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醋虾仁
见了面,自然又是一番客套。
郑光耀一直在扬州,过年时候也没回去,而郭树英是听说徐拙要成为客座教授了,趁着元宵节没事也过来看看。
好歹也是客座教授呢,得过来刷一波存在感。
正好也看看徐拙最近有没有做什么新菜。
“树英,今天这顿可全是徽菜,特意为你准备的。”
于培庸一见到郭树英,就笑着打招呼。
郭树英见多了于培庸的手艺,并没有多惊讶,反而对徐拙有没有动手比较感兴趣。
“哪道菜是小拙做的啊?我得尝尝,别的菜系我不懂,但是徽菜嘛,我可是很有话语权的,火候调味全都懂。”
一段时间不见,郭树英居然也学会倚老卖老了。
可惜,今天不是他装逼的时候。
徐拙一脸无辜的指了指包好的那些汤圆:“这是我做的。”
郭树英:“…………”
不擅长装逼的人,强行装逼就是这种后果。
要换成老爷子那个逼王,或者同样喜欢装逼的郑光耀与田承润,就不会让自己这么被动了。
毕竟,这仨老头都深得装逼精髓,不会这么贸然开装的。
比如现在,郑光耀拄着拐杖在厨房看了一圈,然后仔细观察了一下徐拙剩下的那些馅料,这才慢悠悠的张口。
“不错,能懂得用板油,说明小拙真的掌握了做汤圆的精髓。”
这气质,这神态,逼气十足。
只要老爷子不在,郑光耀在装逼方面还是罕有敌手的。
当然了,要没有徐拙这个挂逼,老爷子很多时候就算想装逼也装不成。
做好的菜一道道的端到餐桌上,徐拙也起锅烧水,开始煮汤圆。
今天就做了这么一样,怎么也得端上桌让大家尝尝。
他把今天要吃的汤圆放在托盘中备用,剩下的全都装进保鲜袋中,放在了冰箱的冷冻室,以后想吃的话随时可以煮,很方便。
煮汤圆可不是水开了直接扔进去,然后让锅里的水继续翻滚就行了。
这是有技巧的。
因为好吃的汤圆并不是煮熟的,而是养熟的。
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里面的区别可不小。
所谓养,就是用将滚不滚的水慢慢把汤圆烫熟,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是可以让汤圆保持完美的外型。
汤圆是用糯米面包的,假如用大火猛煮的方式来做,来回翻滚的热水很容易让汤圆的外皮变形、脱落,影响美观。
第二,可以让馅心彻底熟透。
这种加了板油的汤圆,假如煮得时间太短,里面的猪油是很难熟透甚至融化成猪油的。所以得用热水慢慢养着。
第三,可以更安全。
汤圆在包制的过程中,多少会有空气在里面,假如火太大的话,会因为气体膨胀的缘故让汤圆爆开,高温的馅心会迸射出来,容易把人烫伤。
锅里的水要烧开的时候,徐拙把准备好的汤圆倒进去,等到锅里的水即将沸腾的时候,把火关小,同时用锅铲顺着锅底推一下,防止粘锅。
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到这些白生生圆滚滚的汤圆全都漂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徐拙把火关掉,让汤圆再在锅里漂浮一会儿。
这样能够让馅心熟成得更加彻底。
几分钟后,徐拙端来一个小盆,用勺子开始往盆里盛汤圆。
盛的时候,一定要带水盛。
这样才能让汤圆保持圆润完美的外型,切记用漏勺等厨具,因为一旦没了水的护佑,软塌塌的汤圆很容易变形,甚至开裂。
汤圆盛出来之后,徐拙端着那罐糖桂花,用小勺子舀出两勺,淋在汤圆上面。
于长江买的糖桂花品质应该不错,因为刚放进锅里,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就从盆里飘了出来。
这香味儿若有似无,不浓烈,但却很有持续性。
这说明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儿,而不是用了那种香味儿添加剂。
汤圆端出来,被于培庸摆在了餐桌最中间的位置,毕竟是孙女婿做的嘛,得有牌面。
于可可和庞丽华一人拍了几张照片,各自发到朋友圈炫耀。
几个老人也是直夸徐拙的手艺好,这汤圆圆滚滚的,看上去确实挺馋人。
不过徐拙却没心思聊这些,他中午就没吃饭,吃了点甜品也不挡饿,看到眼前的这些菜,早就按捺不住了。
在大家还在客套着尬夸的时候,他开始埋头猛吃,连大家的夸奖都来不及回应。
腐乳炸肉、毛豆腐、臭鳜鱼、刀板香……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徽菜,吃起来真叫一个香。
汤圆什么的,跟这些菜完全没法比。
正吃着的时候,郑光耀冲徐拙说道:“小拙,学校安排你到时候给学生们讲一节课,有把握吗?要不要我帮你推掉?”
徐拙还没来得及说话,于可可就乐滋滋的说道:“不用不用,他已经准备好了,来的路上就用我的电脑写了教案,还非常详细呢……”
“教案?”
几个老头都有些懵逼:“小拙,我们能看看吗?”
第949章 抄作业吗?满分答案的那种
几个老头说完就要起身,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那架势,好像生怕徐拙不给他们看一样。
这让徐拙很好奇,一个讲课教案而已,至于这样吗?
“先吃饭呗,等会儿吃完饭,我找个打印机打印出来你们再看,笔记本的屏幕那么小,你们盯着看眼睛受得了吗?”
徐拙的话让几个老头稍微冷静了下来,讪讪一笑,坐下来继续吃饭。
徐拙也继续吃面前的肉菜,偶尔低头扒拉一下碗里的米饭,然后举起筷子,再次向餐桌上的肉菜进攻。
反而是其他人,这会儿开始品尝那些汤圆。
从外形到外皮的口感,再到馅料的味道和搭配上,全都点评了一遍。
这个点评的过程,也是夸奖的过程。
算是从里到外把徐拙夸了一遍。
这种尬夸的语气和神态,让徐拙忽然回想起了以前上学时候,班里的同学打算借作业抄的模样。
难道说……
徐拙放下筷子,冲几个老头问道:“你们上课这么久了,不会从没准备过教案吧?”
郑光耀尬笑一声:“也准备过,但是总是不够细致,不够系统,学校买的教案书又太死板机械,所以我现在讲课……全凭口才在撑。”
几个人中,只有郑光耀是天天呆在扬州大学的,所以他讲课比较多,这方面的苦恼也就更多。
而其他人几乎都是偶尔来一次,根本不用讲菜,只需要把自己过往的那些经历挑一段拿出来吹嘘一番,就足够一节课的时间了。
讲课的老人在年轻人面前回忆一把青春,神清气爽。
学生们聆听前辈们的奋斗历程,也会变得豪情万丈。
大家都喜欢听那些热血故事,而在这些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不管学徒时期还是国宴时期,亦或者是创业时期,都有非常多的故事可讲,不仅热血,也因为是他们的切身经历,所以也显得非常真实。
这些,都会不经意间刺激到那些涉世未深的学生。
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
其实很多学校聘请客座教授去讲课,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们打鸡血。
对于客座教授来说,专业课方面是次要的,因为专业课有专业老师,反而是这种打鸡血的活儿,一般的老师做不来,得客座教授来才行。
不过这群老头,心心念着传承手艺,自然不会只做个打鸡血的人。
他们也想站在课堂上,认真给学生们一点点的讲着烹饪的那些知识。
但苦恼的是,他们到现在也没摸索出上课的方式。
隔行如隔山,他们在厨房做了一辈子菜,也带过不少徒弟,但是站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给一大群年轻人上课,还真不适应。
他们也接过学校老师的那些教案看,但是人家已经习惯了教师这个职业,做的教案都很简单,自己看没问题,但这几个门外汉看就……
越看越迷糊。
所以现在听说徐拙也做了教案,几个老头才会不自觉的放下矜持,开始尬夸,以期实现抄作业的目的。
这其中,郑光耀抄作业的意愿最强烈。
因为他是全职客座教授嘛。
“小拙,我们在这方面真的不太精通,所以就想参考一下你的教案,相互学习嘛。”
徐拙笑笑:“等会儿我多打印几份给几位爷爷过目,有什么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请几位爷爷不吝指教。”
客气话谁都会说,虽然明知道这几个老头是为了抄作业,但是面子上也不能让人家过不去。
毕竟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几个老头果然脸上有光,连于培庸也一脸微笑:“济民真是教出来个好孙子啊。”
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这么懂礼貌会说话的孙儿,哪个当爷爷的不喜欢呢?
于培庸还好,自己孙女也挺乖巧听话的,而且还把徐拙抢到了手中,但是郑光耀和郭树英就……
郭姗姗那个小太妹的所作所为不要太夸张,从小就让郭树英头疼不已。
至于郑光耀这边,郑家的那些子孙的种种行为,更是……
唉!
不提也罢。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更羡慕嫉妒老爷子了。
真想对自己的子孙说:
“看看人家!”
饭后,徐拙带着于可可的笔记本电脑,来到书房,连上打印机之后,把路上写的那些教案全都打印了出来。
一共四份。
在打印机工作的时候,徐拙满是感慨。
有钱人家就是好啊,家里连打印机都有,而且还是那种上万元一台的多功能商用打印复印一体机。
啧啧……
“以前老打印合同扫描身份证什么的,外面那些打印店不太方便,也不安全,所以就自己买了台机器。”
于长江给徐拙送来一杯茶水,拿着打印出来的教案看了起来。
很明显,他也有一颗当老师的心。
不过看了徐拙写的教案之后,老丈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
嗯,相对来说,还是做生意简单一些。
拿到教案后,几个老头分别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认真看了起来。
于家老太太拿起一份,略略翻看一下,看向徐拙的眼神满是惊喜:“小拙写的教案比好些教授写的都专业,排版看着也舒服,当厨师真是亏了。”
这夸奖让几个老头有些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