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凶猛 第61章

作者:堵上西楼

  皇帝这才拿起那些策论一篇一篇的看了起来,直到看到傅小官的文章,他才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贾公公看了看时辰,低声说道:“陛下,已是午时,该用膳了。”

  皇帝虞胤将手中的一叠策论放下,想了想说道:“众卿先退下吧,殿试三甲明日于兰庭阁张榜公布,燕北溪,燕师道,费邦,董康平,宁伐春你们五人未时来御书房议事。”

  众卿告退,傅小官随着众人正要出殿,却又听得陛下说了一句:“傅小官留下。”

第110章 采菊东篱下

  “傅小官留下。”

  陛下轻飘飘的一句话,令已经走到殿门处的诸位官员心里一怔,难道这少年写的以何为战之策论被陛下看中了?

  尤其是施一鸣方文星等十进士,心里更是各种猜疑然后羡慕。

  大家一起来的承天大殿,大家一起参加的殿试,凭什么陛下就留下了他一人?

  傅小官也是惊讶,心想四方楼的席面可是订好了的,看这样子貌似吃不成了,难道皇上要请我吃饭?

  也不知道这皇宫的膳食如何。

  各种意味深长的视线从傅小官的身上扫过,然后这偌大的宫殿安静了下来。

  皇上走下了龙台,背负双手看着傅小官,傅小官也一脸笑意的看着皇上。

  这皇上看起来挺帅啊,四十来岁的模样,面容微胖,双目炯炯,就连下巴上那一撮山羊胡子也显得特别精神,因为它是翘着的。

  “你,很好!”

  能够得到皇上的赞赏傅小官挺开心,于是裂嘴一笑。

  “贾公公,安排人带他去蝶仪宫。”

  “奴才遵旨。”

  随后贾公公叫了一小黄门,着他领傅小官前去蝶仪宫,然后便陪同皇上离开了承天大殿。

  这就完了?

  不是请我吃饭啊?

  蝶仪宫又是什么地方?

  傅小官满腹疑问,也没问这领路的小黄门,跟着他绕过了承天大殿,又转过了数处宫殿,走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才来到了蝶仪宫。

  宫门前站着一个女子,这女子身着一身红裳,手握一方红绢,头插一只红簪,簪子上挂着一串红玛瑙,那张红扑扑的笑脸上剪水双眸正喜盈盈的看着他。

  虞问筠!

  傅小官也笑了起来,秋阳艳红,落了一地。

  ……

  尚贵妃身着便装居于上首,虞问筠和傅小官陪坐左右。

  桌上是精致的三荤三素和一盅炖汤,看得傅小官食指大动。

  他饿了啊!

  “就当自己家里一样,用饭。”

  “谢娘娘!”

  随着尚贵妃的一句话,傅小官没有客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里还在默默评价这皇宫膳食比之四方楼好像并不出色,直到他喝了那盅里的汤,才感叹这一盅汤真是天下少有的美味。

  食不言寝不语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寻常傅小官很随意也从来不会去在意这玩意儿,但此刻在宫里,既然尚贵妃和虞问筠都没有说话,他自然也乐得吃个舒爽。

  于是这一桌子的菜一大半都被傅小官给消灭了,甚至就连那一盅汤,最后都被他喝了个精光。

  尚贵妃心里好笑,这小子还真当自己家里一样,这样很好,是个直性子的人,和问筠的性子颇为相似。

  然后尚贵妃带着傅小官和虞问筠去了花园,她倒没有去为那些菊花除草修枝,而是在秀春阁里坐下,有婢女送了果蔬茶水,三人落座。

  “自临江一别转眼近两月,你这红楼一梦才写到六十二回,已有许久未曾出新,这些日子很忙?”

  “回娘娘,您还别说真的很忙。”

  傅小官便向尚贵妃粗略的说了些西山的事情,以及为何要来上京。

  这些事尚贵妃本就知道,于是又问了一句:“你既然知晓此后果,来了上京为何没来求助于本宫?”

  傅小官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其实最初的想法是想要求娘娘的,这风暴着实有些大,能够庇护傅家的大树并不多,娘娘当然是其中最大的那颗,若是能抱住娘娘这颗大树,想来无论它多大的狂风暴雨,傅家也定能安然无恙。”

  “那又为何改了主意?”

  “其实也不算是改了主意,只是正好遇见陛下张贴的那份廷对,心想若能作出一篇有用的策论入了陛下的眼,也就有机会能够进宫面圣。若是能够面圣,说不定就能见着娘娘您了,您看现在不正是这种情况吗。”

  这小子倒有一颗玲珑心,他若是真想要来找自己,通过书兰轻易就可实现,可他却用了别的法子,这便是轻易不想欠自己这个天大的人情,小小年纪倒是个人精。

  如今陛下已看中了他,自己只需敲打敲打朝中的几个官员,倒是省了不少事。

  “听说你在承天殿上把施尚书骂得吐血晕倒……为何如此孟浪?”

  “回娘娘,这真不能怪我,我都没见过他,不知为何他非得针对于我,我这人的脾性其实挺好的。”傅小官颇为委屈的耸了耸肩,又道:“若我此举有不妥之处,待出了宫便亲自去施府负荆请罪去。”

  尚贵妃站了起来,走到廊前,看着这满园的菊花,过了许久,说道:“你且记住,务必保持本心!”

  傅小官懂了,娘娘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很欣赏。

  如此想来,陛下在金殿之上并未阻止,任由自己猖狂,大概也就是这意思。

  这两口子倒是有趣。

  “小民牢记于心!”

  “秋意渐浓,你看我这满园的花儿如何?”

  “那是相当漂亮!”

  虞问筠噗嗤一笑。这人脸皮忒厚!

  “那你便作诗一首,若能得我欢喜,我便为你去求陛下亲笔书写傅府二字,如何?”

  傅小官大喜,有陛下亲笔所书傅府二字,这恐怕就是一道护身符了。试问这天下官员谁敢去砸了陛下写的招牌?

  这诗那是一定要写的,还得要合了尚贵妃的心意,颇有难度啊!

  傅小官也站起来望着那些花儿,过了数息,叫到:“问筠,磨墨!”

  这人脑子里又有灵光一线了?

  虞问筠很是欢喜,如果他真得了父皇的墨宝,傅家这一难想来也就过去了。

  傅小官提笔,尚贵妃来到了他的身后。

  “见菊园偶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之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傅小官收笔,尚贵妃仔细的诵读这首诗,心里极其喜悦,却未曾表露于外。

  这是她心境的写照,她本就是齐州有名的才女,曾经心境恬淡,所想的就是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只是命运使然,她成了贵妃,有了诸多的心机手腕,可她的初心未曾改变,所以便有了这一园的菊。

  如今那种悠然的生活早已离她远去,或许会存留在一个梦里,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这首诗,本宫甚喜,不可外传。”

第111章 御书房奏对

  未时末,蝶仪宫秀春阁里只剩下虞问筠和傅小官二人,尚贵妃拿着那首诗回了宫,说需要小憩。

  傅小官和虞问筠正在眉来眼去郎情妾意,却见那曾经站在承天大殿上的公公一路小跑而来。

  “傅公子,陛下召见,请随老奴去御书房。”

  虞问筠嘟起嘴儿瞪了贾公公一眼,贾公公连忙一笑,躬身道:“九公主殿下恕罪,这真是陛下的意思。”

  “哼!”虞问筠看向了傅小官,低声说道:“我去书兰那里一下,晚点再去找你。”

  傅小官随着贾公公来到了御书房,还未曾进门,里面便传来了争吵声。

  “陛下,微臣以为不可,千年以降,所谓赈灾当然是朝廷拿出钱粮物资免费发放给灾民,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赈灾方式出了问题,而是赈灾的人出了问题。此次陛下巡查十三道之意不就是如此吗?将这些贪官污吏查出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再派出新的官员上任,有此前车之鉴,微臣以为这种事情便可以杜绝。”

  “臣认为宁太傅所言有理,这赈灾之本意就是惠及灾民,让他们不至于受那颠沛流离之苦。如是按照傅小官这个法子,岂不是变成了朝廷向那灾民卖粮?那些灾民会怎么看?别的国家会怎么看?他们岂不是以为我虞朝借着这灾情鱼肉灾民?”

  “也不能全盘否定,这方略中提及到的灾后处理还有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尸首集中焚烧,虽然不是很人道,但这样做确实可以有效避免瘟疫的流行,犹记得泰和三十九年,也是黄河两道水灾,据灾后统计,因水灾死亡之人四万两千余,但水灾之后所爆发的瘟疫却足足死亡了十二万三千余人,而今想来,应该就是那些尸首未曾及时处理之故。”

  “……”

  皇帝虞胤坐在龙椅上脑子有点疼,座下的五人,一个太傅宁伐春,一个户部尚书董康平,都明确的表示了此策不通。

  本来他还指望宰相燕北溪,可这燕北溪却如泥鳅一样的滑溜。好一个也不能全盘否定,这特么的已经把这方略给全盘否定了,提出个无关痛痒的灾后处理这一条,朕也知道灾后处理很重要啊,但是灾后处理并没有赈灾这么麻烦好不好?

  费邦是兵部尚书,燕师道是枢密院枢密使,这二人主管军事,是准备让他们瞧瞧那篇以何为战的策论的,此刻讨论的是赈灾,这二人估计是不会说话的。

  他的视线往外面看去,心里一喜,这傅小官可算是来了。

  “小民参见皇上!”

  傅小官正要跪拜,皇上却说道:“来来来,无须多礼,这方略是你所作,你现在就给他们解解惑。”

  皇帝把这破事儿一扔,靠着龙椅看起戏来。

  傅小官抱拳团团作了揖,一脸笑意:“小民从乡下来的,不懂这大地方的规矩,若是小民有不是之处,还请各位大人海涵。”

  说完他往中场一站,又道:“诸位大人有何疑惑尽管提来,小民为诸位细细解释。”

  在坐的五位大佬再次打量了傅小官一番,这小子在承天殿骂翻了礼部尚书施朝渊,看似无知其实心思极其细腻,此刻站在这御书房里也是神情自若,丝毫没有拘谨,这少年心性倒是极为沉稳。

  董康平率先站了起来,“我且问你,你以为朝廷为何赈灾?”

  傅小官并不知道这人就是董书兰的父亲,不过此人倒是帅气,和董修德有点像,此刻讨论的又是属于户部所管辖的赈灾问题,那么此人之身份便呼之欲出。

  他很有礼貌的对董康平行了一个礼,答道:“我以为朝廷之赈灾,为的是受灾之黎民百姓。”

  “既然你知道,这方略中为何否定了千年依循之法而改为平抑粮价?”

  “回大人,千年之法非一成不变,小民以为,若此法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便需要加以改变,若一味抱陈守旧,社会的发展就会止步,然后产生出诸多弊端,若在一朝爆发,轻则损失人员财物,重则可能威胁社稷之安危。”

  “你认为一直遵循的救灾方式已经落后?”董康平蹙眉问道。

  “对,它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

  董康平沉默片刻,又问:“所谓赈灾,原本就是朝廷免费提供给灾民粮食物资,按你之策,这是要收钱的,对于户部和朝廷而言,哪怕原价卖出也是进项,是一件好事。可对于灾民而言呢?他们有钱买吗?若是没钱,岂不是会饿死?那么他们会如何看待朝廷?”

  这是问题的一处关键,皇帝虞胤也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他坐直了身子。

  “回大人,小民家是地主,估计大人知道。但小民却和那商贾富户家的少爷有点不一样,小民喜欢农人,常与农人们聊天。这次接收了三万多难民,小民也与他们有深入的接触,所以小民知道他们所想。”

  “诸位大人应该知道灾区的粮价,前两日与秦秉中秦老哥聊天,秦老哥说灾区的粮价上涨到了平日的五倍,其实远远不止。黄河两道尤其是西京河南府,粮价早已上涨至平日的十二倍!河南道下辖两府二十八州,重灾一府六州,这一府六州之粮价普遍上涨十倍。按照平日稻米一斤十七文计,灾后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文一斤!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里面巨大的利润!诸位大人,估计你们会想,既然稻米这么贵,那就吃粗粮,不好意思,粗粮同样涨价十倍有余!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朝廷的赈灾粮食并没有全数发放到灾民的手里。他们没有吃的,就只有去买,而他们所买的粮食,里面至少三成是属于朝廷的赈灾粮食。”

  “天下商人,若是有三成的利润,他们就会趋之若附,若是有五成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若是有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律法,有三倍的利润,他们就敢去犯任何的罪,何况现在是十倍!”

  “官员同样如此,他们定然会参与其中,所以,无论朝廷调拨多少的粮食,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改变!”

  傅小官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此间顿时沉默,他觉得有些口渴,便看向皇上,问道:“陛下,可否给口水来喝喝?”

第112章 御书房奏对 下

  “准!”

  皇帝一挥手,贾公公为傅小官沏了一壶茶。

  皇帝和此间的五位大臣此刻都在蹙眉沉思,傅小官的一席话,基本把为何赈灾物资不能落到灾民手里的原因讲明白了,尤其是最后那一句,三倍的利润就敢去犯任何的罪,这十倍的利润,那些官员哪怕是知道要被砍头,也是会赌上一赌的。

  这是人性,也就是说换了谁去都不好使。