抗中便如此漠视生命,只能说明此人好胜心炽烈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因此,面对首长未置可否的感慨,吴斌罕见地没有附和,仅以客观描述回应,未做任何倾向性评价。

不过顾承渊似乎也并未期待参谋长对高志凯个人有过多评价,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如炬地投向吴斌,抛出了核心问题:

“参谋长,你如何看待整个西方战区的战略态势?或者说,你认为我们中州战区,应当以何种策略来应对西方战区?”

高志凯个人再如何“有意思”,终究只是一个军团长,其性格特质在顾承渊眼中,不过是宏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特性,远不足以撼动中州战区以绝对实力为根基的战略棋盘。

在压倒性的陆空洪流面前,顺者生,逆者亡,个体的特质根本无足轻重。

高志凯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也就是被顾承渊特意拿出来提了一句。

听到首长的考问,吴斌参谋长神色一凛,身体微微前倾,迅速梳理思路,片刻后以沉稳而清晰的语调汇报道:

“报告司令员!基于当前情报研判,我个人认为,西方战区与先前接触的南方战区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存在极大的统战价值与可能性!”

他条分缕析,阐述核心依据:

“第一,军事实力代差显著,我方握有绝对战略主动权。”

“这一点,已由此次空中侦察行动及《西方战区联合目标侦察整编报告》充分证实。”

“无论是其空军主力装备,还是陆军机械化水平,均落后我军两代及以上。”

“技术鸿沟带来的战场单向透明和打击效能优势,使我方在军事层面具备无可置疑的压倒性优势,足以牢牢掌控战略主动。”

“第二,核心命脉暴露:军工体系崩坏,后勤保障濒临崩溃。”

“这是西方战区与南方战区共有的、足以致命的战略软肋!”吴斌的语气加重,点明关键:

“通过系统梳理其辖区内各省份末世前的工业基础、产能分布,并结合此次空中侦察的高价值目标确认结果。”

“结论清晰:西方战区在末世后,未能重建或维持有效的军工产业链。”

说到这里,参谋长吴斌指向报告中清晰的航拍图例:

“在诸如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核心陆军驻屯枢纽,我歼-16编队进行了高精度成像侦察,未发现任何具有规模效应、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军工厂存在。”

“同时其驻军点与军工生产设施严重脱节,这在末世战争环境下是极其反常且危险的信号!”

“这深刻解释了为何拥有相对宽松外围环境的西方战区,却迟至末世大半年后,才不得不对兰市这座西北工业重镇发起争夺。”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们极度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亟需夺取现成的工业基地以续命!”

“正因如此,”吴斌做出关键推论:“西方战区如同南方战区一样,在工业,特别是高端军工产品、关键零部件的补给上,将不可避免地、被动地与我方形成深度依赖的互补关系!”

“这或将成为我们进行统战工作的最大战略支点!”

随着参谋长吴斌的话音落下,顾承渊极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如同参谋长吴斌所讲,顾承渊在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他并不是拥有系统后就心态膨胀畸变的超雄,哪能随便就对自己的同胞妄加刀兵。

动武在他看来,完全是下下之选,能和平统战战无疑是最好的,未来回头看,也是最具历史正当性的...

否则兄弟阋于墙,即使在现在看来再占理,也很容易成为后人攻击的理由,纵观历史都是如此..

人都喜欢在反面人物身上找闪光点,在正面人物身上找黑点,否则怎么从‘大众’中脱颖而出,来证明自己思考和看待问题的‘独立性’?

‘小众’实际是很‘大众’的事,普通人也最不喜欢‘普通’。

洗白和抹黑的本质目的,大多也只是为了突出自己,所谓的反权威、反主流,反的其实是自己身上的‘平庸’。

所以正是因为明白这些,顾承渊从不对自己所作之事的身后名有所期待。

或许当末世结束后的若干年过去,当末世的绝望、血腥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当世人习惯并以为生活本该就是安定祥和的样子...

等到那个时候,既是他顾承渊事业的成功,也是他开始被质疑的起点...

他大概率会同过往的领袖先哲一样,成为许多人反向证明自己的标靶。

用放大镜一寸寸的研究他生平、决策、家人,或正史、或野史来证明他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阴阳他弟弟有三个老婆、他是家天下、他军事独裁强权政治...

等到那个时候,他所求不多,只求不因为现在所做之事,被扣上野心家、阴谋家的帽子....

毕竟任何人都做不到带入时代情绪,倘若真能终结末世,后世人也只会因为考试而记下一句:人类最接近灭亡的时期..

就像那句:‘岁大饥,人相食,白骨千里’。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绝大多数现代人穷尽想象力也很难共情。

只会让许多人在吃饱后心生向往,厌恶自己生活的平淡,从而幻想自己到那个时代经历波澜壮阔的一生,建立不世之功...

...

第974章 确定合作

“参谋长”

顾承渊目光锐利,手指在《高志凯及第76军团补充情报纪要》边缘轻轻一叩,决策已定:

“你看,派谁去接触西方战区比较合适?战区海军司令员陈海涛同志,如何?”

说出这个人选,顾承渊也顺势说出了自己的考虑:

“当前战区其他常委肩上的担子都压得满满当当,分身乏术。只有老陈,份量足够,时间上也相对宽裕,是最佳人选。”

参谋长吴斌闻言,差点就表情管理失败笑出声来,实在是首长这话太有意思了,几乎等同于说战区常委里就海军司令陈海涛最闲吃干饭...

“首长,我完全赞同您的判断和安排。”参谋长吴斌深吸一口气后紧绷住表情说道。

随后参谋长吴斌略微停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又补充道:

“我与陈司令员私下交往不算深,但据我观察和了解,他行事风格沉稳机变,在复杂局面下能稳住阵脚,灵活应对。”

“更重要的是,他为战区整体利益积极贡献的意愿,非常强烈!”吴斌的语气带着肯定。

‘沉稳机变?’

听到这个评价,顾承渊眉梢几不可察地微挑了一下。

‘或许是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太久,养成了过度解读的“职业病”?’

参谋长这句看似褒奖的“沉稳机变”,让他下意识觉得对方是在阴阳海军司令陈海涛是个‘老六’。

不过,这特质放在外交里,也未必是坏事,狡猾总比傻愣愣的强,特别是对外。

“好!”顾承渊抛开那点无谓的思绪,斩钉截铁道:“那就正式敲定,由陈海涛同志担此重任!”

话音落下,命令随即如流水般下达:

“第一,立刻协调空军方面,围绕陈司令员的行程,制定最高级别的护航方案,确保空中通道万无一失!”

“第二,随行人员的遴选与配置”他看向吴斌,目光中带着信任与期许:

“就辛苦参谋长你亲自把关了。要精干、可靠、专业对口,尽快拟出名单,提交给我最终审定!”

“第三!”顾承渊的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也是重中之重!在正式访问团启程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周密的前置接洽工作!”

“成立访问团,只是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在了前面,体现了效率。”

“但最终去不去西方战区,主动权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这个前提,一定要向对方,也向我们内部参与此事的所有人,明晰清楚!”

“对方的真实态度和合作基础,是决定我们是否迈出这一步的唯一依据!”

顾承渊的话语落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关键节点上,确保这场潜在的外交接触,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清晰、可控的基础之上。

“是!”参谋长吴斌挺直身躯,声音沉稳有力,眼神中透出对命令的深刻理解和执行决心。

他随即追问关键细节:“首长,关于前置接洽人员的派遣,您认为何时动身最为妥当?目的地又该如何选定?”

闻言,顾承渊没有丝毫犹豫,答案清晰而果断:

“前置接洽,越快越好!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容不得半分拖延!”

“至于目的地....受限于当前情报的匮乏,我们可选择的接触目标层级有限。”

“目前已知的最高级别实权人物,就是第76军团军团长高志凯!”

他手指重重落在兰市的标记上:“接洽点,就定在兰市!首要目标,是与第76军团建立直接联系!”

“明白!”吴斌再次沉声应道,顾承渊的决断迅速在他脑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框架。

这项任务绝非简单的信使工作,风险系数极高,深入未知且敌我不明的势力腹地,意味着武力保障是底线、实力展示是筹码...

这要求接洽小组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保和威慑能力,确保在突发状况下能全身而退,甚至形成有效反制。

在末世,弱肉强食是铁律,所以适当的“秀肌肉”,直观地展现出中州战区的力量,有利于在后续谈判中占据先机,极大减少无谓的扯皮和试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