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316章

作者:小时光恋曲

  现代手机具备无线电发射功能,调到fm台,它就像一个很小的收音机广播电台,当然它也可以发射无线电讯号,人的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当电磁波遇到在空中遇到金属导体时就会在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调频的方式选择接收不同的电磁波频率,有一个刚换好阵地,准备拿点的炮团,等待着所需要的信号……而它能发射的讯号范围远远大于50式通讯仪。

  现在手机上只有一个莫名数字,伍千里很熟悉,那是昨天傍晚他拿到的无线电台频率。

  伍千里忽然想起,当时他看到的阵亡名单里面,并没有谈子为这个人。

  “我能救你,”伍千里止不住的大笑,好似自己即将送死已成为天大的喜事,“我还能再报一次点,我真的能救你,我知道你能活!”

  谈子为茫然的看着他,随后明白伍千里要做什么,大叫着让他不要乱来。

  “你不该死的,伍千里!你回去!”

  伍千里回头望谈子为,以及在他们中间的那束花,摇头道,“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只是有直觉行的,你肯定能活,我也不该死。”

  “我正是要回去。”

  谈子为听不懂伍千里在说什么,也没有理智弄明白,他绝望的朝伍千里伸手,只看到伍千里的身影越来越小。

  伍千里跑出足够的距离,报出自己当前方位,“敌人马上就会到我这里”,团部通知他五分钟之后会开始炮击,立马撤离,伍千里却道他已经撤离原处。

  他用手机计时,主动暴露自己位置,最后一小股美军朝他而来,伍千里开枪反击,并拨通信号满格的求救电话。

  他被击中,他倒下,血流如注,敌人打算收拾战果,比声音更快的炮弹在天空中缓慢滑过,极具美感,像即将回归的燕子,这影子下是敌人还没有来得及恐惧的脸。

  电影这里没有立刻给出电话接通“滴”的那一声,也没有无线电接通后的金属摩擦感,这一幕开始越来越慢,越来越静,敌人的装甲部队正在伍千里所在平地猛冲,天空中的炮弹以可见的形态往泥土坠落,伍千里被炮火淹没,被敌人的子弹淹没,敌人被炮火淹没,那里灰尘满布、泥土翻涌,正如一本军事记录小说的封面语:我才发现,那里连雪都是黑色的。

  更别提泥土?

  电影息屏,此时震耳欲聋的炮弹声才姗姗来迟,数秒后,《歌唱祖国》的手风琴前奏声响起,不知道是不是平河的儿子演奏的,不过记性好一些的观众会想到这个情节。

  进而猜测到,伍千里回去了。这一个息屏,下一幕是六十多年后。

  的确如此。

  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巨大的白色橡胶手套伸进来,清理掉泥土,一点点的光透进,直到完全大亮,这是铁原志愿军遗骸的发掘地,你被挖出来了,你被放进棺椁,红色的布盖在你身上,你还没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很正常,现场很多观众比你聪明,没有溜号的看了你的大部分战斗人生,也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演什么,方沂胆子太大了,他敢用一两分钟只讲这一件事情,而且明知许多观众无法立刻领会,他想要利用观众的迷茫。

  人不能领会,人却有实在的感情,就像是最深处的记忆被激发,只要听到那样的旋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小女孩的天真无邪的人声进入,绝大部分观众条件反射的哽咽起来,影院里面有低低的、此起彼伏的啜泣声,须知道,实际上到现在仍然有观众是没有看明白的,他们只是被情绪催发,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方沂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

  唯物主义者不讲灵魂,人死如灯灭,但倘若后人非要想象他们,浪漫一点的话,可能正是像现在那样如同一个迷茫的孩子,想想301院的谈子为,他不越来越像是个孩子吗?战斗、光荣、鲜血、仇恨……现在都离他而去,他老年痴呆了,他开始什么也不记得,什么也不认识,他只剩下孩童一样的本能。

  就像谈子为不想呆在医院一样,孩童想要回家。

  契科夫说过,如果一个故事里出现一把枪,那它就非发射不可。

  伍千里打过的电话在此刻终于接通:

  “嘟~”

  “塔台你好,我是空军,奉命接送第一批次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本次我部战斗机两架,运输机一家,为您全程护航……”

  “欢迎回家。”

  在那运输机的机舱内是被精细安排过,刚好能放进小小棺椁的不同凹槽,镜头不再是第一人称视角,运输机的窗外的战斗机飞行员向你敬礼,飞机逐渐进入国内领空,湛蓝的晴空下,由数千名小学生组织成的巨大花圈翻涌,大人们神色肃穆,眼眶红肿,而小孩子永远不知何故的无谓发笑,胡乱的挥舞手中的鲜花,好奇的看向天空。

  这是多么壮观的场景啊!

  无论多么迟钝的观众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不受触动的,剧组主创看过电影许多遍,而现在还是陷入到巨大的悲怆之中,重新回到第一人称的画面里,参与护卫的列兵迈着整齐步伐向你走来,看不清样子,直到画面不断推进,微笑着的伍千里双手捧着你,说欢迎回家。

  电影结束,影厅灯亮。绝大部分人没有能立刻走出来,他们呆在原座位上沉默数秒,而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这不是方沂听过最好听的掌声,不是最整齐的,也不是声音最大的,但是方沂最感动的,他和其他观众一样,他站起来连带着剧组所有人都站起来,使劲鼓掌,并不是为了自己拍得一部电影的殊荣,而是重新见证了这一民族事件的触动。

第604章 20亿】

  《我来自未来》电影大获成功,一晚上有关于该电影的话题冲上热搜,看过电影的观众急切想要知道几个问题:

  伍千里真的在1951存在过吗?还是一个大学生做的幻梦?

  因为在电影的一开头,提到过伍千里的老家有一个抗美援朝回来的老兵,伍千里说不定就是把他的人生经历拿来在梦里面再创作,而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去过1951。

  答案是存在过的。

  因为电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后一个观点,却有许多证据证明前一个。电影的开头,伍千里在铁原看到了自己的埋葬地,电影的结束,伍千里以一个列兵的身份,接回了自己几十年前的战友……尽管伍千里做了个梦的解释也能强行说得通,但它会让电影的此类镜头变得毫无用处。

  因此,伍千里确实是穿越了。方沂不会拍废镜头。

  这种直接通过电影本身来找证据的判定方法能推及到其他电影:《无人区》拍摄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为什么一般认为黑深残的结局符合导演原意,因为《无人区》的开始于“一只被贩卖的鹰隼”,而在电影拍摄当年该时期,边境某省确实在举办贸易博览会,而电影买卖鹰隼的几个配角,说的确实是当地方言。

  《让子弹飞》最后火车上是不是黄老爷复活了?是的,因为花絮里面有剧照。

  另一个争论的问题是,伍千里穿越回来的信物是什么?

  是手机,还是祭奠用的鲜花,还是时间用光后的自动读档……各路大神纷纷出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就像是《盗梦空间》柯布的信物一样,它成为一段时间内电影炒作的话题,众多公众人物都出来蹭热度。

  《铿锵三人行》的几个主持人讨论出了个答案,转发《我来自未来》的电影宣传物料,“是手机!因为伍千里一开始没有信号,而最后却突然信号满格,这不是证据是什么?”

  刘天仙的老闺蜜蒋文丽也发围脖:“可能是伍千里用于身份识别的小布,那个东西出现的时候,伍千里就活在了1951,那东西消失的时候,伍千里就回到了今天。”

  唯一的女角色宋佚在电影上映两周后,于杭城的路演中说了自己的理解:“……是那一束花,就像是一种锚定物一样,正因为伍千里买了那一束花,他才有机会从过去回来,他是自己拯救了自己,这样符合电影的设定,伍千里的回家路是自己给的。”

  媒体想要拿到方沂的标准答案,但方沂说:“你们说的都对。”

  最后一个问题是谈子为活下来了吗?

  电影里面没有给出谈子为回国后的人生经历,但一开头伍千里在烈士陵墓里面,并没有看到谈子为的名字,这有可能是电影含蓄的暗示——他活着的。

  方沂的好师兄姜纹看过电影后,觉得拍的还是太符合观众期待了:“我理解这是个需要票房的大制作片,商业片,如果伍千里回到未来发现谈子为早些年就去世了,或者卖他花的人就是谈子为,是不是也挺有意思……”

  姜纹的话被一顿反驳,但他无所谓。

  谈子为活着吗?

  这个问题方沂自己也想知道。

  301院组织医护、病患群体包场放了一场特殊的电影,其中一些观众正是多年前奋战在抗美援朝一线并活下来的老兵,这些年他们谢绝大部分采访和取材邀请,极力不想回忆当年,以免引起情绪剧烈波动。

  但《我来自未来》这样规模的电影,还是得到了绿灯,被允许放映。

  电影放映的时候,方沂在南方路演,剧组派了饰演女卫生员的宋佚出席。放映结束后,宋佚提到有个真名叫谈子为的人,看完了一整场电影,最后还朝宋佚打招呼。

  “感觉他们挺精神的,一点儿也看不出那年纪,有时候忽然瞪大眼睛,会吓你一跳。”宋佚再见到方沂时说。

  方沂问:“你说的是那个叫谈子为的?”

  “对,挺精神,他居然认得我。不过,这个谈子为不是电影里面的谈子为,只是撞了名字。”

  宋佚并不知道方沂拍电影的灵感是什么,也不知道之前的这一段故事。

  方沂欲言又止,还是道:“我听说谈子为有老年痴呆。”

  宋佚十分惊讶:“那还真是看不出来。他向我伸出手,我双手接住,他就朝我打招呼笑了笑,我心里还挺感动的,说明我的表演被他认可了,我演的真,他还让我感谢你……不过让我感谢你的人很多,你现在突然说到他,我也才想起来。”

  “方导演,你拍的太好了。他不是这么说的,他叫你伍千里。”

  方沂没解释什么,眨了眨眼睛。

  …………

  《我来自未来》把首日最高票房、单日票房记录和单周票房记录推到新高,以摧枯拉朽的起势,横扫一切竞争对手,当十月过半,来到第三周时,它的票房已经突破十亿,而且没有明显跳水。同档期电影叫苦不迭,《神都龙王》排片率降到个位数,而《我来自未来》提升到七成还多。

  有的观众会待在电影院看完一整场,接着不出厅看下一场,然后再看一场……因为大多数影厅一整天都在反复的放映《我来自未来》。

  这一个月堪称“暗无天日”,有些笔杆子试探着发文质疑,“一部电影太长时间的占据排片,恐怕也会影响到国产影市的健康生态,好的生态里面,不应该有这种没有天敌,然后还超长待机的物种。”

  可惜并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众对于《我来自未来》电影的追捧是狂热的,甚至到了方沂本人都难以理解的地步。就像是《情书》打开了中小成本剧情片的市场一样,很多人意识到优秀主旋律片可以拿到高票房,它有极大受众。

  《建国大业》拿到票房冠军时,没有人觉得主旋律片会成为市场主要影片。因为不会有第二个导演和机构,有那么大的面子,请到三四百名国内外知名影星无偿出演。《我来自未来》不一样,他起码具备复制的现实可能。

第605章 他改变了中国电影】

  方沂开始以大众熟知的文艺工作者身份出现以来,他贡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角色,有的人会想到他初出茅庐饰演的“天水麒麟儿”姜维,有的人会想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国党军官张立宪,如果还记得的话,他还自己策划过一些《激荡中国》之类的专题节目和互联网短剧。

  但方沂的影响力,更多的通过导演这一身份展现出来。已经连续四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冠军是他或者他参演的电影,点映、试映、中小成本剧情片,逐步推进到特效工业大片,一家国内举足轻重的制片公司,亚洲一流的特效队伍,一帮不同年纪但水准颇佳的创作团队,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最佳电影,囊括两岸三地最高电影奖项……他真正的改变了大陆影坛。

  《我来自未来》国庆小长假结束后,反而有一轮爆发期,这种趋势相当反常,但想想新闻界长篇累牍的“中韩开始就志愿军烈士遗骸转交”报道,又不奇怪了。一种从官方到民间的认可,都凝聚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身上,大多数人推波助澜,少数人冷眼旁观,极少数人试图遏制然而被迅速击溃。

  这一年并不平凡,国际国内都有重磅级新闻,从叙利亚卖菜小贩到伦敦奥运会,从南海岛屿到韩国上空的专机……作为一个国人,他们的视线会被许多消息占据,经济的黄金年代还没有结束,新一轮房价涨幅正在开始,日子总是在将就中度过,回头望去时却又发现迈过了很长一段路,这是方沂和其他人都在经历的时代。

  《我来自未来》电影票房破亿,破五亿,破十亿,《我来自未来》拿到延期密匙,将延期两个月下映,各机关事业单位组织观看主旋律电影《我来自未来》……在十月即将结束时,这部电影的成绩突破20亿。

  一整个月,方沂和他的电影几乎拿到了全部头条,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了,被推高到一个新的地位。

  互联网崛起的新传媒和传统纸质传媒,共同为方沂造势,一些人挖出方沂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讲述的“中国往事”系列,那时候方沂数着指头,“我会倒着往前拍,挑选这样三个关键时代,用电影记录下来……这种系列片有意义吗?什么意义也没有,非要说的话,可能外星人在人类灭绝之后来到这个星球,考古出了我们这个系列电影,把他当做浓缩的纪录片,我是想做这种见证人……”

  当代,现代,建国时期,规则内允许拍摄的时代都被他记录下来,他完成了这个艰巨的系列。有些事情的牛逼之处在于,当事人自己不觉得,仍然抱有“我是侥幸”的赤诚之心,而其他人比如姜纹,在这个系列还没有完全出来之前,已经打心底里认输了,“央戏出来的导演,以后他第一,我第二。”

  还有一些人认为,方沂在同代导演中的地位已经不需要有任何疑问,转而把他抬到前几十年,与历史上的老前辈同台竞技,“方沂现在不是第一人的问题,他实际上就是国内最好的导演,是有史以来。”

  有理由吗?

  这些人当然有理由了,如果谢晋导演排在方沂面前,是因为谢晋完成了大陆电影从革命叙事到市民叙事的转变,那么,当你把北上广深的市民当做市民,你也应该把二线、三线乃至于各种持有户口小县城市民当做市民,“在最近五年,看过方沂电影的观众,比过去五十年所有导演加起来还要更多,方沂比谢晋更代表市民阶级,因为谢晋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产生真正大规模的市民阶级。”

  媒体不会把经济增长、历史最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和最快最大院线建设、越来越低的票价作为前置条件,他们会忽略掉以上基础,而直接归因为一个人,方沂,因为他处于这个时代,而其他人没有,他是值得被冠以荣誉的本地人。

  除非,你认为这个时代不如以前的伟大。

  还有的人会把张一谋和陈恺戈等人排在方沂的前面,因为他们曾经辉煌过,然而导演这个行当尴尬的就在于生涯期太长,一些导演还在自己的黄金创作期就已经被后来人反复拷打。曾经的超一线导演并没有死亡或者息影,他们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拍电影,并且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败,票房失败,获奖失败,还要输多少次,才能承认方沂就是当前的第一人。

  陈恺戈说他比方沂强,除了他的死忠粉,影迷们只觉得是笑话,当张一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人下意识的肯定,而不是仔细思考后,得出一个令自己震撼的结论?

  在这样的宣传下,一种“方沂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人”的印象开始形成。《我来自未来》单市场破22亿的新闻甚至影响到了好莱坞,众多导演隔空示爱,表示想要和“hugo方”进行合作,而国内媒体则把这视为中国的胜利,当你把一部电影和一个人无意中抬高到这种地位的时候,你就再也不愿意贬低他,因为贬低他就是贬低你自己。

  《纽约时报》测算了中国大陆观影人次突破“亿”级,并配上一个“中国影市最终会达到美国的四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研究资料,他们给这份报道取下了“hugo方,一个从中国官方到民间都热爱的大众巨星出现了”的标题。

  “hugo方是一个谦谦君子,是你用任何角度都无法憎恨,而大概率会喜欢,有可能会崇拜的天才,和务实的电影工业化推动者,此外,他还是一个身价数十亿美金的年轻富豪……中国人谦逊、质朴、隐忍,不爱出风头,但他们也渴望兼具有以上品质,却不断创造记录而大出风头的完美巨人,他的出名必须要无意,他的成绩必须要独居一档,他的人生经历必须戏剧化而非功利的按部就班,这种共同的审美倾向同东亚文化中固有的威权崇拜相结合……”

  “简而言之,当产生了这样的人的时候,他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标志,hugo方已成为这样的人。”

  “他改变了中国电影。”

  完本感言

  完本了完本了。后面可能还写几章婚后番外啥的,都是想到啥写啥,或者是某天想到十年后方沂在2024年得混成啥样……我每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瞎编,只是比你们早两三个小时知道剧情罢了。

  好吧,因为是番外,所以不知道啥时候更,作者不会立马申请完本,因为怕申请完本后,写番外要找编辑申请,而我编辑武行已经跑路了,现在不知道我编辑到底是谁。

  ps:武行搞自媒体似乎搞的挺成功,有时候能刷到他视频。

  从2022年到2024年,写了两年还多,一百四十多万字,五万收,两千九均订,本来预计是去年六月份完本,不过作者太摆烂了,去年一整年都在狂玩,啥也没做。

  新书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倾向于《我真没想重生啊》那样的双女主重生文,可能会有一些新设定,你们知道我老是琢磨奇奇怪怪的东西,不愿意照着人家的路子仿写;另一个是80年代开始的文娱,这次主角应该会以作家的形态出击了,想想八十年代的主角是什么?自然不会是导演,而是那些作家了,八十年代作家的地位之高,赚的钱也干净,属于时代红利,是个有爽点的职业。

  目前来看倾向于写第一个,因为第二个我怕我把握不住,这本书一改上本书后宫文之风,改走纯爱,但还是被拿掉了一些章节,可能我十分善于吸引审核。

  很感谢你们支持我,关注我,22年那会儿很焦虑,觉得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好,有天看小说时点到了自己以前写的书,发现竟然有好多人在过去几年坚持留言……心里很感动,就重新开始写小说,然后一下就是两年的事情。

  一时有很多话要说,但就像这两年一样,“唰”的过去了,真是快。

  我们会很快再见面的,真的很感谢各位在这期间包容我,一直看到了最后,希望下本书也是能让大家打发时间,觉得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